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课件 第3章 保障社会正常秩序_第1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课件 第3章 保障社会正常秩序_第2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课件 第3章 保障社会正常秩序_第3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课件 第3章 保障社会正常秩序_第4页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课件 第3章 保障社会正常秩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法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第7版)第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禁止淫秽、色情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禁止造谣和其他有害社会的内容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第三节第一节禁止淫秽、色情内容第一节淫秽、色情内容在我国通称为“黄色物品”,因其对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被法律严格禁止。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性描写或暗示引发性欲、腐蚀道德,与艺术或科学价值无关。淫秽物品的认定需满足“诲淫性”标准,即具体描绘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且缺乏艺术或科学价值。例如,2025年湖南两名“网红”因在直播中使用方言传播淫秽信息,被依法行政处罚,凸显了对低俗内容的零容忍。一、淫秽、色情内容的界定与危害第一节(1)法律框架我国构建了涵盖《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多层次法律体系。《刑法》第367条明确淫秽物品定义,排除科学著作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2004年和2010年“两高”司法解释将淫秽电子信息纳入规制范围,包括视频、音频、电子刊物等。(2)认定标准的细化淫秽物品:需整体宣扬淫秽行为,如淫亵性描写性行为、传播性犯罪细节等。例如,2025年湛江开发区检察院办理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直播出售淫秽视频获利6万余元,被依法逮捕。色情内容:部分涉及性描写但未达淫秽程度,如性暗示、暴露着装等,需结合社会影响判断。2025年唐山网信系统查处的24家违法违规网站中,部分因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被关停。排除情形:科学著作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不视为淫秽,但需限制传播范围。(3)国际比较我国标准与美国“米勒准则”(整体引发淫欲、明显冒犯性、缺乏严肃价值)有相似性,但更强调社会效果和伦理导向。例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我国从查禁到合法出版的转变,体现了艺术价值优先原则。二、法律体系与认定标准第一节(1)刑事处罚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以牟利为目的,实施制作、复制、传播等行为即构成犯罪。2016年快播公司案中,因服务器存储大量淫秽视频且未履行管理义务,被判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非牟利目的传播且情节严重的,如2015年内蒙古微信群传播淫秽视频案,被告人被判处管制。加重情节:向未成年人传播或涉及境外犯罪的,从重处罚。2025年湛江案中,犯罪嫌疑人向800余人次传播淫秽视频,被依法严惩。(2)行政处罚治安处罚:情节轻微者处拘留、罚款。2025年湖南“网红”案中,涉事者因传播淫秽信息被行政拘留。行业封禁:违规主播纳入黑名单,禁止跨平台复出。(3)专项行动与治理净网行动:2025年唐山市查处24家违法网站,处置色情低俗信息6条。全国范围内,“净网2020”上半年查处案件1800余起,处置有害信息840余万条。平台责任:要求平台建立“24小时巡查+AI识别”机制,对违规内容“零容忍”。例如,2018年“内涵段子”因低俗内容被永久关停。三、法律制裁与典型案例第一节(1)标准模糊与规避手段“软色情”内容通过隐喻、方言等规避监管,如短视频中的性暗示动作、标题党等。专家建议明确判定标准,加强平台技术审核能力,如训练多模态AI识别系统。(2)平台治理与用户责任平台义务:落实内容审核、用户实名认证和违规处置机制。快播案凸显平台需承担内容安全管理义务。用户自律:公众应抵制低俗内容,及时举报违规行为。2025年唐山网信系统通过网民举报线索查处多起案件。四、治理难点与技术应对五、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平台需设置青少年模式。例如,2025年湛江案中,犯罪嫌疑人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视频,被从重处罚。家长应加强监护,避免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内容。第二节禁止造谣和其他有害社会的内容第二节我国法律对造谣行为的打击形成了多层次体系,核心在于区分主观故意与客观危害后果。以下是主要罪名及司法实践要点:(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虚假信息罪(1)法律依据与构成要件①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291条之一第1款,针对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需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例如,北京李泽强编造“炸首都机场”短信,导致机场启动应急预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②虚假信息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聚焦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四类虚假信息。2020年刘星星编造“感染新冠后公共场所传播”虚假信息,覆盖2700余人,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2)司法认定标准①故意要件:需明知信息虚假仍传播,过失不构成犯罪。例如,疫情期间部分网民因误信传言转发,未被追责。②后果要件:包括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公共服务中断等。2020年全国查处涉疫谣言行政处罚案例224例,如黑龙江某药店编造疫情促销,被行政拘留10日。一、严惩造谣犯罪第二节(二)寻衅滋事罪在网络空间的适用(1)法律延伸与争议2013年司法解释将“公共场所秩序”扩展至网络空间,如秦火火编造动车事故虚假赔偿信息,引发公众质疑,被认定寻衅滋事罪。争议点:网络空间是否属于“公共场所”?实践中,若谣言引发线下群体性事件(如广东惠州叶某编造警察暴力执法,导致300余人非法游行),则认定为寻衅滋事罪;若仅引发网络围观(如董如彬案),则存在分歧。(2)典型案例秦火火案:利用微博编造虚假信息,损害国家机关公信力,获刑3年。叶某案:虚构警察暴力执法,导致现实秩序混乱,获刑1年6个月。一、严惩造谣犯罪第二节(三)诽谤罪(公诉)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1)诽谤罪的公诉条件需同时满足“情节严重”(如点击量超5000次)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如引发民族冲突)。傅学胜捏造9人名誉受损,获刑2年9个月。自诉与公诉界限:原记者刘虎举报官员被刑拘,后因证据不足不起诉,凸显举证责任在控方。(2)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2021年“辣笔小球”案:仇子明诋毁戍边英雄,获刑8个月,开创英烈保护刑事判例。一、严惩造谣犯罪第二节(一)法律框架与分级管理1.全面禁止与提示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0条禁止制作传播含淫秽、暴力等内容的信息,第51条要求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内容显著提示。例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因儿童模仿烧伤事件,现需标注“家长引导”警告。2.分级管理依据《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将“渲染暴力、血腥、恐怖”列为禁止内容首位,如《迪迦奥特曼》中的持械殴打镜头引发家长担忧。(二)专项治理与典型案例1.护苗行动2019年全国收缴非法少儿出版物95万件,清理有害信息373万条。例如,上海某民办学校英语寒假作业含“黄段子”,出版公司被吊销许可证。宁乡市实践:2025年沙田乡通过“溺水救援演练”“防性侵情景模拟”等沉浸式课程,覆盖全乡中小学,发放“水域风险警示”手册和互动游戏手册,家校村协同筑牢安全网。2.暴力内容争议传统区分“正义暴力”与“非正义暴力”的观念被修正,《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暴力渲染,如《熊出没》中光头强持枪画面引发争议。二、禁止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二节(一)法律界定与打击重点1.邪教定义“两高”司法解释:冒用宗教名义,神化头目,蛊惑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例如,“全能神”散布“世界末日”论,2012年全国查处1300余人。2.刑事与行政处罚《刑法》第300条:组织邪教破坏法律实施,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制作传播邪教宣传品达一定数量即入罪。《治安管理处罚法》:冒用宗教名义扰乱秩序,最高可处15日拘留。(二)典型案例与技术手段1.全能神案2012年“世界末日”谣言期间,多地查处该组织成员,收缴宣传品及工具,部分人员被刑拘。2.网络传播打击2017年司法解释将“伪基站”“黑广播”及网络传播邪教列为打击重点,如利用微信、短视频平台传播邪教教义,构成犯罪。三、禁止宣扬邪教第二节(一)封建迷信与凶杀暴力行政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禁止传播封建迷信、凶杀暴力内容。例如,短视频平台对宣扬“风水改运”“血腥暴力”的账号封禁。(二)技术防控与平台责任要求平台建立“AI识别+人工审核”机制,对违规内容实时拦截。2025年唐山网信系统查处24家违法网站,处置色情低俗信息6条,其中部分涉及封建迷信。四、其他有害内容治理第三节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第三节(一)宪法与法律核心规定1.《宪法》第四条明确: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歧视、压迫及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八条:民族自治地方可自主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闻、出版、广播等文化事业,保障民族文化表达权。(二)国际公约衔接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接轨,禁止煽动民族仇恨、歧视或暴力,强调通过法律惩处此类行为。一、法律基础与基本原则第三节(一)历史上的严重不当内容事件20世纪80年代,部分出版物存在丑化少数民族、违背民族政策的问题:1987年《人民文学》刊登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歪曲西藏风貌、丑化藏族形象,引发公愤,被责令收回销毁,主编停职检查。1994年《中国气象报》等6家报纸刊登“猪年谈猪”文章,丑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被新闻出版署罚款。1997年上海《秘书》杂志刊载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内容,当期杂志被没收销毁,罚款2.2万元。(二)问题根源对民族政策无知、猎奇心理作祟,或沿用历史上歧视性称谓、歪曲民族关系(如将民族政权间战争称为“国与国战争”)。二、典型违规案例与教训第三节(一)行政责任《出版管理条例》等法规禁载“煽动民族仇恨、歧视”“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内容,违者可被没收出版物、罚款、吊销许可证。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加强“三审三校”和重大选题备案,杜绝因疏忽导致的政策性错误。(二)刑事责任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刑法》第249条):故意以语言、文字等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情节严重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3-10年有期徒刑。例如,李治东长期通过网络发布攻击伊斯兰教言论,引发民族群众上访,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刑法》第250条):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需满足“故意”要件(明知内容不当仍出版),且需造成民族纠纷等实际后果。(三)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煽动民族仇恨或在出版物、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内容的,可处拘留、罚款。三、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第三节少数民族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权。例如,某词典将“蒙古大夫”释义为“医术低劣的医生”,引发189位蒙古族大夫起诉,法院认定侵权,出版社公开致歉并支持蒙医药事业发展。此案虽突破“名誉权需指向特定人”的常规,但凸显对民族情感的保护。四、少数民族权益的司法救济五、管理规范与预防措施(一)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对涉及民族问题的内容强化审核。落实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出版物需提前报备。(二)意识提升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避免猎奇式、歪曲性描述。对编辑、出版人员开展民族政策培训,减少常识性错误。小结第一节禁止淫秽、色情内容概念:淫秽物品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思考题:1.淫秽物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为什么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