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_第1页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_第2页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_第3页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_第4页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篇1)【题干1】《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在文中的含义是:()【选项】A.高兴B.喜悦C.学习D.复习【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说”在此处为通假字,通“悦”,意为喜悦。孔子强调学习的愉悦感,选项C、D与语境不符,A为近义词但非本义。【题干2】《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象征意义不包括:()【选项】A.封建礼教压迫B.女性生命短暂C.自然规律不可逆D.作者理想破灭【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葬花”主要体现黛玉对生命易逝的哀叹和封建束缚的反抗,选项D与文本情感无关。【题干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当的是:()【选项】A.春风又绿江南岸(拟人)B.朱门酒肉臭(夸张)C.秦时明月汉时关(借代)D.问君能有几多愁(比喻)【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汉时关”借代汉代边关,属“借代”;选项C表述错误,应判断为“借代”而非“借代”。【题干4】下列文言文句子的翻译错误的是:()【选项】“苛政猛于虎”翻译为“暴政比老虎更凶残”(A)或“残酷的政令比老虎更可怕”(B)【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苛政”指暴政,“猛于虎”强调危害程度,选项A未体现“政令”对象,表述笼统。【题干5】《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比喻本体是:()【选项】A.月光B.荷塘C.流水的声音D.月光下的荷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比喻本体为“荷塘”,将月光比作流淌的溪水,选项A为喻体,C、D与文意无关。【题干6】下列作家与其代表作对应正确的是:()【选项】A.鲁迅《阿Q正传》B.沈从文《边城》C.老舍《骆驼祥子》D.巴金《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阿Q正传》出自鲁迅,《家》为巴金代表作,选项C为唯一正确对应。【题干7】《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的“参差”指:()【选项】A.长短不齐B.左右对称C.深浅不一D.颜色深浅【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参差”形容荇菜生长在水中的深浅差异,选项A、B、D均偏离本义。【题干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是:()【选项】A.他简直是画蛇添足B.众人皆醉我独醒C.三人成虎D.众口铄金【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众口铄金”指舆论力量大,与“众口皆碑”混淆,正确用法应为“众口铄金”。【题干9】《史记》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选项】A.项羽本纪B.陈涉世家C.刺客列传D.高祖本纪【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语出自《项羽本纪·项羽自本纪》,强调人生价值差异,与刘邦、陈胜无关。【题干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选项】A.所有同学都聪明伶俐B.我们班同学都聪明伶俐C.许多同学都很聪明D.许多同学都很聪明【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许多同学”为数量短语,“都很”表程度,搭配合理;选项A、B、D均存在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题干11】《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是:()【选项】A.父子B.夫妻C.兄妹D.养父女【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周朴园为侍萍的前夫,后因避嫌抛弃,属于“夫妻”关系,选项D为错误干扰项。【题干1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是:()【选项】A.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B.虽然下雨,我们仍去爬山【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只有……才”为必要条件关系,正确;“虽然……仍”表转折,但后句“去爬山”与前提矛盾,逻辑不连贯。【题干13】《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不包括:()【选项】A.封建礼教B.贫困C.封建迷信D.男权压迫【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祥林嫂受封建礼教(守节)、贫困和迷信(捐门槛)压迫,男权压迫为广义背景,非直接原因。【题干14】下列句子属于排比的是:()【选项】A.他像高山一样坚定B.春天来了,夏天来了【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春天来了,夏天来了”为连续排比句式,选项A为比喻句。【题干15】《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的哲理是:()【选项】A.积累的重要性B.方法决定成败C.目标决定结果D.坚持与毅力【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锲而不舍”直接对应“坚持与毅力”,选项A为间接作用,非核心论点。【题干16】《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比喻B.拟人C.对偶D.夸张【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组意象对仗工整,属“对偶”,非“比喻”或“夸张”。【题干17】《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体现了:()【选项】A.批判国民劣根性B.歌颂奋斗精神C.歌颂革命精神D.歌颂个人英雄主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鲁迅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露封建思想毒害,选项A为正确主题。【题干18】下列句子中被动句使用正确的是:()【选项】A.他的信被老师表扬了B.书被学生借阅了【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被”字句强调动作承受者,选项B未体现被动意义,属主动句。【题干19】《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属于:()【选项】A.象征B.对比C.铺垫D.照应【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草蛇灰线”指前文隐笔为后文铺垫,“伏脉千里”强调线索贯穿全文,属“照应”手法。【题干20】《鸿门宴》中范增举玦暗示项羽的意图是:()【选项】A.提醒备粮B.催促击杀刘邦C.暗示鸿门宴陷阱D.要求分封诸侯【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范增通过“举玦”三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选项B为直接目的,选项C、D为错误干扰项。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篇2)【题干1】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不可告人的阴谋B.公开透明的决策C.深不可测的陷阱D.难以启齿的往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不可告人"指不能公开的、隐私的事情,与"公开透明"构成语义矛盾,因此B选项错误。【题干2】《将进酒》的作者是()A.李清照B.李白C.杜甫D.王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与杜甫沉郁顿挫形成鲜明对比,故排除C。【题干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推开门,看见满地狼藉②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③母亲正焦急地四处寻找④终于发现儿子藏在床底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时间顺序应为:③发现儿子藏匿(前提)→②敲门声(触发)→①推门发现→④找到,排除A、C、D。【题干4】"虽然他能力出众,但团队协作能力不足"中"虽然"的修辞作用是()A.强调转折关系B.增强语气C.避免重复D.模糊主语【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通过对比突出转折关系,属于关联词的语法功能,排除B、C、D。【题干5】下列图形规律符合"旋转+对称"的是()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①箭头顺时针旋转90°后水平翻转得到◁;④△顺时针旋转90°后垂直翻转得到○,符合旋转+对称规律,排除A、B、D。【题干6】"他像离弦的箭"运用了()A.比喻B.拟人C.夸张D.比喻与夸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像"是比喻词,将"离弦的箭"喻体与本体"他"进行类比,排除B、C、D。【题干7】"这个方案既经济又高效"中"既...又..."的强调作用是()A.突出经济性B.突出高效性C.平衡两者关系D.强调经济性【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既...又..."并列结构通过双重肯定平衡经济性与高效性,排除A、B、D。【题干8】"他正低头修改论文"的主语是()A.他B.论文C.修改D.低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他"是动作"修改"的发出者,"低头"是修饰"修改"的状语,排除B、C、D。【题干9】《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时"通假字是()A.时代B.常常C.按时D.时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时"通"常",意为经常,与"温故知新"形成固定搭配,排除A、C、D。【题干10】"知人者智"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鬼谷子》【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强调认知他人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排除A、B、D。【题干11】"请把‘2023年’改为‘2024年’"中引号使用错误的是()A.请把“2023年”改为“2024年”B.请把“2023年”改为2024年C.请把2023年改为“2024年”D.请把2023年改为2024年【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2024年"作为时间专有名词需加引号,D选项未加引号错误,其他选项引号使用正确。【题干12】"虽然下雨,但比赛继续进行"改为复合句后逻辑关系最恰当的是()A.虽然下雨,但是比赛继续进行B.如果下雨,比赛继续进行C.当下雨时,比赛继续进行D.因为下雨,比赛继续进行【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虽然...但..."是让步转折关系,B选项是假设条件句,C选项是时间状语从句,D选项是因果关系,均不符合原句逻辑。【题干13】《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的"远"应理解为()A.疏远B.知道C.依靠D.接近【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远"在文言文中常表否定义,"远小人"即疏远小人,与"亲贤臣"形成对比,排除B、C、D。【题干14】下列数字规律符合"等差数列"的是()①2,5,8,11…②3,6,12,24…③1,4,9,16…④1,3,6,10…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①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④公差递增1的三角形数列;③为平方数列,②为等比数列,排除A、B、C。【题干15】"他勤能补拙"中的"勤"与"拙"是()A.反义词B.反义关系C.成对出现的近义词D.反义成语【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勤"指勤奋,"拙"指笨拙,二者构成反义关系而非反义词(反义词是固定搭配),排除A、C、D。【题干16】"排比句增强语势,比喻句丰富形象"中"丰富形象"的修辞作用是()A.提高表达效果B.突出主体特征C.增强逻辑性D.深化主题内涵【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丰富形象"指通过比喻具体化抽象概念,属于比喻的修辞功能,排除A、C、D。【题干17】《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翻译错误的是()A.项庄在舞剑,目的是伤害刘邦B.项伯在保护刘邦C.项羽在宴会上D.刘邦被项庄威胁【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项庄"是项羽叔父,"沛公"是刘邦,C选项主体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题干18】"这个办法虽然不完美,但非常实用"中"虽然"的强调作用是()A.突出不完美性B.平衡两者关系C.强调实用性D.避免重复【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虽然...但..."并列结构通过双重肯定平衡评价,排除A、C、D。【题干19】"他连笔误都改不了"中"连...都..."的强调作用是()A.突出连词的递进关系B.强调否定范围C.表达双重否定D.增强语气【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连"表递进,"都"表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但强调作用在于否定范围扩大,排除A、C、D。【题干20】下列图形规律符合"旋转90°+镜像对称"的是()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②△顺时针旋转90°后水平翻转得到◁;④○顺时针旋转90°后垂直翻转得到□,符合规律,排除A、C、D。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篇3)【题干1】《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选项】A.天文历法B.农事活动C.军事制度D.祭祀礼仪【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描述夏末秋初的气候特征;“九月授衣”指九月开始缝制冬衣,均与天文历法相关,体现周代农业社会的时间划分,故选A。B项“农事活动”虽与内容相关,但题干强调具体现象而非活动本身,D项与诗句无关。【题干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选项】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B句“雄关漫道真如铁”中“漫道”为口语化表达,与文言句式“雄关漫道”结合不当,属于半文言句式杂糅。A句“绿”为动词活用,C句“齐飞”“一色”为互文手法,D句“离弦的箭”为比喻,均修辞得当。【题干3】“胸无点墨”与“目不识丁”在语义上()【选项】A.完全等同B.部分重合C.完全无关D.近义反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胸无点墨”强调缺乏文学修养,“目不识丁”特指不识字,二者均表文化程度低,但前者涵盖范围更广。C项错误因二者存在语义交集,D项“近义反用”逻辑矛盾,故选B。【题干4】下列句子存在语病的是()【选项】A.通过这次考试,我增强了自信B.经过反复推敲,终于完善了方案C.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D.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C项“不仅成绩优异”与“而且乐于助人”存在搭配不当,因“成绩”为静态成果,“乐于助人”为动态行为,二者无法并列构成递进关系。其他选项主谓宾完整,逻辑通顺。【题干5】《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选项】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法家法治观念D.墨家兼爱主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忧乐观”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儒家入世精神直接相关,体现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孟子的“民为贵”思想一脉相承,故选A。B项道家主张避世,C项法家强调严刑峻法,D项墨家主张平等,均与题意不符。【题干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选项】A.谆谆教诲(zhēn)B.踟蹰不前(chí)C.觥筹交错(gōng)D.附庸风雅(yǎng)【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谆”在“谆谆教诲”中应读作“zhūn”,指恳切貌,与“zhēn”音不同。B项“踟蹰”读“chí”,C项“觥筹”读“gōngchóu”,D项“附庸”读“fùyōng”,均正确。【题干7】《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比喻B.借代C.互文D.排比【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落霞”与“孤鹜”互为对象,“秋水”与“长天”互为空间延展,通过前后分句相互映衬表达整体画面,属互文手法。A项比喻需本体与喻体明确,B项借代需借体代替本体,D项排比需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句式,均不符合。【题干8】下列句子中“之”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选项】A.之者,所以为学之用也B.之江初晴,山水明净C.之死靡他,亦父事也D.之爱吾父母,亦凉吾妻女【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D项“之”为代词(代指“我的”),其他三项“之”均为结构助词(A项表前置宾语,B项表定语后置,C项表前置定语)。【题干9】《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的哲学思想是()【选项】A.儒家进取精神B.道家自然无为C.法家法治思想D.墨家实用主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屈原通过自述探索理想的艰难历程,体现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人世态度,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内核一致,故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题干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选项】A.我们要认真对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B.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成绩C.由于他经常迟到,因此被批评D.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B项“在这次比赛中”与“取得了优异成绩”搭配合理,其他选项A项“提出的”多余(问题已隐含被提出),C项“因此被批评”因果倒置(应先批评再因此),D项“看到成绩”与“问题”属并列结构正确,但“也要”表递进语气不够严谨。【题干11】《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关关”属于()【选项】A.拟声词B.叠字词C.象声词D.通假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关关”摹写雎鸠和鸣声,属拟声词。B项叠字词需无实义(如“依依”“恰恰”),C项象声词为非人声音(如“轰隆”“潺潺”),D项通假字为同音异义字(如“说”通“悦”),均不符合。【题干12】《史记》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选项】A.《项羽本纪》B.《货殖列传》C.《李将军列传》D.《刺客列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引述此句,但原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为项羽辩护的史论部分,强调英雄气概,故选A。其他选项均属经济、军事类列传,与题意无关。【题干13】下列句子存在逻辑错误的是()【选项】A.所有哺乳动物都会呼吸,鲸鱼是哺乳动物,所以鲸鱼会呼吸B.参加比赛者需年满18周岁,小王18岁,所以小王可以参赛C.未带证件者禁止入场,张三未带证件,所以张三被禁止入场D.该方案优点多缺点少,缺点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方案可行【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D项“缺点可以忽略不计”与“方案可行”存在偷换概念错误,因可行性需综合评估而非仅忽略缺点。A项为三段论(大项全称,中项周延,小项全称),B项、C项均为肯定前件式,逻辑有效。【题干14】《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夸张B.反问C.设问D.对比【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亦犹”为设问句式,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历史规律,与“后之视今”形成问答结构,属设问手法。A项夸张需夸大事实(如“白发三千丈”),B项反问需用疑问句式(如“岂不闻”),D项对比需两事物并置比较,均不符合。【题干15】下列成语中加粗字使用错误的是()【选项】A.刻舟求剑(刻)B.汗牛充栋(汗)C.管中窥豹(管)D.囊萤映雪(囊)【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汗牛充栋”原指书籍多至牛载书于田,与汗无关(“汗”指“汗牛”本义为牛因载重流汗,后引申为书籍多),正确用字应为“负”,故B项错误。其他选项“刻”“管”“囊”均正确。【题干16】《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体现了()【选项】A.道家逍遥思想B.儒家礼乐教化C.佛家超脱理念D.法家严明制度【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欧阳修通过醉醒对比,强调文人以诗文记录雅集,体现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文道合一观,与“述以文”的教化功能直接相关,故选B。其他选项与文意无关。【题干17】下列句子中“之”字作用不同的一项是()【选项】A.之者,所以为学之用也B.之江初晴,山水明净C.之死靡他,亦父事也D.之爱吾父母,亦凉吾妻女【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D项“之”为代词(代“我的”),其他三项“之”均为结构助词(A项表前置宾语,B项表定语后置,C项表前置定语)。结构助词“之”与代词“之”在“之死靡他”中亦存在特殊用法(“之”可指代自己),但此处仍属代词范畴。【题干18】《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属于()【选项】A.雄浑壮阔B.静谧幽深C.明丽清新D.悲凉萧瑟【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构成色彩对比鲜明(霞光、水天)的秋日画卷,整体意境明丽清新,与王勃“穷且益坚”的积极基调一致,故选C。A项“雄浑壮阔”多用于山川、战争场景,D项“悲凉萧瑟”适用于秋凉、离别等情境。【题干19】下列句子存在歧义的是()【选项】A.他不仅考了90分,而且帮助了同学B.老王带着三个儿子去公园C.张三批评李四和李五D.我们欢迎所有来宾和老师【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B项“三个儿子”可理解为“三个儿子”或“三个人的儿子”,指代不明确。A项“他”为单数,B项“三个儿子”为数量词,C项“李四和李五”明确并列,D项“所有来宾和老师”为全称,均无歧义。【题干20】《史记·项羽本纪》中“沛公安在”的“沛公”指()【选项】A.刘邦B.项羽C.张良D.范增【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鸿门宴中项伯对项羽言“沛公”即刘邦,因刘邦曾封“沛侯”,故称“沛公”。B项项羽自称“霸王”,C项张良为谋士,D项范增为亚父,均非指刘邦。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篇4)【题干1】《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选项】A.儒家仁爱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墨家兼爱思想D.法家法治思想【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句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典型体现。作者通过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了士大夫阶层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一致。选项B和D与原文语境不符,C项“兼爱”是墨家主张,与题干无关。【题干2】《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的篇章名为?【选项】A.《关雎》B.《蒹葭》C.《硕鼠》D.《黍离》【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采用四言体例,共305篇。其中《关雎》是首篇,以雎鸠和鸣起兴,描写男女爱情,奠定了《诗经》以“风雅颂”为框架的文学结构。B项《蒹葭》出自《秦风》,C项《硕鼠》属《魏风》,均非开篇。【题干3】《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比喻B.拟人C.对偶D.夸张【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通过“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组意象的工整对仗,形成空间与色彩的动态平衡。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符合“霞鹜飞”对“水天色”的对应关系。A项比喻需本体与喻体明确,此处无喻体;D项夸张需夸大事实,与实际景象不符。【题干4】《红楼梦》中薛宝钗判词“玉带林中挂”的象征意义是?【选项】A.薛宝钗出身寒微B.贾宝玉与薛蟠结怨C.薛宝钗命运坎坷D.王熙凤管理才能【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判词是《红楼梦》诗词对人物命运的高度凝练。薛宝钗判词“玉带林中挂”以“林”暗喻“林黛玉”,“玉带”暗示其贵族身份,但“挂”字暗含命运飘零、无法长久的悲剧性,与后文宝钗独守空闺的结局呼应。A项“寒微”与史家大族身份不符;B项未涉及判词;D项与王熙凤相关。【题干5】《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选项】A.隐逸避世B.爱国忧民C.借酒消愁D.官场失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欧阳修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借游醉翁亭抒发政治失意后的苦闷。文中“与民同乐”实为自我慰藉,“醒能述以文”则通过文学创作寄托情怀,体现“以文载道”的文人风骨。B项“忧民”是表层,深层是个人仕途挫折;C项“消愁”与“乐”矛盾;D项未点明作者心态。【题干6】《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说的“你自由了”反映了怎样的矛盾?【选项】A.资本家虚伪性B.家庭伦理冲突C.历史遗留问题D.工人阶级觉醒【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周朴园与侍萍的纠葛源于三十年前包办婚姻的伦理悖论。他既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自由”),又因阶级地位无法真正接纳侍萍,导致家庭悲剧。A项未触及历史根源;B项仅是表象;D项与工人运动无关。【题干7】《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通感B.借代C.比喻D.拟人【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通感指用不同感官体验转喻,如将视觉的“月光”转化为触觉的“泻”。此句将月光流动性(视觉)与水流触感(触觉)叠加,形成诗意画面。B项借代需本体被替代,但月光直接指明;C项比喻需本体喻体明确,此处无喻体;D项拟人需赋予事物人格,月光无动作描写。【题干8】《祝福》中祥林嫂捐门槛的深层意涵是?【选项】A.寻求宗教救赎B.契合封建伦理C.摆脱命运束缚D.反抗礼教压迫【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祥林嫂捐门槛是为赎回被休弃后的“贞洁”名分,试图符合礼教对女性“从一而终”的要求。但这一行为未能改变她被歧视的命运,反凸显礼教对人性的摧残。A项“宗教救赎”与捐门槛无关;C项“摆脱束缚”与结果矛盾;D项“反抗”未体现其妥协性。【题干9】《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哲学观?【选项】A.儒家积极进取B.道家自然无为C.儒家历史循环D.佛教因果报应【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王羲之在撰写此文时感叹人生无常,借“今”与“昔”的对比,揭示历史发展的循环性。C项“历史循环”对应“视昔”的反思,而儒家“仁政”思想未在文中体现。A项“积极进取”与“死生亦大矣”的悲怆不符;B项“自然无为”属道家思想,与文意相悖。【题干10】《祝福》结尾“她于是也就悄然起了”的“悄然”描写了什么?【选项】A.祥林嫂的解脱B.众人的冷漠C.命运的荒诞D.社会的虚伪【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悄然”二字凸显旁人对祥林嫂死亡的淡漠,无人吊唁的情景强化了封建社会的冷漠本质。A项“解脱”与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矛盾;C项“荒诞”需具体事件支撑,此处仅描写结果;D项“虚伪”未体现集体麻木。【题干11】《鸿门宴》中刘邦“项王有范增而不能用”反映了哪一派别斗争?【选项】A.帝王派与贵族派B.市井派与士族派C.老成派与激进派D.权力派与文臣派【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范增主张联合反秦力量,而项羽刚愎自用,导致战略失误。此“不能用”实为楚汉相争中军事集团(项羽)与谋略集团(范增)的权力博弈,A项“帝王”指项羽,“贵族”指范增所属的旧贵族势力。B项“市井”与历史背景不符;C项“老成”与“激进”未在文中体现。【题干12】《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一体”指?【选项】A.官僚体系B.军民关系C.君臣信任D.封建等级【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诸葛亮以益州丞相身份同时掌宫中(朝廷)与府中(军中)事务,强调二者应协同治理。此“一体”指行政系统的统一性,与后文“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廉政主张呼应。B项“军民”未涉及;C项“信任”属人际关系层面;D项“等级”与“一体”矛盾。【题干13】《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的情感是?【选项】A.思念故乡B.思慕贤者C.周边风景D.颂扬君德【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郑风·子衿》以“子衿”代指心上人,通过衣襟颜色(青)与思念(悠悠)的对比,抒发对贤者(可能为理想人格)的仰慕。A项“故乡”属《黍离》主题;C项“风景”与情感无关;D项“君德”属《颂》部分。【题干14】《牡丹亭》中杜丽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体现了哪一理论?【选项】A.儒家礼教B.道家无为C.桐城派文论D.情学理论【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主张“至情论”,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点,强调情的至高性。此句直接提出情的主观性与永恒性,与“意趣神色”理论相呼应。A项与剧情矛盾;B项未在文中体现;C项属古文运动主张。【题干15】《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初次见面发生在?【选项】A.火车站B.矿场C.旧宅D.教堂【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周朴园为摆脱责任,将侍萍送回原家,见面场景在周家陈设着“百寿图”的旧宅。A项“火车站”属送别地点;B项“矿场”是周朴园工作场所;D项“教堂”与剧情无关。需结合《雷雨》第三幕台词“这房子我住过十年了”判断。【题干16】《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友声”指?【选项】A.自然之声B.人际关系C.宗教仪式D.食物名称【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小雅·伐木》以“鸟鸣求友”起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此“友声”既指鸟鸣声,更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后文“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友情升华呼应。A项未涉及人际层面;C项“宗教仪式”属《颂》部分;D项与诗意无关。【题干17】《阿Q正传》中“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选项】A.阶级压迫B.自我欺骗C.社会改革D.民族觉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阿Q通过虚构胜利(如与儿子打架)来掩盖现实失败,本质是精神层面的自我麻痹。鲁迅以此揭示国民劣根性,批判封建文化对个体的毒害。A项“压迫”是外部因素;C项“改革”与阿Q无关;D项“觉醒”属积极层面。【题干18】《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哲学依据是?【选项】A.儒家仁政B.道家自然C.儒家循环论D.佛教因果【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以历史视角强调“今昔对比”的循环性,与《论语》“殷因于夏礼”的循环史观一脉相承。儒家循环论认为历史周期性重演,王羲之借此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A项“仁政”未在文中体现;B项“自然”属道家思想;D项“因果”属佛教范畴。【题干19】《祝福》中鲁四老爷“没有法子”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选项】A.宗教束缚B.法律缺失C.风俗保守D.经济危机【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卫道士,面对祥林嫂的悲剧仅以“捐门槛”敷衍,体现礼教对个体命运的支配。此“没有法子”实为礼教无法解决人性困境,暴露封建伦理的僵化。A项“宗教”与鲁镇无明确宗教场所;B项“法律”属现代概念;D项“经济”未在文中提及。【题干20】《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写作目的是?【选项】A.歌颂山水B.寄托情怀C.宣传政绩D.宣扬理学【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欧阳修借醉翁亭之游,抒发被贬后的苦闷与豁达。文中“乐”是表面,“述以文”是深层目的,通过文学创作实现精神升华,与“与民同乐”形成对照。A项“山水”属景物描写;C项“政绩”与被贬身份矛盾;D项“理学”属宋代思想,与北宋文风不符。2025年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篇5)【题干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B)这项技术突破堪称点石成金的创新(C)会议发言稿需要做到逻辑缜密、层次分明(D)他办公桌上的文件堆积如山,却从未耽误工作【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点石成金"原指将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极容易地获得财富或极快地成功。句中形容技术突破,应使用"灵丹妙药"或"简便易行"等更贴切的成语,B项错误。【题干2】《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体现的分论点属于:(A)现象描述型(B)因果分析型(C)对策建议型(D)对比论证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仁义不施"是现象陈述,"攻守之势异"是结果说明,通过因果关系揭示秦亡根本原因,符合因果分析型分论点特征。A项侧重客观描述,C项强调解决方案,D项注重对比关系,均不契合文意。【题干3】《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借代(C)叠字(D)互文【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杨柳依依"通过叠字形式表现植物随风摇曳的姿态,属于典型叠字修辞。A项需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B项需用部分代整体,D项要求前后分句意义互补,均不符合文句特征。【题干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将获得专项奖励(C)参观展览的游客络绎不绝(D)他虽然对工作很负责,但有时过于固执【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激发"应搭配"学生"而非"学习积极性";C项主语"展览"与谓语"参观"存在逻辑主客体颠倒;D项"固执"与"负责"形成语义矛盾。B项"部门"与"奖励"搭配合理,无语法错误。【题干5】《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属于:(A)动态画面(B)静态描写(C)视听通感(D)时空转换【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齐飞"与"一色"构成双重动态意象,既表现霞光与飞鸟的同步运动,又展现秋水与长天的空间延展,属于复合动态画面描写。B项侧重静态物象,C项强调感官互通,D项涉及时间空间转换,均与文句意境不符。【题干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获得好成绩,否则就会落后(B)虽然天气恶劣,我们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因为时间紧迫(C)他不仅精通英语,而且还会法语和德语(D)参观博物馆,既要认真听讲解,又要仔细看展品【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项"否则"应承接"努力学习"的否定情况,但"落后"与"不努力学习"无直接因果关系;B项"虽然"与"因为"构成逻辑矛盾,应改为"虽然...但是";D项"既要...又要"要求并列事项具有同等重要性,但听讲解与看展品存在主次关系。C项"不仅...而且"正确连接递进关系,符合句意逻辑。【题干7】《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C)实用主义(D)存在主义【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修远"强调客观道路的漫长性,"求索"体现主观探索的能动性,二者辩证统一,符合唯物辩证法认识论。A项夸大主观精神作用,C项注重实践效用,D项关注个体存在意义,均与原文哲学内涵不符。【题干8】下列句子中拟人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月光洒在湖面上如银盘(C)柳树垂下千万条绿丝绦(D)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项"绿"是动词的形容词化使用,非拟人;B项"银盘"是比喻;D项"滚来滚去"是拟人化描写露珠,但"露珠"作为无生命体,拟人化程度较弱。C项"垂下"赋予柳条人的动作,符合拟人修辞特征。【题干9】《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修辞手法是:(A)对偶(B)顶真(C)反复(D)互文【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构成空间与动作的互补关系,既可理解为"荇菜参差,左右流之",也可理解为"荇菜左右流之,参差可见",属于典型的互文修辞。A项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B项需首尾相扣,C项需重复语句,均不符合文句特征。【题干10】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他擅长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B)会议议题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C)主要任务是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撰写报告(D)获奖者将获得奖金、证书、奖杯三项奖励【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B项作为会议议题,各事项属于并列关系,应用顿号分隔,但"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间已有逗号,导致标点混用。其他选项中并列事项间均使用规范顿号,符合现代汉语标点规范。【题干11】《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反问(D)借代【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项庄舞剑"通过具体行为暗示真实意图,用"舞剑"行为代指"杀沛公"的阴谋,属于借代修辞。A项需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B项需夸大程度,C项需通过疑问表达,均不符合文句修辞特征。【题干12】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全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这项决议(B)(虽然)遇到困难,(但是)我们(坚持)完成了任务(C)(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学生)晨读(的场景)(D)(对于)这项技术,(专家)认为(非常)有应用价值【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C项"在"补充地点状语,"经常"补充频率状语,"学生"补充主语,"晨读"补充谓语,"的场景"补充宾语,补全后为完整长句。A项"通过"与"了"重复,B项"虽然"与"但是"需用分号连接,D项"专家"与"认为"缺少主语,均存在成分缺失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