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多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它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文本二: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问。当某个科学理论被推翻的消息赫然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在大众眼中变成科学界的又一次“滑铁卢”时,我那些非科学家出身的朋友偶尔会向我们投来同情的目光。前不久,科学家发现宇宙其实正在加速膨胀,现有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过于简单,需要修改。听到这个消息,我的朋友曾替我惋惜:“那么漂亮的理论居然是错的,你一定很伤心吧?”完全不会!当有新的证据涌现,暗示我们可能需要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时,优秀的科学家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伤心呢?正是那些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构成了科学的命脉。如果所有理论都完美无缺,并且准确无误地阐释了这个世界,那么科学家早就没事可干,可以退休了。你可能会想,科学家怎么还没失业呢?我们对这个世界已经了如指掌,还有什么需要他们探索的吗?历史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能自满。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有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这两大支柱,我们已经吃透了物理世界的所有基本规律,没有什么需要后人去发现的。1894年,以测量光速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进说:“现在就说‘未来物理学不会再有比过去更惊人的奇迹’显然言之过早,但是事实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前辈已经建立起牢固的理论大厦,大多数基本原则都已成形,留给后人去做的就是将这些理论严格套用到他们所看到的所有物理现象上。”上述言论刚发表不久,科学家就发现了X射线,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也相继诞生。这些伟大的科学奇迹,绝对比过去的经典理论更令举世震惊。幸好迈克尔逊在第一句话里给自己留了点余地,否则老脸都要挂不住了。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如果它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这句话听着简单,却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不管一个猜想有多美,不管提出猜想的人是谁,不管他有多了不起,不管他有多聪明,只要这个猜想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这段话与柯南·道尔的名言不谋而合——“科学家正是通过实验(或观测)来消除不可能的猜测”。《天演论》的原作者赫胥黎将这称为“科学的巨大悲剧——用一个丑陋的事实,杀死一个美丽的假说”。(摘编自约翰·格里宾《奇观:月球之谜、宇宙之始及生命的起点》,张玫瑰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地球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B.
星系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C.
恒星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D.
当听到某个科学理论被推翻的消息时,科学家和普通人的反应会有明显不同:优秀的科学家会感到惋惜,而普通民众则会表示同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宇宙中,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因此,可能不只有一个有人居住的行星,可能别的星球上也有生命。B.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说明了宇宙的广袤辽阔。C.
当年迈克尔逊认为,大多数物理理论都已确立,后人只需严格套用,但不久便有震惊世界的新理论诞生,这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D.
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言论,意在强调一个事实,即提出猜想的人的身份和智慧对判断猜想起着一定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宇宙始终保持着它的固有模样,_______。每当思索宇宙的无穷无尽,我们总会心潮澎湃。我们清楚,自己正在探寻自然界最深刻的奥秘。宇宙漫长岁月和广袤无垠难以估量,地球不过是无尽时空中微不足道的一隅。从宏观角度看,人类关注的许多问题都显得无足轻重,但人类充满活力、求知若渴,探索之路充满希望。_______。想象是突破认知的关键,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领域;质疑则能帮我们分辨虚实,验证猜想。出于生命本能的驱使,我们深知人类与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索宇宙就像是_______。尽管这份探索的渴望或许会挑战传统认知,但我坚信,这绝非毫无意义的空想,而是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寻。4.作为科普读物,两则材料在阐述科学观念时是如何做到通俗易懂的,请加以分析。5.班级将举行“逐光星河,以科学丈量未知”主题班会,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几条关于“科学开启未知之门”的发言要点。【答案】1.B2.D
3.①.过去如此,未来亦然。
②.探索需要想象与怀疑。
③.回归生命起源的海洋。
4.①比喻与类比:如将星系比作“岛屿”,宇宙比作“汪洋”,用“海水没及脚趾”类比人类对宇宙的浅显认知,化抽象为具体,使科学观念通俗易懂。②口语化表达:如“老脸都要挂不住了”,增强文本的趣味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典型案例:通过X射线、相对论等科学史实例,说明科学发展的规律,增强可读性。
④引用权威:引用费曼、赫胥黎等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
①好奇驱动探索②质疑与想象并重③科学无终极答案④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⑤谦逊面对未知【解析】【导语】这两篇科普文本展现了科学探索的浪漫与理性双重特质。文本一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宇宙的浩瀚,将人类探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的涉足,通过“岛屿”“尘埃”等意象构建宇宙认知的文学想象;文本二则以科学史案例为锚点,通过迈克尔逊预言失效等事例,揭示科学“自我颠覆”的本质特征。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错误。根据材料一“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可知,选项删去了“大多数”这个限制词,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化。C.“恒星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错误。材料一是“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选项省略“有些”和“可能”,表述过于绝对。D.“优秀的科学家会感到惋惜”错误。材料二明确提到“优秀的科学家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伤心呢?”,选项说“会感到惋惜”与原文矛盾。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D.“意在强调一个事实,即提出猜想的人的身份和智慧对判断猜想起着一定的作用”错误。费曼的言论强调的是“猜想与实验相悖就是错的”,与提出者的身份、智慧无关,选项曲解原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的时间维度表述可知,所填写的语境应强调宇宙的永恒性,故可填:过去如此,未来亦然。②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的核心观点可知,所填语境应强调凸显科学探索的双重方法论,即想象与怀疑,故可填:探索需要想象与怀疑。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可知,作者以“宇宙汪洋之滨”的比喻为基础,论证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将探索宇宙比作回溯生命原初的海洋,故可填:回归生命起源的海洋。【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①运用比喻与类比,化抽象为具体。文本一中,将“每个星系”比作“太空中
一个岛屿”,形象地体现了星系间的孤立性与距离感;将“宇宙”比作“汪洋”,地球表面是“宇宙汪洋之滨”,用“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类比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尚浅,既贴合宇宙的广阔性,又让读者能通过日常生活中“海洋”“岛屿”的经验,理解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及认知局限,使“宇宙的广阔”“人类认知的有限性”等观念更易被接受。
②采用口语化表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两则材料避免了过于学术化的生硬表述,融入口语化语言,增强亲和力与趣味性。文本二中,在讲述迈克尔逊对物理学发展的判断被后续科学发现推翻时,用“老脸都要挂不住了”这种生活化的调侃,替代了严肃的学术批评,既准确传达了“科学认知具有局限性”的观念,又以轻松的语气消解了科学话题的距离感,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性,使读者更易产生亲近感,从而接受文中的科学观点。③借助典型案例,以事实支撑观点,增强可读性与说服力。文本二中,为说明“科学是不断探索未知、理论会被修正”的观念,列举了19世纪末物理学家认为“物理规律已被吃透”,但随后X射线、相对论、量子力学相继诞生的案例。这些具体的科学发现史实,清晰地展现了“科学理论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不断发展”的规律,比抽象的理论阐释更易让读者理解科学的探索本质。
④引用权威观点,兼顾专业性与易懂性,既增强观点的可信度,又通过权威话语的通俗化表达,让科学观念更易被接受。文本二中,引用费曼“如果它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赫胥黎“科学的巨大悲剧——用一个丑陋的事实,杀死一个美丽的假说”等观点,精准概括了科学研究“以实验为依据”的核心原则。这些引用并非晦涩的学术论断,而是简洁直白的表述,既体现了科学观念的权威性,又因语言通俗而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强化了“科学需接受检验”的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好奇驱动探索:文本一明确指出“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强调好奇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始动力。从人类对宇宙地位的认知逐渐深化,到对其他星球生物的想象,都是源于对未知的好奇。这种天性推动着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成为开启未知之门的第一把钥匙。②质疑与想象并重:文本一强调探索宇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能“带领我们到崭新的境界”,打破思维局限;质疑可“摆脱幻想,检验推测”,确保探索的严谨性。二者相辅相成,是科学探索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探索会陷入停滞;缺乏质疑,探索易偏离真理,共同为开启未知提供方法论支撑。③科学无终极答案:文本二通过科学史案例(如19世纪末物理学家认为“物理规律已完备”,但随后X射线、相对论等新发现推翻这一判断)说明,科学理论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不断被修正、完善的。宇宙的神秘与复杂决定了未知是永恒的,科学正是在“推翻旧知——建立新知”的循环中推进,因此“无终极答案”是科学探索的常态,也正是其魅力所在。④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文本二引用费曼的观点“如果它与实验相悖,它就是错的”,以及赫胥黎“用一个丑陋的事实,杀死一个美丽的假说”,明确科学的核心原则:任何理论都必须接受实验或观测的检验。无论是宇宙膨胀的新发现修正旧模型,还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局限于自身行星”到“认识星系群岛”,都以事实为依据,实验是辨别真理、推开未知之门的客观标尺。⑤谦逊面对未知:文本一指出地球只是“宇宙汪洋之滨”的一粒尘埃,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海水才刚刚没及脚趾”;文本二以迈克尔逊的判断被推翻为例,警示不可自满。这都说明,面对广阔的未知世界,科学探索者需保持谦逊——承认自身认知的有限性,才能以开放的心态持续探索,避免因傲慢而阻碍对未知的发现。(二)阅读Ⅱ(本题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清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大哥!”老三叫了声。“啊?”瑞室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噢!说吧!”“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走?上哪儿?”“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没了华北,还有北平?”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大哥,咱们一同走!”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劝告,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北平城是丢铁了?”“铁啦!”“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特别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摘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有删改)文本二: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就该尽力于抗敌;我不会放枪,好,让我用笔代替枪吧。(摘编自老舍散文《八方风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晴朗天气和明亮阳光的描写,勾勒出美好的自然景致,又巧妙地与日寇的野蛮暴行、人物灰暗压抑的心境形成反差,更具感染力。B.老二于屋内专注收听日本广播,屋外老三宣称要将其砸烂,兄弟二人这一“听”一“砸”的对比,鲜明地折射出他们同一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举动。C.老三与大哥都有着“绝不在日寇铁蹄下屈辱求生”的共同底线,可当老三决意离开北平投身抗日时,大哥与老三在去留问题上陷入了僵持。D.白巡长让李四爷代传命令,实则是出于自身趋利避害的心理,想借李四爷之手完成任务以应付日本人,同时避免自己直接得罪街坊邻居。7.关于文本一中祁瑞宣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北平沦陷的现实,祁瑞宣内心时常充满矛盾与挣扎,在传统伦理与民族大义之间反复摇摆。B.祁瑞宣主动支持三弟祁瑞全离家投身抗日,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展现出果断的一面。C.因为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祁瑞宣选择了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对家庭极富责任感。D.祁瑞宣受过新式教育,面对北平沦陷的现实,心中激荡起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是爱国情怀的自然迸发。8.文本一画线段落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加以分析。9.文本二提出:“让我用笔代替枪吧。”请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答案】6.A7.B
8.
①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北平城美好文明。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9.①揭露日寇暴行:通过北平沦陷后的惨状和人物的痛苦挣扎,控诉侵略者的罪恶。②塑造抗争形象:老三的决绝出走和瑞宣的内心矛盾,展现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气节。②唤起爱国情怀:文中对北平历史文化的深情描写,激发读者对祖国的热爱与捍卫之心。④记录民族苦难:如实呈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具有历史文献价值。【解析】【导语】老舍通过《四世同堂》片段展现北平沦陷时的人性挣扎,以瑞宣的内心冲突为核心,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困境交织。文本一运用对比手法(晴空/古墓意象)强化悲剧感,语言质朴有力;文本二则直抒作者“以笔代枪”的创作宣言。两者共同体现了老舍抗战文学“既写实又抗争”的特质,在平实叙事中迸发民族气节。【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鲜明地折射出他们同一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举动”错误。老二听日本广播、老三要砸收音机,反映出两人不同的思想观念,老二有亲日或对沦陷麻木的态度,老三是抗日爱国态度,并非“同一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举动”。C.“老三与大哥都有着‘绝不在日寇铁蹄下屈辱求生’的共同底线……大哥与老三在去留问题上陷入了僵持”错误。文中大哥(祁瑞宣)并非“绝不在日寇铁蹄下屈辱求生”,他有家庭羁绊等顾虑,在去留问题上是犹豫的,和老三底线不同。D.“实则是出于自身趋利避害的心理,想借李四爷之手完成任务以应付日本人,同时避免自己直接得罪街坊邻居”错误。白巡长让李四爷传话是避免穿制服引起注意,实为暗中保护邻里(“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非趋利避害。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展现出果断的一面”错误。文中祁瑞宣没有主动支持三弟离家投身抗日,他在家庭责任和民族大义间挣扎,顾虑重重,并非“果断”支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带着它的……带着它的……带着它的……”连用三个“带着它的”句式,采用了排比手法,列举了“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等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又通过“最清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而北平能“带着它的”赋予了他人的情感动作,采用了拟人的手法。②从“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到“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再到“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强调了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③画线句反复强调“最爱和平”,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句尾又用略带讽刺的语调写道“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与“最爱和平”形成对比讽刺,联系上下文“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地响着”,由此表现瑞宣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揭露日寇暴行:文本一通过北平沦陷后的压抑氛围(如“九门紧闭”的“古墓”比喻)、人物的痛苦心理(瑞宣的挣扎)和家庭冲突(老三与老二的矛盾),直接揭露了日本侵略带来的灾难。老舍用笔为“武器”,通过具象的场景和人物反应,完成了对侵略者的无声控诉。②塑造抗争形象:老三的“我得走”和瑞宣“永远走不了”的对比,既表现了直接抗日(老三)的决绝,也刻画了隐忍抗争(瑞宣)的复杂性。这种多元人物塑造,正是“以笔代枪”的体现——通过文学形象传递抗战精神。③唤起爱国情怀:下划线段落通过排比列举北平的历史文化遗产(“湖山、宫殿”“翠柳、白玉石桥梁”等),将城市沦陷的悲剧性推向高潮。老舍用文学笔触激发读者对文明被践踏的痛惜,进而唤醒保卫国家的意志。④记录民族苦难:白巡长让烧书、瑞宣计算家庭收支等细节,真实记录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毁。这种现实主义的书写,使文本成为民族苦难的见证,实现“笔”的历史价值。(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三:洞,滨江倚湖。冬,潮落则门出焉。透漏玲珑,莫可言状。蜿蜒行,屴崩如龙。枯蛤满峭壁,俨然鳞甲,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曲折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烛而登,平坦温暖,老蝠如扇。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丹房”二字题于壁。旁岐多小诗,均新奇可喜。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等句。大约皆曩时游人狡狯之作。墨色黯淡,惜无年代可考。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而上钟山亦中多空洞,且山势上锐下宽,似宜以形论而不以声论。苏子所谓窾坎镗鞳,噌吰如乐作者,乃过其门未入其室也。(节选自彭玉麟《石钟洞叙》)材料四: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别有天地。万物异乎此天地万物,则吾不得而知之也。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圣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得而言之乎?以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吾又安能从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节选自邵雍《观物内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可A向者B煤炱C入甑D中E弃食F不祥G回H攫而饭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爨,烹煮,烧火煮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用法与意义均相同。B.传,音chuán,流传,与《种树郭橐驼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的“传”读音与意义均不相同。C.“是”作“以”的前置宾语,与《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的“吾知”结构相同。D.行,做,动词,与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的“行”在用法与意义上均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与几个弟子在陈国和蔡国边地(缺粮)受困,连野菜稀汤也吃不上,他只好白天睡觉,醒后告诉颜回自己梦见了故去的国君。B.《石钟洞叙》叙说,石钟洞位于滨江靠湖的地方;冬天,潮水退去时,石钟洞洞门显露出来;洞内透漏玲珑,无法用言语描述。C.邵雍认为,不能知道的事物,就不能用语言描述:把不能知道的事物说成自己知道是妄知,把不能说出的事物说成自己能说是妄言。D.孔子感慨自己亲眼所见也未必可信,引导学生明白知人不易的道理;苏轼与彭玉麟在登山临水中能体现出可贵的质疑与求实精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材料四中表达了反对“妄知”“妄言”的观点。前三则材料有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AEG
11.A12.C
13.(1)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2)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14.①材料一:孔子起初误判颜回偷食,后经颜回解释煤灰入甑,反思“目不可信”,承认错误,反对轻信表象的妄断。②材料二:苏轼批判郦道元记载不详、士大夫不实地考察、渔工水师不能言说,强调必须“目见耳闻”验证石钟山命名,反对道听途说或臆测。③材料三:彭玉麟亲历石钟洞考察,描述洞形“如钟覆地”,指出苏轼仅以声音论石钟山是“过其门未入其室”,以实证纠正前人误说,反对妄言。【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精选四段文本,构成“认知论”主题群文。材料一通过孔子误判颜回的故事,揭示“目见未必为实”的认知困境;材料二苏轼质疑郦道元记载,强调实地考察;材料三彭玉麟以亲身游历反驳苏轼声论,主张形论;材料四邵雍从哲学高度批判“妄知妄言”。四则材料层层递进,从具体案例到抽象思辨,共同探讨认知的真实性与局限性,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实证精神和深刻的哲学思考。【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行。先前有烟灰掉进了甑(盛饭的器皿)里,扔掉这饭不吉利,我抓取(出来)并吃了它。“不可”是对前文孔子所说的“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的回答,所以应在“可”后面断开,即在A处断开;“入”的主语为“煤炱”,宾语为“甑中”,并且“向者”是“煤炱入甑中”的时间状语,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不祥”是“弃食”的谓语,构成主谓结构,即在“祥”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选A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用法与意义均相同”错误。动词,烹煮,烧火煮饭/名词,灶。句意:颜回讨米,讨到米后烧火做饭。/等到伯、叔分家(分开起灶)。B.正确。音chuán,流传/音zhuàn,作传。句意: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C.正确。“是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不了解我也就算了。D.正确。动词,做/名词,行为。句意:我又怎么能够像妄人那样做妄知、妄言的人呢!/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把不能说出的事物说成自己能说是妄言”错误。“以不可得言而言之”的意思是嘴说不清而又要说的叫做妄言。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几”,将近;“攫”,抓取;“佯”,假装。(2)“固”,乃,就;“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材料一:孔子望见颜回从甑中取食,并未仅凭视觉所见妄断颜回偷吃,而是在颜回进食时以“食洁而后馈”的说法试探,待颜回解释“煤炱入甑,攫而饭之”的实情后,才明白真相并感叹“目犹不可信”“知人不易”。其行为体现了不凭表面现象妄下判断,通过询问验证避免臆断的求实态度。②材料二:苏轼针对石钟山得名的争议,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臆断其理,斥责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的妄断;他本人则通过实地考察(目见耳闻)探究真相,写下《石钟山记》反驳臆断之说。其行为体现了反对不实地求证的臆断,主张以亲身见闻为依据的求实精神。③材料三:彭玉麟亲自游览石钟洞,通过“蜿蜒行”“烛而登”“蛇而入”等实地观察,详细记录洞内“透漏玲珑”“老蝠如扇”“题字小诗”等景象;基于对洞形“全山皆空,如钟覆地”“上锐下宽”的实际考察,提出“以形论而不以声论”的观点,并指出苏轼“过其门未入其室”的局限。其行为体现了以亲身游历和细致观察为依据,反对未深入考察便下结论的妄言。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连野菜稀汤也吃不上,七天没有吃到粮食,孔子白天躺着睡觉。颜回讨米,讨到米后烧火做饭。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过了一会儿,饭做熟了,颜回谒见孔子并且献上饭食,孔子起身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说:“不行。先前有烟灰掉进了甑(盛饭的器皿)里,扔掉这饭不吉利,我抓取(出来)并吃了它。”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足以依靠。学生们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呀!”材料二: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来判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材料三:洞穴,位于滨江靠湖的地方。冬天,潮水退去时,洞门显露出来。洞内透漏玲珑,无法用言语形容。蜿蜒行进,像龙一样盘旋。干枯的蛤蜊布满峭壁,仿佛是鳞甲,左右相通,上下有几层,曲折宽敞,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用烛火照明后登上去,地势平坦,感觉温暖,老蝙蝠像扇子一样挂在上面。石峡中有子洞,像蛇一样蜿蜒进入,里面又宽敞,可以坐三个人。“丹房”二字题在壁上。旁边岔路上有很多小诗,都新奇可喜。比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等句子。大约都是以前游人玩笑之作。墨色黯淡,可惜没有年代可以考证。大概整座山都是空的,像钟倒扣在地上,而钟山内部也多空洞,且山势上尖下宽,似乎应该以形状来论,而不以声音来论。苏轼所说的“窾坎镗鞳,噌吰如乐”的声音,是(因为他)经过洞门而未进入洞室的缘故。材料四:也许,有人会告诉我说,天地之外,另有天地万物。跟这里的天地万物不同。这个人所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不得而知。不只是我不得而知,圣人也不得而知。凡是讲述所知,那所知都是讲述者的心能够知道的。凡是讲什么话,那话都是讲话者的嘴能够讲得出来的。既然心还不得而知,嘴又怎么能够讲得出来呢?心里不知道而说知道的,叫做妄知;嘴说不清而又要说的,叫做妄言。我又怎么能够像妄人那样做妄知、妄言的人呢!(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了作者入蜀途中具体时间和所处位置,写出了五盘岭的空旷绵延。B.“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C.“苍翠……云树寒”句视觉与听觉结合,“曙”“寒”对比鲜明,意境清幽。D.这首五言古体诗,不受格律拘束,笔意纵横,境界阔大,语言丰赡而不繁缛。16.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写蜀道艰险,而岑参说“不觉蜀道难”,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1)李白是为送别友人入蜀所作,寄寓人生不易、功名难求的感慨,所以极力渲染蜀道艰险。(2)岑参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登上山顶后心胸开阔,所以不觉蜀道艰险。【解析】【导语】这首五言古诗以雄浑笔触描绘蜀道五盘岭的险峻奇景,通过“江回两崖斗”等凝练意象展现壮阔山水。诗人巧妙运用“斗”“攒”等动词活化山势,以“烟景曙”“云树寒”营造清冷意境。全篇突破格律束缚,在纪实性描写中暗含“为知己而行”的豪情,与李白《蜀道难》形成精神共鸣却另辟抒情蹊径,体现盛唐边塞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艺术张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视觉与听觉结合”有误,“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是从视觉、触觉角度描写——晨光中烟景苍翠、云树幽深寒冷,未涉及“听觉”;“曙”(黎明)与“寒”(清冷)并非“对比”。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李白《蜀道难》的“极写艰险”:李白诗作是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极力渲染蜀道“难于上青天”,既写实蜀道的险峻,更借蜀道艰险寄寓对人生坎坷、功名难成的感慨,暗含对友人入蜀前路的担忧,情感基调苍凉沉重。
(2)岑参“不觉蜀道难”的原因:岑参入蜀是“为知己”,注释中介绍了他是随杜鸿渐平乱,肩负平定蜀地叛乱的使命,心怀报国与酬谢知己的热忱;且诗句“旷然出五盘”可见,他登上五盘岭巅后,视野开阔,心胸舒展,对蜀道的艰险被使命感与登顶后的豁达冲淡,故“不觉难”。(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叙写山水可消解不良情绪,大声呼喊能缓解心理压力,时老师引用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的学生缓解考前的焦虑。(2)看到右图《杜甫吟诗》这张邮票,赵甲同学不禁吟诵其律诗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_______,_______”运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慨叹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之情。【答案】
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临清流而赋诗
③.晓看红湿处
④.花重锦官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⑤.朱弦已为佳人绝
⑥.青眼聊因美酒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皋、啸、赋、锦、聊。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韩愈是中国历史上改进文风的典范,其务去陈言的主张,对今日文章写作亦有重要启示。韩愈为文追求“自树立、不因循”,不愿蹈袭前人。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对作文的艺术进行了全面开拓。①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多个,②“地大物博”“一视同仁”等成语被人熟知。③韩愈古文中的不少警句,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④也是广为传诵。⑤今天的文章创作也需要大力学习韩愈,⑥让语言写出新特色。务去陈言,不是一味追求艰险怪奇,苛意与众不同。而是当如韩愈,主张文章“无难易,惟其是而已矣”,意即文章的创新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推敲探索。这种做法,对今天仍有启发。摆脱陈言的束缚,
甲
。首先是高度重视文章的语言艺术,重“道”亦重“文”。只有语言精深畅达的“文”,才能创造内含深刻的“道”。那种认为“文”不重要,
乙
并不可取。其次是注重养文气。韩愈认为写文章“气盛”则“言宜”,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心应手,犹如浩荡的江海可载巨舟。苏轼曾言,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道济天下之溺”,才涵养了滂礴之气,才拥有了探索文章新境的动力与底气。18.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融会贯通B.推陈出新C.顺风转舵D.独树一帜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韩愈那里获得两点启示不愿意花费心力去努力做到文道并重B.可以向韩愈的主张学两点不愿意在文辞表达上花费心力的做法C.从韩愈那里获得两点启示不愿意在文辞表达上花费心力的做法D.可以向韩愈的主张学两点不愿意花费心力去努力做到文道并重21.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C19.①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个/韩愈创造的成语有300多个⑥让文章语言展现新特色
20.C21.①“苛意”改为“刻意”。②“滂礴”改为“磅礴”。
22.①举例论证。列举韩愈创造的成语和警句,具体印证了其“务去陈言”的创新成果,增强说服力。②引用论证。引用苏轼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权威佐证韩愈的文学地位与革新意义,深化论点可信度。【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能力。括号前强调韩愈“广泛学习”且“不愿蹈袭前人”,需填入体现其创新方法、风格的词语。A.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符合“广泛学习”后的整合。B.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能够体现韩愈的创新风格。C.顺风转舵:指见机行事、随势改变,含贬义。与韩愈的创作态度相悖,所以不恰当。D.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体现创新与独特性,符合“自树立、不因循”的特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至少”与“多”语义重复,“至少有300个”已包含“300及以上”的意思,修改为“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个”或者“韩愈创造的成语有300多个”。⑥“让语言写出新特色”搭配不当,“语言”是写作的工具,无法主动“写出特色”,结合语境,应修改为“让文章语言展现新特色”。【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后文以“首先”“其次”列举了两点具体内容,均是从韩愈的创作实践中提炼的经验,“从韩愈那里获得两点启示”更自然地引出下文,且“获得启示”比“向主张学两点”更贴合“从实践中总结”的语境。乙处:前文强调“高度重视文章的语言艺术,重‘道’亦重‘文’”,批判的是“认为‘文’不重要”的态度,即不重视语言表达。“不愿意在文辞表达上花费心力的做法”直接呼应“语言艺术”,而“文道并重”是前文肯定的观点,并非此处批判的对象,故前者更恰当。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①“苛意”的“苛”应为“刻”。“苛”意为苛刻,“刻”意为专心、特意,“刻意”指故意为之,符合语境。②“滂礴”的“滂”应为“磅”。“滂”多形容水势浩大(如“滂沱”),“磅礴”指气势盛大,与“文气”搭配恰当。【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举例论证。文中第二段提到“韩愈创造的成语至少有300个”,并列举“地大物博”“一视同仁”等熟知成语;同时指出其古文中的警句如“业精于勤荒于嬉”广为传诵。表达效果:这些例子是对韩愈“务去陈言”主张的直接印证。通过列举具体的成语和警句,直观展现了韩愈在语言创新上的实践成果——他并非空谈“自树立、不因循”,而是真正通过创作实践打破陈规,创造出鲜活且流传至今的语言。这种论证方式使抽象的“创新文风”主张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让读者更易理解韩愈如何通过实际创作践行“务去陈言”。②引用论证。引用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强调其对文风的革新意义和“道”与“气”的关联。表达效果:引用苏轼的评价,作为后世权威文人的认可,既肯定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起八代之衰”),又呼应了前文“养文气”的观点(“道济天下之溺”涵养“磅礴之气”),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深化了韩愈文风革新对今日仍有启示的论点,提升了论证的深度和可信度。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开水炉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三叉神经解剖MRI课件
- 企业员工关系面试实战模拟题库
- 职业资格考试宝典:题目与答案精 编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练习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
- 天气安全教育教案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试卷带答案详解(b卷)
- 大学生毕业销售实习个人总结
- 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 20以内破十法练习题-A4打印版
- 铁路线路工中级技能鉴定练习题及答案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测指南
-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越野赛道计划书
- DR002012 NE系列路由器路由协议故障处理 ISSUE 1.00
- 幻觉妄想的护理诊断及护理
- 2024年福建泉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团购团长起号流程
- 安徽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 国网超市化招标评标自动计算表(区间复合平均价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