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_第1页
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_第2页
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_第3页
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_第4页
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页(共31页)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春•陕西期中)水稻的非糯性(D)和糯性(d)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利用水稻作为材料证明分离定律,选择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任取一株F2中的水稻花粉加碘液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理论上(不考虑致死等特殊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全为蓝黑色 B.全为橙红色 C.蓝黑色:橙红色=1:1 D.蓝黑色:橙红色=3:12.(2025春•陕西期中)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中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这一方法 B.“F2中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属于提出的问题 C.“如果假说正确,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作出假设 D.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其提出的内容属于实验验证,结果证明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3.(2025春•浙江期中)孟德尔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 B.“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 C.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推理出测交的结果可能为1:1 D.孟德尔运用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属于演绎过程4.(2025春•浙江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杂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矮茎后代,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5.(2025春•陕西期中)豌豆是豆科豌豆属的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别名荷兰豆、雪豆、回鹘豆、耳朵豆等。正是通过豌豆的杂交,孟德尔才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成为了遗传学之父。下列关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不需要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C.豌豆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D.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6.(2025春•大连期中)已知油菜的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研究人员用野生型(正常株高)油菜与矮秆隐性突变体ds﹣3杂交,获得的F1株高介于双亲之间,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株高呈现三峰(如图),统计分离比符合1:2:1。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类型株高互为相对性状 B.控制油菜株高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F1与野生型植株回交后代群体株高呈现双峰 D.F1与ds﹣3杂交后代群体株高介于84~172cm7.(2025春•大连期中)用豌豆甲(AABB)、乙(aabb)两品种杂交得F1,F1测交,测交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测交类型测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测交组合一F1作父本AaBb:Aabb:aaBb:aabb=1:2:2:2测交组合二F1作母本AaBb:Aabb:aaBb:aabb=1:1:1:1A.豌豆的测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B.F1自交得F2,F2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C.F1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有50%不能萌发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8.(2025春•大连期中)“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是唐代佚名诗人所作的一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下是关于大连几处主要景点中某些植物性状的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劳动公园中牡丹花的单瓣和重瓣 B.大连湾体育公园中桃花的红色和有香味 C.大黑山上杜鹃花的紫色和迎春花的黄色 D.英歌石植物园里郁金香花瓣的红色和花型的杯形9.(2025春•山西期中)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两头白羊杂交,子代中既有白羊又有黑羊,不考虑突变的发生,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 B.亲代白羊是杂合子 C.子代中的白羊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D.子代中的白羊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黑羊的概率为10.(2025春•山西期中)某种可异花传粉的两性花植物的红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做了如表所示的三个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组别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甲组探究红花和紫花基因的显隐性红花植株♀×纯合紫花植株♂乙组已知高茎为显性性状,探究高茎植株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①丙组②自交或测交A.表型相同的植株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甲组实验中,若子代出现红花:紫花≈1:1,则能确定显隐性 C.乙组实验中,若①为多株高茎植株自交,自交后代高茎:矮茎=11:1,则亲本中高茎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D.丙组实验中,实验目的②为判断基因的显隐性11.(2025春•重庆期中)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12.(2025春•珠海期中)蜗牛(2n﹣24)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多种类型。蜗牛6号染色体的某个位点存在控制其贝壳形状的5种基因,分别是B1、B2、B3、B4和b,其中B对b为完全显性,B1、B2、B3、B4之间为共显性(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考虑变异,基因B1、B2、B3、B4、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蜗牛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中的比值一定相同 C.正常情况下,控制蜗牛贝壳形状的相关基因型有15种 D.该位点上的B1、B2、B3、B4和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3.(2025春•天心区校级期中)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他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的重大突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孟德尔对山柳菊的杂交后代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分离定律 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分离定律的核心 D.孟德尔遗传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14.(2025春•朝阳区校级期中)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构建高度依赖实验研究。以下生物学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自花传粉前必须人工对父本去雄处理 B.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必须保证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要相等 C.纯合子能稳定遗传,两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代都为纯合子 D.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比例和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都为1:115.(2025春•湖南期中)当生物体内有不同酶同时竞争同种底物时,往往与底物亲和性弱的酶不能发挥作用。某植物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关花色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是纯合子 B.紫花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产生紫花植株后代 D.基因A能控制基因B的作用,进而调控植物的花色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5春•天津期中)研究玉米叶色突变体对阐明光合作用调控机理、增加作物产量有重要意义。某品系玉米甲自然突变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突变体乙,甲与乙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1。(1)据图1可初步判断,此玉米叶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2中(填“a”或“b”)所示,符合孟德尔的定律。(2)若要进一步验证,可用F1与表型为白色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说明上述判断成立。(3)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物质A合成,B基因控制物质B合成,当物质A不存在时物质B对叶绿素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叶片呈现黄色,据此分析:①图1的F2绿色叶植株中杂合子占;②图1的F2绿色叶植株中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绿色叶,这样的个体在F2绿色叶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③若图1的F2黄色叶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叶植株的概率为。(4)不同于玉米,现有一雌雄异株植物,请回答相关问题:①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对窄叶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该植株幼小时,雌雄不易区分,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由叶型判断幼小植物的性别,则应选择表型为的亲本进行杂交。②若该植物花色由仅位于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现有红花雄株和白花雌株杂交,后代雌、雄植株中均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由此结果可判断该对性状的显性性状为。17.(2025春•铜山区期中)某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C1、C2决定,C1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1)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2)该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长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圆形;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思路。a.选择基因型为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花粉出现种类型,且比例为,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3)如图1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若某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请推测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将它画在方框内。若该植物自交(不考虑互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基因A和a、B和b同时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色素合成,且AA和Aa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存在时,使A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2所示,请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亲本P1的基因型是,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为,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在白色个体中占。18.(2025春•天心区校级期中)茄子(2n=24)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茄子果皮颜色由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由基因D、d控制。研究人员选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实验一甲(紫皮AABB)×乙(白皮aabb)紫皮紫皮:绿皮:白皮=12:3:1实验二丙(紫花)×丁(白花)紫花紫花:白花=3:1(1)茄子果皮颜色形成的有关过程如图所示,结合图示请分析实验一F2表型及比例为紫皮:绿皮:白皮=12:3:1的原因:①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定律;②A、B基因分别控制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合成,且。(2)实验一F2紫皮中杂合子所占比倒为。将实验一中F1与绿皮杂合子杂交,所得后代表型及比例为。(3)茄子花型单生和簇生分别由基因R、r控制,已知R、r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现有紫花单生、紫花簇生、白花单生和白花簇生的纯合子若干,请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控制花色的基因是否在10号染色体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19.(2025春•泉州期中)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玉米叶色突变体对阐明光合作用调控机理、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某品系玉米甲自然突变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突变体乙,甲与乙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1。①依据图1此玉米叶色的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这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的位置关系如图2中(填“a”或“b”)所示,符合孟德尔的定律。②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实验方案:。若实验结果为,则说明上述判断成立。③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A酶合成,B基因控制B酶合成,当A酶不存在时B酶对叶绿素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叶片呈现黄色。据此分析,图1的F2中黄色叶的基因型为。F2绿色叶植株中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绿色叶,这样的个体在F2绿色叶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2)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在18℃叶色为白色;28℃为黄色;32℃为绿色。说明生物体的表型受共同影响。20.(2025春•常熟市期中)牵牛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鲜艳的颜色和香味会吸引蜜蜂等昆虫采食花蜜,帮助其完成传粉。某种牵牛花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能淡化花的颜色,花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如表。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F1均开粉花,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_BbA_bbA_BB或aa__花的颜色粉色红色白色(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亲本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F2粉花植株自然繁殖(自由交配),子代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若某公园移栽了多株白色牵牛花,则下一年牵牛花的花色有。(3)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的花色全为粉色。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4)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设计实验,假设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结合如图信息,在方框中画出未给出的类型。为探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现选用粉色牵牛花植株(AaBb)进行自交实验。操作步骤:牵牛花植株自交→观察、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及比例。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①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则两对基因的分布属于图中第一种类型。②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则两对基因的分布属于图中第二种类型。③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则两对基因的分布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

2025年暑期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尖子生专题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CDDBDDACDB题号12131415答案CDD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春•陕西期中)水稻的非糯性(D)和糯性(d)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利用水稻作为材料证明分离定律,选择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任取一株F2中的水稻花粉加碘液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理论上(不考虑致死等特殊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全为蓝黑色 B.全为橙红色 C.蓝黑色:橙红色=1:1 D.蓝黑色:橙红色=3:1【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亲代选择非糯性(DD)和糯性(Dd)纯种杂交,F1全为非糯性水稻(Dd),将F1水稻进行自花受粉,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解答】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则亲代选择非糯性(DD)和糯性(Dd)纯种杂交,F1全为非糯性水稻(Dd),将F1水稻进行自花受粉,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现任取一株F2中的水稻花粉加碘液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取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则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全为蓝黑色,若取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则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全为橙红色,若取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则花粉经碘液染色后蓝黑色:橙红色=1:1,不会出现蓝黑色:橙红色=3:1的情况,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2.(2025春•陕西期中)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中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这一方法 B.“F2中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属于提出的问题 C.“如果假说正确,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作出假设 D.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其提出的内容属于实验验证,结果证明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说,然后演绎推理,最后通过测交实验验证,A正确;B、在观察到F2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及一定的数量关系后,孟德尔提出“F2中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等问题,B正确;C、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如果假说正确,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而不是作出假设,作出假设是对性状分离现象等提出解释性的假说,C错误;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实验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从而验证了其假说的正确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和条件分析,本题意在考虑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3.(2025春•浙江期中)孟德尔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 B.“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 C.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推理出测交的结果可能为1:1 D.孟德尔运用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属于演绎过程【分析】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解答】解:A、孟德尔通过观察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如高茎和矮茎杂交)以及F1自交(F1高茎自交)的实验现象,发现了性状分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是孟德尔假说的重要内容之一,B正确;C、孟德尔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说,通过演绎推理得出测交(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结果可能为1:1,C正确;D、孟德尔运用测交实验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这属于实验验证过程,而演绎过程是指根据假说进行推理预测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假说—演绎法,明确假说—演绎法本的流程,再结合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2025春•浙江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杂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矮茎后代,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杂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矮茎后代,这种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B、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都表现高茎,B错误;C、杂合子是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为AA、Aa和aa,C错误;D、纯合子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判断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两种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2025春•陕西期中)豌豆是豆科豌豆属的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别名荷兰豆、雪豆、回鹘豆、耳朵豆等。正是通过豌豆的杂交,孟德尔才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成为了遗传学之父。下列关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不需要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C.豌豆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D.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解答】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花未开时同一朵花就完成了自花传粉的过程,这一特性使得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为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提供了可靠的基础,A正确;B、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进行杂交实验时,为了保证杂交的准确性,需要在母本花粉成熟前进行去雄,并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错误;C、豌豆具有许多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便于观察和统计,C正确;D、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效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2025春•大连期中)已知油菜的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研究人员用野生型(正常株高)油菜与矮秆隐性突变体ds﹣3杂交,获得的F1株高介于双亲之间,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株高呈现三峰(如图),统计分离比符合1:2:1。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类型株高互为相对性状 B.控制油菜株高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F1与野生型植株回交后代群体株高呈现双峰 D.F1与ds﹣3杂交后代群体株高介于84~172cm【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矮秆、中等株高和正常株高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B正确;C、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株高呈现三峰,统计分离比符合1:2:1,由此可知F1是杂合子,则F1与野生植株杂交后代群体株高呈现双峰(即后代会出现中等株高和正常株高两种性状),C正确;D、F1是杂合子,F1与ds﹣3杂交后代会出现中等株高和矮秆两种性状,则株高介于48~132cm,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的分离比推测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进而分析作答。7.(2025春•大连期中)用豌豆甲(AABB)、乙(aabb)两品种杂交得F1,F1测交,测交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测交类型测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测交组合一F1作父本AaBb:Aabb:aaBb:aabb=1:2:2:2测交组合二F1作母本AaBb:Aabb:aaBb:aabb=1:1:1:1A.豌豆的测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B.F1自交得F2,F2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C.F1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有50%不能萌发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分析表格:甲(AABB)×乙(aabb)→F1(AaBb),F1(父本)×乙→AaBb:Aabb:aaBb:aabb=1:2:2:2,乙×F1(母本)→AaBb:Aabb:aaBb:aabb=1:1:1:1。由此可见,后者的测交结果符合正常测交后代比例,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测交组合一中,AaBb是其它类型的一半,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有一半死亡的缘故。【解答】解: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因此豌豆的测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A正确;B、因为基因型为AB的花粉有一半死亡,F1(AaBb)自交,雌配子中Ab占,雄配子中Ab占,则F2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C、F1(AaBb)×乙(aabb),正常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为AaBb:Aabb:aaBb:aabb=1:1:1:1,而实际比值为1:2:2:2,说明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作用,C正确;D、测交结果是1:2:2:2(是1:1:1:1的变式)和1:1:1:1,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F1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再结合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8.(2025春•大连期中)“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是唐代佚名诗人所作的一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下是关于大连几处主要景点中某些植物性状的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劳动公园中牡丹花的单瓣和重瓣 B.大连湾体育公园中桃花的红色和有香味 C.大黑山上杜鹃花的紫色和迎春花的黄色 D.英歌石植物园里郁金香花瓣的红色和花型的杯形【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解答】解:A、劳动公园中牡丹花的单瓣和重瓣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B、大连湾体育公园中桃花的红色和有香味不是同一性状,B错误;C、大黑山上杜鹃花的紫色和迎春花的黄色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D、英歌石植物园里郁金香花瓣的红色和花型的杯形不属于同一性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相关核心概念,需要学生掌握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能准确判别生物的相对性状。9.(2025春•山西期中)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两头白羊杂交,子代中既有白羊又有黑羊,不考虑突变的发生,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 B.亲代白羊是杂合子 C.子代中的白羊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D.子代中的白羊随机交配,其后代出现黑羊的概率为【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两头白羊杂交,子代出现黑羊,这是性状分离现象,说明亲代白羊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A正确;B、因为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白羊又有黑羊),所以亲代白羊必然是杂合子,B正确;C、设控制羊毛色的等位基因为A、a,亲代白羊基因型为Aa,子代白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所以子代中的白羊为杂合子的概率为,C错误;D、子代中的白羊(AA、Aa)随机交配,先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哈﹣温定律,其后代出现黑羊(aa)的概率为,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0.(2025春•山西期中)某种可异花传粉的两性花植物的红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做了如表所示的三个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组别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甲组探究红花和紫花基因的显隐性红花植株♀×纯合紫花植株♂乙组已知高茎为显性性状,探究高茎植株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①丙组②自交或测交A.表型相同的植株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甲组实验中,若子代出现红花:紫花≈1:1,则能确定显隐性 C.乙组实验中,若①为多株高茎植株自交,自交后代高茎:矮茎=11:1,则亲本中高茎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D.丙组实验中,实验目的②为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表现型相同的植株,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比如完全显性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AA),也可能是杂合子(Aa),A错误;B、甲组实验中,若子代出现红花:紫花=1:1,这属于测交结果,无法确定红花和紫花哪个是显性性状,哪个是隐性性状,B错误;C、已知高茎为显性性状,设相关基因为A、a。若①为多株高茎植株自交,自交后代高茎:矮茎=11:1,假设亲本中高茎纯合子(AA)占比为x,高茎杂合子(Aa)占比为1﹣x。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产生矮茎(aa)个体,其比例为(1﹣x)×,而矮茎个体在后代中占,则(1﹣x)×,解得x=,所以亲本中高茎纯合子所占比例为,C错误;D、丙组实验中,自交或测交可用于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如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测交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则可根据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情况判断显隐性,所以实验目的②为判断基因的显隐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1.(2025春•重庆期中)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解答】解:A、Aa植株中雌配子有A+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A+×a,也就是雄配子中有A+a.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AaAAAAaaAaaa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2:3:1,A正确;B、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1,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B错误;C、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4:1,C正确;D、若花粉有50%的死亡,雄配子中A与a的比例不变,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仍是1:2:1,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相关基因频率,然后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2025春•珠海期中)蜗牛(2n﹣24)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多种类型。蜗牛6号染色体的某个位点存在控制其贝壳形状的5种基因,分别是B1、B2、B3、B4和b,其中B对b为完全显性,B1、B2、B3、B4之间为共显性(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考虑变异,基因B1、B2、B3、B4、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蜗牛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中的比值一定相同 C.正常情况下,控制蜗牛贝壳形状的相关基因型有15种 D.该位点上的B1、B2、B3、B4和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根据题意可知,B1、B2、B3、B4和b互为等位基因,若为杂合子,每个个体含有其中的两个基因。【解答】解:A、基因B1、B2、B3、B4、b互为等位基因,它们存在于染色体的同一位置,A错误;B、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中的比值不一定相同,B错误;C、正常情况下,控制蜗牛贝壳形状的相关基因型有纯合和杂合两大类情况,所以基因型共有5种纯合+种杂合=5+10=15种,C正确;D、B1、B2、B3、B4和b互为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蜗牛贝壳形状的遗传为情境,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复等位基因及DNA分子特性等知识。通过对复等位基因相关概念和遗传规律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13.(2025春•天心区校级期中)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他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的重大突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孟德尔对山柳菊的杂交后代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分离定律 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分离定律的核心 D.孟德尔遗传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错误;B、孟德尔对豌豆的杂交后代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分离定律,B错误;C、分离定律的核心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C错误;D、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而不是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14.(2025春•朝阳区校级期中)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构建高度依赖实验研究。以下生物学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自花传粉前必须人工对父本去雄处理 B.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必须保证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要相等 C.纯合子能稳定遗传,两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代都为纯合子 D.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比例和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都为1:1【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A、开花前对母本去雄以防止自花传粉,A错误;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雄、雌配子。每个桶内两种小球(如D、d)数量需相等,但两桶总数量无需相等,因为自然界中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C、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但两不同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如Aa),C错误;D、杂合子F1(如Dd)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D:d=1:1),测交(与隐性纯合子dd杂交)后代表现型分离比也为1:1,二者一致,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15.(2025春•湖南期中)当生物体内有不同酶同时竞争同种底物时,往往与底物亲和性弱的酶不能发挥作用。某植物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关花色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是纯合子 B.紫花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产生紫花植株后代 D.基因A能控制基因B的作用,进而调控植物的花色【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是否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因此最佳方法为测交。【解答】解:A、结合题图可知,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正确;B、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A_bb,共6种基因型,B正确;C、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_,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不会产生紫花植株后代,C错误;D、粗箭头表示酶A与底物的亲和力高于酶B与底物的亲和力,表明基因A能控制基因B的作用,进而调控植物的花色,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5春•天津期中)研究玉米叶色突变体对阐明光合作用调控机理、增加作物产量有重要意义。某品系玉米甲自然突变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突变体乙,甲与乙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1。(1)据图1可初步判断,此玉米叶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2中a(填“a”或“b”)所示,符合孟德尔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若要进一步验证,可用F1与表型为白色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2:1:1,说明上述判断成立。(3)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物质A合成,B基因控制物质B合成,当物质A不存在时物质B对叶绿素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叶片呈现黄色,据此分析:①图1的F2绿色叶植株中杂合子占;②图1的F2绿色叶植株中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绿色叶,这样的个体在F2绿色叶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③若图1的F2黄色叶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叶植株的概率为。(4)不同于玉米,现有一雌雄异株植物,请回答相关问题:①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对窄叶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该植株幼小时,雌雄不易区分,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由叶型判断幼小植物的性别,则应选择表型为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的亲本进行杂交。②若该植物花色由仅位于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现有红花雄株和白花雌株杂交,后代雌、雄植株中均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由此结果可判断该对性状的显性性状为白花。【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1)据图1可知,F2中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中a所示。(2)要进一步验证,可用F1与隐性纯合子aabb(即图1中的乙)进行测交,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2:1:1。(3)①分析题意可知,当A酶不存在时B酶对叶绿素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叶片呈现黄色,再结合F2中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12:3:1,可推知F2绿色叶植株基因型为9A_B_、2Aabb、1AAbb,其中纯合子包括1AABB、1AAbb,占,则杂合子=1﹣=。②F2绿色叶植株(基因型为A_B_或Aabb或AAbb)中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绿色叶,说明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在F2绿色叶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即。③图1的F2中黄色叶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黄色叶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叶植株(aabb)的概率为×=。(4)①该植株幼小时,雌雄不易区分,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通过叶型判断幼小植物的性别,设相关基因是E/e,则选择的杂交组合最好是表现型为窄叶雌株XeXe和宽叶雄株XEY,后代中窄叶为雄株,宽叶为雌株。②若该植物花色由仅位于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现有红花雄株和白花雌株杂交,后代雌、雄植株中均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则后代雄性植株的X染色体仅来自母方,由于后代雄性植株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说明亲代中的白花雌株为杂合子,则白花为显性性状。故答案为:(1)a(基因的)自由组合(2)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2:1:1(3)①②③(4)①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②白花【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2025春•铜山区期中)某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C1、C2决定,C1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1)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2)该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长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圆形;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思路。a.选择基因型为AaC1C2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花粉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3)如图1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若某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请推测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将它画在方框内。若该植物自交(不考虑互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4)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基因A和a、B和b同时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色素合成,且AA和Aa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存在时,使A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2所示,请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亲本P1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2种,其中纯合子在白色个体中占。【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1)分析题意可知,开橙色花的植株基因型是C1C2,是杂合子,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即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亲本在子代中出现了多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2)分析题意,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般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而题意所给该植物的两种性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花粉粒区分,所以可用花粉鉴定法,通过观察双杂合子(AaC1C2)产生雄配子(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AaC1C2)的父本可以产生四种花粉,且比例为1:1:1:1,若不遵循,只能产生两种花粉。故实验步骤为:a.选择基因型为AaC1C2(双杂合子)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AC1、AC2、aC1、aC2)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若花粉出现4种类型(蓝色长形、棕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圆形),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3)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说明控制红色色素形成的基因C1被抑制,即C1和D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色素形成的C2基因正常表达,说明C2和d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如图。若不考虑交叉互换,该植物可以产生两种配子(C1D和C2d),故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C1C1DD、2C1C2Dd、1C2C2dd,由于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故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4)由遗传实验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色:黄褐色:白色=3:6:7,是9:3:3:1的变形,因此2对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又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基因为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因此A_bb表现为黑色,A_Bb表现为黄褐色,A_BB、aabb、aaB_表现为白色;P2亲本黑色的基因型是AAbb,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因此P1白色亲本基因型是aaBB。A_Bb表现为黄褐色,F2中种皮为黄褐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_bb表现为黑色,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1AAbb、2Aabb,其中纯合子在黑色个体中占。故答案为:(1)性状分离(2)AaC1C241:1:1:1(3)白花:黄花=1:3(4)aaBBAABb和AaBb2【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作答。18.(2025春•天心区校级期中)茄子(2n=24)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茄子果皮颜色由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由基因D、d控制。研究人员选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实验一甲(紫皮AABB)×乙(白皮aabb)紫皮紫皮:绿皮:白皮=12:3:1实验二丙(紫花)×丁(白花)紫花紫花:白花=3:1(1)茄子果皮颜色形成的有关过程如图所示,结合图示请分析实验一F2表型及比例为紫皮:绿皮:白皮=12:3:1的原因:①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A、B基因分别控制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合成,且两者同时表达表现为紫色。(2)实验一F2紫皮中杂合子所占比倒为。将实验一中F1与绿皮杂合子杂交,所得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绿色:白色=4:3:1。(3)茄子花型单生和簇生分别由基因R、r控制,已知R、r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现有紫花单生、紫花簇生、白花单生和白花簇生的纯合子若干,请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控制花色的基因是否在10号染色体上。实验思路:选取纯合紫花单生(DDRR)与白花簇生(ddrr)杂交,产生的F1(DdRr)自交,统计F2中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紫花单生:紫花簇生:白花单生:白花簇生≈9:3:3:1,则花色基因不在10号染色体上;若F2中紫花单生:白花簇生≈3:1(或白花单生:紫花单生:紫花簇生≈1:2:1)则花色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紫皮与白皮杂交,F1代全是紫皮,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皮:绿皮:白皮=12:3:1,共有16种组合方式,因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1)①据实验一可知,甲紫皮AABB与乙白皮aabb杂交,F1代全是紫皮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皮:绿皮:白皮=12:3:1,共有16种组合方式,因此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据图示信息可知,基因A表达可以控制花青素(紫色)合成,基因B表达可以控制叶绿素(绿色)的合成,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表达,植株表现为紫色。(2)据实验一可知,甲紫皮AABB与乙白皮aabb杂交,F1代全是紫皮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皮(A_B_):绿皮(aaB_):白皮aabb=12:3:1,F2紫皮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2:2:1:2,其中纯合子为AABB和AAbb,因此杂合子的比例为1﹣﹣=。将实验一中F1紫皮AaBb与绿皮杂合子aaBb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观察可知,Aa×aa→Aa(紫色):aa(白色)=1:1,Bb×Bb→B_(绿色):bb(白色)=3:1,因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AaB_和Aabb):绿色(aaB_):白色(aabb)=4:3:1。(3)如果控制花色的基因不位于10号同源染色体上,会与单生基因和簇生基因自由组合,根据实验二丙(紫花)×丁(白花)→F1全为紫花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因此选取纯合紫花单生(DDRR)与白花簇生(ddrr)杂交,产生的F1(DdRr)自交,统计F2中个体的表型及比例。若F2中紫花单生:紫花簇生:白花单生:白花簇生≈9:3:3:1,则花色基因不在10号染色体上;若F2中紫花单生:白花簇生≈3:1(或白花单生:紫花单生:紫花簇生≈1:2:1)则花色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故答案为:(1)①基因的自由组合②两者同时表达表现为紫色(2);紫色:绿色:白色=4:3:1(3)实验思路:选取纯合紫花单生(DDRR)与白花簇生(ddrr)杂交,产生的F1(DdRr)自交,统计F2中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紫花单生:紫花簇生:白花单生:白花簇生≈9:3:3:1,则花色基因不在10号染色体上;若F2中紫花单生:白花簇生≈3:1(或白花单生:紫花单生:紫花簇生≈1:2:1)则花色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2025春•泉州期中)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玉米叶色突变体对阐明光合作用调控机理、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某品系玉米甲自然突变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突变体乙,甲与乙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1。①依据图1此玉米叶色的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F2出现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12:3:1,这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的位置关系如图2中a(填“a”或“b”)所示,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②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实验方案:F1与白色叶植株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实验结果为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2:1:1,则说明上述判断成立。③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A酶合成,B基因控制B酶合成,当A酶不存在时B酶对叶绿素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使叶片呈现黄色。据此分析,图1的F2中黄色叶的基因型为aaBB、aaBb。F2绿色叶植株中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绿色叶,这样的个体在F2绿色叶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2)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在18℃叶色为白色;28℃为黄色;32℃为绿色。说明生物体的表型受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1)①据图1可知,F2中绿色叶:黄色叶:白色叶=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中a所示。②若要进一步验证,可用F1与隐性纯合子aabb(即图1中的乙)进行测交,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