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黄茶冲泡技巧61课件_第1页
白茶黄茶冲泡技巧61课件_第2页
白茶黄茶冲泡技巧61课件_第3页
白茶黄茶冲泡技巧61课件_第4页
白茶黄茶冲泡技巧6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茶、黄茶冲泡技巧黄茶、白茶1黄茶茶艺1.1黄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分类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焖黄。黄茶的初制基本工艺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由于在干燥前增加了一道“闷黄”工序,导致茶叶中叶绿素被破坏,使黄茶色泽变黄,香气成分发生变化,滋味变醇,形成黄茶“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黄茶依据原料的嫩度和大小又细分为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三类。1)黄芽茶黄芽茶可分为银针和黄芽两种。黄芽茶的原料比较细嫩,一般为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茶中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是我国著名的名茶。2)黄小茶黄小茶的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较著名的有湖南的北港毛尖和沩山毛尖,浙江的平阳毛尖,皖西的黄小茶等。3)黄大茶黄大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产量较多,主要有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茶。1.2黄茶的冲泡及品饮要领1)黄茶的冲泡要领黄茶的性质接近绿茶,所以可用绿茶茶艺的程序来冲泡黄茶。冲泡黄茶时,根据茶叶的老嫩来选择茶具,一般芽茶可选择玻璃器皿来作冲泡器,黄小茶类可用瓷器来冲泡,瓷器以奶白、黄釉瓷或黄橙色为佳,黄大茶类可用紫砂器皿来冲泡,也可采用煮饮法。冲泡黄茶的水温可比同等嫩度的绿茶稍高;茶水比一般为1:50~60,冲泡时间第一泡一般为2~3min,多冲泡2~3次,黄大茶类较耐泡,一般可冲泡3次。2)黄茶的品饮要领品饮黄茶时,必须重视闻香和品味。黄茶的香气或清香,或清香微甜,或有松烟香,或似锅巴香,闻香时要注意区分香型,并看其是否浓郁或纯正。黄茶的滋味一般浓厚或浓醇,回甘,鲜爽。芽茶类在品饮过程中还应特别突出对杯中茶芽的欣赏,例如君山银针。刚冲泡的君山银针是横卧水面的,当盖上玻璃片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继而茶芽个个直立杯中,似春笋出土,或如刀枪林立。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少数在芽尖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使人不由得联想起人生的沉沉浮浮。君山银针茶茶艺君山银针是黄茶中很有特色的茶品,是我国名茶中的佼佼者,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器皿选择水晶玻璃杯4只,煮水器1套,茶匙组合1套,茶荷1个,奉茶盘1个,茶盘1个,香炉1个,香1支,茶巾1条。2)基本程序(1)焚香“焚香静气可通灵”。“茶须静品,香可通灵”。品饮像君山银针这样文化积淀厚重的茶,我们更需静下心来,才能从茶中品味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2)涤器“涤尽凡尘心自清”。品茶的过程是茶人澡雪自己心灵的过程,涤器不仅是洗净茶具的尘埃,更是在澡雪茶人的灵魂。(3)鉴茶“娥皇女英展仙姿”。鉴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香气。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驾崩于九嶷山下,其爱妃娥皇和女英前来奔丧,在君山望着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放声痛哭,泪水滴到君山的土地上,君山便长出了象征忠贞爱情的植物——茶。茶是娥皇女英的真情化育出的灵物。(4)投茶“帝子沉湖千古情”。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也被称为“帝子”。她们在奔丧时乘船到洞庭湖,船被风浪打翻而沉入水中。(5)润茶洞庭湖的老百姓把湖中不起白花的小浪称之为“波”,把起白花的浪称之为“涌”。在润茶时,通过悬壶高冲,玻璃杯中会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这道程序被称为“洞庭波涌连天雪”。(6)冲水“碧波再憾岳阳城”,采用高冲泡的方法冲水,杯中再起波浪。(7)闻香“楚云香染楚王梦”。润茶后,再冲入开水,君山银针的茶香即随着热气而散发,如梦如幻,时而清幽淡雅,时而浓郁醉人。(8)赏茶“湘水浓溶湘灵情”。君山银针在热水浸泡下慢慢舒展,芽尖朝上,蒂头下垂,时浮时沉,经三沉三浮后,竖立于杯底,随水波晃动,碧波绿芽,相映成趣,似湘灵在杯中跳舞。(9)品茶“人生三味一杯里”。品君山银针要在一杯茶中品出三种味。即湘君芬芳的清泪之味、柳毅的甘露之味、潇湘灵物所携带的大自然的无穷妙味。(10)谢茶“品罢寸心逐白云”。品茶之后,“明心见性”,“心随白云去”,在人生路上沉沉浮浮也永不放弃心中美好的追求。2.白茶茶艺2.1白茶的种类及其品质特点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白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其加工工艺过程只有萎凋、干燥两个工序。白茶品质特征:外形白毫显著,毫心银白,叶色灰绿或铁青色;汤色杏黄,香气清雅,毫香显,滋味鲜醇。形成白茶干茶的表面密布白毫的二个原因: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加工时不炒不揉的萎凋干燥工艺。白茶性寒,有清热降火的药理作用,最适宜于酷暑季节饮用。白茶按原料嫩度可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叶茶(如白牡丹、贡眉)。按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来分,白茶有大白、水仙白和小白。用无性系品种大白茶的芽叶制作的白茶称为大白,用水仙茶树品种制成的称为水仙白;用有性系菜茶品种的芽叶制成的产品称为小白,其成品茶为贡眉。大白、小白精制后的副产品统称寿眉。白茶的主要种类有:1)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始创于公元1796年。现代的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的嫩芽为原料制成。白毫银针芽头肥壮,密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汤色浅杏黄明亮,滋味醇厚、清新爽口,香气清芬。2)白牡丹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的鲜叶,有时也采用少量水仙芽叶拼和。采一芽二叶,芽与叶的长度要求相等并且要披满白色茸毛。成品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汤色杏黄或橙黄,滋味鲜醇。3)贡眉以菜茶的芽叶为原料,俗称“小白”。优质贡眉毫多而显,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味醇爽,香鲜纯。2.2白茶的冲泡及品饮要领1)白茶的冲泡要领冲泡白毫银针的器皿以选择玻璃杯最佳,冲泡白牡丹、贡眉则宜选择白瓷或黑瓷茶具作主泡器,以衬托白毫。冲泡白茶的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水温要适当偏高,浸润时间宜稍长,冲水后一般5~6分钟茶芽才会慢慢沉底,约须过7~8分钟饮用,才能尝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2)白茶的品饮要领白茶品饮要先观赏茶芽在器皿中的沉浮变化。开始时芽叶都浮在水面上,5~6分钟后部分茶芽徐徐沉落杯底,条条挺立,上下交错,犹如雨后春笋。大约7~8分钟后,茶汤呈橙黄色或杏黄色时可端杯边赏汤色、边闻香、尝味。白茶与黄茶茶艺1)器皿选择白瓷三才杯数只,随手泡一套,茶盘一个,青花瓷茶荷一个,茶匙组合一套,茶巾一条,茶叶罐一个,奉茶盘一个。2)基本程序(1)烫杯——春江水暖鸭先知。(2)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3)投茶——落英缤纷玉杯里。(4)冲水——春潮带雨晚来急。(5)闷茶——三才化育甘露美。(6)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7)闻香——杯里清香浮清趣。(8)品茶——舌端甘苦入心底。(9)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10)谢茶——饮罢两腋清风起。3)解说词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大自然春天的气息。花茶是诗一般美的茶,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有诗一样美的程序。茉莉花茶的茶艺共有十道程序。(茶艺师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入场,行礼,然后静气备具,烹煮泉水,静静等待第一道程序的开始)静气备具备茶烫杯——“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名句。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嘉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今天冲泡的特级茉莉花茶,茶坯色绿质嫩,茶中混有少量的色泽白净明亮的茉莉花干,称之为“锦上添花”。闻闻花茶的香气,一股浓郁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好的茉莉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富有诗意,令人陶醉。烫杯洁具赏茶投茶——“落英缤纷玉杯里”“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当我们用茶匙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中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冲水——“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带雨晚来急”是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名句。冲泡特级茉莉花茶时,要用90℃左右的开水,而且需要高冲水,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腾,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投茶冲泡闷茶——“三才化育甘露美”冲泡花茶多用“三才杯”(盖碗),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间的茶杯代表“人”。茶“是天涵之,地盖之,人育之”的灵物。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使其美如甘露。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从右到左,依次将茶一杯一杯的敬奉给客人。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浸润(闷茶)闻香——“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品饮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离,应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掀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花茶闻香时一闻香气的鲜灵度,二闻香气的浓郁度,三闻香气的纯度。细心地嗅闻优质花茶的茶香,是一种精神享受。您一定会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间,有一股新鲜、浓郁、纯正、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幽高雅的茶香,氤氲上升,沁人心脾,使人陶醉。闻香品茶——“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花茶三品中的最后一品——口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可分离。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小口喝入茶汤,使茶汤在口中稍事停留,这时轻轻用口吸气,使茶汤在舌面流动,以便茶汤充分与味蕾接触,有利于更精细地品悟茶韵。然后闭紧嘴巴,用鼻腔呼气,使茶香直贯脑门,才能充分领略花茶所独有的“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花香与茶韵。品茶回味——“茶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