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_第1页
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_第2页
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_第3页
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_第4页
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我国首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目前,国内外尚缺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

指南或共识。鉴于CRRT院内感染防控有别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四川省国

际交流促进会肾脏分会联合四J11大学华西医院成立CRRT医院感染防控专

家共识组。针对主题内容进行系统检索、数据分析及专家论证,专家共识

组共构建了CRRT医护人员职业防护、CRRT导管相关感染、CRRT血液/

废液标本采集、CRRT机器消毒、CRRT耗材使用及废物处理5个主题,

旨在强化医护人员对CRRT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意识,规范CRRT临床操

作,预防院内感染。

医脉通肾内频道对其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职业防护

1、标准防护

①医护人员应着装整齐,根据防护级别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戴一次性医用

口罩及手术帽(I级推荐,D级证据)。

②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暴露的无菌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I级推荐,D级证据),

同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③建议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原则上至少1次/年)进行健康体

检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标

志物检测,并管理保存体检资料。

2、隔离防护

①治疗空气隔离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护目

镜,穿长袖隔离衣(I级推荐,D级证据)。

②治疗需飞沫隔离的患者时,应根据防护级别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

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戴一次性工作帽、

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严

格执行手卫生(工级推荐,D级证据)。

对发热患者在没有确诊前,居家隔离或与居家隔离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

疑似患者,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进行防护,CRRT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

对单间隔离患者进行CRRT时,医护人员应按二级防护要求进行防护;对

负压隔离病房患者进行CRRT时,医护人员应按三级防护。

CRRT导管相关感染

1、导管置入及维护

置管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透析导管的使用原则,透析导管置管的

规范化操作(I级推荐,A级证据)。

2、无菌原则

置管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手卫生操作流程I级推荐,B级证据X

3、消毒原则

①置管前,应使用消毒剂对置管部位皮肤进行清洁,避免备皮,以减少对

皮肤损伤(n级推荐,B级证据)。

②可用氯己定乙醇消毒剂(氯己定>0.5%)进行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

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消毒范围应215cmX15cm)。消毒后应避免再

次接触皮肤穿刺点及周围已消毒区域。若患者对氯己定有使用禁忌,则可

选用碘酊、碘伏或70%~80%乙醇(I级推荐,A级证据)。

③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减少反复穿刺次数及机械损伤,

提高穿刺成功率(I级推荐,B级证据)o

4、导管置入后的维护

①置管后,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或半透明敷料覆盖置管部位(I

级推荐,A级证据)。

②若穿刺部位体液分泌较多,应选用无菌纱布覆盖。透明或半透明敷料应

5〜7d更换1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2d更换1次(I级推荐,B级证

据)。

③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导管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多于1次/周(除非敷料

被污染或松弛),直至置管部位愈合(口级推荐,B级证据)。

④敷料潮湿、松弛或可见污渍时,应立即更换(I级推荐,A级证据)。

⑤导管或置管部位应避免被体液污染(IV级推荐,D级证据)。

5、留置时间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留置时间推荐:

①颈部静脉NCC原则上使用不得超过4周(工级推荐,D级证据);

②股静脉NCC原则上不超过1周(I级推荐,D级证据);

③长期卧床患者可视情况酌情延长为2〜4周(I级推荐,D级证据)。

6、导管接头维护

①虽然,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生素封管,但对于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虽然

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仍有多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史,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口级推荐,B级证据)。

②日常维护评估包裹导管的纱布是否松动、脱落,打开包裹中心静脉导管

末端的敷料,评估导管有无打折、夹子是否史于夹闭状态,导管外接部分

是否破裂(IV级推荐,D级证据)。

7、导管感染判断及处理

详见表1

表1局部感染判断及处理

感染程度慢染症状处理

可能发生感染■道口轻微发红、癖痛增加换为接次.观察隧道口红肿、疼痛及分泌物等情况

感染早期隧道口发红.疼痛、肿胀.冏部皮温升高增加换药频次,观察隧道口红肿、疼痛及分泌物等情况;隧道口

采样培养

感染加币:隧道口发红、痛痛、肿胀.港液、流脓、结病.发热加强换麴.陡道口采样培养,对症处理.等待检杳结果;观察畏

来、发热等全身情况

产亮感染隧道11发红、性痛、肿胀、渗液、流脓*结病.发热、畏塞加强换药.磁道”采样培养,取中心静脉血培养和外周血培养.

对症处理.开始静脉使用抗菌妁物.考虑拔除导管

8、导管更换及拔管

①不应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而常规更换导管(I级推荐,B级证据)。

②不应因单纯发热而拔除导管,应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拔除导管的必要

性。

③对怀疑有感染的导管,禁止使用导丝原位更换导管(I级推荐,B级证

据)。

④当无明显感染存在时,可使用导丝引导更换功能障碍的导管(I级推荐,

B级证据)。

⑤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n级推荐,B

级证据)。

⑥不推荐在插管部位涂抹抗菌软膏,因其可能导致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耐

药(1级推荐,A级证据)。

⑦在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导管(时间未明确),但如果无菌技术得当,

导管可最多留置14d(n级推荐,B级证据)。

⑧当出现CRBSI或血栓征象时,拔除导管,而不要重置(n级推荐,B级

证据)。

⑨导管拔除后,压迫血管穿刺点止血,局部行无菌包扎。

1、采集部位

采集部位可分为患者体内和体外循环管路取样。

体内取样:动脉采血以槎动脉最常用,足背动脉备选,不推荐首选股动脉;

静脉采血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部、手腕部、月国窝部和外踝部静脉备选。

体外循环管路取样:滤器前取样点位于引血端最前端的取样点(红色);

滤器后取样点位于滤器后回血管路上(蓝色);废液取样点位于废液管路

上(黄色);废液袋取样,需使用新废液袋,采集前混匀废液。局部枸椽

酸抗凝时,动静脉管路正接时,推荐体外循环管路上取样行血气分析;反

接时,则不推荐该方法。

2、采集部位消毒

皮肤消毒: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IV级推荐,D级证据)。

3、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的要求及原则

①可采集与治疗相关血液标本,禁止采集与治疗无关的血液标本;

②尽量减少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以防破坏管路密闭性;

③于体外循环管路采集标本时,原则上使用20号或更小直径的针头(IV

级推荐,D级证据)推荐1mL注射器;

④建议最好使用含钠或锂的干性肝素作为抗凝剂;

⑤不推荐用动脉采血针、蝶式采血针由滤器前取样点取样;

⑥禁止非专科人员从体外循环管路采集口取样。

4、CRBSI标本采集

①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作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

抗菌药物24h后,于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②采集方法:

A.保留导管:用注射器从不同部位采集至少2套血培养(1套血培养=1

份有氧菌培养+1份厌氧菌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周静脉,另外1

套从导管采集,2个来源的采血时间间隔须小于5min且同时送检;

B.不保留导管:同前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取出导管

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送实验室检查,

CRRT机器消毒

1、CRRT仪器设备消毒

①总体原则

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CRRT机、输液泵、彳微量泵等)使用后应清洁消

毒(IV级推荐,D级证据);

所有CRRT的仪器设备物品表面应达到平均菌落数W10.0CFU/c行的标准

(IV级推荐,D级证据);

仪器设备应每天进行消毒(m级推荐,C级证据);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时,应更换消毒媒介(m级推荐,C级证据)。

②消毒媒介选择

一次性消毒湿巾、可重复使用的超细纤维抹布、棉质抹布(IV级推荐,D

级证据)。

③消毒顺序

遵循自上而下、从前至后的原则进行消毒。

2、常规消毒

①消毒剂:500mg/L含氯消毒剂(IV级推荐,D级证据)。

②消毒频次:未使用仪器设备可每天进行消毒(IV级推荐,D级证据)。

正在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应每台次或每日常规清洁消毒1次,遇血液、体

液等污染时应及时清i吉消毒。治疗结束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③CRRT机器清洁消毒要求

机身:消毒液推荐为75%乙醇、70%异丙醇或0.1%次氯酸钠;

屏幕:若为触摸屏则选用易挥发的消毒液;

曲柄:不宜选择次氯酸钠消毒液;

压力传感器:不需常规擦拭,使用干燥、清洁无纺布擦拭;

漏血传感器:不需常规擦拭,有液体黏附则选用70%异丙醇擦拭。

④配套设备消毒

输液泵与微量泵: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或75%乙醇消毒设备表面,1次/d,

感染高风险科室1次;班;

输液架:使用含有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至少1次/d,有

污染及时消毒。

当环境或物体表面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2000mg/L含氯消

毒液浸泡的抹布或消毒干巾覆盖在污染物上,用覆盖物吸附清除污染物,

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I级

推荐,D级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