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识读教材中《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理解张骞通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识读《丝绸之路图》《汉代海上航路图》等,知道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识记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而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与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张骞等为报效祖国而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带货达人——张骞的带货盲盒展示三个由AI生成的“张骞西域特产盲盒”图片,逐个呈现谜语,猜一猜盲盒里面的东西。“红布包玛瑙,肚里藏百宝,剥开咧嘴笑,颗颗红似烧”(石榴)“藤上挂珍珠,紫绿一串串,西域来作客,酸甜惹人馋”(葡萄)“外穿硬盔甲,内藏脑瓜仁,西域传中原,敲开香袭人”(核桃)过渡:这些西域特产的背后,藏着张骞通西域的壮举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今天咱们共同学习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探究新知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展示“西汉时期西域形势图”,让学生在图中圈出阳关、玉门关、长安等关键地点。结合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明确“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今新疆及更远地区)。2.背景展示“汉初西域形势图”,分析:西域小国林立,受匈奴控制(匈奴威胁);汉武帝招募使者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朝策略)。呈现汉武帝的“招募令”:提问:谁应募出使?(张骞)图说历史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解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历史。3.概况:结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和间线,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过程影响4.“凿空”与品质展示材料材料研读: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史记•大宛列传》提出问题: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解释“凿空”即“开通中原与西域的道路”。结合“学史崇德”内容,总结张骞品质:勇敢应诏(担当)、持汉节不失(爱国)、不忘使命(诚信)、历尽艰辛(坚韧)。二、丝绸之路1.含义与关联:提问什么是丝绸之路?(定义: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道,含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李希霍芬命名)明确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陆上丝绸之路①路线: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按时间线讲述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前138年从长安出发→被匈奴扣留10余年(持汉节不失)→逃脱后到达大月氏(不愿结盟)→前126年返回长安(只剩张骞和堂邑父)。展示“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小组合作绘制路线简图,标注关键节点: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②交流内容小组合作:教师现场拿出课前准备的模型图片以及部分实物,举行小组PK活动:为两位商人挑选商品。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上交流的内容。中原输出:丝绸、漆器、凿井/铸铁技术;西域输入:葡萄、石榴、核桃、良种马、乐器等。总结:丝绸之路是“经济贸易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3.海上丝绸之路展示“汉代海上航路图”,明确两条海上路线。向西: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向东:山东→朝鲜、日本。4.作用展示材料材料一: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学生根据材料总结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①西汉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展示西汉地图,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知识的填写。时间地点最高长官职责范围意义②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讲述“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填写表格梳理知识点。背景时间结果外交延续课堂小结结合“课堂小结”框架,师生共同梳理:张骞通西域(前138年、前119年)→丝绸之路开辟(陆上+海上)→汉朝管理西域(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最后强调三者共同推动了中原与西域的融合,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布置作业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倡议节选任务:结合“一带一路”材料,撰写小短文:《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感想》,提示:围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展开。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张骞通西域│西域:阳关、玉门关以西││两次出使:前138年、前119年││意义:“凿空”,为丝路奠基─────────────────────│丝绸之路│陆上: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亚非││海上:东南沿海→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等││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西汉对西│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域的管理│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西域长史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创新之处:情境贯穿,趣味联动。用“张骞带货盲盒”的核心情境,以谜语导入、盲盒关联西域特产,将抽象历史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盲盒”形式结合,既贴合课件设计意图,又能持续吸引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