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论述题知识清单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论述题知识清单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论述题知识清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论述题汇总1.观点: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论述: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促进了隋唐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总之,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2.观点: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论述: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这吸引了寒门学子和平民百姓主动学习诗赋,不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唐朝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时期。为参加科举,大批才华卓越的人进行诗歌唱和吟诵,壮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他们利用诗歌记录社会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怀,题材丰富,开掘了诗歌博大深广的内容,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风格。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仅《全唐诗》就辑录了22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总之,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其是在以诗赋取士的推动下,诗歌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3.观点: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论述: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稳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综上所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这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4.观点: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技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观点: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围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在这一时期,秦国通过商秋变法使得国力大增,并于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但杨坚在建立隋朝后,于589年灭掉陈朝,再次实现了全国统一。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总之,国家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主流。6.观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论述:唐朝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同时,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综上所述,唐朝的对外开放,将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7.观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开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加强,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在南方有了很大发展,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南方的手工业兴盛,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方的商业贸易也非常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前后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8.观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或: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论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后传入阿拉伯地区、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综上所述,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9.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时,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清朝时通过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设噶厦等措施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有效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有效的边疆管理,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的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0.观点:中国爱国人士积极抗击外来侵略论述:明朝中期,随着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戚继光组织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