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焊装技术教案-李敏_第1页
汽车焊装技术教案-李敏_第2页
汽车焊装技术教案-李敏_第3页
汽车焊装技术教案-李敏_第4页
汽车焊装技术教案-李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焊装技术课程教案课程编号:教师姓名:所属专业:开课时间:授课类型:□理论型(A类)理实一体型(B类)□实践型(C类)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模块(项目、章节)任务一汽车焊装技术一、汽车车身结构;二、汽车焊装的作用三、汽车焊装的发展概况实训工单一汽车焊装技术认知课次1-2授课教师□单一教师姓名:□双师授课姓名:□实践指导姓名: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汽车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等,学生已对汽车整体结构、发动机布置及材料基础有初步认知,为本课程理解车身结构与焊装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面向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承载式与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并举出奇瑞对应车型;2.了解汽车焊装“连接—成形—增强”三大作用;3.了解焊装从人工→自动化→智能化三次跃升的标志性事件。4.能规范完成个人防护(安全鞋、工作服、防护眼镜、安全帽);5,能在白车身上独立指认底板、侧围、顶盖、四门两盖并说出材料;教学重点汽车车身结构与焊装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白车身结构与材料的现场指认+焊装作用的真实感知。教学难点焊装缺陷与车身安全性的因果链分析。将“焊缝质量”与“整车安全”建立直观因果链。思政元素科技自信、民族担当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互动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简表(含辅助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意图5min课前引入-焊装技术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汽车焊装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汽车车身结构、汽车焊装的作用、汽车焊装的发展概况了解汽车焊装的基础知识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结束(90min)5min课前引入-焊装安全穿戴规范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汽车焊装安全穿戴的意识15min新知讲解——安全穿戴知识、白车身结构了解汽车焊装穿戴、白车身结构的基础知识65min课堂练习——防护用品穿戴、白车身材料结构认知参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2结束(90min)课次**结束(90min)教学反思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教学内容:播放30s视频: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全铝激光焊装线(瑞虎9)。,并提问:“奇瑞为什么要用激光焊替代传统点焊?”【学生活动】在学习在线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投票:安全/减重/美观/成本。【思政元素】“中国首条自主设计铝车身激光焊线”,激发民族自信。二、新知讲解(65min)1.1汽车车身结构【教师活动】(1)PPT中对比:-承载式:艾瑞泽8、瑞虎7PLUS–非承载式:捷途旅行者(越野版)(2)动图演示同速碰撞变形差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快问快答:给5张奇瑞车型官图,10s举牌判断结构。【思政元素】引用奇瑞“产业报国”创业史,强调正向研发打破国外垄断。1.2汽车焊装的作用【教师活动】•用“骨骼关节”类比讲解连接、成形、增强。•案例:瑞虎7PLUS侧围激光焊焊缝长度达42m,减重6kg。【学生活动】触摸实物:瑞虎7PLUS侧围激光焊样板vs传统点焊样板。【思政元素】强调“质量强国”——一条焊缝就是一条生命线。1.3汽车焊装的发展概况【教师活动】讲解汽车焊装的发展历史、国内汽车焊装的现状、以及汽车工业焊接总体发展趋势。并以时间轴介绍奇瑞焊装的发展历史。1997手工焊风云→2010奇瑞大连工厂ABB机器人→2023青岛超级工厂600+台AI协作机器人。发起互动讨论。【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记录;参与学习平台互动:你最想体验的焊装岗位?【思政元素】对比早期国外技术封锁与今天奇瑞设备出口欧洲,培植科技报国情怀。三、课堂练习(20min)【教师活动】选取几款不同类型的汽车(如轿车、SUV、越野车等)作为案例,展示其车身结构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汽车车身结构的特点、材料应用及优缺点,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车身结构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平台释放随堂练习【学生活动】参与发言、讨论。学习平台完成随堂练习。【思政元素】强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四、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用“一张图”回顾三大知识模块。•公布练习最佳小组,颁发“奇瑞工匠”虚拟勋章。【学生活动】•学生代表朗读“工匠誓词”。【思政元素】引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个人技能融入制造强国。五、课后作业1.拍摄30秒短视频:记录奇瑞瑞虎8PRO的安全标语,并解释其焊装意义;2.300字微感言:如果我是青岛超级工厂焊装工程师,如何实现“零缺陷”;3.查资料并做一页PPT:奇瑞自主开发的“铝钢异种材料激光-铆接复合工艺”亮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2)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大家来找茬”安全海报竞速:大屏滚动展示2张奇瑞焊装车间现场海报(一张正确佩戴劳保,一张有3处错误)。•30秒倒计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抢答错误位置。【学生活动】抢答+弹幕说明错误危害。【思政元素】强调“生命至上,违章就是事故”。二、新知讲解(15min)【教师活动】•5min:现场示范并讲解——安全鞋、防静电工作服、防护眼镜、安全帽、耳塞、防割手套的选用与正确穿戴顺序;•10min:精简保留原三大知识点(材料-结构-焊装作用)。【学生活动】边看边跟穿,互相拍照上传“标准着装”打卡。【思政元素】•以“最美劳动者”照片墙展示,弘扬劳动精神。三、课堂练习(65min)3.1劳保互检5min【教师活动】教师发布安全穿戴任务【学生活动】安全穿戴小组PK,比速度和规范性。【思政元素】强调安全工作意识。3.2白车身结构实体标记20min【教师活动】每小组领取一套磁性编号贴(1-8号)和结构名牌(底板总成、侧围总成、顶盖、A柱、B柱、门槛梁、前纵梁、后纵梁)。发布任务:在瑞虎8PRO白车身实物上正确粘贴编号并对应名牌拍照。【学生活动】计时8分钟完成→教师现场验收→错1处扣5分。【思政元素】“认清骨骼才能强筋壮骨”,强化整车安全责任。.3.3材料快识别15min

【教师活动】•备5块样件:普通低碳钢、镀锌板、6000系铝板、镁合金板、超高强热成型钢。•任务卡:学生通过磁铁、刻划、重量比较等方法,把样件与车身上对应区域连线。

【学生活动】•分组竞赛,正确率≥80%晋级。【思政要素】•轻量化与“双碳”目标,青年担当。四、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劳保穿戴知识、材料识别、车身结构认知知识。【学生活动】认真聆听并记录。【思政元素】安全意识、工匠精神五、课后作业找出课后资源中不规范穿戴之处,并发表对于安全穿戴的认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模块(项目、章节)任务二白车身焊装生产工艺流程一、白车身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二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的教学三、一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四、焊装调整线实训工单二白车身焊装工艺流程认知课次3-5授课教师□单一教师姓名:□双师授课姓名:□实践指导姓名: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汽车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等,学生已对汽车整体结构、发动机布置及材料基础有初步认知,为本课程理解车身结构与焊装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面向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白车身的定义、6大焊装分线、5大二级总成的名称及顺序;2.能根据实物或3D模型指出VIN码位置、加强筋作用及包边方式。;3.掌握“一级总成”两大生产线(下部线、主焊线)及“焊装调整线”六大工序名称、顺序与作用。;4.能正确绘制白车身总成焊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教学重点1.发舱、地板、侧围三大总成、5大二级总成的结构功能与典型工艺;2.下部线柔性合拼原理;主焊线柔性GATE系统;调整线“四门两盖”安装顺序及间隙/面差控制。3.白车身焊装主线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步骤顺序);教学难点1.理解“柔性主焊线”如何实现多车型混流生产;2.多车型共线时定位基准切换逻辑;调整线基准链的装配尺寸链闭环;3.流程图的逻辑绘制(需整合多环节信息,体现工艺连贯性);思政元素绿色制造、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爆炸图演示法、情境视频、互动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简表(含辅助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意图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工艺流程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焊装生产工艺的兴趣35min新知讲解——白车身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了解白车身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知识5min课堂练习30min新知讲解——二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二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1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3结束(90min)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工艺流程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焊装生产工艺的兴趣35min新知讲解——一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白车身生产一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知识5min课堂练习30min新知讲解——焊装调整线了解焊装调整线流程1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对焊装生产工艺的兴趣课次4结束(90min)5min课前引入-白车身流程图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白车身流程图的兴趣30min新知讲解——主线流程、关键分总成、底板分总成流程了解关键流程35min课堂练习——绘制流程图并能标注和讲解10min归纳总结课次5结束(90min)教学反思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3)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30s事故车碰撞视频→提问:碰撞时哪里最先受力?展示一张“白车身”裸骨架照片,引出“白车身=汽车骨骼”概念。【学生活动】思考+抢答:车身安全靠什么保证?【思政元素】科技报国:高品质白车身是“中国制造2025”汽车强国的基础。二、新知讲解(30min)2.1白车身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师活动】PPT动画或视频:焊装车间鸟瞰→逐级放大到6条分线(分装、侧围、地板、主焊、门盖、装调)利用AR卡片扫码呈现图2-3/2-4立体产线漫游。【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并记录,形成对焊装生产的整体印象。【思政元素】工匠精神:0.1mm误差即报废,追求极致质量。三、课堂练习(1min)【教师活动】发放“流程排序卡”8张(冲压件→分总成→总成→总拼→白车身)。学习平台释放随堂练习教学内容:【学生活动】3min小组排序→2min交叉互评→教师3min点评纠错。学习平台完成随堂练习。【思政元素】团队协作:焊装线每停1min损失上万元,必须步调一致。四、新知讲解(30min)【教师活动】用爆炸图拆解“发舱/地板/侧围/顶盖/四门两盖”五大二级总成。重点:①发舱VIN码打刻位置及法规意义;②地板总成加强筋的力学作用;③侧围滚压包边新工艺;④顶盖轻量化与强度平衡。现场用扭矩扳手演示螺栓力矩一致性。【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领取一套3D打印分总成,边听边拼装。【思政元素】绿色制造:轻量化=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五、课堂练习(10min)【教师活动】学习平台释放随堂测试题目【学生活动】完成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思政要素】诚实守信:严禁刷分,真实反映学习效果。六、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板书“三横三纵”口诀:三横—分装、主焊、装调;三纵—侧围、地板、门盖。思维导图回顾:二级总成→零件→功能→工艺→设备。•【学生活动】齐读口诀并拍照上传班级群;一人说一条收获,教师即时贴到思维导图上。【思政元素】终身学习:工艺年年升级,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节奏。。七、课后作业拍摄拍摄1张实训室白车身照片,标注6大组成线并附30字安全寄语或者“我身边的二级总成”短视频(≤30s),介绍1个零件功能+1个工艺亮点。上传班级学习平台,由企导和教师进行评价。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4)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30s“高速碰撞→白车身骨架”动效,提问“下部总成最先承受什么力?”【学生活动】思考并抢答。【思政元素】科技守护生命。二、新知讲解(35min)2.3一级总成生产工艺流程【教师活动】沙盘+AR:展示奇瑞焊装车间鸟瞰→放大到下部线8组NC伺服定位(XYZ100mm行程,A0-B级共线)【学生活动】3D打印模型拼装“发舱+前地板+后地板”合拼【思政元素】产业自信、绿色智造三、课堂练习(5min)【教师活动】学习平台释放在线答题答案解析【学生活动】学习平台进行答题纠错巩固知识【思政元素】诚实守信四、新知讲解(30min)2.4焊装调整线【教师活动】1.展示一张“奇瑞瑞虎8车门间隙不均”缺陷照片,提问“涂装后还能改吗?”2.实物+辅具:演示奇瑞专利车门间隙调整辅具(磁铁吸附+54#钢调整块)【学生活动】1.讨论得出“必须在调整线解决”;2.用塞尺实测教具车门间隙并填表;【思政元素】精益求精、安全责任五、课堂练习(10min)【教师活动】学习平台进行答题纠错巩固知识【学生活动】学习平台进行答题纠错巩固知识【思政要素】团队协作六、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1.板书“两级三步”口诀:两级—下部、主焊;三步—定位-合拼-焊接。2.思维导图回顾“六工序+基准链”;强调奇瑞将“1mm工程”细化为“0.5mm外观标准”【学生活动】1.齐读口诀2.思考,如果我是调整工人,我应该怎么做【思政元素】终身学习、职业荣誉七、课后作业设计一张“奇瑞调整线质检速查表”(A4),含间隙/面差标准、检具图片,下次实训课带现场使用。优秀者加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5)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1分钟白车身焊装车间实拍视频(展示机器人焊接、工人操作场景),提问:“视频中工人穿戴了哪些防护装备?如果没有这些装备可能发生什么?”展示一张错误绘制的白车身流程图(如遗漏“底板分总成焊接”环节),提问:“这样的流程图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并回答防护装备(安全鞋、工作服、护目镜等);分析错误流程图的影响(如工艺遗漏、质量缺陷),初步感知“流程规范”的重要性。【思政元素】通过“防护装备缺失=安全隐患”的案例,强调“安全操作是职业生命线”的责任意识。二、新知讲解(30min)【教师活动】1.主线流程讲解(10min):结合实训工单“任务描述”,用PPT动态演示白车身焊装主线流程(从“板材上线→冲压件上料→主线焊接(侧围、地板、门盖等分总成)→总成检测→下线”),标注每个环节的关键动作(如“激光焊接”“螺柱焊”)。对比错误案例(如跳过“侧围分总成焊接”直接进入总成检测),强调“流程顺序不可颠倒”。2.关键分总成认知(10min):展示白车身实物模型(或3D动画),逐一指出前围板总成、底板分总成、侧围分总成等位置,讲解其组成部件(如前围板总成含前纵梁、散热器罩盖总成)。发放“分总成连线题卡”(第2张图考核内容),教师示范正确连线(如“散热器罩总成→前围板总成”),强调“分总成是主线的模块化组成单元”。3.底板分总成流程详解(10min):结合实训工单“任务描述6”,用流程图分步讲解底板分总成焊接(“底板骨架焊接→地板面板焊接→加强梁安装→质量检测”),标注每个步骤的技术要求(如“焊接参数:电流120A,时间3s”)。【学生活动】记录主线流程关键步骤,标注“不可颠倒”的环节;参与分总成连线练习(小组内互查连线正确性);复述底板分总成流程的3个核心步骤。【思政元素】通过“分总成是整车骨架的基础”类比“个人是团队的基础”,强调“细节决定整体质量”的工匠精神。三、课堂练习(35min)【教师活动】1.任务布置(5min):发放“白车身焊装流程图绘制任务卡”(含空白流程图模板、关键分总成名称列表),要求小组合作完成:①绘制主线流程图(标注6个以上关键环节);②标注3个关键分总成及其位置;③用箭头连接底板分总成的3个焊接步骤。2.巡视指导(25min):巡视各小组,针对共性问题(如流程顺序错误、分总成遗漏)集中讲解(例:“主线必须从板材上线开始,不能直接到焊接”);对绘制规范(如字体清晰、环节标注完整)提出要求(参考考核评分表“内容不完整扣分项”)。3.小组展示与点评(5min):邀请2-3组代表上台展示流程图,其他组点评(如“是否遗漏侧围分总成?”“底板步骤是否完整?”);教师总结亮点(如“某组流程顺序准确”)与问题(如“分总成标注模糊”),强调“流程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学生活动】小组分工:1人记录流程步骤,2人绘制图形,1人标注分总成;参与组间互评,记录他人流程图的优点与不足;根据点评修改完善自己的流程图。【思政元素】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体会“团队配合提升效率”的职业素养;通过“互评与修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四、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核心知识点(提问:“白车身焊装主线的第一步是什么?”“底板分总成包含哪3个焊接步骤?”),用思维导图总结主线流程、关键分总成、底板流程的逻辑关系。结合考核评分表(安全操作15分、流程认知10分等),强调“安全防护是前提,流程认知是基础,绘制与解说需严谨”。【学生活动】口头回答教师提问,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记录思维导图要点,明确“需重点掌握的内容”。【思政元素】通过“总结知识框架”培养“系统思维”,通过“考核要求”强化“以终为始”的学习目标意识。五、课后作业1.基础题:完善课堂绘制的流程图(补充未标注的分总成名称),拍照上传学习平台;2.拓展题:录制30秒解说视频(对着流程图讲解“白车身主线流程”),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3.思考题:“如果底板分总成焊接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如何在流程中避免?”(结合工艺原理分析)。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模块(项目、章节)任务三焊装连接工艺一、焊装热连接工艺;二、焊装冷连接工艺实训工单三工件焊接操作课次6-10授课教师□单一教师姓名:□双师授课姓名:□实践指导姓名: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汽车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等,学生已对汽车整体结构、发动机布置及材料基础有初步认知,为本课程理解车身结构与焊装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面向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掌握电阻点焊与凸焊、CO₂焊、螺柱焊、激光焊的定义、原理及工艺流程;2.能对比分析各种焊接方式的工艺差异;3.识别工艺缺陷(如CO₂焊飞溅、激光焊虚焊)的成因;4.掌握焊装冷连接工艺中包边与滚边、铆接、螺栓连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5.能独立完成“安全防护→表面清洁→参数设置→工件组装→焊接操作→清渣检查”全流程;教学重点1.电动态电阻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物理机制;2.各种焊接的步骤及参数公式;3各工艺的操作流程、设备工具使用及质量检验标准4.焊接全流程标准化操作教学难点1.CO₂焊电弧力与电感匹配关系;2.激光焊工件夹具精度对焊缝质量的影响机制;3.不同冷连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工艺参数选择;4.焊接参数动态调整思政元素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爱国主义、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任务法、互动法、案例警示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简表(含辅助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意图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实际焊接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电阻焊和凸焊的兴趣25min新知讲解——电阻点焊了解点焊的基础知识25min新知讲解——凸焊了解凸焊1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6结束(90min)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实际焊接的引入激发学生对焊接的兴趣25min新知讲解——CO₂气体保护焊了解气体保护焊的基础知识25min新知讲解——螺柱焊了解螺柱焊15min新知讲解——激光焊了解激光焊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7结束(90min)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实际冷连接工艺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冷连接的兴趣20min新知讲解——包边与滚边了解包边与滚边25min新知讲解——铆接了解铆接15min新知讲解——螺栓连接了解螺栓连接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8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焊装工件任务激发学生对焊接实践的兴趣30min新知讲解——安全规范及焊接操作过程了解焊接实践130min课堂练习实践练习20min归纳总结整理总结巩固课次9-10结束(180min)教学反思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6)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汽车焊装车间点焊/凸焊实景视频(突出火花飞溅场景),提问:“视频中哪种工艺更易出现飞溅?为什么?”展示有焊点虚焊的车身部件残骸,警示质量缺陷后果。【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并回答工艺类型(点焊飞溅风险更高);分析残骸部件可能的失效原因(如参数设置错误)。【思政元素】通过“飞溅=安全隐患”案例,强化“规范操作是职业底线”意识。二、新知讲解(30min)3.1一、焊装热连接工艺-电阻点焊【教师活动】1.定义与原理动态演示点焊三阶段(压紧→通电→冷却),解释热量生成逻辑;剖析动态电阻模型(图3-4),说明Rc(接触电阻)与Rw(内部电阻)的影响因素;对比低碳钢与铝合金动态电阻曲线(图3-8),强调材料差异对参数设计的影响。2.质量影响因素(10min):重点解析电极压力(图3-6)与表面清洁度的作用,播放“油污导致虚焊”模拟动画;结合表3-2,分析硬规范(大电流短时)与软规范(小电流长时)的适用场景。3.应用与缺陷(5min):展示车身顶盖点焊案例(文档P1),对比点焊优缺点(效率高vs无损检测难)。【学生活动】记录核心公式并标注变量含义;分组讨论“若电极压力不足,熔核直径会如何变化?”【思政元素】用“油污=质量风险”案例,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工匠精神。三、新知讲解(25min)3.1一、焊装热连接工艺-凸焊【教师活动】1.工艺特点(10min):对比点焊与凸焊接头(图3-11),突出凸点预加工的优势:播放螺母凸焊实拍视频,说明“多焊点同步焊接”的高效性。2.参数平衡(10min):解析电极压力与电流的博弈关系(压力过大→熔核不足;过小→飞溅);举例汽车螺柱焊接(表3-8),说明料厚适配规则(如M8焊件≥1.0mm)。【学生活动】对比点焊/凸焊工艺卡片,总结适用场景差异(如凸焊更适合螺母焊接);思考“为何凸焊允许更小的焊点尺寸?”(电流集中于凸点)。【思政元素】通过“多焊点同步=团队协作”类比,培养效率意识。四、课堂练习(25min)【教师活动】1.任务布置(5min):发放案例卡:①DC04钢板(1.2mm+0.8mm)点焊参数设计;②M6螺柱凸焊(0.7mm板)可行性分析。2.小组协作(15min):巡视指导,提示参考表3-2参数范围(如电流9~12kA)及料厚比规则;针对共性问题(如忽略表面清洁)集中演示清擦操作。3.成果点评(5min):展示优秀方案(如软规范解决厚薄板焊接),结合图3-10曲线验证强度。【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参数计算(2人)+风险分析(2人);互评方案可行性(如电极压力是否在300~500kgf/cm²范围内)。【思政元素】通过“参数设计偏差=质量隐患”,强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五、归纳总结(10min)【教师活动】双工艺对比表(点焊vs凸焊):原理、适用场景、参数敏感度;强调六因素口诀:“流压时阻表形”(电流、压力、时间、电阻、表面、电极形状);结合热平衡图(图3-9),总结能量利用率对工艺选择的影响:【学生活动】补充关键知识点(如凸焊电极寿命更长);记录“料厚比>1:3需软规范”等核心结论。【思政元素】借“热损失=资源浪费”,倡导节能增效的工程伦理。七、课后作业1.基础题:绘制点焊动态电阻变化曲线(参考图3-8),标注低碳钢峰值特征;2.拓展题:分析某车型前地板(料厚0.7mm)使用M6螺柱凸焊的合理性(参考表3-7);3.挑战题:设计减少点焊飞溅的三种工艺优化方案(提示:清擦/压力/电流斜率)。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7)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展示车身不同部位焊接接头(十字接头/双T形接头,图3-12),提问:“哪些部位无法使用点焊?为什么?”对比传统电弧焊与CO₂焊焊缝照片,突出后者变形量小的优势。【学生活动】识别点焊盲区(如复杂骨架底部);观察焊缝形貌差异(CO₂焊鱼鳞纹更细密)。【思政元素】以“盲区焊接=技术突破”切入,激发学习使命感。二、新知讲解(20min)3.1焊装热连接——CO₂气体保护焊【教师活动】1.原理与特点(10min):动态演示CO₂焊工作原理(图3-15),强调气体双作用(隔离空气+减少氢孔):对比优缺点:高效低成本(无需清渣)vs烟尘污染(含Fe/Mn等重金属)。2.参数与缺陷(10min):解析电弧电压/电流匹配表(表3-3),演示“电压过低→顶丝”故障;展示塞焊设计禁忌(图3-14b):三层板错位导致虚焊:【学生活动】计算1.2mm焊丝平焊电流(查表3-4:160~350A);讨论“为何镀锌板禁用CO₂焊?”(锌蒸发导致气孔)。【思政元素】用“烟尘重金属=健康杀手”案例,强化职业防护意识。三、新知讲解(20min)3.1焊装热连接——螺柱焊【教师活动】1.六步工艺(10min):分解焊接流程(图3-16):接触→垂直提升→引弧→熔化→浸没→凝结:播放慢动作视频,观察熔核形成过程(电弧收缩→金属液桥)。2.参数规则(10min):推导公式

IW=直径×110A(例:M6螺柱需660A);对比通用规则vs奇瑞优化(表3-8):M8料厚从≥1.2mm降至≥1.0mm;展示飞溅工件(电流超1200A),分析能量过剩危害。【学生活动】计算M8螺柱焊接时间(tw=800×0.04=32ms);辩论“料厚0.7mm能否用M6螺柱?”(参考表3-7验证结论)。【思政元素】借“料厚优化=减重降耗”,倡导绿色设计理念。四、新知讲解(20min)【教师活动】1.分类与应用(7min):对比热传导焊(<10⁵W/cm²)与深熔焊(>10⁶W/cm²)的熔深差异;展示车身顶盖激光焊案例(无缝拼接),播放匙孔效应动画(图3-20):2.质量控制(8min):解析三大影响因素:工件清洁度(油污散射激光)、夹具精度(±0.01mm)、功率稳定性;展示虚焊工件(夹具偏移导致光束偏离)。【学生活动】判断1mm钢板激光焊类型(查功率>10⁶W/cm²属深熔焊);列举激光焊替代点焊的优势(变形小/无压痕)。【思政元素】以“光束偏移=质量失控”警示精准操作的重要性。五、课堂练习(20min)【教师活动】1.任务发布(5min):分组设计:①前纵梁(料厚1.5mm)CO₂塞焊参数;②后地板(0.7mm)M6螺柱焊可行性方案;③门框激光焊夹具精度要求。2.过程指导(12min):提示关键约束:CO₂焊禁止三层板塞焊(图3-14)、螺柱焊料厚≥0.7mm(表3-8);提供参数计算器(自动匹配表3-3/3-4数据)。3.答辩点评(3min):质疑超限方案(如激光焊功率>20kW导致烧穿)。【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工艺选择(1人)+参数计算(2人)+风险预案(1人);互评方案合规性(如CO₂焊电流是否在130~170A平焊区间)。【思政元素】通过“合规设计=质量保障”,强化标准执行力。六、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三工艺对比矩阵强调“轻量化三原则”:料厚优化(螺柱焊)、工艺替代(激光焊点焊)、减排设计(CO₂焊除尘)。【学生活动】补充典型应用案例(如激光焊变速器齿轮);记录“镀锌板禁用CO₂焊”等关键技术禁令。【思政元素】以“轻量化=可持续”升华制造强国使命感。七、课后作业1.基础题:填写三种工艺对比表(原理/参数/缺陷);2.拓展题:分析某车型镀锌板(0.8mm)为何采用螺柱焊而非CO₂焊(结合文档P11说明);3.挑战题:设计激光焊替代仪表盘支架点焊的可行性报告(提示:变形量/成本对比)。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8)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汽车车身焊装车间冷连接工艺实拍视频(30秒),提问:“为什么车身覆盖件常用冷连接而非焊接?”引发思考。明确课程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三种常用冷连接工艺,这些工艺在汽车、航空等领域至关重要,体现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工匠精神。”强调安全规范:“后续实操环节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这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如汽车车门、家具连接)初步联想冷连接的应用场景。思考教师提问,主动发言分享认知(如“焊接可能破坏表面”“冷连接更环保”)。【思政元素】联系“中国智造2025”,说明冷连接工艺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二、新知讲解(20min)3.2焊装冷连接工艺-包边与滚边【教师活动】1.理论讲解(8min):定义:包边是将边缘材料包裹到工件表面,滚边是通过滚轮压实包边条的工艺。特点:无热影响区、保持表面质量,适用于汽车门盖、行李箱盖等外板连接(展示实物对比:焊接vs包边车身外观)。设备:预包边机、滚边机;工具:包边条、模具。2.操作要点演示(7min):分步演示包边流程:下料→预包边→滚压成型→质量检验(重点讲解滚压力度、角度对成型效果的影响,配合动画模拟)。展示缺陷案例:包边褶皱(压力不足)、边缘开裂(材料匹配不当),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法。3.互动提问(5min):“如果包边条材质比工件软,会出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易变形、脱落”)【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核心知识点(如工艺特点、设备名称)。观察演示过程,模仿操作手势(如滚轮握持角度)。积极参与提问互动,分享对缺陷问题的理解。【思政元素】通过“汽车外观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强调“细节决定品质”,培养学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四、新知讲解(20min)3.2焊装冷连接工艺-铆接【教师活动】1.理论讲解(7min):定义:通过铆钉将两个或多个工件连接,分为拉铆、压铆等类型。特点:适用于异种材料(如铝+钢)、可拆卸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结构。分类:沉头铆钉、半圆头铆钉,对比普通铆接与液压铆接的差异(展示铆接工具实物)。2.工艺规范演示(8min):演示拉铆枪使用步骤:定位→钻孔→安装铆钉→拉铆成型(强调安全操作:禁止枪口对人)。展示合格与不合格铆接件(如铆钉歪斜、钉头裂纹),分析拉力测试标准(如GB/T3098.19)。3.行业案例分析(5min):分享“某国产汽车机身铆接工艺优化”案例,说明国产化技术突破对产业升级的意义。【学生活动】对比不同铆接工艺的适用场景,记录关键参数(如铆钉直径与板材厚度的匹配关系)。观察工具使用规范,复述安全操作要点(如“拉铆时需站稳发力”)。小组讨论案例,思考“技术创新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思政元素】通过奇瑞汽车案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情怀,强调职业教育在高端制造中的支撑作用。五、新知讲解(20min)【教师活动】1.理论讲解(7min):定义:通过螺栓、螺母拧紧实现连接,分为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特点:可拆卸、便于维护,需控制扭矩以保证预紧力(对比螺纹规格与扭矩标准表)。应用场景:机械设备组装、汽车底盘连接(展示汽车底盘螺栓特写)。2.操作规范演示(8min):演示扭矩扳手使用:“定值扭矩扳手需先校准,按‘两扣一停’原则拧紧”(配合视频演示)。强调防松措施:弹簧垫圈、双螺母、螺纹胶的使用场景(对比松动失效案例:螺栓脱落导致设备故障)。3.职业素养渗透(5min):提问:“为什么螺栓连接看似简单,却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常见隐患?”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疏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学生活动】理解扭矩参数对连接强度的影响,记录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的区别(如材料强度等级)。实操模拟扭矩扳手使用(分组练习),互相监督操作规范性。参与讨论,反思“严谨细致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思政元素】通过“螺栓松动引发事故”的反面案例,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五、课堂练习(15min)【教师活动】布置分组任务:根据给定工件图纸(门盖包边/车门铆接/底盘螺栓连接),设计工艺方案并指出质量控制要点。巡视指导:纠正操作误区(如滚边压力过大导致变形、扭矩扳手使用错误),强调安全规范。提醒记录典型问题(如小组讨论中的争议点:“轻量化材料适合哪种冷连接工艺?”)。【学生活动】分组协作,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工件特点(如材料厚度、连接强度要求)。绘制工艺流程图,标注关键参数(如铆钉规格、滚边道次)。各组代表发言,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吸收教师和同学建议。【思政元素】通过团队协作任务,培养沟通能力和工匠精神,强调“细节决定方案可行性”。六、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思维导图回顾核心知识:三种工艺的特点、设备、质量控制要点(学生补充易错点)。强化思政目标:“无论是包边的精细、铆接的稳固,还是螺栓的精准,都离不开‘严慎细实’的职业态度,这是职业教育赋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学生活动】复述重点知识,提出未理解的问题(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连接为何多用螺栓而非铆接?”)。分享学习体会:“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次参数校准、每一个操作细节中”。【思政元素】总结时呼应课前引入的“中国智造”,鼓励学生成为“懂技术、有匠心”的大国工匠接班人。七、课后作业拍摄生活中常见的冷连接案例(如家具螺丝、行李箱包边),标注工艺类型及优点。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易工装夹具(用于模拟包边成型),绘制草图并说明原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9/10)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0min)【教师活动】播放企业真实案例视频(5min):某汽车底盘焊接工件因未清渣导致焊缝开裂,引发召回事件;因未戴护目镜导致焊接飞溅灼伤眼睛的事故。展示企业优秀焊缝与缺陷焊缝对比图(3min),提问:“这些缺陷如何避免?规范操作有多重要?”发布课程任务(2min):“今天我们将模拟企业真实工单,完成‘工件焊接操作’全流程,考核标准与企业一致(展示考核评分表)。”【学生活动】观察事故视频,记录安全隐患(如未防护、未清渣);对比焊缝质量,总结缺陷特征(如气孔为圆形凹坑、夹渣为不规则块状);明确课程任务,分组(4人/组)领取虚拟工单(含工件图纸、材料厚度、焊接要求)。【思政元素】以“事故代价=生命/成本”切入,强化“安全无小事”的职业责任感。二、新知讲解(30min)【教师活动】1.安全防护规范(8min):结合考核评分表“安全操作”项(10分),演示防护装备穿戴标准:护目镜:镜片无裂纹,调节头带紧贴头部(模拟错误佩戴:镜片松动→飞溅入眼风险);防尘口罩:覆盖口鼻,金属鼻夹按压贴合面部(对比未贴合→粉尘吸入危害);防滑手套:检查手套完整性(破损手套→操作时打滑风险)。强调“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正确防护)、不伤害他人(规范操作)、不被他人伤害(监督同伴)”。2.表面清洁标准(8min):讲解除油/锈/漆的工艺要求(参考企业作业指导书):除油:用汽油/丙酮擦拭(禁用钢丝球划伤表面);除锈:钢丝刷顺纹打磨(避免垂直打磨→表面粗糙影响焊接);除漆:角磨机+砂纸(控制力度→过深损伤母材)。展示清洁不合格案例(油污残留→焊缝气孔),演示清洁后“手摸无污渍”的验收标准。3.工艺参数与工具使用(14min):解析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的匹配规则(如3mm钢板:电流120~150A,电压18~22V,速度60~80mm/s);演示焊机参数设置(模拟错误设置:电流过低→未熔合;过高→烧穿);讲解焊条选择(如E4303用于低碳钢,E5015用于低合金钢),演示焊条烘干(350℃×1h→去除水分防气孔)。【学生活动】模仿防护装备穿戴(分组互查:是否贴合、无破损);用钢丝刷/砂纸练习表面清洁(教师检查:油污/锈迹是否清除彻底);记录参数匹配表(如“3mm钢板→电流130A”),观察焊机调试过程。【思政元素】通过“防护装备=第二层皮肤”“清洁不彻底=埋下隐患”,传递“严谨是职业人的底色”。三、课堂练习(100min)【教师活动】1.分组实操任务发布(5min):每组领取“企业真实工单”(含工件:3mm钢板搭接接头,要求焊缝长度50mm,无气孔/夹渣);任务流程:安全防护→表面清洁→参数设置→工件组装→焊接操作→清渣检查→填写《焊接过程记录表》。2.全程巡回指导(70min):安全监督:纠正未戴护目镜、手套破损等问题(参照考核标准实时提醒);清洁指导:检查钢丝刷方向(顺纹)、除油是否彻底(用白纱布擦拭测试);参数调试:协助调整电流/电压(如学生设置电流100A→提示“可能未熔合,建议130A”);焊接指导:纠正焊枪角度(与工件夹角60°~80°)、运条手法(直线/锯齿形);质量检查:指导使用放大镜(5倍)观察焊缝(气孔直径>1mm需补焊)。3.典型问题集中讲解(25min):收集各组共性问题(如“焊缝夹渣”“清渣不彻底”),播放正确/错误操作对比视频;示范缺陷修复(如用角磨机打磨夹渣→重新焊接);强调“一次做对”的重要性(企业返工成本=3倍工时费)。【学生活动】分组协作完成全流程操作(1人负责防护监督、1人清洁、1人调试参数、1人焊接);记录操作问题(如“焊接速度过快导致焊缝过窄”);参与缺陷分析与修复(使用角磨机/焊机补焊)。【思政元素】通过“小组协作=团队战斗力”“一次做对=职业素养”,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四、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1.学生分享(8min):邀请2~3组代表发言,总结“最易出错的环节”(如“表面清洁不彻底”“参数设置错误”)及改进方法。知识梳理(8min):绘制“焊接全流程思维导图”(安全防护→清洁→参数→组装→焊接→检查);强调核心要点:“防护是前提,清洁是基础,参数是关键,检查是保障”。2.思政升华(4min):结合企业案例:“你们今天的每一次规范操作,都是在为‘中国智造’的质量把关”;寄语:“焊接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对自己、对产品、对企业的责任”。【学生活动】反思操作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清洁后互检环节”);补充思维导图(如“焊接速度与热输入的关系”);记录思政要点(如“责任=职业人的担当”)。【思政元素】将个人操作与企业质量、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关联,提升职业使命感。五、课后作业1.分层任务布置(10min):基础题:填写《焊接工艺参数表》(工件厚度/材料→电流/电压/速度);拓展题:分析“某工件焊缝出现气孔”的可能原因(列出3条以上)并提出预防措施;挑战题:设计“复杂工件(如曲面钢板)焊接组装方案”(标注定位方法、焊接顺序)。2.安全与素养提示(10min):强调“课后实操需在教师监督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鼓励“记录实习日志,总结每日操作进步与不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模块(项目、章节)任务四焊装胶接工艺一、胶接工艺简介;二、典型胶接工艺实训工单四焊装涂胶课次11-14授课教师□单一教师姓名:□双师授课姓名:□实践指导姓名: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汽车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等,学生已对汽车整体结构、发动机布置及材料基础有初步认知,为本课程理解车身结构与焊装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面向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焊装胶接工艺的定义、核心作用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场景;2.结合行业标准,分析焊装胶接工艺对整车性能的影响;3.掌握汽车上典型用胶的定义、性能特点及应用场景;4.掌握的典型用胶的固化机理、施工要求,并辨析典型胶粘剂的技术参数;5.能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符合车间安全操作要求;教学重点1.胶粘剂的组成、分类及核心性能指标;2.能根据工件材质、使用环境及工况要求选择合适的胶粘剂类型;3标准涂胶操作流程(表面处理→涂胶→固化)及工具规范使用4.安全操作规范(防护装备穿戴、设备检查、应急处理)。教学难点1.不同类型胶粘剂的选型依据及工艺差异;2.典型工况下的选型原则;3.涂胶缺陷的成因分析与改进;4.复杂工况下的涂胶质量控制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环保理念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任务法、小组研讨法、案例警示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简表(含辅助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意图5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实际胶接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胶接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胶接的知识及应用了解胶接的基础知识25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1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车身胶接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胶接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折边胶、膨胀胶了解典型胶接的基础知识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2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车身胶接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胶接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点焊密封胶、隔振胶、结构胶了解典型胶接的基础知识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3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车身胶接关乎安全的引入激发学生对胶接的兴趣20min新知讲解——涂胶流程及操作规范了解涂胶的实际操作50min课堂练习——涂胶实操和考核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4结束(90min)教学反思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1)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5min)【教师活动】播放短视频《汽车制造中的“隐形纽带”——焊装胶接工艺》,展示车身胶接生产线实景;提问互动:“为什么汽车车身既要焊接又要涂胶?胶接工艺如何提升整车安全性?”【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如汽车碰撞时的结构稳定性)初步思考胶接工艺的作用【思政元素】渗透“大国制造”理念,说明胶接工艺是汽车轻量化、安全化的关键技术,体现我国制造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二、新知讲解(60min)模块1:焊装胶接工艺基础(15分钟)【教师活动】定义:结合教材(P80),讲解“焊装胶接工艺是通过胶粘剂实现金属/非金属材料连接的技术,弥补焊接不足(如薄板密封、应力缓冲)”;核心作用:对比“仅焊接”vs“胶焊并用”的车身结构(图示应力分布差异),强调胶接在防腐、降噪、轻量化中的作用。【学生活动】记录核心概念,观察车身结构对比图,理解胶接工艺的不可替代性。【思政元素】结合“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说明胶接工艺是提升国产汽车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模块2:胶粘剂的组成与分类(25分钟)【教师活动】组成拆解:以结构胶为例,图示基料(环氧树脂)、固化剂(胺类/酸酐)、助剂(填料/增韧剂)的功能;分类教学:按用途:结构胶(高强度,用于骨架连接)、密封胶(耐候性,用于车门防水)、功能胶(导电胶、隔热胶);按基材: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结合汽车常用场景对比性能表);典型应用:播放某车企胶粘剂选型视频,分析“为何车门密封胶需耐高低温?”“车身结构胶如何通过认证?”【学生活动】分组完成“胶粘剂成分-性能-应用”匹配表;分组讨论“家庭装修用玻璃胶vs汽车结构胶的差异”,派代表发言。【思政元素】渗透“标准引领”意识,强调胶粘剂性能需符合国家标准(如GB/T22374),培养学生严谨的质量观。模块3:焊装胶接工艺要点与应用(20分钟)【教师活动】工艺流程:讲解“表面处理→涂胶→定位夹紧→固化→检测”五步法,强调表面清洁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案例:某车型因磷化膜不合格导致胶接失效);技术难点:“胶焊顺序”如何影响车身刚性?(动画演示先焊后胶vs先胶后焊的应力传递差异);环保升级:对比溶剂型胶与水性胶的VOC排放数据,介绍我国“双碳”目标下车企的绿色工艺改造案例。【学生活动】观察固化设备(热风循环炉、红外加热灯)的操作规范,分组绘制“胶接工艺关键控制点”思维导图。【思政元素】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环保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制造价值观。模块4:行业前沿与职业发展(10分钟)【教师活动】展示新能源汽车胶接技术趋势(如电池包密封胶、轻量化车身结构胶的研发方向);职业链接:介绍胶接工艺工程师、质量检测员等岗位能力要求,鼓励考取“胶粘剂应用技术员”职业资格证。【学生活动】记录岗位能力关键词,思考个人技能提升计划。【思政元素】融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理念,激励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三、课堂练习(25min)【教师活动】学习平台释放测试题纠错解析【学生活动】学习平台完成答题聆听解析,并做好记录【思政元素】强调“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培养学生“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类比航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理念)。四、归纳总结(5min)【教师活动】回顾核心知识点(胶粘剂“组成-分类-应用”逻辑链、焊装胶接“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好标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证。【学生活动】口头总结“今天最感兴趣的工艺点”;提出未理解的问题(如“胶粘剂老化测试方法”),形成课后研讨方向。【思政元素】渗透“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技术难点。五、课后作业理论巩固:绘制“胶粘剂组成-分类-典型应用”思维导图(对应教材P80-82);实践调研:采访当地汽修厂/车企,了解常用胶粘剂品牌及环保要求,撰写300字调研报告;拓展思考:对比“传统焊接工艺”与“胶接工艺”的优缺点,尝试提出“胶焊协同优化”的合理化建议。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2)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0min)【教师活动】播放汽车焊装生产线视频,聚焦“车身密封与结构强化”关键环节;提出问题:“为何车身焊点周边需要涂胶?不同部位涂胶有何差异?”引发思考;展示折边胶与膨胀胶实物,对比外观差异,提问:“猜猜它们各自的作用?”【学生活动】观察视频,联想生活中类似胶接场景(如家具组装、汽车修补);参与互动提问,分享对胶粘剂的初步认知。【思政元素】结合“中国汽车制造高质量发展”背景,强调胶接工艺对提升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渗透“产业报国”责任感。二、新知讲解(60min)模块1:折边胶的工艺解析(30分钟)【教师活动】性能与特点:通过PPT图表对比折边胶与普通胶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结合公式推导粘结强度公式,强调“胶层厚度与强度的非线性关系”;应用场景:展示车门、引擎盖折边部位实物,分析“抗冲击、防开裂”的选型依据;施工工艺:分步演示“板材预处理→配比称量→涂胶轨迹(Z字形/网格状)→装配压力→固化监控”流程,重点强调“配比误差≤±1%”“涂胶后20分钟内完成装配”的时效性要求;播放不合格案例视频(如涂胶不连续导致边缘开裂),引导学生分析违规操作点。【学生活动】记录核心参数,完成“性能-应用”对应关系表格;模仿教师演示步骤,在虚拟仿真软件上进行涂胶轨迹规划;小组讨论:若配比错误或超时装配,可能导致哪些质量问题?【思政元素】结合“德国汽车工业标准(VDA)”案例,强调标准化操作对质量的保障作用,培养“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模块2:膨胀胶的工艺解析(30分钟)【教师活动】特性对比:通过动画演示膨胀胶“常温固化发泡”的原理,对比折边胶“线性粘结”与膨胀胶“体积填充”的差异;核心优势:结合汽车轻量化趋势,讲解膨胀胶在“减少焊点数量、降低钢板变形”中的作用;施工要点:重点解析“发泡率控制(1.2-1.5倍)”“环境湿度要求(40%-60%RH)”“固化后打磨标准”等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数据说明参数偏差对密封效果的影响;强调“有毒挥发物防护”(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演示通风橱规范使用方法。【学生活动】测算给定工件膨胀胶用量(根据体积公式),分析发泡不足对密封性的影响;观看防护装备穿戴示范,分组进行“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实操考核;总结膨胀胶施工“三要素”(配比、湿度、固化时间)【思政元素】结合“汽车产业减排政策”,强调环保型膨胀胶(无溶剂型)的研发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制造”创新意识。四、课堂练习(20min)【教师活动】发放“典型工件胶接方案设计”任务单纠错解析【学生活动】分组完成方案设计,绘制胶接工艺流程图聆听解析,并做好记录【思政元素】通过“方案优化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渗透“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观。五、归纳总结(10min)【教师活动】用思维导图回顾核心知识点(性能对比表、工艺流程图、质量管控checklist);强调“安全第一”(胶粘剂MSDS文件查阅)与“持续改进”(PDCA循环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布置课后任务,预告下次课“结构胶”相关内容。【学生活动】复述两种胶粘剂的“3个核心差异”(性能、应用、工艺);提交课堂笔记(含个人困惑点),完成在线即时测试(5道选择题)。【思政元素】结合“大国工匠”事迹,鼓励学生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七、课后作业理论任务:撰写《折边胶与膨胀胶的环境适应性对比报告》,要求包含温度、湿度对胶接强度的影响数据(可参考教材或行业标准)。实践任务:拍摄一段“模拟折边胶涂胶”的操作视频(时长3分钟),标注关键工艺参数,下节课小组互评。拓展任务:调研1家汽车主机厂的胶接工艺标准,对比其与课本内容的异同,形成调研提纲。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3)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0min)【教师活动】播放汽车车身漏水、异响的真实故障视频,提问:“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与哪种胶粘剂失效有关?”;展示新能源汽车白车身图片,标注点焊密封胶、隔振胶、结构胶的应用部位,引出“胶粘剂是车身轻量化的‘隐形骨架’”;发放“中国汽车胶粘剂国产化率提升”数据图表,强调“掌握核心技术对打破国外垄断的意义”【学生活动】观察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对照图片标注,联想“胶粘剂如何支撑车身安全”。【思政元素】结合“卡脖子”技术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理想,重视基础工艺学习。二、新知讲解(60min)模块1:点焊密封胶(20min)【教师活动】动画演示点焊密封胶的施工流程(涂胶→点焊→固化),对比传统焊接密封方式的缺陷;对比表格呈现点焊密封胶的性能参数(如断裂伸长率≥300%、耐温-40℃~150℃),结合车身焊点防腐需求分析;播放某车企因密封胶失效导致漏水召回的视频,强调“施工厚度均匀性(0.8~1.2mm)”和“烘烤温度控制”的关键作用。【学生活动】记录核心参数,标注与普通密封胶的差异;分组讨论:“为什么点焊密封胶必须具备‘触变性’?”(联系施工操作便利性)。【思政元素】以“质量缺陷导致召回”案例,强化“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的职业态度。模块2:隔振胶(20min)【教师活动】实物展示隔振胶(液态阻尼脂、固态丁基胶)与普通结构胶的力学性能差异(弹性模量低50%以上);结合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原理,动画演示隔振胶在车门、底盘的“能量耗散”过程;对比不同车型(轿车/SUV)的隔振胶选型差异,强调“环境振动频率与胶粘剂阻尼系数的匹配性”。【学生活动】通过实物触摸感受弹性差异,分析“为什么隔振胶需要‘高粘接力+低刚度’”;完成“工况-胶粘剂特性”匹配表(填写振动频率、温度范围、载荷类型)。【思政元素】结合“中国汽车NVH技术突破”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基础材料创新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模块3:结构胶(20min)【教师活动】展示结构胶拉伸强度(≥30MPa)、剪切强度(≥20MPa)数据,对比点焊、铆接的力学性能,强调“胶接-焊接复合连接技术”的优势;分析某车型因结构胶固化不足导致的钣金开裂事故,拆解“表面处理(除油、粗化)→涂胶→预固化→总装”的关键控制点;引入“绿色结构胶”概念(无溶剂、低VOC),解读最新环保标准(如GB30982-2020)。【学生活动】计算“单一焊接vs胶焊复合”的轻量化效果(结合材料密度差异);小组绘制“结构胶施工质量管控鱼骨图”,分析人、机、料、法、环的影响因素。【思政元素】以“绿色制造”政策为背景,强调“环保工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三、课堂练习(20min)【教师活动】发放“典型工况选型表”(包含工件材质、使用温度、受力形式、环保要求等参数),组织小组选择胶粘剂并说明理由;投影学生答案,引导全班辨析争议点(如“低温环境能否用普通结构胶替代耐低温型”);布置“缺陷诊断”任务:给出车身漏水、异响、钣金开裂的具体场景,分析可能的胶粘剂问题及解决措施。【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结合实训照片或视频,分析真实缺陷案例(如“涂胶不连续导致漏水”)。【思政元素】通过“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思维。四、归纳总结(10min)【教师活动】用思维导图回顾三种胶粘剂的“性能-应用-工艺”核心逻辑,强调“没有最好的胶粘剂,只有最适合的选型”;总结行业趋势:“新能源汽车对胶粘剂的耐电解液、高低温循环寿命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学生关注前沿技术。【学生活动】复述三种胶粘剂的核心区别,提出未理解的知识点;分享“未来想从事的胶粘剂相关岗位”(如工艺工程师、研发助理)。【思政元素】结合“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励学生夯实基础、持续学习。五、课后作业基础题:绘制三种胶粘剂的技术参数对比表(粘度、固化温度、主要应用场景);拓展题:调研某国产汽车品牌的胶粘剂国产化案例,撰写200字小结(体现“中国智造”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4)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0min)【教师活动】播放汽车白车身涂胶生产线的实景视频(含涂胶工人穿戴防护装备、胶枪操作、固化炉烘烤等画面),提问:“为什么汽车车身需要涂胶?如果涂胶不达标会出现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联想“漏水”“钣金异响”“腐蚀”等常见问题);展示实训工单四的“实训目标”和“考核工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认知用途、学习流程、操作工具)及考核要求(安全操作占15分、流程解说占15分、工具使用占20分);强调“安全是底线”:结合工单中“未穿戴防护装备扣分”的考核规则,说明车间安全事故案例(如胶枪高温烫伤、胶粘剂飞溅伤眼)。【学生活动】观察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如汽车车门密封不严漏水)初步思考涂胶的作用;记录考核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倾听安全案例,强化安全意识。【思政元素】渗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意识,通过事故案例警示学生“规范操作是生命线”;结合工单中“综合素养”考核(团队协作、设备规范使用),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工匠精神。二、新知讲解(20min)【教师活动】用途与部位认知(7分钟):结合工单“任务描述”,通过PPT展示白车身实物图(标注折边胶、膨胀胶、点焊密封胶的应用部位),讲解各类胶粘剂的核心用途:折边胶:固定车门/引擎盖折边,替代传统点焊,提升美观性;膨胀胶:填充车身焊缝,减少振动噪音(NVH优化);点焊密封胶:密封焊点间隙,防止水/气腐蚀;提问互动:“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密封胶需要耐电解液?”(联系胶粘剂的耐化学性)。工艺流程与工具(7分钟):动画演示“表面处理(除油/粗化)→涂胶(胶枪操作)→预固化(常温静置)→总装固化(烘烤炉)”的完整流程,强调“表面清洁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案例:某车型因磷化膜残留导致胶层脱落);实物展示胶枪、刮板、胶桶等工具,演示胶枪的正确握持姿势(虎口贴紧枪托,手指控制扳机)、胶量调节方法(旋转枪头调节出胶量)。安全操作规范(6分钟):结合工单“安全操作”考核标准(15分),逐条讲解: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防割手套(防胶粘剂腐蚀)、护目镜(防胶液飞溅)、安全鞋(防重物砸伤);设备检查:胶枪使用前检查气路/电源是否正常,避免漏气或短路;应急处理:胶粘剂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胶枪高温部位避免直接触碰。【学生活动】观察实物标注图,记录各类胶粘剂的应用部位;跟随动画复述涂胶流程;观察胶枪操作演示,模仿握持姿势;朗读安全操作要点,标注重点(如“必须戴护目镜”)。【思政元素】通过“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密封胶”案例,关联“中国智造”对高性能胶粘剂的需求,激发学生“掌握核心技术”的使命感;结合安全操作规范,强调“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全”的责任意识。三、课堂练习(50min)【教师活动】分组实操任务(30分钟):将学生分为5组(4-5人/组),每组发放“模拟白车身部件”(泡沫板+金属板)、胶枪(低粘度训练用胶)、护具;任务要求:按工单“关键流程解说”内容,完成“车门折边涂胶”操作(涂胶部位:车门与车身连接折边),并填写《涂胶操作记录表》(记录胶层厚度、涂胶速度、是否漏涂);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如胶枪倾斜角度过大导致胶条过宽)、解答疑问(如“胶层多厚最合适?”→参考工单:0.8~1.2mm);组织小组互评:每组派代表展示操作成果,其他组根据“胶层均匀性”“操作规范性”打分(参考工单“使用涂胶工具进行涂胶操作”评分标准:操作不规范每项扣2分)。理论巩固与填空题训练(20分钟):投影工单中的填空题:“正确描述下述焊装用胶的用途,并举例说明用胶的部位。折边胶:;膨胀胶:;点焊密封胶:________;”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修正答案,教师点评并补充典型案例(如“膨胀胶用于车门与车身之间的空腔,减少高速行驶时的风噪”);讲解“手动涂胶操作规程”(结合工单考核内容):穿戴护具→检查胶枪→表面清理→涂胶(匀速、厚度均匀)→固化→检验。【学生活动】分组完成涂胶实操,记录操作数据;根据教师指导调整胶枪角度和出胶量;参与小组互评,总结操作问题(如“胶层过厚导致流淌”);独立完成填空题,小组讨论修正答案。【思政元素】通过小组合作实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对应工单“综合素养”考核);通过“纠正操作错误”环节,强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胶层厚度偏差0.2mm可能导致密封失效”);通过“典型应用案例”讲解,体会“技术技能对产品质量的关键作用”(劳动光荣)。四、归纳总结(10min)【教师活动】结合工单“考核内容”,用思维导图总结核心知识点:用途:密封、防腐、减重、连接辅助;种类:折边胶(固定)、膨胀胶(减噪)、点焊密封胶(防腐)等;流程:表面处理→涂胶→固化;安全:防护装备、设备检查、应急处理。强调“质量是核心”:结合工单“描述焊装涂胶的关键流程”评分标准(15分),总结“胶层厚度、均匀性、固化条件”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参数;布置课后任务预告,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如“新能源汽车对耐高温胶粘剂的需求”)。【学生活动】跟随思维导图复述核心内容;提出未理解的问题(如“膨胀胶与隔振胶的区别?”);记录课后任务。【思政元素】渗透“质量为本”的职业理念(对应工单“综合评分”中的“对技能的态度”);通过“关注行业动态”引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适应技术升级需求)。五、课后作业基础题:绘制“焊装涂胶工艺流程图”(标注表面处理、涂胶、固化步骤),标注关键参数(胶层厚度、固化温度);拓展题:调研本地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或4S店)的白车身涂胶工艺,记录其使用的胶粘剂种类及选型原因(结合工单“认知用途”要求);思考题:如果涂胶后发现局部漏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对应工单“缺陷诊断”能力)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模块(项目、章节)任务五焊装夹具一、认知焊装夹具;二、焊装夹具定位原理三、焊装夹具设计原理实训工单五夹具认知课次15-18授课教师□单一教师姓名:□双师授课姓名:□实践指导姓名: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汽车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等,学生已对汽车整体结构、发动机布置及材料基础有初步认知,为本课程理解车身结构与焊装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面向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焊装夹具的定义、分类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场景;2.理解焊装夹具六点定位原理的核心思想与数学表达;3.握焊装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定位原理、夹紧要求、结构工艺性等);4.掌握焊装夹具安全操作的核心规程(如防护装备要求、设备检查要点);教学重点1.能识别典型夹具的关键组成部件及其功能;2.六点定位原理的内涵与应用条件;3.夹具生产工艺流程的完整认知4.安全操作规范(防护装备穿戴、设备检查、应急处理)。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夹具特点与汽车部件焊接工艺的匹配逻辑;2.六点定位原理中“自由度”概念与工件实际定位的映射关系;3.理解设计原则在多工位、复杂结构夹具中的综合应用;4.复杂夹具部件的精准识别思政元素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安全意识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任务法、直观演示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简表(含辅助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意图10min课前引入-焊装生产夹具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夹具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夹具组成、作用特点等知识了解夹具的基础知识15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5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车身夹具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夹具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夹具定位原理了解夹具定位的基础知识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6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夹具原理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夹具的兴趣60min新知讲解——夹具设计原理了解夹具设计原理20min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7结束(90min)10min课前引入-焊接场景引入夹具激发学生对夹具操作的兴趣20min新知讲解——夹具操作规范及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家具的安全操作规范50min课堂练习——夹具实操和考核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10min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课次18结束(90min)教学反思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课次15)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0min)【教师活动】播放3分钟短视频:某新能源汽车工厂全自动焊装产线(聚焦夹具快速切换、精准定位画面);提问互动:“视频中频繁出现的‘蓝色框架结构’是什么?它如何保证车身焊接精度?”(引出“焊装夹具”概念);发放预学案:包含夹具分类表、典型夹具图片(如龙门夹具、C型夹具),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并标记疑问。【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直观感知夹具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结合预学案,提出个性化疑问(如“为什么有的夹具带气缸,有的没有?”)【思政元素】通过“中国智造”产线案例,渗透“科技强国”的民族自豪感,强调“职业教育与高端制造人才需求”的关联性。二、新知讲解(60min)模块1:焊装夹具的分类(1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分类思维导图,结合实物图片讲解四大分类标准:按功能:定位夹具(仅定位)、焊接夹具(定位+夹紧)、装焊夹具(多工序集成);按结构:龙门式(重型部件)、C型架式(中型部件)、机器人夹具(柔性化);按驱动:手动夹具、气动夹具、电动夹具(对比能耗与精度);分组发放不同类型夹具模型,要求观察并归纳外观差异。【学生活动】对照图片和模型,填写“分类对比表”(功能、结构、适用场景);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分类规律(如“重型部件为何多用龙门式?”);【思政元素】强调“标准化分类”对工业生产的效率价值,渗透“严谨分类思维”的职业习惯。模块2:焊接夹具的作用(1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汽车白车身焊接动图,标注关键焊接点(如A柱、B柱);动画演示夹具三大核心作用:定位:确保焊点位置精度(公差≤±0.1mm);夹紧:消除焊接变形(举例:未夹紧导致车门尺寸超差返工案例);支撑:承受焊接应力(对比有/无支撑结构的焊接件形变差异);引入行业标准:引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夹具精度要求。【学生活动】观察动图中未使用夹具的焊接件缺陷(如歪斜、虚焊);记录“作用-缺陷”对应关系(如“定位不准→焊点错位”);【思政元素】通过“返工案例”强调“质量是制造的生命线”,培养“零缺陷”质量意识。模块3:夹具的组成(20分钟)【教师活动】拆解3D模型,逐次展示四大组成部件:定位元件(如V型块、定位销):类比“量体裁衣的尺子”,强调“基准面精度”;夹紧机构(如螺旋夹紧器、气动夹爪):演示“快夹”与“慢夹”的力学差异;支撑结构(如加强筋、底座):类比“建筑地基”,说明抗变形设计原理;控制系统(如传感器、电磁阀):结合自动化产线,讲解“智能力控”趋势;组织“你画我猜”小游戏:学生绘制部件简图,其他组抢答功能。【学生活动】分组完成“部件-功能”思维导图;参与互动游戏,强化记忆关键结构;【思政元素】通过“地基-建筑”类比,传递“基础决定高度”的职业发展观,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模块4:夹具特点及要求(10分钟)【教师活动】对比表格总结夹具核心特点:高精度(关键尺寸±0.05mm级)、高刚性(材料选型原则)、高可靠性(寿命≥50万次);强调企业对夹具工程师的要求:“图纸即法律”,每一个公差标注都关联成本与质量。【学生活动】抄写核心特点关键词,标注职业能力对应点(如“精度意识”对应检验员岗位);【思政元素】通过“图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