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重点难点1.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特点。2.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核心素养达标检测基础落实基础落实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

》《雅》《颂》三部分。(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3)地位及影响:《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

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风诗经现实主义材料《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思考这句话反映了《诗经》有什么功能?问题思考提示社会教化。2.楚辞(1)形成: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的诗歌体裁,其风格是

。(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人物:

。②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3)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浪漫主义屈原骚体3.汉赋(1)特点:

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2)代表:西汉贾谊的《

》;司马相如的《

》和《

》等。东汉的班固、张衡等。散文韵文吊屈原赋子虚赋上林赋(1)《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2)《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

)判断正误×√二、唐诗、宋词和元曲1.唐诗(1)地位:唐诗代表的是中国

的最高成就。(2)代表①李白有“

”的美誉,盛唐杰出的

诗人。②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

”的美誉,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

色彩。2.宋词(1)特点: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2)代表:婉约派有柳永、

;豪放派有苏轼、

。古典诗歌诗仙浪漫主义人道主义李清照诗圣辛弃疾3.元曲(1)散曲:兴起于金元时期,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语言通俗;题材多样。(2)元杂剧①兴盛原因:

对文化的需求;统治阶级

的需要。②名家名剧:

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市民阶层燕乐关汉卿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2)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深化理解三、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1.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2.概况(1)元末明初: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如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2)明代①历史小说代表作有

的《东周列国志》。②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

》等。③短篇白话小说有冯梦龙所辑的“三言”和

编著的“二拍”。三国演义水浒传冯梦龙西游记凌濛初(3)清代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

》,

的《聊斋志异》。②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3.特点(1)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生世情。(2)晚清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蒲松龄红楼梦老残游记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归纳总结知识结构核心素养古代不同时期的重大科技与文化成就时空观念解读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A.体裁 B.作者C.风格 D.评价√针对练(2019·淄博六中高二检测)下表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的三部。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著作体裁作者风格评价《诗经》诗歌屈原现实主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红楼梦》小说曹雪芹古典主义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三国演义》诗歌施耐庵古典主义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解析《三国演义》的体裁是小说,《诗经》是经孔子整理编订的,《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红楼梦》的风格是现实主义,故D项正确。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用1

这首词创作时正值南宋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辛弃疾通过对孙权和刘裕的歌颂,表达了强烈的

情感。爱国主义史料实证材料二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明]吴承恩《西游记》应用2

材料表明明清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追求

,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个性自由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明清小说》应用据材料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及体现出的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提示特点:包容性、世俗性。总趋势:市民化、通俗化。明清小说的繁荣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明清时期,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自由解放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通俗化,小说取代诗词散文成为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推动了小说的繁荣。唯物史观针对练(2018·山师附中高二期中)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重商观念形成④小说的世俗性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重农抑商思想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重商观念形成不是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③不符合史实,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选C项。√达标检测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123456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应该是要表达其希望国家富强的愿望。故选D。2.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忠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12345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这体现出唐诗风格多元化的特征,C项正确。3.有人这样评价宋朝的两位豪放派词人:一位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位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嘶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词人是A.辛弃疾、李清照 B.陆游、辛弃疾C.苏轼、辛弃疾 D.陆游、李清照解析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苏轼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辛弃疾的作品多表达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故C项正确。√123456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23456√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元代时科举制被废止,广大读书人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这时杂剧兴盛起来,许多读书人投入到杂剧创作中去,促使元杂剧的巨大发展。本题选B项,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极度的拜金思想

B.奋发向上的精神C.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D.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D项表述准确。√1234566.《儒林外史》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