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贵州主治医师(公共卫生)中级主管技师职称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某县2024年报告肺结核新发病例1200例,该县年初人口为80万,年末人口为82万,年平均人口中15-64岁人口占70%。则该县2024年肺结核年发病率为:A.1.46‰B.1.41‰C.1.50‰D.1.53‰答案:B解析: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年平均人口数=(年初+年末)/2=(80万+82万)/2=81万。发病率=1200/81万×1000‰≈1.41‰。2.下列关于队列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RR)B.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C.属于观察性研究D.可能存在失访偏倚答案:B解析:队列研究是由因及果的观察性研究,可计算RR,但需要较大样本量,不适用于罕见病(因罕见病在队列中难以观察到足够病例)。罕见病更适合病例对照研究。3.某研究欲比较两种降压药(A药、B药)的疗效,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A药和B药治疗,观察4周后血压下降值。若两组数据均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A.配对t检验B.两独立样本t检验C.卡方检验D.秩和检验答案:B解析: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分组的两独立样本,比较定量变量(血压下降值)的差异,且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应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如同一对象治疗前后),卡方检验用于分类变量,秩和检验适用于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定量数据。4.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2)中,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为:A.35μg/m³B.75μg/m³C.150μg/m³D.250μg/m³答案:B解析:GB3095-2022规定,PM2.5的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为75μg/m³(一级为35μg/m³),年平均二级标准为35μg/m³(一级为15μg/m³)。5.某煤矿工人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出现咳嗽、胸痛症状,高千伏胸片显示两肺野有类圆形小阴影,直径约2mm,分布于双上肺。最可能的诊断是:A.煤工尘肺B.矽肺C.石棉肺D.滑石尘肺答案:B解析:矽肺(硅沉着病)由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典型胸片表现为类圆形小阴影(早期多在双上肺);煤工尘肺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石棉肺以胸膜改变和不规则小阴影为特征。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A.25gB.50gC.75gD.100g答案:B解析:2022版膳食指南建议,添加糖每日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7.某小学6岁男生身高P50为117cm,体重P50为21kg;某6岁男生身高120cm,体重24kg。根据身高别体重评价,该男生营养状况为:A.体重不足B.正常C.超重D.肥胖答案:C解析:身高别体重评价需计算Z评分。该男生身高120cm高于同年龄P50(117cm),对应身高的标准体重(P50)可通过生长曲线查得(假设120cm对应的标准体重为22kg),实际体重24kg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20%为肥胖)。8.社会医学中,“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核心是:A.遗传因素B.医疗服务C.社会经济环境D.个人行为答案:C解析: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指人们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和衰老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核心是社会经济环境(如收入、教育、就业等),而非个体层面的行为或医疗服务。9.某化学物质的急性经口LD50为150mg/kg(大鼠),根据我国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物质属于:A.剧毒B.高毒C.中等毒D.低毒答案:C解析:我国急性经口毒性分级:剧毒(LD50≤5mg/kg)、高毒(5<LD50≤50)、中等毒(50<LD50≤500)、低毒(500<LD50≤5000)、实际无毒(>5000)。150mg/kg属于中等毒。10.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的是:A.艾滋病B.肺炭疽C.登革热D.流行性腮腺炎答案:B解析: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包括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年调整为“乙类乙管”)。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1.下列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特点的有:A.随机分组B.前瞻观察C.设立对照D.人为干预答案:ABCD解析:实验研究的核心是随机、对照、干预、前瞻,区别于观察性研究(无干预)。12.关于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正确的有:A.研究设计阶段可通过限制、匹配控制B.分析阶段可通过分层分析、多因素回归控制C.混杂因素需与暴露和结局均相关D.混杂偏倚不可消除,只能减小答案:ABC解析:混杂偏倚可通过设计(限制、匹配、随机化)和分析(分层、多因素模型)控制,若选择正确的方法可消除其影响。13.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效应包括: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致癌作用D.致畸作用答案:ABCD解析:环境污染物可引起急性(如CO中毒)、慢性(如铅中毒)、致癌(如苯)、致畸(如反应停)、致突变等多种效应。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包括:A.明确的噪声接触史B.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C.排除其他致聋原因D.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答案:ABCD解析:职业性噪声聋需符合接触史、听力学检查(感音神经性聋,高频4000Hz下降明显)、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性耳聋)。15.下列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有:A.亚油酸(n-6)B.α-亚麻酸(n-3)C.油酸D.花生四烯酸答案:AB解析: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n-6)和α-亚麻酸(n-3)。花生四烯酸可由亚油酸转化,非必需。16.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A.连续性与阶段性B.程序性(头尾律、向心律)C.个体差异性D.性别差异答案:ABCD解析: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持续增长)、阶段性(如婴儿期、青春期)、程序性(如胎儿期从头至尾发育,儿童期从中心到四肢)、个体差异(遗传、环境影响)和性别差异(女孩青春期早于男孩)。17.社会医学中,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包括:A.收集个体健康危险因素B.计算危险分数C.计算组合危险分数D.预测个体死亡概率答案:ABCD解析: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步骤:收集危险因素→计算单个因素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预测个体/群体死亡概率→评价健康状况。18.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方式包括: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膜动转运答案:ABCD解析:生物转运指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方式包括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胞吞、胞吐)。19.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下列属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A.公共卫生服务B.基本医疗服务C.高端体检D.特需医疗服务答案:AB解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普惠性),高端体检和特需医疗属于非基本服务。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包括:A.突发性B.公共卫生属性C.危害严重性D.处置紧迫性答案:ABCD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具备突发性(难以预测)、公共卫生属性(影响群体健康)、危害严重性(可致死亡或社会恐慌)、处置紧迫性(需快速响应)。三、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案例1:2024年7月,贵阳市某小学3天内报告15例发热、腹痛、腹泻学生,均为该校五年级(2)班学生,年龄10-11岁。患者大便为黄色稀水便,无脓血,每日3-8次,伴恶心,无呕吐。体温37.8-38.5℃,无脱水表现。问题:(1)该事件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什么?需考虑哪些病原体?(3分)(2)应采取哪些现场调查步骤?(4分)(3)提出主要防控措施。(3分)答案:(1)初步诊断:群体性感染性腹泻。需考虑病原体:细菌(如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因无脓血,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可能性较低,优先考虑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或诺如病毒。(2)现场调查步骤:①核实病例:确认诊断标准(发热+腹泻),收集病例信息(时间、地点、人群分布);②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绘制流行曲线(判断是否为同源暴露),分析暴露因素(共同饮食、饮水史);③环境调查: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流程、饮用水源、餐具消毒情况;④采样检测:采集患者粪便、可疑食物、水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⑤危险因素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确定暴露因素。(3)防控措施:①隔离患者:暂停上课直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堂卫生(生熟分开、彻底加热),消毒患者呕吐物/粪便污染区域(含氯消毒剂),提供安全饮用水;③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宣教(勤洗手、不喝生水),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④疫情按《传染病防治法》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2:某县拟开展“2025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计划抽样10000人。该县共10个乡镇,人口分布不均(最大乡镇15万,最小2万),高血压患病率约25%。问题:(1)推荐的抽样方法是什么?说明理由。(3分)(2)如何确定样本量?需考虑哪些参数?(4分)(3)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偏倚有哪些?如何控制?(3分)答案:(1)推荐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①分层:按乡镇人口规模分层(大、中、小),减少层内变异;②第一阶段:每层随机抽取2-3个乡镇;③第二阶段:在抽中乡镇随机抽取村(居)委会;④第三阶段:在村(居)委会内随机抽取家庭,调查符合条件的居民。该方法适用于人口分布不均的地区,可提高效率和代表性。(2)样本量计算公式:n=Z²×p×(1-p)/d²。参数:①置信水平(Z=1.96对应95%CI);②预期患病率p=25%;③允许误差d(通常取5%);④设计效应(整群抽样需乘以1.5-2)。代入得:n=1.96²×0.25×0.75/0.05²≈288,考虑设计效应和无应答(10%),最终样本量约288×2×1.1≈634,实际需10000人(因需分乡镇分析,样本量需扩大)。(3)可能的偏倚:①选择偏倚:抽样框不全(如遗漏流动人口)→完善抽样框,覆盖所有户籍和常住居民;②无应答偏倚:部分居民拒绝调查→多次随访,说明调查意义;③信息偏倚:测量血压时操作不规范→培训调查员,使用经校准的血压计,按标准流程测量(静息5分钟后测2次取平均);④回忆偏倚(如既往病史)→通过医疗记录核实。案例3:某企业新建锂电池生产线,作业岗位包括电极制备(搅拌、涂布)、电芯装配(卷绕、焊接)、化成测试。工人报告头晕、乏力,部分出现记忆力减退。现场检测:搅拌岗位正己烷浓度120mg/m³(PC-TWA50mg/m³),涂布岗位N-甲基吡咯烷酮(NMP)浓度80mg/m³(PC-TWA50mg/m³),焊接岗位镍及其化合物0.2mg/m³(PC-TWA0.05mg/m³)。问题:(1)判断各岗位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超标情况。(3分)(2)分析工人症状可能的病因。(3分)(3)提出职业卫生干预措施。(4分)答案:(1)主要危害因素及超标:①搅拌岗位:正己烷(PC-TWA50mg/m³,实测120mg/m³,超标2.4倍);②涂布岗位:NMP(PC-TWA50mg/m³,实测80mg/m³,超标1.6倍);③焊接岗位:镍及其化合物(PC-TWA0.05mg/m³,实测0.2mg/m³,超标4倍)。(2)症状分析:正己烷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头晕、乏力);NMP长期接触可致中枢神经抑制(记忆力减退);镍及其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刺激,但高浓度暴露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综合考虑,工人症状可能与正己烷和NMP的联合暴露有关。(3)干预措施:①工程控制:搅拌、涂布岗位安装局部排风装置(如密闭罩+活性炭吸附),焊接岗位使用自动焊接机器人减少接触;②管理措施:调整作业时间(缩短高浓度岗位连续作业时间),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半年一次神经功能检查);③个体防护:配备防有机蒸气的防毒面具(正己烷、NMP)、防尘口罩(镍粉尘);④健康教育:培训工人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告知危害及早期症状;⑤整改后复测:确保各岗位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PC-TWA)。案例4:某县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人群死亡率6.8‰,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比35%,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无线硬盘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施工设备远程信息处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抽脂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滁州机动车驾驶员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
- 疫情护理年终总结
- 小儿烧伤的中医护理
- 新生儿膈疝护理
- 沧衡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数学答案
-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报告制作教程》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管理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邵雍《渔樵问对》(原文+译文+解读)
- 物品赔偿单范本
- 某某公司钢渣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中建标准厂房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 ASME B16.5-16.47法兰尺寸对照表
- 门卫保安反恐演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