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一、公共基础知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2024年9月召开的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素质教育B.立德树人C.教育公平D.教育创新答案:B解析:2024年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求。2.新修订的《江苏省学校安全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次针对学生的防欺凌专题教育。A.1B.2C.3D.4答案:A解析: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要求,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防欺凌专题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3.清江浦区2024年教育工作要点提出,深化“五育融合”实践,重点打造“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科技启蒙”三大特色品牌。其中,“劳动实践”品牌建设的核心目标是()。A.培养学生创新思维B.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C.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与价值观D.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答案:C解析:清江浦区“劳动实践”品牌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强调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必备的劳动能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未成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后墙。()答案:×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学校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避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2.2024年淮安市“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全覆盖,清江浦区作为试点区,需在2024年底前完成80%的智慧教室建设。()答案:√解析:淮安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该目标,清江浦区因教育信息化基础较好被列为首批试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清江浦区2024年“双减”工作的三项重点举措。答案:(1)强化作业管理:推行“基础+弹性”作业模式,建立学科作业质量审核机制,确保作业总量和时长符合规定;(2)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开发“学科拓展+兴趣社团+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引入非遗传承、科技实验等特色项目;(3)规范校外培训: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住家教师”“一对一私教”等隐形变异培训行为。2.列举《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关于“坚守廉洁自律”的具体要求。答案:(1)严格遵守廉洁从教规定,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2)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3)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3.结合“癸卯学制”(1904年)和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学制稳定性”与“课程适应性”的关系。答案:“癸卯学制”确立了我国近代基础教育的基本框架(如小学堂、中学堂分段),体现了学制的稳定性;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保持“六三”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如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核心素养导向(如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体现了课程的适应性。二者关系为:学制稳定性保障教育体系的有序运行,课程适应性则回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二者共同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教育专业知识(共40分)(一)案例分析题(20分)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王老师讲解《落花生》一文时,设计了如下环节:环节1:播放花生生长视频,提问“花生的生长特点与其他植物有何不同?”环节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父亲”与“我们”对话的关键句,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说花生‘最可贵’?”环节3:王老师补充介绍许地山的生平,提问“作者以‘落华生’为笔名,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环节4:布置作业:“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如竹子、梅花),仿照《落花生》写一篇短文,突出其‘可贵’之处。”问题: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析王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体现了哪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说明理由。答案:王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重点培养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具体分析如下:1.文化自信:环节3通过介绍许地山生平及“落华生”笔名的由来,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语言运用:环节2要求学生圈画关键句并讨论,环节4布置仿写作业,均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阅读、表达、写作)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3.思维能力:环节1的对比提问(花生与其他植物生长特点)、环节2的“最可贵”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发展逻辑思维;环节4的“仿照写作”则需要学生迁移课文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创造性思维。4.审美创造:课文通过花生赞美平凡中的伟大,属于文学审美的范畴;环节4要求学生观察其他植物并写作,鼓励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并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创造能力。(二)论述题(20分)请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小学中高年级(9-12岁)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并提出3条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答案: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小学中高年级(9-12岁)学生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核心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此阶段儿童通过学校活动(如学习、劳动、游戏)体验成功与失败:若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就并获得成人认可,会形成“我能行”的勤奋感;若经常经历失败或被否定,则可能产生“我不如人”的自卑感。针对性教育建议:1.创设“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如数学计算题设置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部分任务,体验成功,增强勤奋感。2.实施“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如考试分数),更注重记录学生的进步(如“今天比昨天多背了5个单词”“小组讨论中主动分享了观点”),用具体的肯定替代笼统的“你真棒”,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如科学课的“植物观察实验”,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分配不同角色(记录员、测量员、汇报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成功的合作经验能让自卑学生在同伴支持中获得价值感,同时避免因个体竞争失败而产生自卑。三、学科专业知识(共30分,分中小学、幼儿园两类,考生按报考学段作答)(一)中小学语文(30分)1.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论语·子路》选段,完成问题: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问题:(1)解释加点词:“请学稼”(稼:种植谷物);“上好礼”(上:居上位者,指统治者或管理者)。(2)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分析他批评樊迟“小人”的原因。答案:(1)稼:种植谷物;上:居上位者(或统治者、管理者)。(2)孔子批评樊迟“小人”,并非否定农业本身,而是因为樊迟作为“士”(潜在的管理者),关注的应是“礼”“义”“信”等治国安邦的大道,而非具体的农耕技术。孔子主张“君子不器”(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技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修己安人”的管理者,而非掌握具体技艺的“小人”(指专注于体力劳动的普通人)。这一观点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中“重道轻器”的倾向,虽有时代局限性,但也强调了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责任感。2.作文题(20分)请以“那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校园生活经历,情感真挚,细节生动。(范文示例)那束光晚自习结束时,窗外的雨还在淅沥下着。我抱着一摞试卷往办公室走,鞋跟踩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今天的数学单元考又没及格,卷子上的红叉像小刀子,割得我眼眶发酸。经过二楼转角的教室,我瞥见门缝里漏出一缕光。凑近一看,是张老师还在批改作业。她的白发被灯光染成了金色,眼镜片上蒙着一层水雾,右手的红笔在本子上移动,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小萌?”她抬头看见了我,“怎么还没回家?”我吸了吸鼻子,把试卷递过去:“又没考好……”张老师摘下眼镜,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过来。”她翻开试卷,指尖停在最后一道大题:“这道题考的是二次函数图像平移,你看,对称轴写对了,但顶点坐标漏了符号。”她拿过草稿纸,边画边讲,雨水打在窗上,她的声音却比平时更清晰。“其实你最近进步很大,上周的课堂练习,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速度超过了一半同学。”她突然说。我愣住了——原来她记得。讲完题,雨小了些。张老师把我送到教学楼门口,递来一把伞:“拿好,别淋感冒了。”转身时,我回头看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那束光透过玻璃窗,在雨幕里晕成暖黄色的团。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张老师的女儿发烧住院,她本该早去医院的。但那束光,却像一颗星子,落进了我心里。它让我明白,所谓成长,不是永远考满分,而是总有一个人,愿意在你沮丧时,为你点亮一盏灯,告诉你:“你已经走了很远,只是自己没看见。”现在的我,也会在晚自习后多留一会儿,给需要帮助的同学讲题。因为我终于懂了,那束光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它会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最后照亮整片星空。(二)幼儿园教育(30分)1.活动设计题(20分)请以“秋天的果实”为主题,设计大班(5-6岁)科学领域活动方案。要求: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需体现“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流程)。答案:大班科学活动:秋天的果实藏着什么?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不同果实的内部结构(如苹果的果核、花生的种子),知道果实包含果皮、种子等部分;(2)能力目标:通过剥、切、记录等操作,发展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自然的奇妙,萌发探究植物生长的兴趣。活动准备:(1)材料:苹果、花生、石榴、猕猴桃等秋季常见果实(每种4-5个),水果刀(教师使用)、小托盘、记录表(画有果实轮廓,标注“外部”“内部”)、彩笔;(2)经验:幼儿已观察过秋天的树,知道一些果实名称。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动画《小松鼠的储藏室》(小松鼠收集苹果、花生等准备过冬),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储藏这些果实?果实里面可能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如“苹果里面有糖”“花生里面有小花生”)。(2)探究环节(20分钟)①分组观察(4组,每组1种果实):-外部观察:摸一摸(苹果的光滑、石榴的粗糙)、看一看(颜色、形状),用彩笔在记录表“外部”栏画出果实特征;-内部观察:教师示范切开苹果(纵切、横切),剥开花生壳,幼儿操作剥石榴、撕猕猴桃皮,观察内部结构(如苹果的果核、石榴的籽、猕猴桃的黑籽),在记录表“内部”栏记录;②集体分享:每组派代表介绍观察结果,教师用图片梳理“果实结构”(果皮、果肉、种子),提问:“种子有什么用?”(结合经验:种子能长出新的植物);③验证猜想:回顾导入环节的猜想(如“苹果里面有糖”),用棉签蘸苹果汁尝一尝(确实有甜味),用花生种子种在花盆里(后续观察发芽过程),验证猜想的合理性。(3)延伸活动(5分钟):发放“果实种子收集盒”,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其他秋季果实(如橘子、板栗)的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博物馆”。2.案例分析题(10分)大班角色游戏“小超市”中,乐乐(5岁)抢了朵朵的“购物车”,说:“我是店长,我有权决定谁用购物车!”朵朵哭着找老师。如果你是当班教师,会如何处理?请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具体策略。答案:教师应遵循《指南》中“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要求,处理步骤如下:(1)安抚情绪:蹲下来抱住朵朵,轻声说:“朵朵现在很难过,对吗?老师知道你很想玩购物车。”同时转向乐乐:“乐乐想当店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