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35种群及其动态A组一、选择题1.(2024·吉林通化梅河口五中二模)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因此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2.(2025·山东日照校际联合考试)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答案:C解析: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持续减少并趋向于灭亡,A正确;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直至b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B正确;b点出生率=死亡率,约为该种群的K值,此时捕捞可获得一次性效益,但要持续获得最大产量,应在K/2之后捕捞,并保证捕捞后的剩余量在K/2,C错误;种群密度过密时,种内竞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种群密度过疏时,个体可能会因为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D正确。3.(2025·辽宁名校联盟联考)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它们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分析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代表上述两类影响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代表的因素可分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B.甲中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阳光、气温和水等因素C.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仅乙中各因素为理想状态即可D.在自然环境中,甲、乙的作用强度常发生变化,但种群的K值是不变的答案:A解析: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通过影响种内斗争从而改变种群数量,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等进而使种群数量改变,因此甲、乙代表的因素可分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乙为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食物、天敌、寄生物等,甲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包含阳光、气温和水等因素,B错误;“J”形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因此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甲、乙中各因素均为理想状态才可发生,C错误;甲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自然环境中,甲、乙的作用强度常发生变化,种群的K值是变化的,D错误。4.(2024·哈尔滨三中四模)动物通常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研究人员在离道路不同距离的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内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该种鼠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放牧区由于牲畜的啃食使植被低矮稀疏,不利于该种田鼠生存C.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敌数量较少D.距离道路越近,该种田鼠在两种草场的种群密度越高答案:B解析: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在与道路相同的距离处,放牧草场的田鼠种群密度大于禁牧草场的田鼠种群密度,说明放牧区由于牲畜的啃食使植被低矮稀疏,有利于该种田鼠生存,B错误;依题意,动物通常对道路、车辆趋向于回避。由图数据可知,道路附近田鼠的种群密度偏大,原因可能是动物对道路、车辆回避特性导致道路附近田鼠的天敌数量较少,田鼠被捕食的概率降低,因而种群密度增加,C正确;据图可知,距离道路越近,该种田鼠在两种草场的种群密度越高,D正确。5.(2024·哈尔滨市三中一模)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提前收割粮食是防治蝗灾的可行办法B.利用4VA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蝗虫从群居型转变为散居型种群密度增大D.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提前收割粮食可能会造成减产,不是防治蝗灾的可行方法,A错误;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利用4VA(属于化学信息)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蝗虫从高密度的群居型转变为低密度的散居型种群密度减小,C错误;蝗虫的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错误。6.(2024·沈阳第120中学第十次质量监测)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方面,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另一方面,种群可通过自我调节使数量保持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波动主要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B.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草履虫的数量,温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答案:B解析: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如食物和天敌等,生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的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A错误;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其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B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种群内部以及不同种群之间具有调节机制,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而实现的,D错误。7.(2024·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一模)我国北方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N1和N2的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呈周期性波动B.a点时,N1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K值,N2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从N1传递到N2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D.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预测该地区两个动物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N1的最大种群数量大于N2,且N2的种群数量随着N1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N1是被捕食者,N1和N2的种群数量不是此消彼长,该波动中,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属于周期性波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从N1传递到N2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为物质传递的动力,A错误,C正确;a点时,N1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最大值,但不是K值;a点时,N2种群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该地区两个动物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错误。二、非选择题8.(2025·浙江宁波高三阶段练习)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图中K是指________量。(2)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__个。(3)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取样时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曲线Ⅲ表示统计结果,则λ点之后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bef环境容纳(2)抽样检测1.2×1010(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4)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解析:(1)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图中的K是指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2)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图丙及血细胞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个。(3)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取样时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4)若曲线Ⅲ表示统计结果,说明λ点之后环境发生变化酵母菌种群因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环境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B组一、选择题1.(2024·辽宁高三联考三模)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B.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C.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先于乙种群D.t5时刻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A解析:题图中是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甲和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多少,A错误;由题图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t1~t2、t1~t4)后减少(t2~t3、t4~t5),为“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故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B正确;图中t3和t5分别相当于甲种群、乙种群的“S”形曲线中的K值,故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t3先于乙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t5,C正确;t5时刻乙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2.(2025·山东潍坊安丘一中模拟)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λ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λ=Nt+1/Nt)。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密度越大,增长速率越小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答案:B解析:根据λ=Nt+1/Nt,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N2之前,甲、乙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曲线横坐标为种群数量,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Nt+1/Nt相等,因此甲、乙种群数量仍相等,B正确;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两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种群数量大于N2后,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环境中,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2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D错误。3.(2024·山东德州一中三模)生长于较高密度种群内的植物,由于密度的抑制作用,种群内个体会逐渐死亡,种群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平衡。这种种群的生长动态现象被称为自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数学表达式体现自疏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的λ≤0B.自疏现象导致部分植物个体死亡,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自疏的结果是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植物自疏主要是生物因素的作用结果答案:A解析:出现自疏现象的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的λ≤1,A错误;自疏现象导致部分植物个体死亡,是为了种群整体的均衡发展,B正确;自疏的结果是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即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植物自疏主要是生物因素(食物、天敌等)的作用结果,D正确。4.(2025·长郡中学一模)马世骏院士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干旱的年份,地面植被稀疏,土壤变得坚实,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适时的大范围降雨促使蝗虫卵快速孵化;长时间阴湿多雨的环境则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内蒙古曾通过引进鸭子控制蝗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相比杀虫剂治蝗,鸭子治蝗属于生物防治B.蝗虫间的流行性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由材料可知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D.调查蝗虫卵的密度有利于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答案:B解析:相比杀虫剂治蝗,鸭子治蝗属于生物防治,该防治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A正确;蝗虫间的流行疾病是密度制约因素:当种群密度大时,个体间的接触就频繁,流行疾病也容易蔓延,因此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B错误;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由材料可知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正确;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率,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D正确。5.(多选)蝗虫为杂食性害虫,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预测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卵B.由图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C.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D.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答案:ABC解析:图乙中a点对应时间进行的防治是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f点之后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说明该点对应时间开始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6.(多选)(2024·沈阳二中五模)研究某种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差别,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B.与四龄幼虫相比,一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C.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ABD解析:该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产物是RNA,所以不同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A正确;与四龄幼虫相比,一龄幼虫对应的曲线下降快,说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B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D正确。7.(多选)(2025·河北衡水桃城三调)种群增长率可用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来表示。生态学家研究了某海岛上的某种鸟类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曲线I表示死亡率,曲线Ⅱ表示出生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红外摄像机照相法调查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可减少对鸟类的干扰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该种鸟类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C.随种群数量增大,该种鸟类的环境容纳量逐渐减少D.该种鸟类种群数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增长答案:ABD解析:采用红外摄像机照相法调查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可减少对鸟类的干扰,进而可以使调查结果更趋于真实,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种群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鸟类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该种鸟类种群数量过大或过小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减少,故该种鸟类种群数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增长,D正确。二、非选择题8.东北豹、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地区广袤无边的森林里,但随着森林砍伐、偷猎围捕、铁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北豹、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有关部门在当地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园区的东北虎已超过50只,东北豹已超过60只,并有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迹象。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该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东北豹和东北虎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的植物为食。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灌草层中的草不能称为一个种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除上述调查外,还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东北虎与东北豹一般能在同一自然环境中长期共存,并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都钢质防火窗施工方案
- 架空建筑垃圾分类方案设计
- 中式建筑排版配色方案设计
- 在全县干部大会的主持词
- 地下室顶板渗漏处理方案
- 双层宴席厅建筑方案设计
- 2025年经济师初级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核心考点模拟试卷
-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其他收入分享协议的注意事项
- 2025年北京市纪委市监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8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基于西门子PLC的声控喷泉系统设计
- ICU危重患者的细节护理与管理 4
- 中国象棋基础教学课件
- 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2025年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股癣护理课件
- 化妆打底教学课件图片
- 掼蛋教学课件
- 蹲踞式跳远教案设计及教案
- 房地产双节活动方案
- 幼儿园食堂法律法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