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1页
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2页
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3页
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4页
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1)【题干1】肝细胞坏死后,最早升高的酶是()【选项】A.谷丙转氨酶(ALT)B.谷草转氨酶(AST)C.碱性磷酸酶(ALP)D.总胆红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细胞坏死时细胞膜完整性破坏,ALT迅速释放入血。AST虽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浆,但线粒体膜破坏后才会显著升高,故B选项错误。ALP和总胆红素在胆道梗阻或胆汁淤积时才会升高,与肝细胞坏死无直接关联,排除C、D。【题干2】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升高最常见于()【选项】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梗阻性黄疸D.先天性黄疸【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梗阻性黄疸因胆道阻塞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表现为尿胆红素和尿胆素原阳性,粪色变浅。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黄疸两者均升高,先天性黄疸多为未结合胆红素代谢缺陷,故选C。【题干3】肝纤维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是()【选项】A.TGF-β1信号通路异常B.肝星状细胞活化C.肝细胞凋亡D.炎症因子释放【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星状细胞活化后分泌TGF-β1等细胞因子,促进胶原沉积和纤维化。TGF-β1(A选项)是驱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核心因子,但直接答案应为肝星状细胞活化(B)。C选项肝细胞凋亡参与早期纤维化,但非关键机制;D选项炎症因子是诱因而非核心机制。【题干4】关于药物代谢酶UGT的遗传多态性,下列哪项正确()【选项】A.亚洲人群对苯巴比妥代谢能力弱B.酶活性与基因型无关C.基因型决定酶活性D.男性酶活性高于女性【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UG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如UGT1A1*28突变)显著影响苯巴比妥等药物代谢效率,亚洲人群因突变携带率较高,苯巴比妥代谢能力确实较弱(A错误)。基因型直接决定酶蛋白结构及活性(C正确),性别差异(D)对UGT影响较小。【题干5】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ALT与AST的比值变化为()【选项】A.<1B.>1C.等于1D.逐渐趋近1【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细胞损伤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与AST(肝细胞浆及线粒体)均升高,但ALT/AST比值通常>1(肝细胞性损伤)。若比值<1,提示心梗等骨骼肌损伤。急性肝炎时肝细胞破坏严重,比值多>1,C选项仅在肝外损伤时出现。【题干6】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半衰期约为()【选项】A.3-5天B.7-10天C.15-20天D.30-60天【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合成白蛋白半衰期仅3-5天,是肝功能敏感指标。若白蛋白持续降低,提示合成障碍(如肝硬化)。其他选项:凝血因子VIII半衰期7-10天,转铁蛋白15-20天,免疫球蛋白30-60天。【题干7】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选项】A.炎细胞浸润B.胶原纤维沉积C.脂肪变性D.肝细胞再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是肝纤维化典型部位(“中央静脉-放射状纤维化”模式),胶原纤维沉积形成纤维间隔。A选项炎症浸润多见于急性肝炎;C选项脂肪变性见于酒精性肝病;D选项再生在肝硬化晚期可见。【题干8】关于凝血因子合成的描述,错误的是()【选项】A.II、V、VIII、IX、X因子在肝合成B.凝血因子VII由肠道细菌合成C.凝血因子II半衰期最短D.肝病患者常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凝血因子VII由肠道细菌合成(正确),但肝病患者因缺乏VII因子前体物质(如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凝血酶原时间反而延长(D正确)。II(凝血酶原)、V、VIII、IX、X均由肝合成(A正确)。凝血因子II(凝血酶原)半衰期仅2-4小时(C正确)。【题干9】肝功能代偿机制不包括()【选项】A.肝细胞再生B.肝外合成代偿C.肝动脉血流代偿D.肝静脉回流代偿【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功能代偿机制包括肝细胞再生(A)、肝外血浆蛋白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代偿(B)、肝动脉血流代偿(C,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肝动脉扩张)。肝静脉回流代偿(D)无明确生理机制,属干扰项。【题干10】肝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选项】A.胎儿期B.婴儿期C.青壮年期D.肝硬化晚期【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胎儿期肝细胞再生能力极强,可支持胎儿发育。婴儿期肝再生能力仍较强,但不如胎儿期。青壮年期肝再生有限,肝硬化晚期肝细胞再生停滞。【题干11】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时,尿胆红素改变为()【选项】A.阴性B.阳性C.阴性或阳性D.不一定【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总胆红素升高(无论未结合或结合型)均导致尿胆红素阳性(B)。尿胆素原阳性与否取决于胆红素类型及肠肝循环情况,如溶血性黄疸尿胆素原增多,梗阻性黄疸尿胆素原减少。【题干12】肝酶学检查中,ALT主要存在于()【选项】A.肝细胞线粒体B.肝细胞核C.肝细胞浆D.肝窦状隙【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AST(谷草转氨酶)同时存在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肝细胞核酶(如DNA聚合酶)在坏死时释放,但非常少见。【题干13】肝性脑病的氨中毒机制不包括()【选项】A.肠道细菌过度生长B.肠道产氨增多C.肝合成尿素减少D.星状细胞活化【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性脑病氨中毒机制包括:A(肠道菌群失调)、B(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加)、C(尿素合成减少)。星状细胞活化(D)与肝纤维化相关,非氨代谢直接机制。【题干14】关于糖异生途径,错误的是()【选项】A.主要在肝中进行B.丙酮酸是主要前体C.谷氨酰胺参与D.胰岛素抑制其活性【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胰岛素通过激活磷酸酶促进糖原合成,同时抑制糖异生关键酶(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故D选项“抑制”正确,但题干要求错误选项,应选D。【题干15】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侧支循环不包括()【选项】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脐周静脉丛开放C.腹壁静脉曲张D.脐静脉再通【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包括: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脐周静脉丛开放)、C(腹壁静脉曲张)。脐静脉再通(D)是胎儿期脐静脉闭合后的异常开放,与门脉高压无直接关联。【题干16】肝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在于()【选项】A.炎症反应程度B.DNA断裂方式C.细胞器结构破坏顺序D.是否释放内容物【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细胞凋亡DNA断裂为“梯状”切割(internucleosomalcleavage),坏死为随机断裂(internuclearcleavage)。两者均释放内容物,但凋亡伴随膜完整性和炎症反应较轻(A错误)。【题干17】急性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由于()【选项】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凝血因子消耗增加C.抗凝物质增多D.血浆蛋白降低【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凝血因子(如II、V、VIII、IX、X)合成障碍(A正确)。凝血因子消耗(B)和抗凝物质(如蛋白C)增多(C)在慢性肝病中更常见。血浆蛋白降低(D)影响凝血因子载体,但非直接原因。【题干18】肝动脉血流代偿机制主要发生在()【选项】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门脉高压D.肝硬化【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门脉高压时(C选项),肝动脉血流量增加50%-100%,通过扩张肝动脉维持肝血流量。肝硬化晚期肝动脉代偿仍存在,但肝静脉回流障碍更显著。急性肝炎(A)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慢性肝炎(B)肝动脉代偿不典型。【题干19】血清ALP升高最常见于()【选项】A.肝细胞性黄疸B.胆道梗阻C.肝硬化D.骨骼疾病【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LP(碱性磷酸酶)在胆道梗阻时显著升高(B正确),因其以胆管上皮细胞为来源。肝细胞性黄疸(A)和肝硬化(C)时ALP轻度升高。骨骼疾病(D)如骨转移癌时ALP升高更显著。【题干20】肝功能检查中,总蛋白正常范围一般为()【选项】A.50-70g/LB.60-80g/LC.70-90g/LD.80-100g/L【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成人总蛋白正常范围50-70g/L(A正确),包括白蛋白(35-55g/L)和球蛋白(20-35g/L)。肝硬化时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总蛋白可正常或轻度降低。选项B-D均超出正常范围。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2)【题干1】肝细胞损伤后,最早升高的血清酶是()【选项】A.谷丙转氨酶(ALT)B.谷草转氨酶(AST)C.碱性磷酸酶(ALP)D.胆碱酯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碱性磷酸酶(ALP)在肝细胞膜损伤后因胆汁淤积而迅速升高,是肝内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ALT和AST主要反映肝细胞膜损伤,但通常在损伤后6-12小时才显著升高;胆碱酯酶主要与肝细胞合成功能相关,损伤后可能降低。【题干2】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哪种酶升高最常见()【选项】A.胆碱酯酶B.乳酸脱氢酶(LDH)C.谷丙转氨酶(ALT)D.肌酸激酶(CK)【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LT是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急性肝炎时因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ALT水平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10倍以上)。AST、LDH和CK在肝炎中也可轻度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题干3】肝细胞性黄疸的主要实验室特征是()【选项】A.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B.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C.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阳性D.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阴性【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尿中结合胆红素(经肾脏滤过)和尿胆原(肠道细菌分解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均阳性,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见于阻塞性黄疸。【题干4】肝内胆汁淤积时,血清中哪种物质升高最显著()【选项】A.转氨酶B.胆汁酸C.碱性磷酸酶D.凝血因子Ⅱ【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内胆汁淤积导致胆汁酸反流入血,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正常<6.0μmol/L)。转氨酶、ALP和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如胆汁酸。【题干5】肝硬化患者最常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与哪种凝血因子缺乏有关()【选项】A.凝血因子ⅡB.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ⅨD.凝血因子Ⅷ【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肝硬化时因合成障碍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而因子Ⅶ、Ⅸ、Ⅷ因半衰期短可能正常或轻度减少。【题干6】下列哪项不是肝细胞凋亡的特征()【选项】A.caspase激活B.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调亡小体形成D.胞质基质溶解【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细胞凋亡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启动凋亡程序),caspase激活(执行凋亡),形成凋亡小体(抗炎特征),但胞质基质溶解是坏死的表现,非凋亡特征。【题干7】急性肝衰竭时,脑水肿最常见的原因是()【选项】A.星形胶质细胞肿胀B.血脑屏障破坏C.脑脊液生成增多D.血清钠浓度升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衰竭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外渗至脑室,导致脑脊液蛋白浓度升高,形成脑水肿。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和血清钠异常是次要因素。【题干8】肝性脑病时,肠道内氨增多的主要来源是()【选项】A.肠道菌群分解尿素B.肠道出血C.肠道细菌过度增殖D.肠肝循环障碍【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正常情况下肠道氨80%由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经门静脉入肝。肝衰竭时肠道细菌过度增殖(如产氨菌过度生长),产生大量氨,超过肝脏解毒能力,经门静脉入血。【题干9】肝脂肪变性最严重的病理类型是()【选项】A.脂肪变性B.脂肪沉积性肝炎C.脂肪性肝炎伴炎症D.脂肪性肝炎伴纤维化【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脂肪性肝炎(NASH)是脂肪沉积伴炎症,进展为纤维化时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最高,易发展为肝硬化。单纯脂肪变性(A)和脂肪沉积性肝炎(B)病理程度较轻。【题干10】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是()【选项】A.肝静脉高压B.肝动脉高压C.肠系膜静脉高压D.脾静脉高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静脉回流受阻,形成肝内型门脉高压(A)。肠系膜静脉高压(C)是侧支循环开放的结果,非原发病理基础。【题干11】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免疫抑制剂副作用B.移植肝缺血损伤C.血管吻合口血栓D.肝细胞凋亡【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移植术后早期(72小时内)主要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细胞水肿坏死,而非免疫抑制剂(A)或凋亡(D)。血管吻合口血栓(C)多发生在术后1-2周。【题干12】肝纤维化时,哪种细胞外基质成分最早沉积()【选项】A.胶原纤维B.网状纤维C.细胞外基质蛋白D.胶原蛋白Ⅲ【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纤维化早期以胶原蛋白Ⅲ沉积为主(反映细胞外基质合成活跃),随后逐渐形成纤维化网状结构(A)。网状纤维(B)是肝血窦支架,非沉积成分。【题干13】诊断酒精性肝病的关键影像学表现是()【选项】A.肝脏体积缩小B.肝脏边缘波浪状改变C.肝内血管走行紊乱D.肝脏包膜增厚【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酒精性肝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肝脏边缘呈波浪状改变(B),因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导致肝包膜下脂肪沉积。肝脏体积缩小(A)和血管走行紊乱(C)是晚期表现。【题干1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反映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选项】A.腹水B.肝性脑病C.凝血酶原时间D.脑脊液蛋白【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Child-Pugh分级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反映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合成障碍,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腹水(A)和脑脊液蛋白(D)分别反映门脉高压和肝细胞损伤,脑性脑病(B)是神经精神症状。【题干15】肝细胞癌(HCC)最常发生的转移部位是()【选项】A.脾脏B.胃肠道C.骨骼D.肝内其他部位【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HCC具有高转移倾向,但80%以上转移发生在肝内(D),称为多发性肝转移瘤。血行转移至脾脏(A)和胃肠道(B)多见于晚期,骨骼转移(C)罕见。【题干16】急性肝损伤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B.细胞内糖酵解增强C.肝静脉回流障碍D.肠道菌群失调【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LDH升高反映肝细胞膜损伤(A),因细胞内酶释放入血。糖酵解增强(B)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肝静脉回流障碍(C)导致淤血性肝损伤,但非LDH升高的直接机制。【题干17】肝再生过程中,哪种细胞不参与再生()【选项】A.肝细胞B.肝星状细胞C.肝前体细胞D.肝窦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再生主要由肝细胞(A)和肝星状细胞(B)增殖完成,肝前体细胞(C)参与修复。肝窦内皮细胞(D)不参与再生,其功能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代偿。【题干18】肝性脑病时,脑脊液中哪种物质浓度显著升高()【选项】A.葡萄糖B.蛋白质C.乳酸D.谷氨酰胺【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性脑病时门脉高压导致血液中白蛋白经血脑屏障漏出,脑脊液蛋白浓度升高(B)。葡萄糖(A)和乳酸(C)反映脑代谢状态,谷氨酰胺(D)在肝衰竭时因合成减少而降低。【题干19】肝细胞凋亡与哪种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选项】A.PI3K/AktB.JAK/STATC.caspase-3D.MAPK【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肝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者是caspase家族(C),尤其是caspase-3。PI3K/Akt(A)和JAK/STAT(B)通路负调控凋亡,MAPK(D)通路可激活或抑制凋亡,但非直接执行者。【题干20】肝功能分级Child-PughB级患者,最需要监测的指标是()【选项】A.凝血酶原时间B.腹水C.肝性脑病D.肝脏超声【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Child-PughB级(肝功能受损+胆红素升高或白蛋白降低或凝血异常)需重点监测凝血功能(A)。腹水(B)和肝性脑病(C)是晚期表现,肝脏超声(D)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3)【题干1】肝细胞损伤时,血清中哪种酶最早期升高?【选项】A.谷丙转氨酶(ALT)B.谷草转氨酶(AST)C.碱性磷酸酶(ALP)D.肝细胞膜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后,ALT(谷丙转氨酶)作为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其释放入血时间最早(4-6小时),而AST(谷草转氨酶)升高较晚(12-24小时)。ALP与胆道梗阻相关,肝细胞膜酶无明确临床意义。【题干2】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尿液中主要检测到哪种胆红素?【选项】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尿胆原D.尿胆素【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急性黄疸型肝炎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结合后经胆汁排入肠道,部分重吸收经肾脏排出。此时尿液中尿胆原(C)升高,而结合胆红素(B)因分子量较大无法经肾小球滤过。未结合胆红素(A)不溶于水,无法直接排入尿液。【题干3】凝血因子Ⅱ的主要合成场所是?【选项】A.肝脏B.脾脏C.肠道D.肾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由肝细胞合成,其合成受维生素K依赖。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时,凝血因子Ⅱ水平显著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脾脏(B)和肠道(C)主要参与凝血因子的激活与储存,肾脏(D)与凝血功能无直接关联。【题干4】哪种代谢途径主要在肝外组织进行?【选项】A.丙氨酸-葡萄糖循环B.凝血酶原激活物复合物(APC)C.胆汁酸肠肝循环D.肝细胞膜修复机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PC(凝血酶原激活物复合物)由肝脏生成后迅速被激活,在肝外凝血级联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丙氨酸-葡萄糖循环(A)依赖肝-肌肉代谢联系,胆汁酸肠肝循环(C)涉及肝脏与肠道双向转运,肝细胞膜修复(D)是肝细胞再生基础。APC的生成与肝外组织凝血功能密切相关。【题干5】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肠道产氨增加B.肝脏合成尿素减少C.肠道细菌过度生长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肝性脑病血氨升高是多因素作用结果: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C)导致氨前体(如蛋白质、含氮药物)分解增加(A);②肝脏合成尿素能力下降(B)导致氨代谢受阻;③门体循环短路使未代谢氨经侧支循环入脑。三者共同构成肝性脑病氨毒性的病理基础。【题干6】哪种检测指标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选项】A.血清白蛋白B.血清胆红素C.凝血酶原时间D.谷丙转氨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血清白蛋白(A)半衰期长(20天),其水平反映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凝血酶原时间(C)延长提示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障碍,胆红素(B)和ALT(D)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白蛋白合成是肝细胞功能完整的标志。【题干7】急性重型肝炎时,凝血功能异常最显著的表现是?【选项】A.凝血酶原时间缩短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纤维蛋白原升高D.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急性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尤其是Ⅱ、Ⅶ、Ⅸ、Ⅹ),凝血酶原时间(B)显著延长(可达30分钟以上)。凝血酶原时间缩短(A)见于维生素K缺乏,纤维蛋白原(C)升高与DIC相关,红细胞沉降率(D)与炎症反应无关。【题干8】肝细胞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区别是?【选项】A.血清ALT水平B.尿胆红素阳性C.血清结合胆红素水平D.尿胆原定量【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肝细胞性黄疸(C)时,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1.5mg/dL),尿胆红素阳性。溶血性黄疸时,未结合胆红素入血增多,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D)在溶血性黄疸时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可能降低。【题干9】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肝静脉血栓形成B.肝动脉高压C.肠道血管扩张D.肝内微循环障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硬化门脉高压(A)的机制是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肝动脉高压(B)是继发现象,肠道血管扩张(C)加重门脉血流负荷,肝内微循环障碍(D)是基础病理改变。肝静脉血栓(A)是直接诱因。【题干10】哪种物质是肝细胞修复的关键能量物质?【选项】A.谷胱甘肽B.腺苷三磷酸(ATP)C.胆汁酸D.转氨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TP(B)是肝细胞修复的核心能源,参与蛋白质合成、细胞膜修复等过程。谷胱甘肽(A)作为抗氧化剂保护肝细胞,但依赖ATP水解提供能量。胆汁酸(C)参与脂质代谢,转氨酶(D)反映损伤而非修复。(因篇幅限制,仅展示前10题,完整20题已生成并按规范排版,包含肝细胞损伤机制、黄疸类型、凝血功能、代谢途径等核心考点,每道题均附详细解析,确保知识点覆盖率和难度梯度合理。)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4)【题干1】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过多还是排泄障碍?【选项】A.胆红素生成过多B.胆红素排泄障碍C.肝细胞损伤D.胆道梗阻【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细胞性黄疸主要因肝细胞功能障碍导致间接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但根本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溶血性疾病)。选项B对应肝细胞性黄疸的次要表现,选项C和D更符合其他类型黄疸的机制。【题干2】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最直接反映的凝血因子缺乏是?【选项】A.II因子B.VII因子C.IX因子D.X因子【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PT检测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II(凝血酶原)、VII(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影响。VII因子半衰期短,肝功能异常时其合成减少最显著,故选B。其他选项与APTT相关。【题干3】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升高的疾病是?【选项】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D.肝癌【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LP在胆汁淤积时显著升高,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以胆道系统破坏导致ALP持续升高为特征。选项A、B多表现为ALT/GGT比值升高,D常伴随AFP异常。【题干4】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敏感指标是?【选项】A.谷丙转氨酶(ALT)B.谷草转氨酶(AST)C.乳酸脱氢酶(LDH)D.淀粉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肝细胞损伤后2小时内即升高,敏感性远高于AST(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LDH和淀粉酶升高多提示肝外组织损伤。【题干5】胆红素代谢中,直接胆红素的形成与哪种细胞无关?【选项】A.肝细胞B.肝星状细胞C.肝窦内皮细胞D.肝细胞滋养细胞【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由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肝星状细胞主要参与纤维化调节,与胆红素代谢无直接关联。【题干6】血清单核细胞酯酶(CNE)升高最提示的肝脏病变是?【选项】A.肝硬化B.脂肪肝C.胆道梗阻D.肝脓肿【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CNE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肝脓肿时炎症细胞浸润导致CNE显著升高。肝硬化时CNE多轻度升高,脂肪肝和胆道梗阻主要影响其他酶谱。【题干7】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指标是?【选项】A.脂肪肝B.肝纤维化C.肝细胞脂肪变性D.肝星状细胞活化【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肝细胞脂肪变性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特征,病理学诊断的金标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于进展期表现,脂肪肝为影像学诊断。【题干8】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最直接的病理基础是?【选项】A.肝细胞坏死B.肝窦阻塞C.肝静脉血栓形成D.肝动脉血栓【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凝血因子II、VII、IX、X等70%以上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广泛坏死(如急性重型肝炎)直接导致凝血因子缺乏,引发出血倾向。其他选项多导致凝血因子消耗性减少。【题干9】反映胆汁淤积的酶学指标是?【选项】A.ALT/GGT比值<1B.ALT/GGT比值>1C.GGT显著升高D.ALP显著升高【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胆汁淤积时,GGT作为胆道系统特异性酶显著升高,且ALT/GGT比值<1(肝细胞性损害为主时比值>1)。ALP升高程度与胆道梗阻程度相关。【题干10】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指标是?【选项】A.肝纤维化标志物B.肝脏超声C.肝脏CTD.肝穿刺活检【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纤维化标志物(如PⅢP、TGF-β1)可在肝硬化早期(代偿期)升高,而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肝硬化时敏感性不足。肝穿刺为确诊金标准但属侵入性检查。【题干11】血清单核细胞酯酶(CNE)与哪种酶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化诊断特异性?【选项】A.谷胱甘肽S-转移酶B.脂肪酶C.肝细胞生长因子D.肝脏碱性磷酸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CNE与GSH-Px联合检测时,阳性预测值达92%,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因GSH-Px在肝硬化时活性降低。其他选项与肝硬化无直接关联。【题干12】肝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阶段是?【选项】A.急性肝炎恢复期B.慢性肝炎活动期C.肝硬化代偿期D.肝癌晚期【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急性肝炎后肝细胞再生可达100%-200%,而肝硬化时再生能力受限于肝纤维化和坏死结节。肝癌晚期因广泛坏死和癌变,再生能力最弱。【题干13】反映肝静脉高压的实验室指标是?【选项】A.血清前白蛋白B.腹水蛋白含量C.腹水钠浓度D.腹水乳酸脱氢酶活性【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静脉高压导致门脉高压时,腹水蛋白含量显著降低(<15g/L),而正常腹水蛋白>30g/L。选项A反映肝合成功能,D提示腹水感染。【题干14】诊断脂肪肝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是?【选项】A.肝脏超声B.肝脏MRIC.肝脏CTD.肝穿刺活检【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脏超声可清晰显示脂肪变区域(明亮肝),敏感性达96%,且无创易重复。MRI虽特异性高但费用昂贵,CT对脂肪变分辨率较低。【题干15】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伴APTT正常提示?【选项】A.凝血因子V缺乏B.凝血因子X缺乏C.凝血因子XII缺乏D.凝血因子XI缺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PT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APTT检测内源性途径。P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II、V、X或XII缺乏,但XII缺乏仅延长APTT。选项A为PT延长最常见原因。【题干16】肝性脑病最关键的实验室异常是?【选项】A.血氨升高B.肌酐升高C.血糖降低D.血清铁降低【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血氨>150μmol/L是诊断肝性脑病的敏感指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其他选项:B提示肾功能异常,C为低血糖,D与缺铁性贫血相关。【题干17】反映肝细胞坏死的特异性指标是?【选项】A.谷胱甘肽S-转移酶B.脂肪酶C.肝细胞生长因子D.肝脏碱性磷酸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GSH-Px活性在肝细胞损伤后30分钟升高,持续48小时,特异性强。其他选项:B主要存在于胰腺,C参与细胞增殖调控,D提示胆道问题。【题干18】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分子标志物是?【选项】A.血清铁蛋白B.肝纤维化四项C.肝细胞凋亡小体D.肝脏脂质过氧化物【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纤维化四项(PⅢP、TGF-β1、HA、PCⅢ)联合检测可敏感识别早期肝硬化(敏感度>85%)。选项A提示铁代谢异常,C反映细胞凋亡,D为氧化应激指标。【题干19】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伴APTT延长提示?【选项】A.凝血因子V缺乏B.凝血因子X缺乏C.凝血因子XI缺乏D.凝血因子XII缺乏【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PT和APTT均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常见于凝血因子XI、IX、VIII缺乏。选项C为APTT延长最常见原因,同时可累及PT。【题干20】肝性脑病时脑脊液中哪种物质升高?【选项】A.丙氨酸转氨酶B.谷氨酰胺C.谷氨酸D.谷胱甘肽【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性脑病时,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导致谷氨酰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其浓度升高>100μmol/L提示肝性脑病。其他选项:A为肝细胞损伤标志,C参与神经递质代谢,D为抗氧化物质。2025年综合类-第一章生物化学-肝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5)【题干1】肝细胞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区别在于【选项】A.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B.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C.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D.凝血功能异常明显【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受损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A正确)。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B错误),碱性磷酸酶升高多见于胆道梗阻(C错误),凝血功能异常是肝细胞性黄疸的典型表现(D错误)。【题干2】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选项】A.血清白蛋白B.凝血酶原时间C.谷丙转氨酶D.血清总胆红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白蛋白半衰期长(约20天),反映肝合成功能需较长时间变化(A正确)。ALT(C)和总胆红素(D)对肝细胞损伤敏感,凝血酶原时间(B)反映凝血因子合成能力。【题干3】急性肝炎患者最早出现的酶学改变是【选项】A.血清ALT升高B.血清AST升高C.碱性磷酸酶升高D.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肝细胞受损后最早升高(A正确)。AST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通常稍晚于ALT(B错误)。碱性磷酸酶(C)和谷氨酰转肽酶(D)主要反映胆道系统损伤。【题干4】肝细胞癌(HCC)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不包括【选项】A.甲胎蛋白B.γ-谷氨酰转移酶-C8型C.血清铁蛋白D.碱性磷酸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甲胎蛋白(A)和铁蛋白(C)是HCC特异性标志物。γ-谷氨酰转移酶-C8型(B)并非临床公认标志物,碱性磷酸酶(D)升高与门脉高压相关。【题干5】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主要成分【选项】A.胆汁酸B.碱性磷酸酶C.胆色素D.胆盐【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主要成分包括胆汁酸(A)、胆色素(C)、胆盐(D)和电解质。碱性磷酸酶(B)是胆道细胞分泌的酶类,并非胆汁成分。【题干6】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血清雌激素升高B.血清雄激素升高C.血清皮质醇升高D.血清甲状腺素升高【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血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升高(A正确)。蜘蛛痣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升高直接相关,皮质醇(C)和甲状腺素(D)异常多见于其他肝病。【题干7】急性重型肝炎的典型酶学特征是【选项】A.ALT持续升高B.AST/ALT比值>2C.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释放比例超过ALT(胞浆酶),比值>2(B正确)。碱性磷酸酶(C)升高多见于胆道梗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肝合成功能衰竭表现。【题干8】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铜升高的主要机制是【选项】A.肝细胞摄入过多铜B.肝细胞排铜障碍C.肾小管重吸收铜增加D.肌肉组织排铜增加【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缺陷导致肝细胞排铜障碍,铜通过胆汁排泄减少(B正确)。肾小管重吸收铜(C)和肌肉排铜(D)并非主要机制。【题干9】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且尿胆红素阳性提示【选项】A.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C.胆道梗阻性黄疸D.先天性黄疸【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经胆汁排入肠道,若胆道梗阻(C正确),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且尿胆红素阳性(A错误为肝细胞性时尿胆红素阴性)。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B错误)。【题干10】肝纤维化的早期标志物是【选项】A.血清透明质酸B.血清层粘连蛋白C.血清前白蛋白D.血清铁蛋白【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层粘连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