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医疗器械安全及使用等知识题库及答案1.问: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修订),医疗器械的定义包含哪些核心要素?答: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损伤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生理结构或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2.问:医疗器械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核心区别是什么?答:分类依据是风险程度,风险由低到高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核心区别在于监管强度:第二类需向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申请产品注册,第三类需向国家药监局申请产品注册;第三类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更严格,上市后监管频率更高。3.问:使用医疗器械前,操作人员需核对的关键信息包括哪些?答:需核对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注册/备案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尤其是无菌器械)、标识是否清晰;确认器械是否在经注册/备案的适用范围内;对于植入类或介入类器械,需核对唯一标识(UDI)并与患者信息关联。4.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应如何处理?违反规定重复使用可能面临哪些法律责任?答: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处理,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回收再销售。重复使用的,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问:医疗机构使用植入类医疗器械时,需建立并保存哪些追溯记录?记录保存期限是多久?答:需保存的追溯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注册证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使用期限、唯一标识(UDI);使用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供货单位名称、供货日期及相关票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无规定使用期限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使用后5年;植入类医疗器械记录需永久保存。6.问:家用电子血压计使用时,哪些操作会影响测量准确性?正确操作步骤是什么?答:影响准确性的操作包括:测量前30分钟内吸烟、饮酒、运动;手臂位置未与心脏平齐;袖带缠绕过松或过紧(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测量时说话或移动身体;电池电量不足或长期未校准。正确步骤:静坐5分钟,保持环境安静;取坐位,背部和手臂有支撑,手掌向上,肘部与心脏同高;将袖带平整缠绕在上臂,下缘距肘窝2-3厘米;启动测量,保持安静,测量完成后记录数值(建议每次测2-3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7.问:体外诊断试剂(IVD)的储存条件有哪些关键要求?未按规定储存可能导致什么后果?答:储存条件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常见要求包括:冷藏试剂(2-8℃)需存于专用冰箱,避免冷冻;常温试剂(15-30℃)需避光、干燥;部分试剂需冷冻(-20℃以下)。未按规定储存可能导致试剂效价降低、检测结果假阳性/假阴性,影响临床诊断;若因储存不当导致医疗事故,使用单位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监管部门可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相关单位处罚。8.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情形属于需要报告的严重伤害事件?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已上市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严重伤害事件包括:导致死亡;导致永久性功能丧失;导致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先天性异常或出生缺陷。9.问:医疗机构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报告的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是什么?答:责任主体是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对于导致死亡的事件,应在15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报告;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应在20个工作日内报告;群体不良事件或导致死亡的事件,应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告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并在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告。10.问: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GMP)需重点关注哪些环节?答:需重点关注:设计开发控制(需进行设计验证、确认和变更控制);采购控制(对供应商资质、采购物品检验/验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确认和记录);质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需覆盖注册产品标准要求);追溯管理(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溯体系,确保可追溯);不良事件监测(按规定收集、报告不良事件并开展分析)。11.问:使用高频电刀时,如何预防患者电灼伤?答: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大小合适的负极板(与患者接触面积不小于100cm²),确保与皮肤紧密贴合(无毛发、干燥、无油脂),位置避开骨突、瘢痕、手术区域及心电监护电极;调节输出功率时遵循“从小到大”原则,避免长时间高功率使用;检查设备线路是否完好,避免绝缘层破损;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使用双极电刀或降低输出频率,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参与评估。12.问:医疗器械广告宣传的禁止性规定包括哪些?答:禁止性规定包括: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如“疗效100%”“绝对安全”);不得利用患者、医生、专家的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不得与其他医疗器械或药品、保健食品比较;不得含有“最新技术”“首选”等绝对化用语;非医疗用产品(如家用按摩仪)不得宣传治疗疾病的功效。13.问:口腔科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灭菌应遵循哪些规范?答:需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WS310)及《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使用后立即用酶清洁剂浸泡,去除血渍、牙垢;采用机械清洗(超声清洗+喷淋清洗);包装前检查功能(如转动是否顺畅);灭菌方式首选压力蒸汽灭菌(132-134℃,4分钟),无法耐受高温的部件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每周1次),并记录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者等信息;灭菌物品存放于清洁干燥环境,有效期7天(无菌保存环境下可延长至14天)。14.问:医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哪些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患者伤害?如何调整?答:参数设置不当的风险及调整:潮气量过大(>8ml/kg)可能导致气压伤,需根据患者体重(理想体重)设置6-8ml/kg;呼气末正压(PEEP)过高可能减少回心血量,需根据氧合情况调整(通常5-15cmH₂O);吸呼比(I:E)过小(如1:1)可能导致气体潴留,需调整为1:1.5-1:2;呼吸频率过快(>30次/分)可能导致过度通气,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通常12-20次/分)。15.问: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的组成是什么?医疗机构如何通过UDI实现追溯?答:UDI由产品标识(DI)和生产标识(PI)组成,DI是识别注册人/备案人、产品型号规格的代码,PI是识别生产过程相关信息的代码(如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生产批号、序列号等)。医疗机构需在医疗器械使用时,将UDI与患者信息(如姓名、住院号)、使用记录(如手术时间、操作者)关联,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或电子病历系统(EMR)存储,实现“一物一码”追溯,确保发生不良事件时可快速定位问题产品批次及使用情况。16.问:使用胰岛素笔时,哪些操作会导致剂量不准确?正确操作步骤是什么?答:导致剂量不准的操作:未摇匀预混胰岛素(如30R);笔芯安装时未排尽空气;注射前未检查笔是否正常出液;剂量调节后未确认数值;针头重复使用(导致堵塞或漏液)。正确步骤:检查胰岛素类型、有效期;安装笔芯,拧紧笔帽;调节2-3单位,推注排出空气(直至针尖有液体流出);根据医嘱调节所需剂量;消毒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等),捏起皮肤(肥胖者可不捏),45-90度进针,匀速推注,停留10秒后拔针;丢弃针头(禁止重复使用)。17.问: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的安全使用需满足哪些环境要求?答:环境要求包括:机房屏蔽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迷路设计防止射线泄漏;温度控制在20-26℃,湿度40%-60%(避免电子元件受潮);设备接地电阻≤4Ω,防止静电干扰;每日开机前检查剂量率、射线束对称性等参数(通过晨检仪),每月进行机械精度校准(如等中心误差≤2mm),每年由计量机构进行强制检定。18.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包含哪些核心内容?答:核心内容包括:供应商审核制度(对生产/上游经营企业的资质、产品合法性审核);采购验收制度(核对产品信息、包装、合格证明文件);储存养护制度(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分库/分区存放,冷藏器械需24小时监控温湿度);销售管理制度(建立销售记录,包含产品信息、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识、隔离、处理记录);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收集、上报使用环节反馈的不良事件)。19.问:婴儿培养箱的使用风险有哪些?如何预防?答:主要风险及预防:温度失控(导致低体温或过热),需每日校准温度传感器,使用时设置上下限报警;湿度异常(过高导致霉菌滋生,过低导致婴儿皮肤干燥),需定期清洁水箱,使用无菌水,湿度控制在50%-70%;空气循环不良(导致二氧化碳蓄积),需检查滤网是否堵塞,每季度更换;电源中断(导致温度下降),需配备备用电源或转移至备用设备。20.问: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生产企业的年度自查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未按规定提交自查报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答:自查报告内容包括: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如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生产批次、数量、上市后跟踪情况);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情况;接受监管部门检查及整改情况。未按规定提交自查报告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21.问:使用制氧机时,哪些行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答: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为:在密闭空间使用(如关闭门窗的卧室),导致氧气浓度过高(>23.5%)引发火灾;在制氧机旁使用明火(如吸烟、点蚊香);未定期更换滤网(导致制氧效率下降,二氧化碳蓄积);使用不符合医用标准的制氧机(氧浓度不足90%)用于治疗;儿童随意调节流量(导致高流量氧中毒)。22.问:医疗器械召回的分类及实施主体是什么?一级召回的时限要求是什么?答:召回分为三级:一级召回(使用后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二级召回(使用后可能导致暂时或可逆伤害)、三级召回(使用后一般不会导致伤害但存在不合理风险)。实施主体是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一级召回需在确定召回启动后24小时内,通知到相关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7个工作日内完成召回。23.问:血液透析机的日常维护需重点检查哪些项目?答:重点检查项目:透析液回路的密封性(通过压力测试,泄漏量≤200ml/h);电导度准确性(校准电导率传感器,误差≤±0.5mS/cm);温度控制(35-39℃,误差≤±1℃);超滤泵精度(实际超滤量与设定值误差≤±5%);消毒程序有效性(每月进行化学消毒,每季度进行热消毒,检测残余消毒液浓度);报警功能测试(如漏血报警、空气报警)。24.问:消费者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如何辨别产品是否合法?答:辨别方法:查看产品包装或说明书是否标注“医疗器械注册/备案号”(国产一类为“械备”,二、三类为“械注准”;进口为“械注进”“械注许”);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医疗器械”栏目查询注册/备案信息(输入注册证号或产品名称);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二、三类需许可证,一类需备案凭证);避免购买无中文标识、无合格证明、来源不明的产品。25.问: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如智能血糖仪)的安全风险有哪些?答:安全风险包括:数据安全风险(血糖数据泄露导致隐私侵犯);软件缺陷风险(算法错误导致血糖值计算偏差);设备兼容性风险(与手机APP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同步);硬件故障风险(传感器老化导致测量不准确);电磁干扰风险(与其他电子设备靠近导致信号异常);充电安全风险(电池过热引发火灾)。26.问:手术无影灯的安全使用需满足哪些要求?答:要求包括:使用前检查灯泡工作状态(备用灯泡需正常),避免单灯故障导致术野照明不足;调节灯头位置时,确保与手术台垂直距离符合说明书要求(通常1-1.8米),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定期清洁反射面(每季度1次),防止灰尘影响照度;检查悬臂关节的锁定功能(防止灯头意外坠落);每年检测照度(≥10万lux)、显色指数(≥90)、温升(表面温度≤50℃)等参数。27.问: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谁?监管部门可采取哪些监管措施?答:责任主体是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可采取的措施:进入现场检查,查阅、复制相关资料;对医疗器械进行抽样检验;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责令暂停使用、召回问题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