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护理资格知识: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其溶液最好选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最适宜选择的灌肠溶液是?A.0.1%~0.2%肥皂水B.生理盐水C.1%~2%碳酸氢钠溶液D.0.1%~0.2%醋酸溶液答案:D解析:肝性脑病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是血氨升高,而肠道是氨生成的主要场所(约占体内总产氨量的80%)。肠道内的氨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氨(NH₃)和铵离子(NH₄⁺)。NH₃为脂溶性,易通过肠黏膜吸收入血;NH₄⁺为水溶性,不易吸收。肠道pH值是影响两者转化的关键因素:当pH<6时,NH₃转化为NH₄⁺,随粪便排出;当pH>6时,NH₄⁺转化为NH₃,吸收入血增加。因此,清洁灌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酸化肠道环境,减少氨的吸收。选项A(肥皂水)为碱性溶液(pH约10~11),会升高肠道pH,促进NH₄⁺转化为NH₃,导致血氨进一步升高,加重肝性脑病,故禁用。选项B(生理盐水)为中性溶液(pH约7),虽不直接促进氨吸收,但无法有效降低肠道pH,酸化效果有限,仅作为无酸性溶液时的备选。选项C(碳酸氢钠溶液)为碱性溶液(pH>7),与肥皂水作用类似,会增加氨吸收,禁用。选项D(0.1%~0.2%醋酸溶液)为弱酸性溶液(pH约4~5),可降低肠道pH至6以下,促进NH₃转化为NH₄⁺,减少吸收,是最适宜的选择。2.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若选择乳果糖溶液作为灌肠液,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增加肠道渗透压,促进排便B.直接中和肠道内的氨C.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细菌的生长D.酸化肠道环境并减少氨生成答案:D解析: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半乳糖-果糖),口服或灌肠后在肠道内不被双糖酶分解,可被结肠内细菌(如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pH(至5.0~6.0),从而抑制产氨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生长(此类细菌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更高),减少氨的生成;同时,酸性环境促进NH₃转化为NH₄⁺,减少吸收。选项A(增加渗透压)是乳果糖的次要作用(可促进排便,但非主要机制);选项B错误,乳果糖不直接中和氨;选项C不全面,乳果糖不仅抑制产氨菌,更通过酸化环境减少氨生成和吸收。3.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灌肠液的温度应控制在?A.28~32℃B.33~35℃C.39~41℃D.42~45℃答案:C解析:灌肠液温度过高(>41℃)可能导致肠道黏膜血管扩张,加速氨的吸收;温度过低(<35℃)会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腹痛或肠痉挛,影响灌肠效果。肝性脑病患者肠道敏感性较高,适宜温度为39~41℃(接近人体体温),可减少刺激,提高患者耐受性。4.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液面距肛门的高度应控制在?A.20~30cmB.30~40cmC.40~60cmD.60~80cm答案:C解析:液面高度决定灌肠液的流速和压力。高度过低(<40cm)会导致流速过慢,难以有效清洁肠道;高度过高(>60cm)会增加肠道内压力,可能引起肠黏膜损伤或液体反流(尤其对于肝硬化患者,可能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此,常规清洁灌肠液面高度为40~60cm,但肝性脑病患者多合并肝硬化,需避免高压灌肠,故推荐40~60cm为安全范围。5.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最适宜的体位是?A.仰卧位B.右侧卧位C.左侧卧位D.截石位答案:C解析:结肠解剖走行呈“∟”形,左侧卧位时,灌肠液可借助重力作用沿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方向流动,更易到达结肠深部,提高清洁效果。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减弱,仰卧位可能导致误吸;右侧卧位不利于液体向结肠近端推进;截石位主要用于肛门直肠检查,非灌肠首选。因此,左侧卧位为最佳选择。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的原因包括?A.肥皂水为碱性溶液,升高肠道pHB.促进NH₄⁺转化为NH₃,增加氨吸收C.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D.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答案:A、B、D解析:肥皂水(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为碱性溶液(pH约10~11),灌肠后会升高肠道pH,使NH₄⁺(水溶性,不易吸收)转化为NH₃(脂溶性,易吸收),导致血氨升高,加重肝性脑病(A、B正确)。此外,碱性环境会抑制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生长,促进产氨菌(如大肠杆菌)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D正确)。选项C错误,肥皂水本身不直接诱发上消化道出血,但肝硬化患者若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灌肠时压力过高可能诱发出血,与溶液性质无关。2.肝性脑病患者清洁灌肠的目的包括?A.清除肠道内积血、积便B.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C.降低血氨水平D.预防便秘诱发肝性脑病答案:A、B、C、D解析:肠道内积血(含大量蛋白质)、积便(含尿素、胺类物质)是氨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经肠道细菌(如尿素酶阳性菌)作用生成氨;尿素经尿素酶分解也生成氨。清洁灌肠可清除这些物质(A正确),减少氨的前体物质,从而减少氨的产生(B正确);同时通过酸化肠道环境,减少氨的吸收,最终降低血氨水平(C正确)。此外,便秘会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氨的生成和吸收,清洁灌肠可预防便秘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D正确)。3.关于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操作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灌肠前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有无上消化道出血B.插入肛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C.灌肠液量成人不超过500mlD.灌肠后保留30分钟以上再排便答案:A、B解析:肝性脑病患者常合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灌肠前需评估意识状态(昏迷患者需防止误吸)、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禁忌灌肠,避免加重出血)(A正确)。插入肛管时动作粗暴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出血,增加氨的产生(B正确)。清洁灌肠液量成人通常为500~1000ml(选项C错误);保留时间需根据溶液性质调整:酸性溶液(如醋酸)需保留10~20分钟以充分酸化肠道,乳果糖溶液可保留30分钟以发挥抑菌作用,但无需强制保留30分钟以上(选项D错误)。4.肝性脑病患者灌肠后需重点观察的指标包括?A.排便次数及性状B.意识状态变化C.血氨水平D.有无腹痛、腹胀答案:A、B、C、D解析:灌肠后需观察排便情况(次数、性状,判断清洁效果)(A正确);肝性脑病的核心表现是意识障碍,观察意识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B正确);血氨水平是评估氨代谢的直接指标(C正确);腹痛、腹胀可能提示肠道损伤或灌肠液刺激,需及时处理(D正确)。5.下列哪些情况需谨慎或禁忌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清洁灌肠?A.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期B.严重腹泻C.肠梗阻D.昏迷伴呼吸衰竭答案:A、B、C、D解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期灌肠可能因肠道压力增加诱发再次出血(A禁忌);严重腹泻时肠道已处于高渗状态,灌肠可能加重水电解质紊乱(B谨慎);肠梗阻时灌肠液无法排出,可能导致肠穿孔(C禁忌);昏迷伴呼吸衰竭患者咳嗽反射减弱,灌肠时体位变动可能诱发误吸(D谨慎)。三、案例分析题(共25分)患者男性,58岁,因“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Ⅱ期)”入院。入院时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血氨120μmol/L(正常参考值18~72μmol/L)。医嘱:清洁灌肠,减少肠道氨吸收。问题1:该患者应选择何种灌肠溶液?简述选择依据。(10分)答案:应选择0.1%~0.2%醋酸溶液或乳果糖稀释液(如乳果糖50ml+生理盐水100ml)。选择依据:(1)肝性脑病核心机制为血氨升高,肠道是氨生成的主要场所(占80%)。肠道内氨以NH₃(易吸收)和NH₄⁺(难吸收)形式存在,pH<6时NH₃转化为NH₄⁺,随粪便排出。(2)0.1%~0.2%醋酸溶液为弱酸性(pH4~5),可降低肠道pH至6以下,促进NH₃→NH₄⁺,减少吸收;乳果糖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同样酸化肠道,并抑制产氨菌生长,减少氨生成。(3)禁用肥皂水(碱性,促进NH₄⁺→NH₃)、生理盐水(中性,无酸化作用)。问题2:灌肠操作中需注意哪些关键点?(8分)答案:操作关键点包括:(1)评估:灌肠前评估患者意识状态(Ⅱ期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需固定体位防止坠床)、有无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避免灌肠压力过高)。(2)体位:取左侧卧位(结肠走行方向为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左侧卧位利于液体推进)。(3)肛管插入:动作轻柔(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差,避免肠黏膜损伤出血,血液分解增加氨生成),插入深度7~10cm(成人),避免过深损伤肠壁。(4)液面高度:控制在40~60cm(避免压力过高诱发静脉曲张破裂),流速缓慢(每分钟约60~80滴)。(5)溶液温度:39~41℃(接近体温,减少肠道刺激)。(6)保留时间:醋酸溶液保留10~20分钟,乳果糖溶液保留30分钟,确保酸化效果。问题3:灌肠后应观察哪些内容?如何判断灌肠效果?(7分)答案:灌肠后观察内容及效果判断:(1)观察内容:①意识状态(是否从模糊转为清醒或更清晰,定向力是否恢复);②排便情况(次数、性状,是否排出大量积便或积血);③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警惕出血或穿孔);④血氨变化(复查血氨是否下降);⑤有无腹痛、腹胀(提示肠道损伤或灌肠液残留)。(2)效果判断:①主要指标:血氨水平下降(目标<72μmol/L);②次要指标:意识状态改善(如从Ⅱ期(意识模糊)转为Ⅰ期(轻度性格改变)或清醒);③客观指标:排便后粪便隐血阴性(无肠道出血),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无肠损伤)。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肝性脑病患者清洁灌肠与普通患者清洁灌肠的主要区别。答案:主要区别包括:(1)溶液选择:普通患者可选择肥皂水(碱性)、生理盐水等;肝性脑病患者需选择酸性溶液(如0.1%~0.2%醋酸、乳果糖稀释液),禁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因碱性溶液会升高肠道pH,促进氨吸收,加重病情。(2)操作目的:普通患者清洁灌肠主要为排便、术前准备等;肝性脑病患者重点是减少肠道氨生成和吸收,降低血氨水平。(3)注意事项:肝性脑病患者多合并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需更轻柔操作(避免肠黏膜损伤出血,血液分解增加氨生成);需评估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避免高压灌肠诱发破裂出血)。2.为什么乳果糖既可口服又可灌肠用于肝性脑病治疗?简述其双重作用机制。答案: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半乳糖-果糖),口服后在胃和小肠不被分解(因缺乏双糖酶),到达结肠后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益生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发挥以下作用:(1)酸化肠道:降低肠道pH至5.0~6.0,使NH₃转化为NH₄⁺(不易吸收),减少氨的吸收;同时抑制产氨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此类细菌在碱性环境中活性高)的生长,减少氨的生成。(2)渗透性导泻:乳果糖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内蛋白质(积血、积便)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氨的前体物质。灌肠时,乳果糖直接作用于结肠,快速酸化肠道并促进排便,适用于意识障碍无法口服的患者;口服则通过肠道菌群缓慢发挥作用,适用于病情稳定期的维持治疗。因此,乳果糖可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实现双重治疗目标。3.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若患者出现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如何处理?答案:处理措施如下:(1)立即停止灌肠操作,拔出肛管,保持患者平卧位,给予吸氧(流量2~4L/min)。(2)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是否为持续性绞痛或刀割样痛),检查腹部体征(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3)考虑可能原因:①肠道穿孔(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②肠黏膜损伤出血(便血、血压下降);③灌肠液温度过低或压力过高引起的肠痉挛(阵发性腹痛,无腹膜刺激征)。(4)针对性处理:若怀疑穿孔(如肝浊音界消失、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联系外科手术;若为出血(便血、血红蛋白下降),给予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补液扩容;若为肠痉挛,可热敷腹部,肌注山莨菪碱(654-2)缓解痉挛。(5)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及时报告医生。4.简述肝性脑病患者灌肠后,如何通过观察粪便性状判断肠道氨生成风险?答案:粪便性状与肠道氨生成风险的关系如下:(1)黑便或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分解后产生大量氨),需立即报告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项目期间质量审计与监控方案
- 提升医务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技巧
- 1GW光伏组件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华锋团队管理与沟通技巧指南
- 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及其侵权法律责任
- 职场干事的职责与面试要点详解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 小学科学教学重点难点解读
- 物流企业车辆管理与维护制度
-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标准与要点
- 《玻璃幕墙安装》课件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
-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件01
- 智能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操作手册
- 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业绩报告
- 幼儿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 JJF 2020-2022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 条码标签打印机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趋势、行业分析报告2024-2030年(参考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