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必考点附答案_第1页
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必考点附答案_第2页
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必考点附答案_第3页
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必考点附答案_第4页
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必考点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版上海裂解(裂化)工艺考试题库[内部版]必考点附答案1.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项是裂解工艺的核心目标?A.生产高辛烷值汽油B.制备乙烯、丙烯等轻质烯烃C.提高柴油十六烷值D.降低燃料油粘度答案:B解析:裂解工艺通过高温(750-900℃)使重质烃类发生断链、脱氢等反应,主要产物为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是石化产业链的核心原料;A为催化裂化目标,C为柴油加氢精制目标,D为减粘裂化目标。(2)管式裂解炉中,稀释蒸汽与原料烃的质量比(稀释比)通常控制在:A.0.1-0.3B.0.3-0.6C.0.6-0.9D.0.9-1.2答案:B解析:稀释蒸汽的作用是降低烃分压(促进裂解反应正向进行)、减少结焦、保护炉管。工业上典型稀释比为0.3-0.6(轻质原料取低限,重质原料取高限),过高会增加能耗,过低则结焦加剧。(3)急冷换热器(废热锅炉)的核心作用是:A.回收热量产生蒸汽B.终止裂解反应C.分离裂解气中的重组分D.降低裂解气压力答案:B解析:裂解反应在高温下(如850℃)进行,若不及时终止,烯烃会进一步发生聚合、缩合等二次反应生成焦炭和重组分。急冷换热器需在0.01-0.1秒内将裂解气从800℃以上冷却至350-400℃,优先实现反应终止,同时副产高压蒸汽(A为次要作用)。(4)裂解炉管结焦的直接表现为:A.炉管表面温度(管壁温)升高B.裂解炉燃料气用量减少C.裂解气中甲烷含量降低D.急冷换热器出口温度下降答案:A解析:结焦导致炉管热阻增大,燃料燃烧热量难以传递至管内物料,为维持物料出口温度,需提高炉温,表现为管壁温(TMT)上升;同时,结焦使管内流通面积减小,系统压力降增大。(5)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裂解反应深度不足?A.裂解炉出口温度(COT)过高B.原料烃分子量过小(如乙烷)C.停留时间过短D.稀释蒸汽比过高答案:C解析:反应深度由温度、停留时间、烃分压共同决定。停留时间过短(物料在炉管内反应时间不足)会导致裂解不完全,乙烯收率下降;A会导致过度裂解(二次反应加剧),B中乙烷裂解深度易控制(因其分子结构简单),D中稀释蒸汽比过高会降低烃分压(促进裂解)。(6)裂解气压缩系统中,段间冷却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压缩机功耗B.分离凝液(水和重烃)C.防止烯烃聚合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裂解气压缩采用多段压缩(通常3-5段),段间冷却可降低气体温度(根据PV=nRT,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功耗降低);同时,冷却使部分水和C5+重烃冷凝分离(避免进入下一段压缩机);此外,低温可抑制烯烃(如丁二烯)在高温下聚合结垢。(7)裂解装置紧急停车(ESD)触发条件不包括:A.裂解炉进料中断B.稀释蒸汽中断C.急冷油循环泵故障D.裂解气压缩机入口压力波动答案:D解析:ESD触发条件为威胁装置安全的紧急情况,如进料中断(炉管超温结焦)、稀释蒸汽中断(炉管结焦加剧甚至烧穿)、急冷油循环泵故障(无法冷却裂解气导致系统超压);而压缩机入口压力正常波动可通过调节控制,无需紧急停车。(8)测定裂解原料特性的关键指标是:A.密度B.族组成(PIONA)C.闪点D.运动粘度答案:B解析:PIONA(烷烃P、异构烷烃I、烯烃O、环烷烃N、芳烃A)组成直接影响裂解产物分布。例如,正构烷烃(P)裂解乙烯收率最高(约30-50%),芳烃(A)易结焦且乙烯收率低(<10%)。(9)裂解炉辐射段炉管材质通常为:A.20钢B.1Cr18Ni9Ti(321不锈钢)C.HP-40(含Cr25、Ni35的高镍铬合金)D.Q235答案:C解析:辐射段炉管需承受高温(1000℃以上)、高压(0.1-0.3MPa)及烃类裂解环境(渗碳腐蚀),HP-40合金(如Cr25Ni35Nb)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渗碳性能,是工业裂解炉的标准选材;321不锈钢最高使用温度约800℃,无法满足要求。(10)裂解气脱酸性气体(H₂S、CO₂)常用吸收剂是:A.30%KOH溶液B.5-15%乙醇胺(MEA)溶液C.浓硫酸D.活性氧化铝答案:B解析:MEA(一乙醇胺)是弱碱性溶液,可与H₂S、CO₂发生可逆反应(吸收-再生),适用于裂解气中酸性气体的脱除(要求H₂S<1ppm,CO₂<50ppm);KOH溶液腐蚀性强且再生能耗高,浓硫酸会与烯烃反应,活性氧化铝用于干燥而非脱酸。2.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裂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提高温度有利于乙烯收率无限增加。(×)解析:温度升高虽加快一次反应(生成乙烯)速率,但二次反应(乙烯聚合、生焦)速率增加更快,存在最佳温度(如石脑油裂解最佳COT为820-850℃)。(2)稀释蒸汽的作用仅为降低烃分压,与防止炉管结焦无关。(×)解析:稀释蒸汽不仅降低烃分压(促进裂解),还通过与焦炭前驱体(如芳烃)反应(C+H₂O→CO+H₂)减缓结焦,同时蒸汽的流动可冲刷炉管内壁,减少焦层沉积。(3)裂解炉管出口温度(COT)是控制裂解深度的核心参数,需保持各炉管COT偏差≤10℃。(√)解析:COT偏差过大(如超过10℃)会导致各炉管裂解深度不一致,部分炉管过度结焦或乙烯收率下降,工业上要求COT均匀性≤±5℃。(4)急冷油系统中,急冷油粘度升高是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解析:急冷油(主要成分为C9+重芳烃)在循环过程中因高温易发生聚合,粘度升高会导致泵扬程下降、换热器堵塞,需定期补充轻柴油或外排部分重组分(控制粘度≤200cSt@50℃)。(5)裂解气压缩机喘振的根本原因是流量低于最小稳定流量。(√)解析: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固有现象,当流量低于喘振线时,气体在叶轮内出现严重分离,导致压力波动和机身振动,需通过防喘振阀回流或放空维持流量。3.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裂解工艺中“停留时间”的定义及控制原则。答案:停留时间指物料在裂解炉辐射段炉管内的反应时间(t=炉管体积/物料体积流量)。控制原则:①与裂解温度匹配(高温短停留,低温长停留),如COT=850℃时,停留时间约0.1-0.3秒;COT=780℃时,停留时间需延长至0.5-1.0秒。②避免过长停留(二次反应加剧,乙烯收率下降)或过短停留(裂解不完全,原料浪费)。③根据原料性质调整(重质原料需更短停留,减少结焦)。(2)列举裂解炉管结焦的4个主要原因及3项预防措施。答案:主要原因:①原料芳烃含量高(易生焦);②稀释蒸汽比过低(烃分压高,生焦反应加剧);③停留时间过长(二次反应生成焦前驱体);④炉管局部过热(如火嘴偏烧导致管壁温不均)。预防措施:①控制原料芳烃含量(如石脑油BMCI值<20);②维持设计稀释比(如石脑油0.5-0.6);③优化炉管传热(调整火嘴燃烧,避免局部高温);④定期烧焦(当管壁温比设计值高50℃或压力降增加20%时,进行蒸汽-空气烧焦)。(3)说明裂解气分离流程中“前脱乙烷”与“前脱丙烷”的区别及适用场景。答案:区别:①前脱乙烷流程:在压缩后先脱除乙烷及更轻组分(C2-),再分离C3+;前脱丙烷流程:先脱除丙烷及更轻组分(C3-),再分离C4+。②前脱乙烷塔操作温度更低(-40℃以下),能耗较高;前脱丙烷塔操作温度较高(-20℃左右),能耗较低。适用场景:①原料中C2以下组分(如乙烷、甲烷)含量高时(如炼厂气为原料),前脱乙烷可减少冷量消耗;②原料中C3以上组分(如石脑油裂解)含量高时,前脱丙烷流程更经济(因C3+重组分冷凝温度高,无需深度冷冻)。(4)分析裂解炉“燃料气压力低”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步骤。答案:可能原因:①燃料气供应系统故障(如压缩机停机、管网泄漏);②燃料气分液罐液位过高(液体堵塞管道);③烧嘴堵塞(局部阻力增大);④燃料气调节阀故障(开度不足)。处理步骤:①确认燃料气压力低报是否真实(检查现场压力表);②若分液罐液位高,开启排液阀降低液位;③若烧嘴堵塞,切换备用烧嘴并清理;④若调节阀故障,切手动增大开度或启动旁路;⑤若压力持续下降至联锁值(如<0.1MPa),触发紧急停车(切断进料,通入蒸汽吹扫炉管)。(5)简述裂解装置“三废”处理的关键措施。答案:①废气:裂解炉燃烧废气(含NOx、SOx)通过低氮火嘴(降低NOx)、烟气脱硫(如石灰石-石膏法)处理,排放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火炬气(开停工/事故排放)通过分子密封器+地面火炬减少噪音和光污染。②废水:急冷系统含油污水经隔油池+气浮+生化处理(A/O工艺),COD<60mg/L后回用或外排;酸性水(含H₂S、NH3)经汽提塔回收硫化氢(送硫黄回收装置)。③固废:炉管烧焦产生的焦粉(含碳、金属氧化物)送危废处理厂;废催化剂(如急冷油系统阻聚剂废剂)按HW50类危险废物管理,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4.案例分析题(20分)某石脑油裂解装置运行中,DCS显示:裂解炉COT(出口温度)从830℃升至860℃,同时炉管管壁温(TMT)从1050℃升至1120℃,急冷换热器出口温度从380℃升至420℃,裂解气压缩机入口压力从0.12MPa降至0.08MPa。(1)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工况及原因。(2)提出应急处理措施。答案:(1)异常工况及原因:①COT和TMT同时升高,可能原因为炉管结焦(结焦导致热阻增大,燃料燃烧热量无法有效传递至物料,需提高炉温维持COT,导致TMT超温)。②急冷换热器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因结焦导致急冷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焦层附着在换热管内壁,热阻增大,裂解气冷却效果变差)。③压缩机入口压力下降,可能因裂解气总量减少(结焦导致炉管流通面积减小,物料流量降低)或系统泄漏(但结合其他参数,结焦可能性更大)。(2)应急处理措施:①立即降低裂解炉燃料气流量,控制TMT≤1100℃(避免炉管过热烧穿);②增大稀释蒸汽流量(从设计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