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疾病控制(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某研究团队为探讨长期PM2.5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城市2015年1月1日年龄40-65岁、无COPD病史的居民,共纳入10万人,根据居住区域PM2.5年均浓度分为暴露组(≥35μg/m³)6万人,非暴露组(<35μg/m³)4万人。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暴露组发生COPD1200例,非暴露组发生COPD400例。问题1:计算该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并解释其意义。答案: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暴露组发病率=1200/60000=0.02(2%),非暴露组发病率=400/40000=0.01(1%),因此RR=0.02/0.01=2。RR=2表示长期暴露于PM2.5≥35μg/m³的人群发生COPD的风险是非暴露人群的2倍,提示PM2.5暴露与COPD发病存在正关联。问题2: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答案:优点:①可以直接计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而计算RR、AR等指标,直接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联强度;②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已确定暴露状态,由因到果观察,验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③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因素对多种疾病结局的影响;④资料收集过程中偏倚相对较少(如回忆偏倚)。局限性:①不适用于研究罕见病,因需要大量研究对象;②研究周期长、成本高,易发生失访偏倚;③暴露因素的变化难以动态追踪,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④对于潜伏期长的疾病,随访时间需足够长,实施难度大。问题3:该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如何控制?答案:可能的偏倚包括:①选择偏倚:若纳入研究对象时未严格排除潜在COPD患者(如早期症状不明显者),可能导致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不一致;②信息偏倚:COPD的诊断标准若未统一(如部分病例仅根据症状判断,未行肺功能检查),可能导致结局测量不准确;③失访偏倚:随访期间部分研究对象失访,若失访者的暴露状态与COPD发生相关(如暴露组因搬家失访率更高),可能导致结果偏倚;④混杂偏倚:年龄、吸烟史、职业暴露等因素可能同时影响PM2.5暴露和COPD发病,若未在研究设计或分析中控制,可能干扰结果。控制措施:①严格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入组前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认无COPD;②统一COPD诊断标准(如使用GOLD指南的肺功能指标),培训调查员确保测量一致性;③提高随访率(如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协助追踪),分析时比较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基线特征,评估失访影响;④在研究设计阶段采用匹配(如按年龄、吸烟史匹配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在统计分析时使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变量。2023年某县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患者为从东南亚归国人员,发病前14天有蚊虫叮咬史,入院后确诊。问题1:作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哪些防控措施?答案:①病例管理:将患者隔离于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如使用蚊帐、纱窗),避免蚊虫叮咬传播病毒;②疫点调查:划定以患者住所为中心、半径100米的区域为核心疫点,100-200米为延伸疫点,开展媒介伊蚊密度监测;③媒介控制:对疫点内的所有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储水桶)进行清理或加盖,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喷泉、下水道)投放灭蚊幼剂(如双硫磷),对成蚊密度高的区域进行空间喷雾消杀;④健康宣教:通过社区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居民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液、穿长袖衣裤),提醒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⑤疫情上报: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向上级疾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问题2:如何确定密切接触者?登革热密切接触者是否需要隔离?答案:登革热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密切接触者指与患者在同一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如家庭、办公室),且存在被同一批伊蚊叮咬可能的人员(如共同居住者、同办公室同事)。由于登革热病毒需在蚊虫体内经过8-12天的外潜伏期后才能传播,因此密切接触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无需隔离,但需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自最后一次可能暴露于蚊虫叮咬之日起14天),每日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38℃)伴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检测登革热抗体。问题3:简述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监测方法及控制措施。答案:监测方法:①布雷图指数(BI):检查100户居民家中的积水容器,计算有伊蚊幼虫或蛹的容器数占总容器数的比例,BI>5提示存在传播风险;②诱蚊诱卵器法(MO):在监测点放置黑色塑料杯(内盛清水和腐殖质),48小时后检查杯内的蚊卵数量,评估伊蚊密度;③成蚊密度监测:使用诱蚊灯法(夜间18:00-22:00在室外放置诱蚊灯,统计捕获的伊蚊数量)或人诱停落法(专业人员暴露小腿,计数5分钟内停落的伊蚊数)。控制措施:①环境治理(根本措施):清除室内外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如废弃瓶罐、花盆托盘),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消防水池)每周换水或加盖;②化学防治:对成蚊密度高的区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空间喷雾(如超低容量喷雾),对蚊虫孳生地(如下水道)投放缓释型灭蚊幼剂;③生物防治:在景观水池、池塘中投放食蚊鱼(如柳条鱼)或苏云金杆菌(BtI)制剂,抑制蚊幼虫生长;④社区动员:通过“翻盆倒罐”活动发动居民参与,提高防蚊意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项目,对辖区内3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共发现高血压患者500例,其中血压水平分级为:1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300例,2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150例,3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50例。问题1:简述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核心内容。答案:核心内容包括:①患者筛查与建档:通过社区体检、门诊就诊等途径筛查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血压、用药、并发症等信息;②分级管理:根据血压水平(1-3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靶器官损害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制定差异化随访方案(低危组每3个月随访1次,高危组每月随访1次);③干预措施:a.生活方式指导:限盐(每日<5g)、控制体重(BMI<24)、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b.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选择降压药(如ACEI/ARB用于糖尿病患者,钙通道阻滞剂用于老年患者),强调小剂量起始、联合用药、长期规律服药;c.并发症管理:定期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筛查冠心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④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普及高血压危害及管理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⑤多部门协作:联合家庭医生、社区护士、患者家属,形成“医生-患者-家庭”联动管理模式。问题2:列举3项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并说明其计算方法。答案:①管理率=(社区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高血压患者总数)×100%。反映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的覆盖程度。②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随访和干预的患者数)/(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100%。规范要求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记录随访内容、调整治疗方案等。③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的患者数)/(已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100%。反映管理措施对血压的实际控制效果。某学校发生集体呕吐腹泻事件,50名学生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水样便,无发热,潜伏期2-6小时。患者均在学校食堂午餐,食谱为米饭、红烧肉、炒青菜、绿豆汤。问题1:初步判断可能的致病因素?需收集哪些现场证据?答案:初步判断可能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或化学性食物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依据:潜伏期短(2-6小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发热(不符合沙门菌、志贺菌等感染性腹泻特点)。需收集的现场证据:①就餐史:统计发病学生的就餐时间、食物种类,确定共同暴露食物(如红烧肉可能因储存不当导致细菌繁殖);②食品加工流程:调查食堂食品采购时间、储存条件(如红烧肉是否在常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加工过程(是否充分加热)、供餐时间;③剩余食物:采集未食用的红烧肉、绿豆汤等样品,检测毒素或化学物质;④患者生物样本:采集呕吐物、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或毒素检测;⑤环境样本:检查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情况,采集厨房表面、操作台面样本,检测微生物污染。问题2:实验室检测应重点检测哪些指标?答案:①细菌性食物中毒:重点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通过ELISA法检测呕吐物或剩余食物中的肠毒素A-E),同时进行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可形成透明溶血环,凝固酶试验阳性);②化学性食物中毒:检测亚硝酸盐(剩余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30mg/kg提示中毒)、有机磷农药(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等;③其他:排除病毒(如诺如病毒潜伏期多为24-48小时,与本例不符)或寄生虫感染(潜伏期更长)。问题3:提出紧急控制措施。答案:①停止食用可疑食物:立即封存剩余的红烧肉、绿豆汤等,禁止继续供餐;②患者救治:对呕吐腹泻严重者进行补液(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以免毒素滞留;③环境消毒:对食堂操作间、餐具进行彻底消毒(如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100℃煮沸餐具15分钟);④溯源调查:追踪可疑食物的来源(如红烧肉的原料猪肉是否来自正规渠道,储存温度是否符合要求);⑤健康宣教:向学生和家长说明事件原因,指导注意饮食卫生(如不吃剩菜、食物充分加热);⑥疫情上报: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某县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目标人群为8月龄-14岁儿童,共登记目标儿童5万人,实际接种4.8万人,其中接种前已患急性荨麻疹的儿童200人未接种,因发热暂缓接种的300人。问题1:计算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答案:接种覆盖率=(实际接种人数)/(目标人群数-禁忌证人数)×100%。禁忌证人数为因急性荨麻疹(绝对禁忌)无法接种的200人,因发热(暂缓接种,非禁忌)的300人仍属于应接种人群。因此,分母=50000-200=49800人,覆盖率=48000/49800×100%≈96.4%。问题2:简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定义及主要类型。答案:AEFI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主要类型包括:①一般反应: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一过性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低热),无需特殊处理;②异常反应:因个体差异发生的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疫苗质量、接种技术无关;③疫苗质量事故:因疫苗质量不合格(如效价不足、污染)导致的反应;④接种事故:因接种错误(如剂量过大、接种途径错误)导致的反应;⑤偶合症: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如接种后次日出现感冒)。问题3:接种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如何处置?答案:过敏性休克的处置需争分夺秒:①立即停止接种,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