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_第1页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_第2页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_第3页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_第4页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案例5题全)案例一:某城市核心区管道光缆敷设工程某通信运营商为满足5G基站互联需求,于2024年10月启动A市核心区管道光缆敷设工程。工程全长12.6公里,采用φ110mm塑料管,设计敷设24芯GYTA光缆2条,途经商业中心、交通主干道及居民小区,部分段落与110kV电力管廊交叉。施工单位进场后,按规划路由开挖管道沟,采用人工布放方式敷设光缆。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在巡检时发现以下问题:(1)在A段人手孔内,两条光缆未做标识,交叉叠放,部分光缆弯曲半径约10cm;(2)B段管道与电力管廊交叉处,光缆外护层出现划痕,未做保护处理;(3)C段光缆接续后,测试发现单盘光缆衰耗值为0.38dB/km(1550nm窗口),超过设计要求的0.26dB/km。问题1:指出A段人手孔内光缆敷设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正确做法。A段存在问题:①两条光缆未做标识,无法区分;②交叉叠放,不符合整齐排列要求;③弯曲半径10cm(约为光缆外径10倍,假设光缆外径10mm,弯曲半径应≥20倍即20cm),不满足规范要求。正确做法:①每条光缆应在人手孔内挂标识牌,标注光缆型号、芯数、段落等信息;②光缆在人手孔内宜沿井壁固定,排列整齐,不得交叉重叠;③光缆弯曲半径应≥20倍外径(若光缆外径10mm,弯曲半径≥20cm),转弯处应做弧度处理并固定。问题2:分析B段光缆外护层划痕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可能原因:①管道交叉处未做隔离防护,光缆布放时与电力管廊硬接触;②管道内部有毛刺或尖锐物,布放时划伤外护层;③人工布放时牵引力控制不当,光缆与管壁摩擦过大。保护措施:①管道与电力管廊交叉处,在光缆外缠绕塑料保护管或套PVC软管;②布放前检查管道内部,清除毛刺或尖锐物,必要时在管口加装护缆套;③采用机械布放时,控制牵引力≤光缆允许张力(GYTA光缆短期允许张力≤1500N),人工布放时均匀用力,避免猛拉。问题3:判断C段光缆衰耗是否达标,分析超标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不达标(设计要求0.26dB/km,实测0.38dB/km)。可能原因:①光缆本身质量问题(如光纤折射率不均匀);②接续损耗过大(熔接机参数设置不当、光纤端面制备不达标);③光缆受到外力挤压(如管道回填时石块挤压导致微弯)。处理措施:①重新测试确认衰耗值,排除测试仪器误差;②检查接续点,重新熔接并测试接续损耗(应≤0.08dB/点);③对光缆路径进行外观检查,若存在挤压变形,需更换受损段落光缆;④若为光缆质量问题,联系厂家更换合格光缆。案例二:某4G/5G共站基站设备安装工程某通信工程公司承接B市郊区某基站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新增5GAAU设备2台(安装于现有铁塔平台)、BBU设备1套(安装于机房内)、馈线(7/8英寸)2条(长度分别为60m、70m),以及电源系统扩容(新增开关电源模块2个)。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设备到货验收后,进行安装作业。监理检查时发现:(1)馈线在铁塔上布放时,转弯处弯曲半径约30cm(馈线外径约20mm);(2)馈线进机房前,未做“滴水弯”,直接从走线架引入;(3)BBU设备加电前,施工人员未对电源电压进行测量,直接连接-48V电源;(4)验收阶段,测试天馈线驻波比为1.6(设计要求≤1.5)。问题1:指出馈线安装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工艺要求。错误:①弯曲半径30cm(馈线外径20mm,7/8英寸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应≥20倍外径即40cm);②未做“滴水弯”。正确要求:①馈线转弯应圆滑均匀,7/8英寸馈线最小弯曲半径≥40cm(软馈线≥20cm);②馈线进机房前应做“滴水弯”,弯曲最低点应低于馈线进墙洞10-20cm,防止雨水沿馈线流入机房;③馈线每隔1.5-2m应固定一次(垂直段≤1.5m,水平段≤2m),固定夹应采用非金属材料,避免锈蚀。问题2:说明BBU设备加电前需进行的检查内容。加电前检查内容:①电源系统检查:确认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为-48V(允许范围-57V~-40V),熔丝规格符合设备要求(BBU额定电流5A,熔丝应选6-10A);②设备安装检查:设备固定牢固,螺栓无松动,接地端子与机房地排连接(接地电阻≤1Ω);③线缆检查:电源线正负极无反接,馈线、光纤连接牢固,无破损;④环境检查:机房温度(18-28℃)、湿度(20%-80%)符合要求,消防设施完好。问题3:分析驻波比超标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可能原因:①馈线接头制作不规范(如防水胶带缠绕不紧密、接头内有灰尘);②馈线损耗过大(70m馈线损耗应≤3.5dB,若老化或受损导致损耗增加);③天线故障(振子损坏、接口氧化);④馈线与设备不匹配(阻抗不匹配)。处理方法:①重新制作馈线接头,使用专用工具压接,确保接头密封良好;②测试馈线损耗(150MHz频率下,7/8英寸馈线每米损耗约0.04dB,70m损耗应≤2.8dB),若超标需更换馈线;③检查天线接口,清理氧化层,测试天线驻波比(应≤1.5),若损坏更换天线;④确认馈线与AAU、馈线接头阻抗均为50Ω,避免不匹配。案例三:某城域传输网OTN设备调测工程某通信设计院承担C市城域传输网OTN设备调测任务,工程涉及核心层、汇聚层OTN设备(型号为OptiXOSN8800),设计开通100G业务20条,需完成业务配置、时钟同步、公务电话调测。施工人员在配置业务时,网管显示“业务不通”,查看告警信息为“HP-TIM(高阶通道踪迹字节失配)”;时钟同步测试时,设备锁定外部GPS时钟后,仍出现“时钟自由震荡”告警;公务电话调测中,A站拨打B站无响应,网管显示“公务通道未建立”。问题1:分析“HP-TIM”告警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原因:高阶通道踪迹字节(J1字节)配置错误,发送端与接收端J1字节内容不一致(如发送端配置为“CITY_CORE”,接收端配置为“CITY_AGG”),导致接收端无法识别正确的通道踪迹。处理措施:①通过网管查看发送端和接收端OTU单板的J1字节配置,确认两端J1字节内容(如按设计要求统一为“CITY_OTN_01”);②重新配置接收端J1字节,使其与发送端一致;③清除告警后,测试业务通断,确认业务恢复。问题2:解释“时钟自由震荡”告警的可能原因,并说明OTN设备时钟同步原则。可能原因:①外部GPS时钟输入异常(如GPS天线损坏、馈线断路);②设备时钟板故障(如时钟芯片失效);③时钟优先级配置错误(设备未优先跟踪外部时钟,而是选择内部时钟)。OTN设备时钟同步原则:①遵循“从高到低”的等级,优先跟踪上级核心节点时钟,其次是外部GPS/BD时钟,最后使用内部时钟;②同一传输网内设备时钟应同步于同一基准源,避免频率偏差;③时钟倒换应平滑无中断,倒换时间≤10ms。问题3:分析公务电话不通的可能原因及排查步骤。可能原因:①公务通道未配置(如未在网管中建立A站与B站的公务连接);②公务接口参数设置错误(如波特率、校验位与对端不一致);③公务线缆连接错误(如音频线接反、接头松动);④设备公务模块故障。排查步骤:①检查网管公务配置,确认A、B站公务电话号码、通道(如E1时隙16)配置一致;②测试公务接口电平(发送电平-10dBm~0dBm,接收电平-40dBm~-10dBm),使用万用表测量音频线通断;③更换公务线缆,排除物理连接问题;④若仍不通,更换设备公务模块,重新测试。案例四:某通信线路工程安全事故分析2024年11月,某施工队在D县农村地区进行架空光缆线路施工,当日任务为更换跨公路的架空吊线(高度7.5m)。施工人员甲(无证)负责登杆作业,未佩戴安全带;施工人员乙在公路边设置警示标志(仅放置1个反光锥);作业中,吊线突然断裂,甲从5m高处坠落,导致腰椎骨折;同时,过往货车因避让警示标志不明显,撞断未及时回收的余长光缆,造成附近3个村庄宽带中断2小时。问题1:指出本次施工中的安全违规行为。违规行为:①登杆作业人员甲无高处作业证(需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②甲未佩戴安全带(高处作业必须佩戴,且高挂低用);③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足(跨公路作业应在来车方向50-100m处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5-10m处设反光锥,间距≤2m);④吊线更换前未检查吊线强度(应进行拉力测试,确认无锈蚀、断股);⑤余长光缆未及时回收,未做临时固定,影响交通。问题2:分析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施工单位应采取的安全预防措施。责任主体:①施工单位(未落实安全培训、未配置合格安全防护用品、现场安全管理缺失);②现场负责人(未制止无证作业、未监督安全措施落实);③作业人员甲(违规操作)。预防措施:①作业前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作业风险、防护措施、应急流程);②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高处作业证),配备安全带、防滑鞋等防护装备;③跨公路作业时,设置足够警示标志(反光锥、警示牌、路障),安排专人指挥交通;④吊线更换前进行外观检查(无锈蚀、断股)和拉力测试(拉力≥吊线额定张力80%);⑤余长光缆应盘放整齐并固定,避免影响通行。案例五:某通信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某通信工程公司承接E市FTTH接入网工程,合同工期60天,预算总成本240万元(其中直接成本200万元,间接成本40万元)。项目采用清单计价,主要工作包括:管道开挖(A,10天,预算40万元)、光缆敷设(B,20天,预算80万元)、成端接续(C,15天,预算50万元)、用户端设备安装(D,15天,预算30万元)。截至第30天,实际进度为:A完成100%(实际成本42万元),B完成80%(实际成本70万元),C完成50%(实际成本30万元),D未开始。问题1:计算第30天的BCWP、BCWS、ACWP,并分析成本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BCWS(计划工作预算成本):A(40万元)+B(80万元×30/20=120万元?不,原计划总工期60天,各工作时间为A=10天,B=20天,C=15天,D=15天,计划第30天时:A(10天)已完成,B(20天)应完成30-10=20天(即100%),C(15天)应完成30-10-20=0天?不,正确逻辑是按时间占比。原计划各工作时间占总工期比例:A=10/60≈16.7%,B=20/60≈33.3%,C=15/60=25%,D=15/60=25%。但更准确的是,计划第30天,各工作的计划完成量:A(10天)在第10天完成,B(20天)在第11-30天进行(20天),所以B计划完成100%(20天),C(15天)计划在第31-45天进行,第30天未开始。因此,BCWS=A(40万元)+B(80万元)=120万元。BCWP(已完工作预算成本):A(40万元×100%)+B(80万元×80%)+C(50万元×50%)=40+64+25=129万元。ACWP(已完工作实际成本)=42+70+30=142万元。CV=BCWP-ACWP=129-142=-13万元(成本超支);SV=BCWP-BCWS=129-120=+9万元(进度超前)。问题2:若后续工作按计划效率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