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抽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的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是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材料二: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自然的主宰之下,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指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指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仅仅是扎根于人的自身,更扎根于超人间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种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还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有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有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超人间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有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超人间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对悲哀情绪的共鸣,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B.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总是和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以挣脱、否定秩序来达到个人目的。C.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的印记。D.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喜剧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是由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而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都是由超人间的意志造成的。B.在西方观念中,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在儒家文化中,人则能解决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C.中国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因为在儒家文化中,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担负罪责。D.中国古代悲剧中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只有弱者才可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西方悲剧中的冲突双方则都是强者。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恩格斯B.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王国维C.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车尔尼雪夫斯基D.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5.请结合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简要分析课文《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柴进并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那棒直扫着小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洪教头哪里还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摘编自《林冲棒打洪教头》)材料二: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拔。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摘编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柴进引荐林冲与洪教头相见,而洪教头却表现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待林冲也傲慢无礼,这些言行让柴进心生不满。B.林洪二人比武时,柴进“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表明柴进因两位教头身份低微,对二人不尊重的态度。C.陆虞候等人在山神庙门前的对话,和盘托出了他们的罪恶阴谋和狠毒勾当。D.最后林冲吃尽了冷酒、丢了被与葫芦、提了花枪,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慨。7.下列对两个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洪教头藐视林冲的“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一番话,也侧面表现出柴进热情好客、仗义疏财的人物个性。B.文本一发生在月夜,“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为林洪二人开始较量提供了背景。C.文本二中林冲除敌报仇,是小说情节的发展,自此之后,林冲走上梁山,是故事的高潮。D.文本二中山神庙里的大石头“靠住了”门,阻挡住了陆谦等人进去,为林冲察知真相和英勇出击埋下了伏笔。8.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林冲是典型的“圆形人物”。性格丰富,有发展变化。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林冲性格中的“忍”和“狠”。9.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中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时说:“此文通篇以火字发奇”,请根据节选文段分析“火”的作用。(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昔范增从项羽时,劝羽图沛公。鸿门之会,举玦者三,而羽不从。又要项庄入舞剑,意在沛公,终不可得。后愤恨辞去,疽发背,道死。说者谓羽之失计,在不杀沛公,故增死,宜也。吾谓增之死,不在羽不杀沛公之日,而在从羽之日也。何也?羽不可以有天下者也,淮阴匹夫妇人之言,虽或近怼,然不可谓非确识也。或曰:增,功名士也,年七十,已老。见天下强莫如羽,羽又能下己,遂从之,而不暇有所审也。曰缪矣。太公①蕴帝王之略,居渭滨,年八十而始为文王出。诸葛武侯躬耕南阳,密迩刘表。其时之强,孰过曹操?以常情论之,不远归操,必近依表,而武侯不然,若独拳拳于先主者。盖惟文王而后能用太公,惟先主而后能用武侯也。使其不遇文王、先主,则终其身不出,而不肯他有所从,可知也。向令增不从羽,能坚忍以待沛公,沛公听增,必过羽。功名所就,岂在向所称数公下哉?观其告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属必且为虏。”又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其审天下之势,岂不甚明?及天下既定,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惟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然则增之用不用,则系刘、项之兴废者,沛公已知之,而无如羽之不知,何也?故吾怜增之材甚高,而不能审所从违,足惜也,故论之。(节选自方孝标《范增论》)材料二:彼范增者,项氏骨鲠之臣也!其劝羽杀沛公,羽不听,则羽之过也;其立义帝②,则可谓不明于天下之势者也!汉王与郦食其谋挠楚权,食其请复立六国后世,张子房以为不可。由此观之,夫有所立以自辅且不可,乃欲有所立以自制?夫岂明于势而熟于计者哉?呜呼!势有可行,有不可行。视乎所遭之变,所遇之时,而势出乎其间。吾独惜夫后之举事者有可以用增之计而不能用而自取灭亡为天下笑。而增用之楚,而项王又以失其天下。呜呼!苟非明者,乌能视势之所在而图之,以定天下之大计也哉?(节选自戴名世《范增论》)【注】①太公:姜子牙,辅助周王夺取天下。②义帝:楚怀王(熊心),也称后楚怀王,是前楚怀王(熊槐)之孙。项羽尊其为义帝。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独惜夫A后之举事者B有可以用增之计C而不能D用E而自取灭亡F为G天下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在从羽之日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的“而”用法相同。B.“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C.“故吾怜增之材甚高”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意思相同。D.“以自辅且不可”的“自辅”与《促织》中“成反复自念”的“自念”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阴侯韩信评价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处事优柔,缺少智谋;方孝标认为这个评价很恰当。B.方孝标举姜子牙、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贤臣应选择明主,有力驳斥了范增因为年老才投靠项羽这一观点。C.沛公说项羽有范增这样的人却不能重用,既有对范增才能的赞美,又有对项羽不能重用范增的叹惜。D.戴名世认为,范增是忠心正直的臣子,有智谋,但因劝项羽谋杀沛公,私立义帝,终致败亡,沦为笑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增之用不用,则系刘、项之兴废者,沛公已知之,而无如羽之不知,何也?(2)汉王与郦食其谋挠楚权,食其请复立六国后世,张子房以为不可。14.方孝标和戴名世在《范增论》中都提到“天下之势”,但所指不同,请简要概括。(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②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15.下列对《念奴娇·过洞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更无一点风色”,表面是写湖面的平静,实则在展现内心世界的宁静。B.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C.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愁闷。D.“不知今夕何夕”一句表明作者将富贵功名,荣辱得失全部抛在了脑后。16.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写出对人态度不同,结果有巨大差异,说明以诚相待、恭敬对人是治国兴邦的关键。(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3)《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讲到众人玩一种“抽花签”的游戏。其中袭人抽到了桃花签,上书“桃红又是一年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关于桃花的诗句,例如“_______,_______”两句就很好。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在银幕前沉浸于哪吒的故事时,常常会(A)地共情共鸣,一阵阵“鸡皮疙瘩”涌起来。这种认同也让我们逐渐悟出,哪吒闹海,闹的不仅是龙宫那片海,更是人生海海。《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的成功,①粹炼于创作团队“不能给自己留后路”的笃定。这本身就是一个例证,“不留后路”反而蕴藏着冲破极限的最大可能。现实中,我们都有想要达成的目标,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甚至困境。在这些时刻,甲,就容易犹豫退缩而无法(B)。抱着“自断后路”的②决绝,才能迫使自己劈出一条新路,去尝试那些原本不敢尝试的方法,挑战那些(C)的事情。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精彩。电影中,哪吒被贴上“魔丸”的厄运标签,敖丙背负着“灵珠转世”的沉重使命,正因如此,他们的人生,就仿佛被一道道枷锁困扰着。然而,最终他们勇敢地打破了这些既定的标签与束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减损。乙?“小镇做题家”“社畜”“躺平族”……诸如此类的标签,仿佛让我们被框定在了某种既定的角色和轨迹中。其实人生的定义只由自己决定,坚持自我本真、肯定自我价值,谁都能活出“英雄不问出处”的豪迈洒脱,闯出“草根变大树”的快意江湖。很多观众在为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共情,可能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过一个不曾被世俗“规训”的年轻人。有网友在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后就说,“无论是妖是魔、成人成仙,即便全世界挡在面前,也不要忘了那个心中有火、想与世界斗上一斗的自己。”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美好,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景。这一过程需要祛魅,对一些不够完善的现行规则进行审视与改良,也更需守正,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树起灯塔,始终③禀持公正、善良与责任。18.请在A、B、C里填上相应的成语。19.请在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加点的①②③三处词语,其中有两处书写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改正。21.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一阵阵‘鸡皮疙瘩’涌起来”,属于第二种,请依照第一种,以人为主体对象,仿写一例。要求:语意完整,拟物贴切,表达简洁流畅。22.在哪吒文化景区有一标牌:“哪吒闹海,闹的不仅是龙宫那片海,更是人生海海”,有游客不解“更是人生海海”之意,请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帮其解释其中的意蕴。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的人说,做人要坚守自己。正如《世说新语·品藻》所说:“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也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生活将永远不会改变。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还有人说,坚守价值观,但要灵活运用你的方法。正如《大学》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B2.A3.D4.①运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开头提出了“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三方面展开论述。②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对比论证,把中西方的悲剧美学品格进行对比;举例论证,列举了《窦娥冤》《赵氏孤儿》等作品。③语言科学严谨。运用了“主要”“许多”“往往”等词语,使表达更加准确。5.①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娥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最后蒙冤而死。②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申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对张驴儿父子不道德行为的反抗。③悲剧唤起作者对悲哀情绪的共鸣。窦娥的悲剧能够唤起观众对窦娥遭遇的悲哀情绪的共鸣,加强观众对悲剧精神的渴望,净化观众的心灵。(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9题答案】【答案】6.B7.C8.①材料一表现的是林冲的“忍”。林冲对于洪教头的咄咄逼人,一味忍让,即便柴进将话说开,勉强应战的林冲也没有让洪教头太过难堪,只是瞅准破绽,棒扫小腿骨将其打倒。②材料二表现的是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