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霍乱B.艾滋病、梅毒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手足口病、登革热答案:A。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两种,这是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传播强度等因素确定的。艾滋病、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曾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但本质是乙类;手足口病是丙类传染病,登革热是乙类传染病。2.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A.1B.2C.6D.12答案:B。对于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因其传染性强、危害大,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3.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A.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2小时答案:B。依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4.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食源性疾病()A.食物中毒B.食源性寄生虫病C.食源性肠道传染病D.高血压答案:D。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食物中毒、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都符合这一定义。而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与食物摄入致病因子无关。5.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分类”不包括()A.疑似病例B.临床诊断病例C.病原携带者D.带菌者答案:D。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例分类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带菌者不是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分类表述。6.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中,标本采集时一般要求采集患者急性期粪便()克。A.1-2B.3-5C.5-10D.10-15答案:C。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标本采集时,一般采集患者急性期粪便5-10克,这样的标本量能满足后续检测的需求,以准确检测出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7.某医院发现一例肺结核患者,该患者的传染病报告卡应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A.2B.6C.12D.24答案:D。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8.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对可疑食物采样时,一般应不少于()克。A.100B.200C.300D.500答案:B。为保证对可疑食物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分析,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对可疑食物采样时,一般应不少于200克。9.传染病报告实行()负责制。A.首诊医生B.科室主任C.医院院长D.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答案:A。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报告,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10.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A.3人以上在同一餐厅就餐后出现相同症状B.一个家庭中2人因食用同一食物后出现腹泻症状C.某学校5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呕吐、腹痛症状D.某工厂10名工人食用食堂饭菜后出现发热、腹泻症状答案:B。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相同食物引起的3人以上具有相同症状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一个家庭中2人因食用同一食物后出现症状,人数未达到3人,不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11.发现霍乱疑似病例后,应立即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A.血液B.尿液C.粪便D.痰液答案:C。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能直接检测到霍乱弧菌,有利于快速诊断。12.食源性疾病报告中,以下信息不需要报告的是()A.患者的基本信息B.患者的临床症状C.患者的既往病史D.可疑食物信息答案:C。在食源性疾病报告中,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和可疑食物信息是关键内容,有助于分析疾病的传播情况和查找致病因素。而患者的既往病史与本次食源性疾病的直接关联性较小,一般不需要报告。13.某医疗机构发现一例疑似登革热患者,应在()小时内进行传染病报告。A.2B.6C.12D.24答案:D。登革热属于乙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发现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例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14.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对于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一般采集()标本进行检测。A.血液B.粪便C.咽拭子D.尿液答案:B。对于食源性疾病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采集粪便标本可检测是否携带致病因子,因为食源性疾病多与肠道感染有关,粪便检测能有效排查。15.传染病报告卡中,“填报日期”是指()A.患者发病日期B.医生诊断日期C.报告卡填写日期D.病例网络直报日期答案:C。“填报日期”明确为报告卡填写的日期,它反映了报告卡生成的时间,与患者发病日期、医生诊断日期和病例网络直报日期不同。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A.狂犬病B.流行性感冒C.猩红热D.血吸虫病答案:ACD。狂犬病、猩红热、血吸虫病都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是丙类传染病。2.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食物传播B.水传播C.接触传播D.空气传播答案:ABC。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污染的水也是重要传播途径,部分食源性疾病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一般食源性疾病不通过空气传播。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基本要求有()A.内容完整B.信息准确C.字迹清晰D.无逻辑错误答案:ABCD。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必须内容完整,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情况等;信息准确,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字迹清晰,便于识别;无逻辑错误,保证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4.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包括()A.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B.查找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C.评估食品安全状况D.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依据答案:ABCD。食源性疾病监测可以及时捕捉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通过对病例的检测分析查找致病因子,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食品安全状况,这些信息为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5.以下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传染病报告()A.诊断为疑似传染病病例B.诊断为确诊传染病病例C.发现病原携带者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答案:ABCD。无论是疑似传染病病例、确诊传染病病例、病原携带者,还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传染病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6.食源性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包括()A.无菌操作B.及时采集C.足够的标本量D.正确的保存和运输答案:ABCD。食源性疾病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标本污染;及时采集标本,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要有足够的标本量满足检测需求;并且要正确保存和运输标本,避免标本变质影响检测结果。7.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包括()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采供血机构D.卫生检疫机构答案:ABCD。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卫生检疫机构等都是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有责任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信息。8.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内容包括()A.病例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B.可疑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C.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D.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答案:ABC。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主要围绕病例情况、可疑食物和就餐场所卫生等方面。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本身无关,不属于调查内容。9.传染病报告卡中,“患者职业”可分为()A.幼托儿童B.学生C.医务人员D.工人答案:ABCD。传染病报告卡中“患者职业”分类包含幼托儿童、学生、医务人员、工人等多种常见职业类型,便于对不同职业人群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0.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包括()A.哨点医院监测B.实验室监测C.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D.公众举报监测答案:ABC。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主要有哨点医院监测,通过哨点医院收集病例信息;实验室监测,对标本进行检测分析;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主动搜索食源性疾病线索。公众举报监测不属于常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范畴。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丙类传染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答案:错误。丙类传染病也需要进行网络直报,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都需要详细记录在报告中。()答案:正确。详细记录食源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分析致病因子和疾病特征,为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现住址”可以填写患者的户籍地址。()答案:错误。“现住址”应填写患者发病时的实际居住地址,以便于后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落实。4.只要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就需要进行暴发事件调查。()答案:错误。只有当出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人以上具有相同症状)时才需要进行专门的暴发事件调查,单个病例按常规监测处理。5.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报告传染病病例。()答案:错误。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不能自行决定是否报告。6.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采集后可以随意保存和运输。()答案:错误。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采集后需要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发现传染病病例后,首诊医生只需要口头报告给科室主任即可。()答案:错误。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而不是仅口头报告给科室主任。8.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只能是生物性的。()答案:错误。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生物性(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化学性(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和物理性(如放射性物质等)。9.传染病报告卡中的“发病日期”是指患者被诊断的日期。()答案:错误。“发病日期”是指患者出现症状的日期,而不是被诊断的日期。10.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结束后不需要进行总结报告。()答案:错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报告,总结调查过程、结果和防控措施效果等,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经验。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染病报告的流程。答:传染病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确保报告卡内容完整、信息准确、字迹清晰、无逻辑错误。报告卡需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等)、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等关键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首诊医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内,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将报告卡信息录入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非网络直报单位,应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送至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由其代为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信息后,会对报告卡进行审核,如发现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会及时反馈给报告单位进行核实和补充。-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级别,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动态。2.简述食源性疾病报告的主要内容。答:食源性疾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现住址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体征: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头痛等,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对于判断致病因子和疾病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就餐情况:包括就餐时间、就餐地点(如餐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