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4.“飞天”凌空 第2课时》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4.“飞天”凌空 第2课时》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4.“飞天”凌空 第2课时》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4.“飞天”凌空 第2课时》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第1单元《4.“飞天”凌空 第2课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第二课时1.简要解读标题。①“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这里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②“凌空”写出了吕伟跳水那一刹那的美感,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课文细读品味2.第一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句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白云飘浮、飞鸟掠过衬托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体现了她镇定从容、优雅迷人的特点。课文细读品味“舒”“举”“蹬”“飞”四个动词描绘了吕伟起跳、腾空的瞬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轻盈优美,突出了其高超的技术。课文细读品味3.第二段中“舒”“举”“蹬”“飞”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运用特写镜头展现吕伟跳水时的精彩表现,表现她跳水技术的精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旋风般”“疾如流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转体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饱含赞美之情。课文细读品味4.第三段中专门写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有什么作用?第⑤段描写外国记者、观众等的反应,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突显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课文细读品味5.第五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1.语言准确、简洁。(1)运用“修长美妙”“轻轻”“优美”等客观描述,恰当反映事实。(2)运用“舒”“举”“蹬”“飞”“托”“插”等动词,准确描述吕伟的跳水动作。(3)运用比喻句,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4)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特色总结2.特写镜头,动静结合。特色总结阶段小镜头准备写静中之动,以慢镜头烘托出吕伟的从容优雅,以及现场紧张的气氛。起跳写动中之静,将起跳阶段“瞬间停滞”,以慢镜头突出吕伟的优雅轻盈、技术高超。腾空动静结合。以快镜头极力表现吕伟动作之快,又以“小特写镜头”写其从容不迫,展现其身体姿态之美。文章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以动中有静、动静互衬的写法,既将转瞬即逝的跳水动作“变慢”,以“定格描写”展现其中的美,又让读者感受跳水动作事实上的迅速。这使读者的心理时间和实际的时间形成反差,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特色总结阶段小镜头入水以极快的镜头,写吕伟直入水中,在动态描写中,不忘写水花“悄然不惊”的静态细节。一课一法【中考考点】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设题形式】(1)[中考·营口]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中考·德阳]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消息内容概括法一课一法【答题技巧】提取重要信息后进行概括。重要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提取信息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方法如下:(1)看标题法。消息的标题往往交代了消息的主要事件。(2)提取要素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5W+1H

)根据字数要求,对以上信息进行调整。一课一法(3)看导语法。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一般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即导语。(4)分层提炼法。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新闻,可先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总体概括,压缩成句。一课一德一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自勉联)——拼搏进取,努力奋斗古人言一课一德一行古人行清朝初期的著名史学家万斯同,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有一次他因为贪玩,遭到了家中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也因此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立志拼搏进取,努力学习。后来,他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一课一德一行今人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一棵树看见一片森林,这不是寓言,而是塞罕坝人书写的传奇。每一个治沙工程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坚守与奋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宝贵的塞罕坝精神。一课一德一行从筚路蓝缕、伏冰卧雪的创业,到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传承,塞罕坝人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他们铸就的塞罕坝精神,不仅是治沙造林的技术传承,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