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备战2018年中考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广东、福建版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备战2018年中考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广东、福建版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备战2018年中考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广东、福建版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备战2018年中考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广东、福建版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备战2018年中考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省分项解析汇编(广东、福建版原卷版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17•深圳卷】下列数据符合常识的是()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B、电视机的功率约为2kW

C、洗澡水温度约为80℃

D、我国某种新型客机飞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答案】A【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电功率2、【2017•深圳卷】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答案】B【解析】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故A错误;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故应选B。【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3.【2017•西宁卷】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答案】C【解析】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温度保持100℃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因此,在纸盒里面装上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故应选C。【考点定位】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2017•西宁卷】下列物理知识与相关的生活实例连线错误的是()A.大气压强﹣﹣塑料吸盘B.电流的热效应﹣﹣电风扇C.液体的热胀冷缩﹣﹣体温计D.省力杠杆﹣﹣羊角锤【答案】B【考点定位】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杠杆的应用5.【2016·广州卷】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由现象分析可知:液态氮沸腾,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等于沸点),故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杯外壁出现白霜,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选项错误,答案选C。学*科网考点:物态变化6、【2016·揭阳卷】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答案】A【解析】饮料中的冰块变小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灯泡钨丝变细属于升华现象,故B错;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壶嘴冒着“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应选A。【考点定位】物态变化7.【2016·河源卷】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答案】D

【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8.【2016·厦门卷】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温度分别是()A.-8.8℃、0.1℃B.0.1℃、-8.8℃C.-0.1℃、8.8℃D.8.8℃、-0.1℃【答案】B【解析】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冬季最低气温不会低于0℃.同安莲花镇海拔1050米,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10℃左右,所以B符合实际;故应选B。【考点定位】温度的估计9.【2016·三明卷】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D.较低的沸点【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应使溶液在较低的温度时就能够沸腾,所以应选用较低沸点的液体,故应选D。【考点定位】熔点和沸点10.【2015•揭阳市】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答案】C【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1.【2015•揭阳市】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冰在融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C.从游泳池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做功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所以内能是增加的,故B正确;水蒸发时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人感觉冷,故C错;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温效果好,所以用作冷却剂,故D错;应选B。【考点定位】内能的改变方式;物态变化;比热容12.【2015•广州市】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上图7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非晶体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答案】D【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13.【2015•广东省】如题3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先识别图像,看清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本图像表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看出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故可判断出可能是晶体熔化的图像。常见的晶体有海波,萘,所有金属,冰等,常见的非金属有松香,石蜡,沥青,玻璃等。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晶体和非晶体,图像识别14.【2015•佛山市】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需要放出热量 B.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C.水结成冰需要吸收热量 D.热传递不能改变物质的内能【答案】B【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内能改变15.【2015•漳州市】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B.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C.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体温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清新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故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故C错误;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接变成了固态,故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B。学&科网【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6.【2015•厦门市】图5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答案】B【考点定位】熔化沸腾图像17.【2015•厦门市】如图3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天气急剧降温凝华成的雾凇,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B河水结冰,是液体凝固成固体的现象,需要放热,不符合;C樟脑丸变小是固体樟脑丸遇热升华为气态,而变小,需要吸热,C正确。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放热,不符合。正确选C。【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8.【2015•厦门市】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2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答案】D【考点定位】使用温度计19.【2015•泉州市】如图6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的液态,属液化现象,故A错;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熔化现象,故B错误;露珠的形成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现象,故C错;“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态,属凝华现象,故D正确;应选D。【考点定位】物态变化20.【2015•莆田市】夏天,饮料罐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擦干净,放置一会儿,其外表面仍会变湿,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华【答案】C【考点定位】液化21.【2015•龙岩市】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下图中能在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温水被冷冻的过程中,温度是降低的,并放出热量,故AB错;水在0℃时开始结冰,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错,D正确;应选D。学*科网【考点定位】水的凝固过程22.【2015•福州市】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加在饮料瓶里的冰块消失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故选【考点定位】物态变化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1.【2017•广东卷】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题13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不会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热(或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或不发生热传递)液化【考点定位】液体沸腾的条件,物态变化。2.【2016·河源卷】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答案】乙;50

【解析】

从图中可知,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乙是晶体,且熔点为50℃。【考点定位】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3、【2016·广东卷】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减小而降低。【答案】蒸发(或汽化);水蒸气;大气压强【解析】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人体热量;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减小而降低。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及沸点的影响因素4、【2016·广东卷】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题8-1图所示的温度计的一段截图,读数是℃。如题8-2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热胀冷缩;-3;晶体

【考点定位】温度计及读数,晶体熔化图象5.【2016·厦门卷】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超亮的X射线将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10所示。此过程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内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答案】增大蒸发(汽化)【解析】该过程中,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内能增大,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考点定位】物态变化6.【2016·莆田卷】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前,用力向下甩时,体温计直管内的水银由于会被甩回到玻璃泡中,水银是一种重金属,有毒且会,因此,水银体温计不慎被打破后立刻清理干净,以防被人吸入.【答案】热胀冷缩;惯性;蒸发【解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水银在空气中很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因此,水银体温计不慎被打破后立刻清理干净,以防被人吸入。考点: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惯性7.【2016·漳州卷】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做过如下实验,在塑料袋中装入少量酒精,且把塑料袋内的气体排放干净并扎紧袋口.在玻璃碗里导入适量开水,玻璃碗壁变模糊了,再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塑料袋就鼓起来了(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答案】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开水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碗壁液化成水,所以玻璃碗壁变模糊了。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热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塑料袋内酒精气体增加,压强增大,将塑料袋鼓起来。【考点定位】液化现象汽化8.【2016·漳州卷】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方式正确的是(选填“A”或“B”),烧杯中的水是通过方式来增大内能的;(2)加热过程中不同刻度的水温记录如表,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该错误的数据是;水在第min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59898(3)实验中,若用盖子将烧杯盖严,则水的沸点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B热传递(2)95498(3)升高【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9.【2016·厦门卷】(5分)小芳用如图1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沸腾。(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实验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答案】(1)温度计碰到杯壁(2)温度保持不变(3)停止加热(4)如下图所示【考点定位】水的沸腾10.【2015•揭阳市】(4分)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消毒,会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现象。【答案】蒸发(汽化);扩散(分子运动)【解析】试题分析:水分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的作用;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孔中引起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11.【2015•茂名市】(3分)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凝华熔化【解析】试题分析: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由固态变化为液态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2.【2015•佛山市】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答案】60;不会;60【考点定位】液体沸腾特点13.【2015•佛山市】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 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填一种物态变化)称为气体,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底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答案】凝华;升华;吸收【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凝华成为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考点定位】物态变化14.【2015•佛山市】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 是℃,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 min。【答案】乙;70;10【解析】试题分析:图象可知,甲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温度一直升高,甲是非晶态;乙物质加热10分钟后温度达到70℃开始,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乙为晶体。熔点是70℃,该晶体熔化过程用时:20min-10min=10min.【考点定位】晶体和非晶态熔化特点15.【2015•漳州市】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阳光透过“白气”,出现彩虹,这是光的现象.【答案】液化色散【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光的色散16.【2015•福州市】福州是温泉之都,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形成的,温泉的能量来自于____(选填“地球”或“月球”)。【答案】液化地球【解析】试题分析:“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温泉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考点定位】物态变化;能源17.【2015•龙岩市】1905年,第一款国产香水“双妹牌”花露水诞生。“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这是因为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和酒精吸热的缘故。【答案】液化形变做无规则运动蒸发【解析】试题分析:露与雾都是由水蒸遇冷变成的液态的水,都属于液化现象;由于露水受到重力,重力使花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由于花露水中各成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得人体香气弥漫;酒精在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使人的手臂感到凉爽。学*科网【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力和运动;分子动理论四、作图、实验写探究题1.【2017•西宁卷】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先(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答案】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2.【2017•西宁卷】洗完手后若没有毛巾,人们通常会用力甩动手,使手尽快变干,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案】如下所示【解析】手上的水变干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惯性.当手甩动时,手停止运动,而水珠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就会离开人手;原因之二是由于蒸发.当手甩动时,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考点定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惯性3.【2017•乌鲁木齐卷】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将热水导入烧杯中后,在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显示的是(填“水银”或“水”)的温度.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为98℃,则该地区的大气压(填“大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汽化过程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填“增大”或“减小”).若水银温度计内水银的质量为1g,则水银温度计每升高1℃,水银吸收的热量为J(水银的比热容c=0.14×103J/(kg•℃))【答案】水银;小于;增大;0.14【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4.【2016·三明卷】炎热的夏季,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人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举一个生活中因水结冰带来危害的例子。【答案】如下所示【解析】瓶内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V=m/ρ可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所以塑料瓶向外凸出。实例:水管结冰破裂等。【考点定位】物态变化5.【2016·泉州卷】为了尽快晾干湿衣服,人们常把衣服摊开后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案】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衣服摊开是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通风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这些都可以加快蒸发,使衣服尽快变干。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都和蒸发的快慢有关.所以为了尽快晾干湿衣服,人们常把衣服摊开后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的原因是有阳光的地方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衣服摊开是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通风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这些都可以加快蒸发,使衣服尽快变干。学*科网【考点定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6.【2016·三明卷】(8分)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某同学提出问题: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小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得到结论。(1)要完成实验,除了选择水、烧杯、量筒、火柴、石棉网和铁架台外,还必需的两种器材是和。(2)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小组同学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22所示的t-V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4)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和等因素有关。【答案】(1)酒精灯停表(2)如下图所示;(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成正比;(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水的初温【考点定位】水的沸腾7.【2016·泉州卷】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答案】(1)B;96;(2)99;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

【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8.【2015•广东省】(6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题18-1图所示。=1\*GB2⑴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2\*GB2⑵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59898=3\*GB2⑶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没有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4\*GB2⑷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题18-2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答案】(1)热传递(2)95,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98,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如图【考点定位】水的沸腾9.【2015•泉州市】(5分)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小姜的操作如图17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写出一点即可)(2)他改正错误后,继续完成实验。图18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且需要。(3)小王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如图17乙所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答案】(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2)99不变吸热(3)缩短实验时间【解析】试题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小姜在测量时把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了,这是错误的;(2)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由图示可知,水的沸点为99℃;(3)如果烧杯是开口的,水吸收到的热量会通过空气散失掉一部分,这样水的温度上升的较慢,达到沸点的时间变长,加上盖子后,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考点定位】水的沸腾10.【2015•莆田市】(6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