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_第1页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_第2页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_第3页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_第4页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校共育》家访工作技巧专项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家访前最关键的准备是?A.准备慰问礼品B.了解学生近期表现及家庭基本信息C.确认交通路线D.预约社区工作人员陪同答案:B解析:家访的核心是针对性沟通,提前了解学生和家庭信息能确保沟通更有效,其他选项为辅助准备。2.家访中与家长沟通时,最应避免的行为是?A.专注倾听家长表达B.用“您家孩子总爱”等绝对化表述C.结合具体事例反馈学生表现D.询问家庭教养方式答案:B解析:绝对化表述易引发家长抵触,应避免;其他选项均为有效沟通技巧。3.面对家长过度强调“孩子全靠老师”时,正确回应是?A.“教育是家校共同责任,我们一起努力”B.“您这样想孩子很难进步”C.“老师管不过来,家长必须多管”D.转移话题谈学生优点答案:A解析:强调家校合作能建立共同目标,其他选项可能激化矛盾或回避问题。4.家访结束后,最需要完成的工作是?A.向其他教师复述家访内容B.整理记录并制定跟进计划C.告知家长下次家访时间D.反馈学生在班级的排名答案:B解析:记录和跟进是确保家访效果的关键,其他选项非核心。5.针对内向学生的家访,重点应?A.要求家长多批评督促B.观察家庭互动模式,寻找鼓励契机C.建议转学换环境D.强调性格缺陷需纠正答案:B解析:内向学生需关注家庭支持,寻找鼓励点更利于改善;批评或否定性格会适得其反。6.家访时家长情绪激动抱怨学校,正确做法是?A.立即反驳家长观点B.先共情:“我理解您的着急”,再引导理性沟通C.记录后转交校领导处理D.转移话题避免冲突答案:B解析:共情是缓解情绪的第一步,后续引导能解决问题;反驳或回避可能激化矛盾。7.家访中发现学生家庭存在特殊困难(如单亲、患病),应?A.当场承诺解决所有问题B.记录情况,后续协调资源但不越界C.建议家长寻求社会救助D.告知其他家长共同帮助答案:B解析:家访需客观记录,协调资源需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承诺或泄露隐私。8.与祖辈家长沟通时,重点应?A.强调祖辈教育观念落后B.肯定祖辈付出,用具体案例传递科学方法C.要求祖辈完全配合父母教育D.批评祖辈包办代替的行为答案:B解析:祖辈需要被尊重,用案例传递方法更易接受;否定或批评会破坏信任。9.家访时间选择最合理的是?A.学生放学后立即去(17:00)B.家长休息日上午(9:00-11:00)C.深夜家长下班后(21:00)D.学生考试当天(8:00)答案:B解析:休息日上午家长时间充裕,状态放松;其他时段可能干扰家庭安排。10.家访中家长询问“孩子成绩差怎么办”,最佳回应是?A.“多报补习班就行”B.“您先说说孩子在家学习情况,我们一起分析”C.“这是孩子不努力,得严格管教”D.“我也没办法,看孩子自己”答案:B解析:引导家长参与分析能找到根源,其他选项或片面或推卸责任。11.家访时学生在场,正确的沟通方式是?A.只和家长说话,忽略学生B.让学生回避,单独和家长交流C.邀请学生参与讨论,肯定其优点D.当着学生面批评其缺点答案:C解析:学生参与能增强其归属感,肯定优点更利于成长;忽略或批评会伤害自尊。12.发现学生在家表现与在校差异大(如在家懒散、在校积极),应?A.直接指责家长管教不严B.分析家庭环境与学校规则的差异,建议调整C.要求家长完全模仿学校管理D.认为学生“双面人”,需严格监督答案:B解析:差异源于环境不同,针对性调整更有效;指责或强制模仿可能无效。13.家访中家长频繁看手机,正确应对是?A.提高音量强调重点B.暂停沟通:“您可能有事,我们改时间聊?”C.继续按计划说完D.批评家长不尊重答案:B解析:尊重家长时间,调整沟通时机更利于效果;强行继续或批评会降低信任。14.针对“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家访,核心目标是?A.说服家长“放手”B.分析过度保护对孩子独立性的影响,提供替代方案C.要求家长“必须让孩子自己做事”D.比较其他孩子的独立表现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并提供方案更易被接受;说服或要求可能引发抵触。15.家访中家长提出“老师偏心”,正确回应是?A.“我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B.“您孩子太调皮,我不得不多管”C.“您具体说说哪些事让您觉得偏心?我们一起核实”D.“别乱说,我有师德”答案:C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化解误会;笼统否认可能加深怀疑。16.家访后家长频繁发消息询问细节,正确处理是?A.不回复,避免打扰B.简单回复“按之前说的做就行”C.耐心解答关键问题,引导家长聚焦行动D.告知“有问题找班主任”答案:C解析:耐心回应能维持信任,引导聚焦行动避免无效沟通。17.家访中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困扰(如焦虑),应?A.当场给家长推荐心理咨询师B.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谈心”C.记录情况,建议寻求专业评估,不擅自诊断D.告诉家长“孩子心理有问题,得治”答案:C解析:心理问题需专业评估,避免擅自诊断或贴标签;推荐咨询师需谨慎。18.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沟通时,应?A.使用专业术语显示权威B.用生活案例解释教育理念C.强调“按我说的做准没错”D.避免深入交流,只说表面问题答案:B解析:案例更易理解,专业术语或命令式表述会拉大距离。19.家访中家长突然哭泣倾诉家庭压力,正确做法是?A.立即结束家访B.递纸巾,安静倾听,待情绪平复后继续C.转移话题谈学生优点D.评价“您太脆弱了”答案:B解析:情绪宣泄是沟通的一部分,倾听能建立信任;结束或转移话题可能错失深入机会。20.家访的核心目的是?A.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B.建立家校信任,共同促进学生成长C.收集家长隐私信息D.向家长展示教师权威答案:B解析:家访的本质是合作育人,其他选项偏离核心。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至少2个正确选项)1.家访前需准备的内容包括()A.学生近期学科成绩及课堂表现B.家庭主要成员及教养分工C.沟通的核心目标(如探讨习惯培养)D.家长的社交平台动态(如朋友圈)E.购买高档礼品拉近距离答案:ABC解析:了解学生、家庭及明确目标是关键;过度关注隐私(D)或礼品(E)偏离家访本质。2.家访中有效倾听的表现有()A.频繁打断家长补充观点B.用“嗯,我明白”等回应表示关注C.记录关键信息(如家长提到的困难)D.低头看手机记录时间E.复述家长的话:“您是说孩子回家不愿写作业?”答案:BCE解析:回应、记录、复述是有效倾听;打断(A)或分心(D)会破坏沟通。3.家访时需遵守的原则有()A.尊重家庭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B.只反馈学生优点,避免谈问题C.保持客观,不评价家长人格(如“您太懒了”)D.以教师权威主导对话,家长只需听E.保护家庭隐私,不向无关人员透露答案:ACE解析:尊重、客观、隐私保护是原则;只谈优点(B)或主导对话(D)不利于解决问题。4.针对“学生说谎”问题的家访,沟通要点包括()A.直接质问家长“是不是你们教的”B.了解学生说谎的具体情境(如怕批评)C.建议家长调整惩罚方式(如减少责备)D.强调“说谎是品质问题,必须严惩”E.与家长协商一致的引导策略(如鼓励诚实)答案:BCE解析:分析情境、调整方式、协商策略是关键;质问(A)或严惩(D)可能加剧说谎。5.家访后跟进的合理方式有()A.一周内给家长发消息:“上次说的习惯培养,您试试这几个方法……”B.向全班公布家访中提到的优秀家庭案例C.下次家长会重点批评未配合的家庭D.观察学生近期变化,针对性反馈进展E.整理家访记录,分类(如习惯、心理)存档答案:ADE解析:持续支持、观察反馈、分类存档是有效跟进;公布隐私(B)或批评(C)破坏信任。6.与“虎爸虎妈”型家长沟通时,可采用的技巧有()A.肯定其对孩子的重视B.用“如果要求太严,孩子可能逃避学习”等后果提醒C.直接说“您这样会毁了孩子”D.分享温和引导的成功案例E.要求家长“必须降低要求”答案:ABD解析:肯定、后果提醒、案例分享易被接受;否定(C)或要求(E)会引发抵触。7.家访中适合讨论的话题包括()A.学生在兴趣班的表现(非学校相关)B.家庭日常作息对学习的影响C.家长的职业背景(与教育无关)D.学生与同伴相处的具体事例E.其他学生的家庭隐私(如“某同学家离婚了”)答案:BD解析:聚焦与学生成长相关的话题(作息、同伴互动);无关话题(A/C)或隐私(E)应避免。8.家访时“正向反馈”的正确做法有()A.“您家孩子今天主动搬椅子,特别懂礼貌”(具体事例)B.“您孩子比上次进步多了,继续保持”(模糊表扬)C.“全班就您孩子最省心”(对比其他学生)D.“孩子最近作业正确率提高,和您监督签字分不开”(关联家长付出)E.“孩子聪明,就是不努力”(隐含否定)答案:AD解析:具体事例和关联家长付出是有效正向反馈;模糊、对比或隐含否定(B/C/E)效果差。9.遇到“沉默型家长”(很少说话),可采用的引导方法有()A.问封闭式问题:“孩子在家写作业需要您陪吗?”B.分享其他家庭的类似情况:“有些家长提到……您家呢?”C.持续追问:“您怎么不说话?有什么意见?”D.观察家庭环境(如书架、玩具)提问:“孩子平时喜欢看什么书?”E.结束家访:“您可能不想聊,那下次再说。”答案:ABD解析:封闭问题、分享案例、观察提问能引导沟通;追问(C)或放弃(E)不利于进展。10.家访中“避免越界”的表现有()A.不干预家庭内部矛盾(如父母争吵)B.不替家长做决定(如“您必须给孩子报这个班”)C.不评价家长的婚姻状况(如“离婚对孩子不好”)D.不泄露其他学生的家庭信息E.不接受家长赠送的贵重礼品答案:ABCDE解析:以上均属于尊重家庭边界,避免过度介入。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1.家访时应提前1天电话预约,避免突然到访。()答案:√解析:提前预约是基本礼貌,确保家长有时间准备。2.家访中可以随意拍摄学生家庭环境照片用于案例分享。()答案:×解析:拍摄需经家长同意,且不可随意分享,涉及隐私。3.面对家长质疑教师能力时,应立即反驳证明自己。()答案:×解析:反驳易激化矛盾,应先倾听原因,再用事实(如学生进步)回应。4.家访后只需记录学生问题,无需记录家长的合理建议。()答案:×解析:家长建议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参考,需记录并反馈。5.家访时学生在场会干扰沟通,应让其回房间。()答案:×解析:学生参与能更真实了解其想法,增强归属感。6.祖辈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家访时应直接否定其做法。()答案:×解析:否定会破坏信任,应先肯定付出,再用案例传递科学方法。7.家访中发现学生有偷窃行为,应当场要求家长“必须严惩”。()答案:×解析:需了解原因(如缺爱、模仿),引导家长耐心教育而非严惩。8.家访时间越长越好,能覆盖更多问题。()答案:×解析:时间应控制在1-1.5小时,过长会影响家庭安排,降低效率。9.家访后无需反馈,家长自己落实即可。()答案:×解析:跟进反馈能确保措施执行,避免“说了就忘”。10.家访的重点是“告诉家长该怎么做”,而非倾听。()答案:×解析:倾听家长需求是合作的基础,单向指导易引发抵触。知识梳理与总结家访是家校共育的关键环节,核心是“建立信任、合作育人”。重点掌握以下技巧:1.准备阶段:聚焦学生信息(表现、特点)、家庭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