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下列关于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正确的是:A.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B.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C.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D.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非致病微生物答案:C(规范2.1.1定义: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1.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细菌芽胞)2.下列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体温表B.喉镜C.手术器械D.胃肠镜答案:C(规范3.2.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等)3.压力蒸汽灭菌时,生物监测应使用的指示菌是: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答案:B(规范4.4.3.3: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应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作为指示菌)4.紫外线消毒灯的强度监测应使用:A.化学指示卡B.生物指示剂C.紫外线强度计D.温湿度计答案:C(规范4.6.3.2:紫外线消毒灯的强度监测应使用紫外线强度计,新灯辐照强度≥90μW/cm²为合格,使用中灯≥70μW/cm²为合格)5.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浓度检测应在配置后多久内完成?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答案:A(规范4.2.4.3:含氯消毒剂配置后应定时检测有效浓度,配置后1小时内检测结果应符合使用要求)6.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正确的是:A.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包装→灭菌B.消毒→清洗→干燥→检查与包装→灭菌C.清洗→干燥→消毒→检查与包装→灭菌D.检查与包装→清洗→消毒→干燥→灭菌答案:A(规范5.2.1:复用器械处理流程应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其中清洗是关键步骤,需先清洗再消毒/灭菌)7.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属于: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答案:B(规范3.2.2:中度危险性物品是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喉镜等)8.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时,浸泡时间至少为:A.10分钟B.20分钟C.4小时D.10小时答案:D(规范4.3.2.2: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消毒时间根据待消毒物品的种类确定)9.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由污染区到清洁区B.由上到下,由里到外C.先消毒后清洁D.不同区域使用同一布巾答案:B(规范6.2.2: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应遵循"由洁到污"的原则,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顺序)10.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A.5CFU/cm²(外科手消毒)B.10CFU/cm²(卫生手消毒)C.15CFU/cm²(非关键科室)D.A和B均正确答案:D(规范7.2.1:卫生手消毒后监测结果应≤10CFU/cm²;外科手消毒后应≤5CFU/cm²)11.对朊病毒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作用:A.15分钟B.30分钟C.60分钟D.120分钟答案:C(规范附录A.3.1:朊病毒污染的器械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作用60分钟,再按常规流程清洗灭菌)12.新生儿暖箱的消毒频率应为:A.每日1次B.每周1次C.使用前及使用后D.出现污染时随时消毒答案:D(规范6.3.2:新生儿暖箱应每日清洁,遇污染随时消毒;使用结束后应终末消毒)1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应在:A.每日第一锅空锅进行B.每次灭菌前C.每周1次D.每月1次答案:A(规范4.4.2.3: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B-D测试纸变色均匀一致为合格)14.内镜的消毒应首选:A.2%戊二醛浸泡B.邻苯二甲醛浸泡C.压力蒸汽灭菌D.过氧乙酸擦拭答案:B(规范5.4.2.1:内镜消毒首选邻苯二甲醛(0.55%浓度,作用时间5分钟),次选2%戊二醛(作用时间20分钟,灭菌需10小时))15.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地面消毒应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为:A.250mg/LB.500mg/LC.1000mg/LD.2000mg/L答案:C(规范6.3.4:医疗废物暂存处地面和物体表面应每日清洁消毒,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包括:A.消毒因子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B.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C.被消毒物品的性质与表面状况D.环境温度与湿度答案:ABCD(规范4.1.2: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包括消毒因子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被消毒物品的性质、表面状况;环境温度、湿度等)2.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有:A.血压计袖带B.听诊器C.床头柜D.手术衣答案:ABC(规范3.2.3:低度危险性物品是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床头柜等;手术衣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3.压力蒸汽灭菌的物理监测内容包括:A.灭菌温度B.灭菌时间C.灭菌压力D.生物指示剂结果答案:ABC(规范4.4.3.1:物理监测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生物监测属于生物学监测)4.含氯消毒剂的适用范围包括:A.物体表面消毒B.分泌物、排泄物消毒C.内镜消毒D.餐具消毒答案:ABD(规范4.2.4.1: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餐饮具等消毒;内镜消毒首选邻苯二甲醛或戊二醛)5.手卫生包括:A.洗手B.卫生手消毒C.外科手消毒D.戴手套答案:ABC(规范7.1: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6.复用器械清洗的方法包括:A.手工清洗B.机械清洗C.超声清洗D.化学浸泡答案:ABC(规范5.2.3: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机械清洗(如清洗消毒器)和超声清洗(用于有管腔、缝隙的器械))7.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包括:A.消毒时人员应离开房间B.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温度20-40℃,湿度≤60%C.灯管表面应每周用75%乙醇擦拭D.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答案:ABCD(规范4.6.3:紫外线消毒需人员离开,环境温湿度符合要求,灯管定期清洁,计时从稳定后开始)8.手术部(室)的空气消毒可选择:A.紫外线消毒B.空气净化设备C.过氧乙酸熏蒸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答案:BD(规范6.1.2:洁净手术部应采用空气净化系统;非洁净手术部可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因效果有限不推荐作为手术部常规空气消毒)9.关于环氧乙烷灭菌,正确的说法是:A.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B.灭菌浓度≥800mg/L,作用时间≥6小时C.灭菌后应解析残留,普通器械解析时间≥12小时D.生物监测应使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答案:ACD(规范4.5.2:环氧乙烷灭菌浓度常用450-1200mg/L,作用时间根据浓度调整;生物监测使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解析时间:塑料类≥24小时,金属类≥12小时)10.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的要求包括:A.制定消毒管理制度B.定期开展消毒效果监测C.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D.建立消毒工作记录答案:ABCD(规范第8章: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制度,开展培训,记录消毒过程,定期监测)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灭菌保证水平(SAL)是指灭菌处理后单位物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设定为10⁻⁶。()答案:√(规范2.1.3:SAL为灭菌处理后物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10⁻⁶)2.所有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可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清洁即可。()答案:×(规范3.2.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需达到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需达到低水平消毒或清洁)3.压力蒸汽灭菌时,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也不得小于5%。()答案:√(规范4.4.2.2:预真空灭菌器装载量≤90%,≥5%;下排气式≤80%,≥10%)4.含氯消毒剂配置后可存放24小时,使用时无需重新检测浓度。()答案:×(规范4.2.4.3: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使用中应定时监测浓度,配置后1小时内检测)5.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答案:×(规范5.2.1:应先清洗再消毒/灭菌,污染严重时可先酶洗或浸泡再清洗)6.手卫生时,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涂抹双手,只需确保掌心、指缝消毒即可。()答案:×(规范7.3.2:速干手消毒应覆盖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揉搓至干燥)7.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高度应距离地面1.8-2.2米。()答案:√(规范4.6.3.1:紫外线灯安装高度1.8-2.2米,确保有效照射距离≤2米)8.新生儿暖箱内的湿化水应每日更换,保持清洁。()答案:√(规范6.3.2:暖箱湿化水应每日更换,箱体表面每日清洁,污染时随时消毒)9.朊病毒污染的器械可直接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无需特殊预处理。()答案:×(规范附录A.3:朊病毒污染器械需先浸泡1mol/L氢氧化钠60分钟,再清洗,然后压力蒸汽灭菌(134℃,18分钟))10.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应严格划分,避免交叉污染。()答案:√(规范5.1.3:CSSD应分为去污区(污染)、检查包装灭菌区(清洁)、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三区之间有物理屏障)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高度、中度、低度危险性物品的分类依据及处理原则。答案:分类依据:根据物品污染后造成感染的风险高低。处理原则:-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破损皮肤黏膜):必须灭菌(如手术器械);-中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黏膜):需达到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如胃肠镜);-低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皮肤):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如血压计袖带)。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方法有哪些?各自的要求是什么?答案:(1)物理监测:每锅记录温度、压力、时间,应符合灭菌参数(如134℃,4分钟);(2)化学监测:每包使用化学指示物(如包外标签、包内卡),灭菌后指示物变色应达标;(3)生物监测:每周1次,使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指示剂,培养48小时无细菌生长为合格;(4)B-D试验:预真空灭菌器每日第一锅空锅进行,测试纸变色均匀为合格。3.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答案:流程:(1)日常清洁:清水擦拭,遇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2)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中水平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3)终末消毒:患者出院/转科后,对床单元、设备表面进行彻底消毒。注意事项:-遵循"由洁到污、由上到下"顺序;-不同区域使用不同颜色布巾(如清洁区用蓝色,污染区用红色);-布巾用后及时清洗消毒,避免重复污染;-消毒后30分钟内避免再次污染。4.简述外科手消毒的步骤及效果要求。答案:步骤:(1)洗手:用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流动水冲洗;(2)消毒:取外科手消毒剂(如含醇类+氯己定),按七步洗手法涂抹双手、前臂至肘上1/3,揉搓至干燥;(3)保持双手高于肘部,避免下垂污染。效果要求:消毒后双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²,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某医院手术室在进行一台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发现部分手术器械(骨锉、持骨钳)被患者血液严重污染。术后器械回收至CSSD时,工作人员直接将器械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未进行清洗即包装灭菌。次日生物监测结果显示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培养阳性。问题:1.分析该案例中违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操作步骤。2.提出正确的处理流程及改进措施。答案:1.违反规范的操作:(1)污染器械未先清洗即消毒/灭菌:规范5.2.1要求复用器械应先清洗再消毒/灭菌,严重污染时可先酶洗或浸泡后清洗;(2)未进行清洗质量检查:规范5.2.4要求清洗后应检查器械清洁度(无血渍、污渍);(3)生物监测阳性提示灭菌失败:可能因器械表面有机物残留影响灭菌效果(规范4.4.3.3)。2.正确处理流程及改进措施:(1)回收后分类:将污染器械置于封闭容器中,避免运输污染;(2)预处理:用酶清洁剂浸泡(规范5.2.3.1),去除可见血渍;(3)清洗:使用机械清洗(清洗消毒器)或手工清洗(超声清洗),确保管腔、齿缝无残留;(4)清洗质量检查: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洁度达标(无蛋白、血渍);(5)干燥:使用压力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洪排洪工程合同范本
- 灯箱租赁合同范本长
- 收购咖啡鲜果合同范本
- 加装电梯签约合同范本
- 混凝土块购销合同范本
- 防水施工合同范本2017
- 合作双方出资合同范本
- 护士医院劳务合同范本
- 店面展位出租合同范本
- 终身售后装修合同范本
- T/BJWX 001-2023物业服务企业等级评定规范
- 横向课题项目协议书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 维修电子设备合同协议
- 2024年贵州省金沙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风力发电维修合同协议
- 微信电子欠条协议书模板
- 微信视频号账号协议合同
- 挖机配件销售系统化培训
- 绿色能源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