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必修下册 1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 12*《阿房宫赋》唐·杜牧 33*《六国论》宋·苏洵 64《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15《庖丁解牛》《庄子》 1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7《鸿门宴》西汉·司马迁 238《谏逐客书》秦·李斯 279《与妻书》林觉民 3110《促织》清·蒲松龄 3711《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4512《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 5013《阿房宫赋》唐·杜牧 52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1*《子路、曾哲、冉有、一、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二、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如果小事都做不好,大事又如何能胜任?大事)5、三、1、2、3、尔何如?4、何伤乎?5、6、7、8、9、10、11、12、13、14、15、16、17、四、1、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4、5、6、五、(一)以:1、2、3、则何以哉(做、4、加之以师旅(用、5、(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2、子路率尔而对曰(…(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2、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向北延伸,然后向西弯曲,最终通向咸阳。3、各依地势,竞相布局。4、蜿蜒曲折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显妍态。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若六国各自珍爱其民。二、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描述宫室结构的错落有致与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1、从骊山北向西延伸,直达咸阳。2、廊腰蜿蜒,檐角高翘。3、蜂巢般的水涡状建筑,数量难以计数。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凌空复道,若无雨霁,何见虹霓?7、在秦宫中,宫女们夜以继日地唱歌、弹琴。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9、将鼎视为玉,将金视作珠。10、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与韩魏所收藏的珍宝,包括金玉珠宝等贵重物品。(五)动词意动用法:13、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源自蓝而胜于蓝。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25、缦:①廊腰如无花纹的帛般曲折回环。②伫立远眺(形容词,通“曼”,意为长久)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极致)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将竭尽全力,直至鞠躬尽瘁。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确保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假使秦能再次爱护六国的民众。8、为:①朝歌夜弦,成为秦宫人。②则可递三世至万世而为君(动词,担任)。(1)盘然、囷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伫立远眺,期盼君临(句末语气词,无实义)。(1)站立远处,期盼君王的光临。(2)秦人无暇自哀,后人哀之。(连词,表示承接关系)(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气候差异显著。/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代数年,掠夺人口,堆积如山(代六国)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1)辞别旧宫,乘辇至秦。(2)负栋之柱多于南亩农夫。(1)遥听其声,其去处杳然不明。(2)一人之心,即千万人之心也。(3)奈何取用财物尽锱铢?/秦人无暇自哀,后世为之哀叹。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明星闪烁,如开妆镜;绿云缭绕,似梳晓鬟;渭水泛腻,弃脂水;烟雾缭绕,焚椒兰。雷霆乍掠,宫车过也。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8、支撑房屋的大柱子数量超过田间劳作的农夫,架梁用的椽子多于织布机上的女工;钉头众多,犹如仓廪中的粟粒;瓦缝错落有致,比人身上的丝缕还多;栏杆纵横交错,多于各地的城郭;管弦之声嘈杂,胜过市井中人们的交谈。9、(四)被动句:10、戍卒叫,函谷举。一、1、1、2、为国者,切勿被积威所胁迫!3、二、古:今:古:以致今:古:智慧、智谋、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古:今:古:今:古:今:古:今: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古:今:古:今:三、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2、3、小者获邑,大者得城。4、关于颠覆,理所当然。5、6、因此,尽管燕国地小,却位于……7、后秦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使其退却。退却,击退]之。8、未能坚持到底,惜哉。9、10、四、一词多义:为:1、至丹以荆轲为谋士,始招致祸患。2、3、4、治理国家者,切勿受积威所迫!以:1、2、秦通过攻战之外的手段,小则获得封邑,大则占领城池。3、其先祖辈历尽霜露荆棘,方得寸土。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5、6、7、日削月割,导致国家逐渐走向灭亡。8、倘若凭借偌大的天下,却重蹈六国覆辙,那又将比六国更逊一筹。而:1、因贿赂秦国而导致实力削弱,这是导致破灭的原因。2、3、环视四周,然而秦兵又已逼近。4、然而,强弱胜负已分明。5、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7、惜其虽有武力却未能善始善终。8、面对如此形势,却不幸被秦人积威所胁迫。9、其势虽弱于秦,但仍有不赂而胜之的可能。10、鉴于天下之大,若再蹈六国覆辙,则恐难望其项背。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见卓识,能固守其土。2、遗憾的是,赵国虽有武力却未能持久。3、若三国各自珍视其领土。4、六国虽然势弱于秦国,但仍具备不通过贿赂就能战胜秦国的优势。之:1、后辈对土地不甚珍惜,竟将其赠予他人。2、则恐秦人难以咽下。3、其势虽弱于秦,仍存不需赂秦而胜之的可能。4、如果以天下为重,却效仿六国灭亡的旧例,那么我们恐怕连六国都不如了。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当与秦相比,其价值或许难以衡量。与:1、与[亲附于]嬴而不助五国。2、与秦相比,其难以轻易衡量。亡:1、2、因此,燕国虽小,却在最后灭亡。向:1、2、犹:1、2、始:1、2、终:1、2、未能坚持到底,最终未能善始善终。兵:1、2、3、得:1、2、此言得(适宜、五、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六国的灭亡,并非因兵器不锋利或作战策略不佳,关键在于贿赂秦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燕国虽小却后于其他大国灭亡,这正是用兵策略的效果。3.4状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一、通假字
1、1.无已,则王乎?
2.为长者折肢。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治家邦。4.何不返本呢?(“盖”通“盍”,意为“何不”。)5.仁人执政,怎能罔害民众?(罔:6.放辟邪侈,无不为矣(“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8.天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二、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2、至于兄弟至于: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5、然后从而刑之从而:三、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2、以小易大小、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6、尊老(1),敬老(2),关怀他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8、刑于寡妻: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11、危士臣危:使动,使……12、权,然后知轻重13朝秦楚朝:使动,使……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18、然后从而刑之刑:19、是罔民也罔: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21、树之以桑树: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四、1、2、3、4、5、1、百姓之不见保见:1、2、3、4、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4、牛何之(牛之何)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6、舆薪之不见7、8、未之有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2、3、4、5、五、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得道者多助(道义、舍之!⑷爱: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作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以明教我(形容词,清楚)。一、1、砉然向然2、技盖至此乎3、批大郤4、善刀而藏之二、1、依乎天理(天理古义:机理今义:2、因其固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3、虽然,每至于族(至于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今义:4、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难解今义:5、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6、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行动因为今义:三、1、足之所履(足2、高明的厨师每年更换刀具,因为刀刃需切割;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具,因为刀刃需折断。(岁,月3、而刀刃者无厚(厚4、视为之止(视四、1、臣之所好者道也2、技经肯綮之未尝3、如土委地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视为止,行为迟五、1、会天大雨2、会盟而谋弱秦3、乃中《经首》之会1、族庖月更刀2、每至于族3、士大夫之族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如土委地2、曷不委心任去留3、委身为贾人妇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天下土崩瓦解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6、好读书,不求甚解1、臣之所好者道也2、于是费先王之道3、得道多助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六、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3、视为止,行为迟4、手持利刃站立,环顾四周,满心得意。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6、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8、不足为外人道也1、合于《桑林》之舞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虽然,每至于族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6、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7、乃设九宾礼于廷8、燕王欲结于君1、砉然向然(象声词词尾,……2、虽然,每至于族3、吴广以为然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1、我通过心灵感应而非视觉观察,专注于精神层面的感知。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4、提刀而立5、善刀而藏之1、技盖至此乎2、依乎天理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六、①游刃有余:现代人常用“得心应手”来形容技术娴熟,做事轻松自如。②目无全牛:通常用来形容技艺达到极高的熟练程度,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③踌躇满志:文中体现了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状态。踌躇,通常指人在决策时表现出的犹豫状态。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成就感到极度得意。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指骨肉相连之处,比喻关键所在。切中肯綮意味着方法正确、方向精准,直接击中问题核心,找到有效解决之道。"⑤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骼连接处劈开,无骨部分则顺势分割。擅长于抓住关键点,高效解决难题。⑥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刚入职便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亦作“发硎新试”。⑦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事物客观规律的专家;技术精湛,操作自如。⑧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秦伯说,与郑人盟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许君焦、瑕(答应、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问渠如何能如此清澈?(朱熹《观书有感》)先生的籍贯不明。(《五柳先生传》)自比管仲、乐毅,时人未予认可。(《三国志·隆中对》)塞上长城徒有志,镜中衰鬓已先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提到,蜀地边境有两位僧人。(边邑、边境、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看不起、见识浅薄者往往目光短浅,难以深谋远虑。(鄙陋、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鄙人、鄙见若不阙秦(使……侵损,使……在阙中会见扁鹊(《史记·扁鹊传》)(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通“缺”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阙秦以利晋以乱易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从之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许之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君之所知也何厌之有?将焉取之唯君图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子犯请击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亦去之今急而求子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将焉取之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晋军函陵与郑人盟既东封郑(使……阙秦以利晋(使……越国以鄙远(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邻之厚,君之薄也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之”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晋惠公)许君焦、(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秦伯)使杞子、逢孙、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三、1.《左传》:我国古代一部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据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传”意指注释,《左传》是为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子:①古代对男性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也可在姓氏后表示尊敬,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专指孔子。②在春秋时期,由于“子”是尊称男子的常用字,因此男子取字时常在其前加“子”字,例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③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级,包括公、侯、伯、子、男。爵位是古代帝王授予贵戚功臣的封号,课文中提及的“晋侯”、“秦伯”中的“侯”、“伯”即指此。1、2、3、4、5、6、7、8、9、10、11、1、古义:崤山以东今义:2、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3、古义:儿女亲家今义:4、古义:意外之事今义:5、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三)1、(1)沛公军霸上(军:(2)欲统辖关中/秦地,可实现全面掌控。(3)亡去不义(义:(4)不可不语(语:(5)籍吏民(籍:(6)范增数目项王(目:(7)刑人如恐不胜(刑:(8)道芷阳间行(道:2、(1)夜行至沛公军营,项伯复夜归。(2)吾得兄事之(兄:(3)以身翼蔽沛公(翼:(4)头发上指(上:(5)四人持剑盾步走(步:(6)道芷阳间行(间:3、(1)此其志不在小(小:4、(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2)秋豪不敢有所近(近:5、(1)臣活之(活:使…(2)沛公次日偕百余骑拜见项王。使…(3)欲止不内(止:使…(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1。以2、为(2)明日犒赏士兵,准备击败沛公的军队。3、之(3)今者有小人之言:4、于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通报了相关情况。(向、5、6、然(1)沛公默然(形容词词尾,…(3)然而未料竟率先入关击败秦军。7、谢(2)乃令张良留谢(辞谢、8、辞9、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2)故听之(因此)(3)故遣将守关,以防他盗及意外事件。10、且11、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12。胜13.去14.因(1)项王当日遂留沛公共饮。(2)趁机在座上攻击沛公,不如借此机会好好对待他。趁机)15。意(2)其意图常在沛公身上。(2)拔剑撞而破之(使……17.谨1.(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欲呼张良与俱去。(3)因留沛公饮。(1)若属皆被虏。(1)客何为者?(何为—-为何)(2)大王来何操?(3)沛公安在?(安在——在安)(4)籍何以至此?(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如何)(6)何辞为?(1)具告【以事】(2)因击沛公【于坐】劳苦功高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1. 遂散六国之从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3. 而陛下说之4.河海不择细流5.藉寇兵而赍盜粮6.说耳目者“说”通“悦”,使……二、古义:形容词,安定。今义:动词,治理。2.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古义:用来……的办法。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三、1、举地千里攻克、举酒欲饮无管弦拿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杀人如不能举百里奚举于市2、适观而已矣适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向晚意不适闲适、3、故能就其深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草创未就4、拔三川之地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提拔、势拔五岳掩赤城5、功施到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施其亲施民所欲,去民所恶6、至今治强不效,则治臣之罪7、臣闻吏议逐客以戈逐子犯并逐字而注8、并国二十万物并作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9、制鄢、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因地制宜鸿篇巨制1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尧让天下于许由大礼不辞小让四、(1)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快,使……(2)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3)强公室强,使……(4)娱心意、说耳目者娱、说:使……愉快,使……(5)快意当前快,使……(6)非秦者去去,使……(7)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虚,使……(8)故能明其德使……2.名词作状语(1)西向戎国求得由余,东向宛地获得百里奚。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2)西并巴、西、北、南:向西、向北、(3)东据成皋之险(4)蚕食诸侯蚕: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国内、在国外东据成皋之险险:险要之地,要隘。可宝者多宝:当做宝贝、而愿忠者众忠:五、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2. 不产于秦3.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1.并国二十2.举地千里3.百姓乐用4.江西金锡未被利用,西蜀丹青未被开采。3.此非所以跨海内、六、1.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总称。按照周制,诸侯需名义上服从王室政令,并向王室进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2.海内:古代学者认为我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3.宗室:宗族。专指帝王家族,亦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指宗庙。4.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平民百姓常以黑巾蒙头,因此被称为“黔首”。“庶民”、“黎民”、“白身”、“布衣”等词汇在古代均指代普通民众。一、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尽吾意为幸4、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在九泉之下,若闻汝哭声,当相和以示哀悼。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5、意洞手书用手,亲手。瓜分之日可以死无数人因不应死而死亡,或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6、称心快意使……愉快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8、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三、1、与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2、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4、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5、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前十余日回家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吾今死无余憾6、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在九泉之下,若闻汝哭声,当相和以示哀悼。副词,会,将会。7、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旦日飨士卒鲁肃闻刘表卒五万兵难卒合8、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修饰?汝初闻言而怒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谁知吾卒先汝而死即便不死,亦难相见,徒留两地相望,骨化成石。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有幸与君结缘,何不幸生于今日之中国?9、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在哭泣之余,您亦心系天下苍生。望今后必以告妾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且以汝之有身也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10、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大概”或“或许”,用于表达不确定性。卒不忍独善其身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吾亦望其言是实11、故忍悲为汝言之亦以天下人为念我愿以自身及你的福祉为代价,为天下人谋求永恒的福祉。虽不谓吾言为是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12、故忍悲为汝言之及今思之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汝可以模拟得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之逃家复归也使之肖我汝其善抚之13、相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在九泉之下,若闻汝哭声,当相和以示哀悼。14、至:吾至爱汝吾爱汝至15、盖:我的意思是,鉴于你的脆弱,必定无法承受失去我的悲痛。16、则:若为男儿,亦应教导其以父志为己志。我逝后,仍有二意洞存世。"则"作为连词,表示推测或假设,意同"就"。“那就”。“则”作为连词,用于表示承接关系,意即“那么”。17、即: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副词,就,就是。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纵使。四、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3、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4、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5、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6、钟情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五、1、2、在九泉之下,若闻汝哭声,当相和以哭。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天灾可以死(人)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3、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吾爱汝至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对……怎么样,拿……一、(1)此物故非西产(2)昂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3)手裁举(4)而翁归(5)尺有咫(6)翼日进宰“翼”通”“翌”明(天)、(7)如被冰雪二、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大腿(今)屁股儿涕而去涕,(古)眼泪(今)鼻涕久不售售,(古)卖物出手、科举考试得中、亦无售者售,(古)买(今)败堵丛草堵,(古)墙(今)堵塞宰严限追比宰,(古)县令主管、(今)主持或杀抢乎欲绝抢,(古)碰撞(今)抢夺、争夺径造庐访成造,(古)拜访、无毫发爽爽(古)差错(今)爽朗、操童子业三、(1) 顾②请仔细观察四周,如同“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③但、即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2)责① 征收,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②责任与差使,如“留待期限以补官责”。② 责令、要求,如“试使斗而见才,因责常供”。④责备、责罚,如“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⑤责成,索取,如“责之里正”(3)靡① 无,即“靡计不施,讫无计”。②退却、败退,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4)发①打开,如“窥父不在,窃发盆”。②挖掘,探寻,如“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③微小(长度单位),如“即道人意中事,无丝毫差错”。(5)杖① 杖责②拐杖如“乃强起扶杖”(6)售(7)顿①顿时、①县令②让①对待②被①从②自己③自然①上级②上面③皇上④(恭敬地)放①推崇②还①然而②……的样子③认为……对①再(覆盖复之以掌②恢复③重复①把、拿②抬起③全①忽然②忽视、轻视③轻捷、快①拿②凭借③而④因为⑤用⑥把①相信②确实①立即②即使①找到②抓到③得到、引申为收获①经过②超过①听到②闻名①中间②符合○3到(引申)①超出②拿出③出门①心意②心里③料想、估计④觉得、感到①涉及、推及②等到① 少时、片刻② 百亩为一顷① 思索② 惦念① 堵(满)② 抵塞、应付① 兼词,于此② 表肯定语气① 表递进,连、且② 一起、一并① 重、深② 厚道、不刻薄① 计谋、策略② 计算、算帐① 勉强② 迫使1通“固“本来2所以1适合2处在……时当其为里正、37、1.用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顺承关系,无需翻译。2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3连词,表转折关系,却(是)4通“尔”你、你的,代词5连词,表修饰,地6连词,表顺承关系,来38、1处所、地方"2所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3代词,什么四、猾黠(狡诈)、科敛(摊派、聚敛)、营谋(谋划)、裨益(益处)、逐趁(追赶)、聊赖(依靠)、审谛(仔细)、惭怍(惭愧)、瞻玩(欣赏)、唇吻(嘴唇)、跃掷(跳跃)门户(门)嘉悦(高兴)五、六、食顷:一顿饭功夫(食顷,帘动。斯须:一会儿(斯须就毙。少间:一会儿功夫(少间,帘内掷一纸出。既而:不久,过一会(既而得尸于井。无何:没多久(无何,宰以卓异闻。未几:没多大功夫(未几,成归。旋:刹那、随即(旋见鸡伸颈摆扑。俄:片刻、一会儿(俄见小虫跃起。忽:忽然、很快(忽闻门外虫鸣。辄:立刻就(一鸣辄跃去。遽:立刻、急忙(遽扑之,入石穴中。七、表示“看”的同义、见:观察到循陵而起的景象,见蹲石排列整齐,宛如一幅画卷。视:看(拾视之,非字而画。睹:看到(然睹促织,隐中胸怀。瞻:细观景致,与村东大佛阁极为相似。窥:偷偷看(窥父不在,窃发盆。觇:偷偷看、看(思试之斗以觇之。顾:回顾当时,成顾见蟋蟀笼空虚,气息奄奄,便不再牵挂儿子。四顾:四下里看(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望:从远处观察,巫师在旁望空祈祷,口唇翕动,似乎在念诵某种咒语。瞥:飞快地看(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展玩:打开看(展玩不可晓。审谛:仔细审视后发现,该物体短小,呈黑赤色,明显不同于先前所见。)觇视:窥视(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瞻顾:来回张望(或彷徨瞻顾,以寻找目标)。八、(1) 名词活用为状语岁征民间得佳者笼养之早出暮归早上、取儿藁葬日与子弟角力叮不释民日贴妇卖儿试使斗而才儿涕而去旬余,杖至百,打板子、大喜,笼归上于盆而养之细疏其能,呈报,陈说诏赐抚臣名马衣缎裘马扬扬,穿着皮衣、仙及鸡犬,成仙(3)而心目耳力俱穷近抚之走近、昂其值抬高、使……而高其直抬高、使……成然之认为……对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差益奇之以……奇特辄倾数家之产使……完、使……不如拼博一笑使……九、(1)判断句如“此物故非西产”、(2)被动句如“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薄产累尽”、“杖至百”、定语后置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介词结构后置如“掭以尖草”“覆之以掌”……(4)省略句A、省主语,如“(成名)为人迂讷”、“(成名)早出晚归”……B、例如,“入其室,则见密室垂帘”。“近抚之,见其气息微弱;顿觉非先前所见之物;审谛观察……”C、省宾语,如“试使(之)斗而才”、“又嘱学使俾(之)入邑庠”、因责(令)常供“……D、省略介词宾语,如“以(之)塞官责”。“不敢与(之)较”……E、省介词,如“假此科敛(于)丁口”、“又试之(以)鸡”……十、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1.振之以威怒: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二、1.必固其根本固古:树根;今: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古:大;今:3.慎始而敬终敬古:谨慎;今:4.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古:虚;今:5.虽董之以严刑董古:监督;今:6.居域中之大居古:处在;今: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路人;今:8.人君当神器之重人君古:专指帝位;今: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时,“放纵情感”意指“骄傲”,而今则特指尽情享受。10.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时意指内心空虚,今则象征谦逊美德。1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三、1.1)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思无以怒以滥刑:用刑。2.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视。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要的位置。2)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3)简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4)择善而从之:正确的意见。5)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的人。6)居安思危: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7)惧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8)将有作: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4.1)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2)思国之安者:使……安定。3)则思止以安人:使……安。4)思虚心以纳下:使……谦虚。5)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6)必固其根本:使……牢固。7)宏兹九德:使……光大。四、1、1)居域中之大:2)居安思危:处在……2、1)臣闻求木之长者: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3)塞远而流长也:3、1)固其根本: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庆节慰问信
- 2025年核探测元器件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韶山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招聘勤务辅警12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湘潭湘乡市教育局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安徽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公开招聘人员(9名)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第十三届人才博览会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商铺店面租赁合同
- 2025年度火锅店合伙人合作协议书:特色火锅底料配方保密协议
- 岗位化验员述职报告
- 2023年价格鉴证师考试《价格鉴证案例分析》试题真题及答案二
- 2025年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我的家乡沧州
- 两人合伙经营网吧协议
- 【课件】纪念长津湖吾辈当自强!课件 -2024年12.24纪念抗美援朝主题班会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答案)-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门式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完整版)个人简历模板大全(60种)
- 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初高中衔接:音标+衡水体书写 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