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_第1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_第2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_第3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_第4页
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冈十中2026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武冈十中高三历史教研组命制2025.6本试题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时,火器部队“神机营”展示了“一窝蜂”火箭等先进武器,同时期欧洲仍以冷兵器为主。此次阅兵后,帖木儿帝国使臣惊叹:“我不得不承认,(明军)步兵中也有足以和我们骑兵相抗衡的武士!”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军事技术已领先世界一个时代B.阅兵推动了东西方军事技术的交流C.明朝通过武力威慑确立朝贡体系核心地位D.火器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陆战的战略格局2.

1959年国庆阅兵中,国产59式坦克首次亮相,这是我国参照苏联T54A坦克仿制的成果。而当时中苏关系已出现裂痕,这一装备的展示()A.标志着我国军事工业完全摆脱苏联影响B.意在向苏联表明中国独立发展国防的决心C.说明“大跃进”运动在军工领域成效显著D.反映出中苏军事合作转向技术竞争模式3.

对比1984年国庆阅兵中出现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与2019年国庆阅兵展示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两者差异体现了()①从液体燃料到固体燃料的技术跨越②从单弹头打击到多弹头分导的突破③从区域威慑到全球战略打击的转变④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完全转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无人蜂群作战系统首次公开亮相。该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集群协同攻击,这一装备的展示最能体现()A.中国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领域已超越美国B.现代战争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C.阅兵作为武器试验场的实战化功能增强D.中国军事战略从防御型转向主动进攻型5.

有学者研究指出:“明朝阅兵时的‘鸳鸯阵’战术演示,本质上是对南方倭寇作战经验的总结推广;而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中骑兵方队的大量出现,实则反映了当时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的军事形势。”该观点意在强调()A.阅兵是战争经验的阶段性总结B.军事战术创新决定阅兵展示内容C.阅兵内容折射特定历史时期需求D.阅兵仪式是军事战略调整的风向标6.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在河间举行秋操(军事演习),邀请各国公使观摩。《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评价:“这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与我十年前所见的中国军队完全不同。”此次秋操()A.标志着清末新政军事改革取得成功B.实质是袁世凯为篡权进行的武力展示C.反映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阶段性成果D.导致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军事渗透7.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后,《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尤为伟大。”此次战役()①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②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主动作战③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④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奏称:“各国变化日新……枪炮皆系新式,无一陈旧。”为此,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式后膛钢炮。但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仍惨败。这说明()A.单纯引进技术无法实现军事现代化B.洋务企业的产品质量远低于西方C.英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D.军事装备落后是战败主因9.

下图为19492025年中国阅兵装备变迁示意图,其中“?”处最适合填写的是()万国牌装备→仿制苏联装备→自主研发装备→?A.进口先进装备B.军民融合型装备C.智能化、无人化装备D.核常兼备型装备10.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陆军服制》,规定军服样式“仿西式,服色以黄为主,帽用圆形,缀五色国徽”。这一规定()A.体现了全盘西化的改革理念B.适应了民主共和政体的需要C.标志着中国近代军服制度成熟D.旨在消除封建等级服饰差异11.

学者研究发现,1954年国庆阅兵中,苏联军事顾问参与指挥调度,受阅部队步伐口令使用俄语;而1959年阅兵时,所有指挥均实现中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苏关系恶化的直接影响B.中国国防建设自主性增强C.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终止D.新中国外交政策重大调整12.

据《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9月报道:“(八路军)于上月25日在晋北五台山与长城一带,与侵入之敌八万余人激战,将其一部击退,伤亡达两三千人。”该报道描述的战役()A.是抗战防御阶段的首次大捷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典型战例13.

1964年国庆阅兵中,我国首次公开亮相的“东风2”导弹,其射程相较于此前的“东风1”增加近两倍。这一突破得益于()A.苏联专家的持续技术支持B.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推动C.国内科研人员的自主攻关D.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解除14.

某学者指出:“现代阅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通过群众集会和军事展示强化国家认同;而中国古代阅兵多为‘耀兵异域’或‘震慑藩属’。”这说明阅兵仪式()A.内涵因时代和社会需求而演变B.本质是专制统治的暴力展示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D.功能在现代发生根本性转变15.

2025年阅兵中,海军参阅装备涵盖055型驱逐舰、093型核潜艇等,而20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主力舰艇仍以051型驱逐舰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①我国海防战略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②海军装备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③中美海军力量对比已实现根本性逆转④国际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成为军事竞争焦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

有观点认为:“明朝阅兵中的‘火铳三叠阵’战术,通过交替射击保持火力连续性;现代阅兵展示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本质上是这一思想在信息化时代的延伸。”该观点旨在强调()A.中国军事思想具有历史传承性B.技术进步彻底改变战争形态C.阅兵是军事理论创新的主要动力D.古今作战方式存在本质相似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高科技武器"虎威炮"、"火龙枪"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据《明实录》等史料记载材料二: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这次阅兵将展示我军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包括无人智能作战系统、水下潜航器、网电攻防装备、高超声速导弹等新型作战力量。阅兵将安排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参阅,既突出对抗战胜利的隆重纪念,又展现我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根据官方发布信息整理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25年阅兵的新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阅兵的共同意义。(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大多为战场上缴获,被称为"万国牌"。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16400余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17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材料二:1984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共10370人,各种作战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震撼了世界。这次阅兵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开始走向现代化,并将不遗余力地推进现代化。材料三:2025年9月3日阅兵,将展示人民军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包括无人智能作战系统、水下潜航器、网电攻防装备、高超声速导弹等新型作战力量。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体现"成体系、要素全、实战化"特点。这次阅兵将安排民兵方队参阅,这是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国大典阅兵的特点及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4年国庆阅兵的历史背景及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25年阅兵的新特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阅兵历史演变的认识。(2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永乐年间的大阅兵,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火器技术,向世界宣告了明朝的强盛。这次阅兵后,中亚、西亚国家与明朝的朝贡贸易愈发频繁,蒙古势力也受到震慑,多年不敢南侵。材料二:1984年国庆阅兵,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西方媒体评论:"中国已经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威慑力量"。这次阅兵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从以前落后的观念中走了出来,开始走向现代化,并会不遗余力地推进现代化。材料三:2025年9月3日阅兵,将展示我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包括无人智能作战系统、水下潜航器、网电攻防装备、高超声速导弹等新型作战力量。这次阅兵既注重历史传承,又富含时代特色,一方面,通过展示抗战部队老番号、老功勋和特有精神,彰显对英烈的缅怀、对功勋的崇尚、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我军新体制、新能力、新风貌,彰显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题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从阅兵看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为题,写一篇历史论述文。要求:(1)论述应包含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1984年国庆阅兵和2025年阅兵的比较分析;(2)分析不同时期阅兵所反映的国家形象;(3)论述阅兵活动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4)字数不少于500字。武冈十中2026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明朝永乐年间火器(如“一窝蜂”火箭)在阅兵中的展示,以及与同时期欧洲冷兵器的对比。A错误:“领先一个时代”表述绝对,当时欧洲已开始火器研发(如火绳枪),只是未普及。B错误:题干未提及东西方技术交流,帖木儿帝国使臣的惊叹仅体现军事威慑。C错误:明朝朝贡体系的核心是政治文化认同,而非单纯武力威慑。D正确:火器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陆战中骑兵主导的格局,步兵因火器获得抗衡骑兵的能力,符合课标中“古代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对战略的影响”考点。2.答案:B解析:1959年中苏关系裂痕初现,中国仿制59式坦克并在阅兵展示。A错误:“完全摆脱苏联影响”与史实不符,当时仍依赖苏联技术框架。B正确:在中苏关系紧张时展示仿制成果,意在表明独立发展国防的决心,呼应时政中“自主创新”的现实意义。C错误:“大跃进”强调“浮夸风”,而军工领域的成果更多源于苏联技术转移和科研积累。D错误:中苏军事合作此时已趋冷淡,并非“技术竞争”。3.答案:A解析:东风5(1984年)与东风41(2019年)的技术差异:①液体燃料(东风5)→固体燃料(东风41),提升机动性,正确;②单弹头→多弹头分导,增强突防能力,正确;③东风5射程覆盖亚洲,东风41实现全球打击,正确;④“完全转型”错误,中国导弹技术从仿制到自主创新是渐进过程,非“完全”割裂。综上,①②③正确,选A。4.答案:B解析:2025年无人蜂群作战系统体现AI算法集群协同,属于智能化军事应用。A错误:“超越美国”表述绝对,中国在AI军事应用领域处于并跑阶段。B正确:从信息化(如导弹)到智能化(AI集群),符合现代战争转型趋势,紧扣课标中“科技对军事的影响”。C错误:阅兵主要是威慑与展示,而非实战化武器试验。D错误:中国军事战略始终坚持防御型,未转向主动进攻。5.答案:C解析:题干对比明朝“鸳鸯阵”(针对倭寇)与1949年骑兵方队(解放战争未结束),强调阅兵内容与时代需求的关联。A错误:“战争经验总结”仅对应明朝案例,未涵盖1949年的军事形势。B错误:“决定”表述绝对,阅兵展示内容还受政治、外交等因素影响。C正确:阅兵是历史需求的折射,如明朝抗倭、1949年解放战争遗留问题,符合“历史解释”素养要求。D错误:“风向标”侧重引领未来,而题干强调反映现实。6.答案:C解析:1905年北洋新军秋操被评价为“现代化军队”,反映清末新政军事改革成果。A错误:清末新政未挽救清朝灭亡,军事改革最终失败。B错误:1905年袁世凯尚未篡权,秋操主要是展示改革成效。C正确:新军采用西式编制和装备,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阶段性成果,对应教材中“清末军事改革”考点。D错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军事渗透主要通过不平等条约,而非秋操观摩。7.答案:B解析:题干“华北”“英勇攻势”指向1940年百团大战。①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正确;②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主动作战,正确;③击毙阿部规秀的是黄土岭战役(1939年),错误;④百团大战提高八路军威望,正确。综上,①②④正确,选B。8.答案:A解析: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但甲午战争仍惨败,说明单纯技术引进不足以实现现代化。A正确:军事现代化需制度、理念等全方位改革,符合课标中“洋务运动局限性”考点。B错误:题干未提及产品质量,失败主因是制度缺陷。C错误:英国曾通过技术输出获取利益(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英炮),并非全面封锁。D错误:甲午战败主因是清政府腐败和制度落后,非装备单一因素。9.答案:C解析:装备变迁逻辑:万国牌(建国初)→仿制苏联(50年代)→自主研发(改革开放后)→智能化、无人化(2025年)。C正确:2025年阅兵中的无人蜂群等属于智能化装备,符合教材中“科技强军”发展脉络。10.答案:B解析: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军服“仿西式,缀五色国徽”,体现民主共和政权的建立。A错误:“全盘西化”过于绝对,军服仍保留中国元素(如黄色主色)。B正确:西式军服和五色国徽(象征五族共和)适应民主政体需求,对应“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点。C错误:近代军服制度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后。D错误:“消除封建等级”非主要目的,核心是彰显政权性质。11.答案:B解析:1954年阅兵依赖苏联顾问(俄语口令),1959年实现中文化指挥,反映中国国防自主性增强。B正确: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后)前,中国已开始摆脱对苏依赖,符合“独立自主外交”和“国防自主”课标要求。12.答案:C解析1937年9月“晋北五台山与长城一带”指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C正确,对应教材“平型关大捷”知识点;A“首次大捷”表述正确,但C更贴合“粉碎神话”的意义。13.答案:C解析:1964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技术支持,“东风2”射程突破源于国内科研自主攻关。C正确,呼应时政中“两弹一星精神”和“自主创新”,对应教材“新中国科技成就”考点。14.答案:A解析:题干对比西方现代阅兵(强化国家认同)与中国古代阅兵(耀兵异域),说明阅兵内涵随时代演变。A正确,符合“历史解释”中“时空背景对事件的影响”素养;D“根本性转变”表述绝对,阅兵的威慑功能始终存在。15.答案:B解析:海军装备从051型(90年代)到055型、093型(2025年)的变化:①055型驱逐舰适用于远海防卫,正确;②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正确;③“中美海军力量根本性逆转”错误,美国仍居优势;④海洋权益争夺(如南海)是军事焦点,正确。综上,①②④正确,选B。16.答案:A解析:题干将明朝“火铳三叠阵”(火力连续性)与现代多兵种协同类比,强调军事思想的传承性。A正确,体现中国军事思想在不同时代的延续,符合课标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考点;D“本质相似性”错误,古今作战技术和环境差异显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参考答案:(1)特点:规模宏大(调兵10万);展示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展示先进火器;邀请多国使节观礼;持续时间长。(任答2点得4分)(2)新特点:展示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展示军队多样化能力(如维和任务);突出抗战胜利纪念主题。(任答3点得6分)(3)共同意义:展示国家军事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宣示国家意志。(任答2点得4分)18.参考答案:(1)特点:受阅武器多为缴获("万国牌");规模较大;兵种较全;机械化程度低。(任答2点得2分)意义:展示新中国军事力量;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可战胜;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展示新中国形象。(任答2点得4分)(2)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向国内外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任答2点得2分)意义: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增强国际影响力;宣告中国将不遗余力推进现代化。(任答2点得4分)(3)新特点:展示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突出新型作战力量;所有装备国产化;首次安排民兵方队参加抗战主题阅兵;体现实战化要求。(任答2点得4分)(4)认识:阅兵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体现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展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反映了中国国防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任答1点得2分)19.评分标准:一等(1620分):观点明确,论述全面深入,史论结合紧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充分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有独到见解。二等(1115分):观点明确,论述较为全面,史论结合较好,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语言通顺,能较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三等(610分):观点基本明确,论述基本完整,有一定史论结合,逻辑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能运用部分材料和所学知识。四等(05分):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完整,缺乏史论结合,逻辑混乱,结构不合理,语言不通顺,未能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参考答案要点:引言:阅兵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从明朝永乐年间的"大阅兵"到1984年国庆大阅兵,再到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国通过这一形式不断向国内外展示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塑造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形象。一、不同时期阅兵的特点及所反映的国家形象明朝永乐年间大阅兵:特点:规模宏大(10万军队),展示先进火器,多兵种协同作战,邀请多国使节观礼。国家形象:彰显"天朝上国"的地位,展示军事强国形象,强调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塑造"神一般不可战胜"的形象。历史背景:明朝初期,国家强盛,需要确立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应对蒙古残余势力的威胁;展示明朝的政治和军事权威。1984年国庆阅兵:特点:首次展示战略导弹部队,体现现代化建设成果,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国家新面貌。国家形象:宣告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展示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彰显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塑造现代化国家形象。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向国内外展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决心;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质疑。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特点:展示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展示军队多样化能力。国家形象:彰显中国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展示科技强国形象;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面临挑战;需要展示中国国防实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二、阅兵活动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展示国家实力,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民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和信心,尤其是在国家面临挑战时,阅兵能够提振士气。如明朝阅兵后,国民对国家实力充满信心;1984年阅兵后,国民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2025年阅兵将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提升国际影响力: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传递国家的外交政策和价值观念,如2025年阅兵展示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