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指南课件_第1页
乙肝治疗指南课件_第2页
乙肝治疗指南课件_第3页
乙肝治疗指南课件_第4页
乙肝治疗指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O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8/2/2023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级别定义

随机对照试验

H-1非随机对照试验

11-2队列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H-3多时点病例系列分析,结果明显的非对照试验

III权威的观点及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8/2/20232

一、病原学

Icosahedralcore(C)—Smallsurtaceprotein(S)

____-Mediumsurfaceprotein

(S+PreS2)

Largesurfacepotein

(S+PreS2+PreS1)

-Polymerase(P)

8/2/20233

、病原学

8/2/2023

一、病原学

strand

-strand

(3.2Kb)

8/2/20235

o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区、前

C/C区、P区和X区

o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

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在LAM治疗中,最常

见的是YMDC嗖异为YIDD或YVDD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

6

一、病原学

o根据【IBV全基因序列差异2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24%,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oIFN治疗IIBV应答率:A>D,B〉C,A、D)B、基因型是否影

响核昔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65℃1O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7

二、流行病学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T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

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4.51%和9.51%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

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

昆虫传播未证实

8

三、自然史

不治疗需治疗不治疗需治疗

但应检测但应检测

免疫耐受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

非活动状态

HBV携带者HBeAg(+)慢乙肝HBsAg海带者HBeAg(・)慢乙肝

HBeAg(+)/HBeAg(+)/HBeAg(-)/HBeAg(-)/

抗-HBe(・)抗-HBe(・)HBe(+)

HBVDNA+++HBVDNA++HBVDNA-HBVDNA+

ALT-ALT/AS+++ALT/ASTAU++

肝活检-肝活检十T肝活检-肝活检十

9

自融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5-10%

HBV感染25-30%12-25%6-15%

婴幼儿期■

V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10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

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

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要高于HBeAg阴性者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高危因

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或HDV感

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DNA持续高水平

11

四、预防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

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

母婴传播保护率87.8%HBIG保护率95-97%

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

介绍: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

O卫生部2006年1月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

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o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

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乙肝表

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14

预防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Rs>10ml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l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u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ug

15

四、预防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i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五、临床诊断

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阳

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慢性HBV携带

,携带者ALTIE常

非活动性HBsAg携带

HBeAg(+)

慢性慢性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

乙型肝炎HBeAg(-)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HBV

隐匿性

HBsAg(-),HBVNDA(+)

慢性乙肝

代偿期

、乙型肝炎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

17

五、临床诊断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8

五、临床诊断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

一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

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B、C级。

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

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

五、临床诊断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为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或低

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

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

指数(HAI)v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20

五、临床诊断

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阳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8/2/202321

六、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检查

.ALT、AST: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

-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胆碱酯酶(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

-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

-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

8/2/202322

介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O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

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O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

清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

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

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凡白蛋白W32g/L,胆红素>85.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

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

8/2/202323

介绍:乙肝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ALT(IU|L)<3xULN3-10XULN>10xULN

口(umol/LH17.1-34.234.2-85.5>85.5

23533-34〈32

A/G1.5-1.31.2-1.0W0.9

YEP(%)W2122-25>26

PTA(%)79-7170-6160-40

8/2/202324

六、实验室检查

HBV血清学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

HBeAg、抗-HBe、抗-HBe和抗一HBcIgM

-HBV血清学标志检测:酶免疫法(EIA)、”二

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化学发光法

-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

8/2/202325

六、实验室检查

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HIB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

-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

-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8/2/202326

七、影像学诊断

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如HCC等

8/2/202327

八、病理学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炎症,

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炎症细胞聚集常引起汇

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又称碎屑样坏死

(PN)

O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导致肝内胶原过度

沉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加重,可引起

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

8/2/202328

八、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法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HBsAg和HBcAg表达。

HBsAg胞浆弥漫型和胞膜型,以及HBcAg胞浆型和胞膜型表

达提示HBV复制活跃;HBsAg包涵体型和周边型及HBcAg核型

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HBV

慢性乙肝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

可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国际上常用Knodel

HAI评分系统

8/2/202329

介绍:H&E染色病理切片

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门管区

•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肝腺泡内炎症较明显,

界面炎症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

30

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HAI积分

0无炎症无炎症0

1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坏死灶1-3

鼠除屑样坏死

2变性,点'灶状坏死4-8

变性,坏死重,或见桥

3中适碎屑样坏死9-12

形坏死

桥形坏死范围广累及多

4应碎屑样坏死

个小叶,小叶结构失常13-18

8/2/202331

介绍: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标准

期纤维化程度HAI积分

0无0

汇管区扩大,纤维化1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

2结构保留2

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3

4肝硬化4

8/2/202332

九、治疗的总体目标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

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

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

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

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是关键

8/2/202333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①HBVDNA^IO嘴贝/mKNBeAgQ者HBVDN^1O#贝/ml

②ALTN2XULN;如IFN治疗,ALT<10xULN,TBIL<2XULN

③ALTv2XULN但肝组织学KnodeHHA巨4或之G2炎症坏死

具有①并有②或③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达不到上述标

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

考虑抗病毒治疗

8/2/202334

H—、抗病毒治疗应答

O

-病毒学应答:指血清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

低于检测下限,或较基线下降2210g。

-血清学应答:指血清HBeAg转阴或HBeAg血清学转

换,或HBsAg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

-生化学应答:指血清ALT和AST水平恢复正常

一组织学应答:指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程

度改善达到某一规定值

8/2/202335

十一、抗病毒治疗应答

时间顺序应答

-初始或早期应答:治疗12周时的应答

-治疗结束时应答:治疗结束时的应答

-持久应答: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或12个月以

疗效维持不变,无复发

-维持应答: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表现为HBVDNA检

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或ALT正常

8/2/202336

十一、抗病毒治疗应答

时间顺序应答

-反弹:达到初始应答,但在未更改治疗情况下,

HBVDNA水平重新升高,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

性,可有或无ALT升高。有时也指ALT和AST复常

后,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再度升高,但应排除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和AST升高

-复发:达到治疗结束时应答,但停药后HBVDNA

重新升高或阳转,有时亦指ALT和AST在停药后再

度升高,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和AST升高

8/2/202338

十一、抗病毒治疗应答

完全应答(CR):

HBeAg阻性慢性乙肝患者一治疗后ALT恢复正常,

HBVDNA检测不出(PCR法)和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一治疗后ALT恢复正常,

HBVDNA检测不出(PCR法)

一部分应答(PR):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

-无应答(NR):未达到以上应答者

8/2/202339

十二、干扰素治疗

♦一-----—―*fj—・一

因素

-有下列因素可取得较好疗效:①治疗前高ALT水

平;②HBVDNA<2x108拷贝/ml;③女性;④

病程短;⑤非母婴传播;⑥肝纤维化程度轻;

⑦对治疗依从性好;⑧无HCV、HDV或HIV合并感

染者。其中,治疗前HBVDNA、ALT水平及患者

的性别是预测疗效的主要因素

-治疗12周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对预测疗效也很重要

8/2/202340

介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干扰素

重组于扰素:IFNalb、IFNa2a、IFNa2b

复合干扰素:C-IFN人体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研的

长效干扰素:PegIFNa-2a、(e

-聚乙二醇化技术的优点:保护以减少抗体、阻止

蛋白降解、降低给药频率、延长药物半衰期

一派罗欣。(40KD):有限分布,固定单一剂量给药

佩乐能”(12KD):广泛分布,需按体重调节剂量

8/2/202341

十二、干扰素治疗

,一,一一

-治疗前应检查:①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

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能;②血常规、甲状腺功

能、血糖及尿常规;③病毒学标志,包括HBsAg、

HBeAg、抗-HBe和HBVDNA的基线状态或者水平;

④对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

⑤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检测以排除妊娠

8/2/202342

十--二-、干扰素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检查:①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应

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次直至

治疗结束;②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等,治

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

每3个月1次;③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

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④

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

规等指标;⑤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

8/2/202343

—十二—、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流感样症候群: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

--过性骨髓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如NEU绝对计数W0.75X10。/L,PLT<30X10°/L,应停药

-精神异常:表现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症状

■•干扰素可以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肾脏损害、心血管并发症等

8/2/202344

十二.干扰素治疗

—_一二一X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妊娠、精神病史、未控制的癫痫、

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

前NEU计数〈1.0X10。/L和PLT计数〈50X10。/L

-相对禁忌证: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

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

压、TBIL>51[j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8/2/202345

十三、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拉米夫定(lamivudine)

-随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比‘列

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I)

-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主要为血清肌解升

高和血磷下降;每日10mg影响较小,应定期监测

O卡韦(entecavir)

-研究表明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的耐药发

8/2/202346

十三、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应用核昔函类似物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①LT、AST、BIL、ALB等;②BeAg、

抗-HBe和HBVDNA基线状态或水平;③根据病情

需要,检测血常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肝等

治疗中:①生化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月一次连续

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一次;②病毒学

指标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HBsAg、HBeAg、

抗-HBe和HBVDNA;③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

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酊等

8/2/202347

十三、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O应用核昔(酸)类似物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无论治疗前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于治疗1年时

仍可检测到HBVDNA,或HBVDNAT降2logo者,

应改用其他抗病毒药治疗(可先重叠用药1-3月)

-但对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

8/2/202348

十四、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

缺乏乙肝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胸腺肽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小,使用安

全。对于有抗病毒适应证,但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

和核昔(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有条件可用胸腺肽aj.6mg

,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

8/2/202349

十五、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

我国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素(氧化苦参碱)具有改善肝脏生

化学指标及一定的抗HBV作用。但其抗HBV确切疗效尚需进

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严格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

验证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应用广泛,但多数药

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

8/2/202350

O辩证分型:正虚邪留、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

肝血瘀阻

O治疗原则:袪湿解毒、疏肝理气、健脾益肾

O常用方剂: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强肝汤…

8/2/202351

十六、关于联合治疗

o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

型肝炎;序贯治疗效果需研究

不推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初治或未发生拉米夫

定耐药突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已有研究报道,拉米夫定和胸腺肽a1的联合治疗可提高持

久应答率,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干扰素或拉米夫定与其他药物(包括中草药)联合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的疗效需进一步证实

8/2/202352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如肝组织学KnodellHAlN4或

>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肝炎病

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治疗

-携带者应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胎

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旦出现ALT22XULN且同时

HBVDNA阳性,可用IFNa或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8/2/202353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HBVDNAN1X105拷贝/ml,ALT22xULN者,

或ALT<2X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24,

或,G2炎症坏死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用

IFNa(应ALTvIOxULN)或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对HBVDNA阳性但低于1X105拷贝/ml者,经监测

病情3个月,HBVDNA仍未转阴且ALT异常,则应

抗病毒治疗

8/2/202354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普通IFNa: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

肉内注射,一般疗程为6个月。如有应答,为提

高疗效亦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应注意剂量

及疗程的个体化;如治疗6个月无应答者,可改

用其他抗病毒药物

-PeglFNa-2a:180n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

1年。剂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决定

8/2/2023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拉米夫定:100幅每日1次口服。治疗1年时如

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ALT

复常,HBeAg转阴但未出现抗-HBe者,建议继续

用药,直至HBeAg血清学转换,经监测2次(每次

至少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者可以停药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参照LAM

-思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参照LAM

8/2/202356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HBVDNA>1x104拷贝/ml,ALT22xULN者,

或ALTV2X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1'4,

或2G2炎症坏死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至

检测不出HBVDNA(PCR法),ALT复常。此类患者复

发率高,疗程宜长,至少为1年

-对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

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8/2/202357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E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普通IFNa: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

肉内注射,疗程至少1年

-PeglFNa-2a:180u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

至少1年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至少1年

-拉米夫定:100明,每日1次口服。疗程至少1年

-恩替卡韦:0.5mg(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为1mg),

每日1次口服。疗程可参照阿德福韦酯

8/2/202358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

-HBeAg阳性者治疗指征为HBVDNA2105拷贝/ml,

HBeAg阴性者为HBVDNA>104拷贝/ml,ALT正常

或升高。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

-拉米夫定:100哨,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

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

8/2/202359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治疗指征为HBVDNA阳性,ALT正常或升高。治疗

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

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疾病

进展,但本身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

-干扰素治疗肝硬化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属禁忌证

-对于病毒复制活跃和炎症活动的失代偿期肝硬化

患者,在其知情同意基础上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

8/2/202360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__——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特别

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HBsAg阳性者,即使

HBVDNA阴性和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

用拉米夫定,每日100咽,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停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拉米夫定停药时间

-对拉米夫定耐药者,可改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

耐药变异的核甘(酸)类似物。核甘(酸)类似物停

用后可出现复发,甚至病情恶化,应十分注意!

8/2/202361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应于肝移植术前1-3个月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每

日100mg口服,术中无肝期加用HBIG,术后长期

使用拉米夫定和小剂量HBIG(第1周每日8001U,

以后每周800IU),并根据抗-HBs水平调整HBIG剂

量和用药间隔,但理想的疗程有待进一步确定

-对于发生拉米夫定耐药者,可选用其他已批准的

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昔(酸)类似物

8/2/202362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普通IFNa治疗无应答患者:经过规范的普通IFNa

治疗无应答患者,再次应用普通IFNa治疗的疗效

很低。可试用PeglFNa-2a或核昔(酸)类似物治疗

-强化治疗:指在治疗初始阶段每日应用普通IFNa

连续2-3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的治疗。目前对

此疗法意见不一,因此不予推荐

8/2/202363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

-应用核甘(酸)类似物发生耐药突变后的治疗:拉

米夫定治疗期间可发生耐药突变出现反弹,建议

加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甘(酸)类

似物并重叠1-3个月,或根据HBVDNA检测阴性后

撤换拉米夫定;也可使用IFNa(建议重叠1-3个月)

-停用核昔(酸)类似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