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内乡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答案:D
分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答案:B
分析:此句表明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功能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3.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E
分析:五行特性中,水曰润下,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受盛传化水谷
答案:C
分析: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5.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E
分析:肾藏先天之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6.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B
分析: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7.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生成宗气
D.调节气机
E.辅心行血
答案:C
分析: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生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体现了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8.脾主运化是指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运化气血
D.运化水谷和水液
E.运化水谷和气血
答案:D
分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9.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E.营气
答案:C
分析: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的气血充足,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的生理功能
A.调畅气机
B.助脾运化
C.调节生殖功能
D.贮藏血液
E.通行元气
答案:E
分析:通行元气是三焦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功能包括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节生殖功能、贮藏血液等。
11.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肝
B.心、肺、脾、肾
C.心、肝、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肺、肝、肾
答案:A
分析: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脾主统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肝主藏血和调节血量,四者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
12.下列哪项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A.心肾
B.肝肾
C.肺肾
D.脾胃
E.肝肺
答案:D
分析:脾胃同居中焦,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
13.下列哪项不属于六淫的致病特点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流行性
答案:E
分析:六淫致病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等特点,流行性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14.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其性重浊
B.其性黏滞
C.其性干涩
D.其性趋下
E.其性收引
答案:E
分析: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包括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15.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
C.暑多夹湿,阻遏气机
D.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E.暑邪伤阴,导致阴虚阳亢
答案:D
分析:暑性升散,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气随津脱,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
16.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B.湿邪损伤阳气,阳气不振
C.湿性黏滞,不易祛除
D.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答案:C
分析:湿性黏滞,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17.患者突发皮肤瘙痒,红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是因感受哪种邪气所致
A.寒
B.湿
C.热
D.燥
E.风
答案:E
分析: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皮肤瘙痒,红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符合风邪致病的特点。
18.七情内伤致病,最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肝
B.心、肝、脾
C.心、肝、肾
D.心、肺、脾
E.肝、脾、肾
答案:B
分析:七情内伤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其中以心、肝、脾三脏多见。因为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1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
B.窜痛
C.灼痛
D.刺痛
E.重痛
答案:D
分析: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0.痰饮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A.痰饮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B.痰饮致病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C.痰饮致病影响水液代谢
D.痰饮致病易扰乱神明
E.痰饮致病病势缠绵
答案:A
分析:痰饮为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内而脏腑,外而肌肤、筋骨,可停滞于机体的任何部位,从而导致多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气的范畴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疫疠
答案:E
分析: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精、气、血、津液都属于正气的范畴,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不属于正气。
22.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饮食劳伤
E.阴阳失调
答案:A
分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人体正气充沛,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犯人体,疾病则无从发生。
23.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
A.初期
B.中期
C.末期
D.初期和中期
E.中期和末期
答案:D
分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和中期。
24.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分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5.下列哪项不是虚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
B.神疲乏力
C.腹痛喜按
D.大便秘结
E.气短自汗
答案:D
分析:虚证以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基本病机,表现为形体虚弱、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腹痛喜按等。大便秘结若因热结、寒积、气滞等实证因素所致,而非虚证表现。
26.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A.发热与否
B.头痛与否
C.咳嗽与否
D.汗出与否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答案:E
分析:表证以恶寒(或恶风)发热并见,脉浮,头身疼痛等为主要表现;里证则无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有无恶寒发热并见是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7.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寒热喜恶
B.口渴与否
C.面色赤白
D.四肢温凉
E.头痛与否
答案:E
分析: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包括寒热喜恶、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温凉、二便情况、舌象、脉象等,头痛与否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28.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A.舌质淡白苔薄白
B.口不渴或饮少喜热饮
C.面色白而无华
D.脉沉细无力
E.经常畏寒肢凉
答案:E
分析: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经常畏寒肢凉是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
29.阴虚证的典型症状是
A.发热恶寒
B.五心烦热
C.身热不扬
D.苔黄燥裂
E.脉洪数
答案:B
分析:阴虚证是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及自觉心胸烦热)是阴虚证的典型症状。
30.下列哪项不属于亡阳证的表现
A.冷汗淋漓
B.四肢厥冷
C.呼吸微弱
D.脉微欲绝
E.心烦热甚
答案:E
分析: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心烦热甚是阴虚或阳盛的表现,不属于亡阳证。
3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A.整体审察
B.四诊合参
C.辨证求因
D.病证结合
E.见微知著
答案:E
分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因、病证结合,见微知著是中医诊断的思维方法。
32.望神最主要的是观察
A.眼神变化
B.精神状态
C.面色表情
D.形体姿态
E.语言呼吸
答案:A
分析: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而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故望神最主要的是观察眼神变化。
33.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黄胖
B.萎黄
C.阳黄
D.阴黄
E.苍黄
答案:B
分析: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34.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A.温热之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肾虚发育不良
D.气血不足
E.肾阴不足
答案:C
分析: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属肾虚,发育不良。
3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舌色淡红
B.舌体柔软
C.舌苔薄白
D.舌体有齿痕
E.舌体活动自如
答案:D
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柔软灵活,大小适中,薄白苔均匀分布于舌面,无齿痕。舌体有齿痕多属脾虚或湿盛。
36.舌苔由薄转厚提示
A.正气胜邪
B.热伤津液
C.邪气入里
D.由虚转实
E.由实转虚
答案:C
分析: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入里,病情由轻转重,病邪渐盛。
37.腻苔的主要特征是
A.苔质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
C.舌苔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
D.苔质颗粒不清,垢浊胶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分析:腻苔的主要特征是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38.下列哪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
A.肝病
B.痛证
C.痰饮
D.宿食
E.疟疾
答案:D
分析: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宿食多表现为滑脉。
39.下列哪项不属于按诊的手法
A.触法
B.摸法
C.按法
D.叩法
E.推法
答案:E
分析:按诊的手法有触法、摸法、按法、叩法,推法不属于按诊手法。
40.患者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A.风寒犯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答案:A
分析: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患者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符合风寒犯肺证的表现。
41.下列哪项是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表现
A.心烦
B.失眠
C.盗汗
D.颧红
E.脉细数
答案:B
分析: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均有心失所养的表现,如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烦、盗汗、颧红、脉细数是心阴虚证的表现,心血虚证无此表现。
42.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主要鉴别点是
A.食欲不振
B.气短乏力
C.面色萎黄
D.大便稀溏
E.形寒肢冷
答案:E
分析: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均有脾气不足的表现,如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大便稀溏等。形寒肢冷是脾阳虚证的特征性表现,脾气虚证一般无此表现。
43.肝阳上亢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头晕目眩,急躁易怒
B.口苦咽干,胁肋胀痛
C.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D.头重脚轻,舌红少津
E.以上都是
答案:E
分析:肝阳上亢证是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4.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主要鉴别点是
A.头晕耳鸣
B.腰膝酸软
C.遗精早泄
D.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E.齿松发脱
答案:C
分析: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均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等表现。遗精早泄是肾阴虚证的常见症状,肾精不足证一般无此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是肾精不足证的典型表现,肾阴虚证一般不出现。
45.风寒感冒的治法是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清暑解表
D.益气解表
E.滋阴解表
答案:A
分析:风寒感冒是因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治法为辛温解表。
46.治疗咳嗽风热犯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止嗽散
D.麻杏石甘汤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