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绝密★启用前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4(新高考Ⅱ卷专用)语文考情速递高考·新动向:整套试卷考查更加注重教考衔接,注重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近代文学作品是主流,单文本和双文本都可能出现;主观题随文设题,避免死记硬背。高考·新考法:逐步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开放性试题和应用性试题有所增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命题·大预测:现代文阅读部分小说考查仍是重点,但是对于小说的考查不再倾向于套路,更多的考查是用小说知识解读文本,用所学课内知识解决试卷上的新问题,深度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能力。(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我们关注的算法,并非直接等同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花拉子密在研讨数学问题时提出的“算法”概念,而是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为核心的现代人工智能算法。现代人工智能算法超越了数学领域,通过数据分析和程序运行对算法对象进行计算和判断,对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作出决策:从路线优化到伴侣寻找、从消费指南到新闻推荐,许多现实难题都在算法的帮助下获得有效而快速的解决。显然,算法最显著的优势在于降低人的决策成本,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决策成本的降低需要人付出另一种代价,而且此代价可能非常的昂贵。数字技术记录下我们的一切,每一次点击、每一个步骤、每一次行动汇集成庞大的数据库,个人或群体因此成为可计算的对象。在此过程中,数据逐渐获得中心地位,以数据分析为技术核心的算法便可获得对数字主体的控制权。可以说,全面数字化的人是智能算法技术逻辑的内在规定和必然结果。数据作为算法的基础和前提,带来了算法时代数字化生存的困惑:谁有能力和权力控制数据?谁在实际控制着数据?控制了数据意味着什么?在传统理论资源与制度设计中,个人数据的控制权天然属于个人所有,而算法时代的个人数据却不断由个人控制向社会控制转移。数据控制权的转移带来的社会影响具有根本性。无论是欧洲基于尊严维护的个人数据保护理论,还是美国基于个人自由保护的隐私理论,都认为个人数据控制权当属个人所有,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个人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其理论落脚点都是个人自治。但算法之下,个人数据归由个人控制的现实基础濒临瓦解,数据不断从科技领域向社会领域入侵,数据控制权不断从个人向社会迁移,个人数据保护的既有路径面临巨大挑战。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使数据个人控制的可控性基础不复存在。在数字化生存的环境中,个人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信息系统的记录之下,互联网企业和各类平台机构掌握着用户所有行为的数字痕迹,并能通过技术分析轻易关联至个人。一方面,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资本层面,个人都无法对抗这些平台或机构对自身数据的收集与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如何收集和使用,更无力抵抗被算法暗箱操纵;另一方面,个人如果纯粹以拒绝的姿态对抗信息系统,则会遭遇在数字社会寸步难行的“被遗弃”境地,将无法获得现代生活必要的信息保障,而且,数字生活中的数据体量也已远远超过个人所能掌控的范围,必须依靠计算机和算法进行处理。因此,个人数据由个人控制的理念已经不再具备现实性。在个人对个体数据无法自控的情形下,人和社会在算法面前沦为“透明”。其次,个人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价值被不断强化。数据可以形成新的公共空间,“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物质特性把主体建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的公共空间中,因为这个公共领域是数字的”。尽管个人数据具有私人性或隐私性,但数字公共领域的形成以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为前提。数据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决定了个人数据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个人数据只有以其公共性和社会性为根本属性时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因此,仅仅赋予个人对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从而将个人信息私有化,被认为是狭隘的,对数据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强调也会导致数据不断失控于个人,数据属性呈现出不断去隐私化的趋势。其三,个人数据的社会控制论契合了资本的逻辑与社会治理的策略。这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个人数据不断商品化;二是个人数据收集不断合法化。个人数据商品化是新数字经济的资本逻辑,数据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控制力被充分认识和挖掘,人们也不断为其脱离个人控制转为社会控制寻求各种正当化与合法化路径。个人信息成为商业巨头最重要的商业资源,无论出于资本的逻辑还是社会治理的需求,想要利用大量个人数据达成自身目标就必须使数据收集不断合法化。因此,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被通过各种方式赋予合法性依据,或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或以经济发展为指向,或以美好生活为承诺。个人信息全方位脱离个人控制,人在算法之下变成了“透明人”。“透明”这个词在当代公共话语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对“透明”孜孜以求。“透明社会”最核心的观念在于,社会的系统性“透明”对个人具有强迫性和控制力,因而包含暴力元素。现代智能算法体现出技术的社会属性,个体时刻处于信息与行为的敞开状态,且没有节制,也没有边界,人类主体被降维至功能组件式的存在,人的精神层面会因为过度暴露而倦怠麻木。可以预见,身处公私边界消失、零隐私的“透明”环境之中,精神层面的焦虑将长久地伴随人类。(选自王敏芝《算法之下:“透明社会”的技术与观念》,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人工智能算法可降低人的决策成本,帮助人们有效而快速地解决许多现实难题,但它也能将人类主体降维至功能组件式的存在。B.在欧洲个人数据保护理论或美国隐私理论看来,个人数据的控制权应该属于个人所有,而算法时代的个人数据却彻底变成社会所有。C.个人数据交由社会来控制既符合资本的逻辑,也契合社会治理的策略,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努力使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合法化。D.人在算法面前变成了“透明人”,社会的系统性“透明”对个人含有暴力元素,身处这样的环境,人在精神层面的焦虑将会长存。2.下列对“个人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价值被不断强化,这是个人数据保护的既有路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B.个人数据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这是由数据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决定的,也是个人数据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条件。C.个人数据既有公共性与社会性,也有私人性或隐私性,而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是数字公共领域形成的前提。D.个人数据的公共性与社会性被强调,是个人丧失对数据的控制权并让数据属性呈现出不断去隐私化趋势的原因。3.下列言论与文中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在以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主导的网络空间中,用户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处于“无感”和“无奈”的状态。B.在数字时代用户只有让渡部分个人权利才能参与正常的现代社会生活,这就赋予算法平台空前权力。C.全面的数字化建构使得个人信息自主性趋于消解,透明化生存中个人信息自主与隐私自控很难实现。D.算法社会的“破坏性”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其带来的不是文化之死,而是更为多彩的文化。4.个人数据由个人控制的理念为何会变得行不通?请结合第四段,简要概括原因。5.某微信公众号拟刊发本文,为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请你为本文写一则简短的论文摘要。要求:包含研究目的、内容、结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鹂——病期琐事孙犁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①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②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③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④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欲写黄鹂,却从“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下笔,并扯开来提到其他鸟儿,这就为黄鹂出场蓄了势,也对黄鹂形象有映衬效果。B.文中提到的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及其女朋友、卖鸟笼的老头儿,这些人都缺乏一颗对于美的怜惜之心,都有为“我”所反感的一面。C.黄鹂之美的呈现与黄鹂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春天的江南,“我”之所以能够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是因为自由的环境释放了黄鹂的天性。D.全文多处使用抑扬手法,比如在阜平县山村和太湖见到黄鹂用的都是扬笔,而在青岛养病期间见到黄鹂用的都是抑笔,这使行文起伏有致,富有波澜。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写黄鹂的啼叫声,既抓住了鸣禽的特征,又给人以循声问貌的期待。B.句子②既显出“我”对黄鹂的爱恋不舍,也为下文史同志打黄鹂埋下一笔。C.句子③用反语,表达了“我”对枪杀海鸥的那对男女的讥嘲、愤恨与怜悯。D.句子④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了黄鹂与环境相互发挥、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8.本文副标题为“病期琐事”,作者称与黄鹂有关的几件事是“琐事”,用意是什么?9.最后两段的加入,使本文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思想主旨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斗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①也?”(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檀道济》)材料二: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既至,留之累月。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收付廷尉,并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等十一人诛之。又杀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皆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人比之关、张。道济见收,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喜曰:“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元嘉二十七年,十二月,己未,魏兵至淮上。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材料三:文帝入立,惩营阳②之祸,急诛权谋之士,区区一檀道济而剑已拟其项领。上之意指如彼,下之祸福如此。王昙首诸人雍容谈笑以俟天下之澄清,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乃于其中择一二铮铮者使与猾虏竞,拓跋焘固曰:“龟鳖小竖,夫何能为。”其堕彼目中久矣。身无英武之姿,外有方张之寇,奖柔顺以挫英奇,虽抱有为之志,四顾无可用之人,前以取败而不自知。及其败也,抑归咎于天方长乱,而虏势之不可撄也,愈以衰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注】①司马仲达:指司马懿。②营阳:指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宋武帝刘裕长子刘义符。后被权臣徐羡之、谢晦等人所废,降为营阳王,不久又被徐羡之等人杀害。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文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久疾A不愈B刘湛C说D司徒义康E以为F宫车一日晏驾G道济H不复可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徇,示众,与《陈涉世家》“将兵徇蕲以东”“徇”意思不相同。B.间,产生隔阂,与《屈原列传》“谗人间之”的“间”意思不相同。C.庚午,庚为天干第七位,午为地支第七位,文中是干支相配以纪日。D.乃,于是、就,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檀道济智谋高超,在人少势危之时,他指挥士卒在晚上用沙土充当军粮误导敌人,让士卒穿上铠甲和丧服乘车缓缓出动迷惑敌人,最终率全军脱困。B.檀道济功勋显著,威名远扬,他在与魏军的战斗中屡屡取胜,魏国人非常怕他;在他被诛杀后,魏国人欢喜非常,因为宋国再没有令他们忌惮的人了。C.宋文帝在魏兵压境形势危急之时,愧疚自己不顾臣下反对一心北伐给臣民带来了灾祸,后悔自己杀掉了檀道济,以致无人抵挡敌军,国家陷入困境。D.王夫之认为宋文帝虽然胸怀大志,但因自身英武不足,加之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任用的多是柔弱顺从之人而非可当大任的英才,贸然北伐最终失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2)道济见收,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14.宋文帝为何要诛杀檀道济?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开岁连日大雪①陆游开岁大雪如飞鸿,转盼已见平檐沟。村深出门风裂面,况复取醉湖边楼。从来春雪不耐久,卧听点滴无时休。去年久旱绵千里,犁不入土蝗虫稠。今年冬春足膏泽,天意似欲滋农畴。岂惟养猪大作社,更卖宝剑②添耕牛。【注】①此诗嘉定二年(1209年)春作于山阴。②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百姓多带刀持剑为盗,龚遂担任太守后,劝百姓舍弃刀剑,改业归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中“飞鸿”一词兼用比喻和夸张,形象地勾勒出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洋洋漫天洒落的图景。B.诗人住所偏远,近日一出门就要忍受风雪击面,加之又身在湖边楼上,风雪尤大,更令诗人烦躁。C.本诗主要通过写景和叙事来抒发情感,并且今昔对照,虚实相生,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审美意趣。D.本诗以农事为题材,质朴自然,与诗人慷慨悲壮的爱国诗作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貌的多样性。16.诗歌最后一句“更卖宝剑添耕牛”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移情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客观景物,使其具有人的情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典型的移情于物。(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拒谏”的指责,王安石直接反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拒不接受反对意见。(3)时间和空间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避开的永恒主题,在古人笔下,时间和空间的对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且其中寄寓着人们的各种情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这清明时节的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濛而迷换,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竞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必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动,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间没有停顿,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文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来,一些主打科学启蒙的“科学玩具”受到家长关注,成为玩具市场的“新宠”。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引导孩子接触科学,有助于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纵观科学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科技电子产品贴牌加工及售后维护合同
- 2025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模板:绿色建筑版
- 2025年高科技企业实习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劳动合同
- 2025版砂石料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合同范本
- 2025拆旧房屋产权置换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高品质住宅社区联合开发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合同
- 2025保密协议:能源项目信息保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返聘高级管理人才与跨国企业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套装门市场拓展与代理销售合同
-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表
-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篇(墨子)
- 成人学习者数字素养的培养
- 管理会计模拟实训实验报告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新闻采访课件
- 上市公司合规培训
- SPACEMAN(斯贝思曼)冰淇淋机 安装调试培训
- 利润分成合同
- 眼镜店市场可行性分析方案
- 5G通信网络中的负载均衡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