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_第1页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_第2页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_第3页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_第4页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课件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XX目录壹义和团运动概述贰八国联军入侵叁义和团的抗争行动肆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冲突伍义和团运动的影响陆课件内容的教育意义义和团运动概述第一章起源与发展01义和团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中国民间秘密结社,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逐渐演变为反外教运动。021898年,义和团在山东、直隶等地迅速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参与。03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的扩大,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同时也标志着其衰落的开始。民间秘密结社的形成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介入主要成员与组织义和团运动由赵三多、张德成等民间领袖发起,他们号召民众反抗外国势力。义和团的领导者0102拳民主要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组成,他们因对外国势力的不满而加入义和团。拳民的构成03八国联军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国组成,他们联合起来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的组成抗击八国联军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进行经济掠夺,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外国势力的侵略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引发民间反洋教情绪,义和团利用这一点发动群众。民间反洋教情绪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势力时屡屡妥协,导致国家主权受损,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义和团运动中,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成为抗击八国联军的重要心理基础。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八国联军入侵第二章入侵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以排外和反基督教为特点,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恐慌和干涉。义和团运动的爆发01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摇摆不定和对外国使馆的攻击,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直接导火索。清政府的外交政策02西方列强为了保护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扩大影响力,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列强的经济利益03入侵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准备向北京进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联军集结联军首先攻占了大沽口炮台,这是进入北京的重要门户,标志着战争的开始。攻占大沽口八国联军包围北京城,义和团和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未能阻止联军的进攻。北京围城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标志着八国联军入侵的结束。签订辛丑条约01020304影响与后果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01签订不平等条约战争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社会秩序崩溃,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02加剧社会动荡八国联军的胜利使得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张,加深了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03西方列强势力扩张义和团的抗争行动第三章主要战役北京围攻廊坊大捷01031900年8月,义和团包围了北京的外国使馆区,试图驱逐外国势力,但最终未能成功。1900年6月,义和团在廊坊成功阻击了八国联军的进攻,是义和团抗争中的重要胜利。02义和团与清军联合,对天津租界内的八国联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天津保卫战抗争策略与方法利用民间信仰义和团通过宣扬民间信仰,如法术和神力,增强民众的抗争信心和凝聚力。破坏铁路和电报线为了切断八国联军的补给线和通讯,义和团积极破坏铁路和电报设施。伏击战术围攻外国使馆义和团成员常采用伏击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对八国联军进行突袭,造成其伤亡。义和团组织了对北京外国使馆区的围攻,试图通过围困迫使外国势力撤退。抗争中的重要事件义和团与清军在北京城内与八国联军展开激烈战斗,城内多处建筑被毁。北京城的战斗1900年,义和团成员围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试图驱逐外国势力。义和团围攻使馆区同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义和团与清军联合抵抗,但最终不敌。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途中颁布了对义和团的镇压令。慈禧太后逃亡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冲突第四章冲突起因01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02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外国宗教和文化,导致与外国势力的直接冲突。03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义和团对抗外国势力,但随后又因列强压力而转向镇压义和团。外国势力的扩张义和团的排外运动清政府的利用与矛盾冲突经过19世纪末,义和团在山东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迅速蔓延至北京等地。义和团的崛起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义和团与清军联合抵抗,但最终失守。天津战役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辛丑条约签订面对义和团的威胁,清政府请求八国联军介入,导致国际军事干预。八国联军的介入同年7月,八国联军包围北京,义和团和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未能阻止联军进入北京城。北京围攻冲突结果在八国联军的军事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支付巨额赔款并接受列强的干涉。清政府的屈服八国联军胜利后,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在华势力加强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镇压,导致大量义和团成员伤亡,运动最终失败,未能实现其目标。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第五章对中国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加剧了清末的社会动荡,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加剧社会动荡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促使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近代化改革。推动近代化改革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民族意识觉醒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干涉更加深入。影响国际关系对国际的影响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的事件,对国际法提出了挑战,促使国际社会对条约体系进行反思和调整。对国际法的挑战与反思义和团运动后,各国在华利益重新分配,导致国际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影响深远。国际外交格局的变动义和团运动促使八国联军的形成,影响了国际力量对比,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干涉。八国联军的形成与影响历史评价与反思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激发了后续的民族自强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民族主义色彩义和团运动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介入,加剧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影响了后续的国际关系格局。对国际关系的长远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促使国人反思,认识到单纯排外和迷信无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反思与启示课件内容的教育意义第六章历史教育价值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理解民族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0102分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理解历史复杂性03课件内容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爱国主义教育01历史记忆传承通过义和团事迹,传承民族历史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02英勇抗争精神弘扬义和团英勇抗争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的启示义和团运动展示了民族自尊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