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_第1页
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_第2页
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_第3页
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_第4页
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外科护理试题与答案(护理三基)1.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绞痛6小时”急诊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术前需完成哪些针对性护理评估?(2)术后24小时内重点观察的并发症有哪些?(3)若术后患者主诉肩背部胀痛,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是什么?答案:(1)①腹痛评估:部位、性质(绞痛/钝痛)、放射部位(右肩背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②生命体征:体温(是否伴发热)、心率(感染或疼痛引起增快)、血压(感染性休克前驱表现);③腹部体征: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膜刺激征)、Murphy征是否阳性;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肝功能(胆红素、转氨酶)、凝血功能(腹腔镜手术需评估);⑤既往史:有无胆道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心脏病史(气腹可能影响心肺功能)。(2)①出血:腹腔镜手术戳卡孔出血、胆囊床渗血或胆管损伤出血,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腔引流管短时间内引流出鲜红色液体(>100ml/h);②胆漏: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或副肝管损伤,表现为腹腔引流液呈胆汁样(黄绿色、清亮)、腹痛、发热;③高碳酸血症:CO₂气腹吸收过多,表现为呼吸深快、烦躁、血气分析示PaCO₂升高;④肩背部胀痛(CO₂积聚刺激膈神经);⑤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活动减少)。(3)原因:腹腔镜手术中CO₂气腹导致部分气体残留于腹腔,刺激膈神经,引起肩背部牵涉痛。处理措施:①向患者解释为术后常见现象,减轻焦虑;②协助取半卧位,促进CO₂经膈肌吸收;③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小时可床边站立),促进气体排出;④必要时低流量吸氧(2-3L/min),提高血氧分压,加速CO₂代谢;⑤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2.患者女性,68岁,因“左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X线示“左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简述术前皮肤准备的特殊要求及原因。(2)术后患肢需保持何种体位?列举3项具体护理措施。(3)术后第3天,患者主诉左小腿肿胀、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可能的并发症是什么?如何处理?答案:(1)特殊要求:①范围包括左下肢(从脐平面至足趾)及会阴部,重点清洁髋关节周围皮肤;②术前3天开始每日用肥皂水清洗术区,术前1日剃除毛发(避免刮伤),术晨再次检查并消毒;③若皮肤有毛囊炎、湿疹等需延迟手术。原因:人工关节置换术为Ⅰ类切口,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2%),严格皮肤准备可降低细菌定植,减少感染风险。(2)体位: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15°-30°,足尖向上,避免内收、内旋)。护理措施:①使用外展枕或三角垫固定双下肢;②禁止患侧卧位(术后2周内);③翻身时需保持患肢与躯干同一轴线(三人轴线翻身法);④避免屈髋>90°(如坐矮凳、跷二郎腿);⑤穿防旋鞋(鞋底带横板)防止足外旋。(3)可能并发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处理措施:①立即通知医生,禁止按摩、热敷患肢(防止血栓脱落);②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回流;③监测患肢周径(髌骨上15cm、下10cm),与健侧对比;④完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⑤遵医嘱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需监测INR);⑥观察有无肺栓塞表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⑦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主动背伸-跖屈),未禁忌时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3.患者男性,32岁,体重70kg,因“火焰烧伤躯干、四肢3小时”入院,查体:躯干(前侧13%、后侧13%)、双上肢(各9%)、双下肢(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皮肤红肿、水疱,部分表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1)计算烧伤总面积及深度。(2)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是多少?列出晶胶体分配方案。(3)若患者伤后8小时入院,已输入晶体液800ml、胶体液400ml,此时应如何调整补液速度?答案:(1)烧伤面积:躯干前侧13%+后侧13%=26%,双上肢9%×2=18%,双下肢(21%+13%+6%)×2=80%?不,成人双下肢面积为“5、7、13、21”(双足6%、双小腿13%、双大腿21%、臀部5%),但患者为男性,双下肢总面积=(双大腿21%×2)+(双小腿13%×2)+(双足6%×2)=42%+26%+12%=80%?但实际中国九分法中,双下肢(含臀部)为46%(男性),即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题目中描述“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可能为简化数据,按题目给出计算:躯干26%+双上肢18%+双下肢(21+13+6)×2=40×2=80%?但总面积超过100%不可能,需修正。正确九分法:躯干(前13%+后13%+会阴1%)=27%,双上肢(各9%)=18%,双下肢(男性46%),患者烧伤部位为躯干(前侧13%、后侧13%)即26%(不含会阴),双上肢18%,双下肢(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共40%(21+13+6=40,双下肢为双侧,故40%×2?不,九分法中双下肢为一侧各占23%,双侧46%)。可能题目数据为简化,假设躯干26%、双上肢18%、双下肢(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40%(单侧),但双侧应为80%,但总面积超过100%,显然错误。正确应为:躯干(前13%+后13%)=26%,双上肢(各9%)=18%,双下肢(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40%(单侧),但实际双下肢双侧为46%,故题目中可能双下肢为40%(单侧),但需按题目描述计算。假设题目中“双下肢”指双侧,即双大腿21%×2=42%、双小腿13%×2=26%、双足6%×2=12%,共80%,加上躯干26%、双上肢18%,总面积26+18+80=124%,明显错误,说明题目数据为简化,可能正确面积为:躯干26%(前13+后13)、双上肢18%(各9)、双下肢(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6%)=40%(单侧),但双侧应为80%,但总面积超过100%,故可能题目中“双下肢”为单侧,即40%,总面积26+18+40=84%。深度:红肿、水疱(浅Ⅱ度),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深Ⅱ度),故为深Ⅱ度84%。(2)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成人)+2000ml(基础水分)。患者体重70kg,面积84%(假设题目数据合理),则晶体+胶体=70×84×1.5=8820ml,其中晶:胶=2:1(广泛深度烧伤可1:1),本题为深Ⅱ度为主,按1:1分配:晶体4410ml,胶体4410ml,基础水分2000ml,总量=8820+2000=10820ml。(3)伤后8小时应输入第一个24小时总量的1/2(前8小时),即10820/2=5410ml。患者已输入800+400=1200ml,剩余需在(8-已用时间)内补入。若患者伤后3小时入院,已伤后3小时,剩余5小时需输入5410-1200=4210ml,速度=4210/5≈842ml/h;若伤后8小时入院(即已过8小时),则前8小时应补5410ml,但仅输入1200ml,需在接下来的16小时内补剩余总量的1/2(5410ml)+基础水分2000ml=7410ml,速度=7410/16≈463ml/h(需根据尿量调整)。4.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部刀刺伤30分钟”急诊入院,查体:T36.5℃,P120次/分,R28次/分,BP85/50mmHg,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简述急救护理措施。(3)术后第5天,患者出现高热(39.5℃)、腹胀、呃逆,考虑何并发症?如何确诊?答案:(1)诊断:腹部刀刺伤伴腹腔内出血、弥漫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依据:①外伤史(刀刺);②休克表现(P120次/分,BP85/50mmHg,面色苍白);③腹膜刺激征(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④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积液);⑤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2)急救措施:①快速补液(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首选上肢或颈内静脉),先晶体(平衡盐)后胶体(羟乙基淀粉),目标收缩压≥90mmHg;②交叉配血,准备输血(血红蛋白<70g/L或休克未纠正时输红细胞);③禁饮食、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防止呕吐误吸);④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尿量(留置尿管,目标≥0.5ml/kg/h);⑤紧急术前准备(备皮、皮试、签署手术同意书);⑥保暖(加盖棉被,避免低温加重凝血障碍);⑦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应激性血压波动)。(3)可能并发症:膈下脓肿。确诊方法:①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膈下液性暗区)、CT(更清晰显示脓肿位置及大小);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③诊断性穿刺: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可确诊。5.患者女性,40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6小时,主诉呼吸困难、烦躁,查体:T37.8℃,P110次/分,R24次/分,BP140/90mmHg,颈部肿胀,切口敷料可见少量渗血。(1)该患者最可能的并发症是什么?列出3个常见原因。(2)简述紧急处理步骤。(3)若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需重点观察的其他并发症有哪些?答案:(1)并发症: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甲状腺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常见原因:①切口内血肿压迫(手术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②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损伤、手术牵拉);③气管塌陷(长期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术后失去支撑);④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声门闭合)。(2)紧急处理:①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开放气道;②拆除切口缝线,清除血肿(无需等待手术室,床边操作);③若仍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备气管切开包);④高流量吸氧(6-8L/min),监测血氧饱和度;⑤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减轻喉头水肿);⑥准备再次手术止血(若为血肿原因)。(3)其他并发症:①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音嘶哑,双侧失音+呼吸困难);②喉上神经损伤(内支:误咽呛咳;外支:音调降低);③甲状旁腺损伤(低钙血症,表现为口周麻木、手足抽搐,Chvostek征阳性);④甲状腺危象(高热>39℃、心率>140次/分、烦躁、呕吐,多因术前准备不充分)。6.患者男性,65岁,因“腹痛、腹胀、呕吐3天”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拟行非手术治疗。(1)简述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2)若48小时后症状未缓解,出现哪些表现提示需手术治疗?(3)术后第2天,患者肛门未排气,肠鸣音弱,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促进肠蠕动恢复?答案:(1)胃肠减压护理要点:①妥善固定(胃管插入深度45-55cm,标记体外长度,避免脱出);②保持通畅(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避免堵塞);③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若为血性提示绞窄性肠梗阻);④口腔护理(每日2-3次,预防口腔感染);⑤记录24小时引流量(为补液提供依据);⑥拔管指征(肛门排气、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夹管24小时无不适)。(2)手术指征:①腹痛加剧(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②呕吐物或胃肠减压液为血性(提示肠绞窄);③腹胀不对称(触及压痛性包块);④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反跳痛);⑤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⑥经非手术治疗48小时无缓解,或病情加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3)促进肠蠕动措施:①早期活动(术后6小时可床上翻身,24小时可床边站立);②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③肛管排气(插入深度15-20cm,保留20分钟);④穴位刺激(足三里、天枢穴按摩或艾灸);⑤药物促进(遵医嘱使用新斯的明0.5mg肌注,促进平滑肌收缩);⑥饮食指导(肛门排气前禁饮食,排气后从流质逐步过渡)。7.患者女性,28岁,因“右乳外上象限肿块2个月”入院,钼靶示“右乳占位,BI-RADS5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原则及具体阶段内容。(2)若术后第3天,患侧上肢出现肿胀,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措施。(3)出院前需给予哪些健康教育?答案:(1)锻炼原则:循序渐进(从被动到主动,从低强度到高强度),避免过早外展(术后7天内限制肩关节外展)。阶段内容:①术后24小时内:手指、腕关节被动活动(护士或家属协助);②术后1-3天:握拳、屈腕、屈肘(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③术后4-7天:患侧手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避免上臂外展);④术后1-2周:患侧上肢爬墙(每日标记高度,逐步增加)、梳头(患侧手过头顶);⑤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如游泳、打羽毛球),避免提重物(>5kg)。(2)肿胀原因:①淋巴回流障碍(腋窝淋巴结清扫破坏淋巴管);②静脉回流受阻(绷带加压过紧);③感染(切口红肿热痛)。处理措施:①抬高患侧上肢(高于心脏水平,用软枕垫高);②避免患侧上肢受压(禁止测血压、抽血、提重物);③向心性按摩(从手部向腋窝方向轻推);④使用弹力袖套(晨起穿戴,夜间脱下);⑤若合并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⑥指导做握拳-松拳运动(促进淋巴液回流)。(3)健康教育:①功能锻炼:坚持3-6个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②切口护理:保持干燥,避免抓挠,术后6个月内避免阳光直射(防色素沉着);③义乳佩戴: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后)可佩戴,双侧乳房不对称时使用;④复查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乳腺超声、胸片、肿瘤标志物),2-5年每6个月,5年后每年1次;⑤内分泌治疗:ER/PR阳性者需口服他莫昔芬(绝经前)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绝经后)5-10年,定期查肝功能;⑥妊娠指导: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雌激素可能刺激复发);⑦生活方式: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王浆)。8.患者男性,75岁,因“前列腺增生症”行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返回病房,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1)简述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2)若冲洗液颜色突然加深呈鲜红色,伴血块,应如何处理?(3)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后,患者出现尿失禁,可能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答案:(1)冲洗要点:①冲洗液选择:生理盐水(避免溶血),温度25-30℃(过冷刺激膀胱痉挛,过热加重出血);②冲洗速度:根据引流液颜色调整(淡红色→50-60滴/分;鲜红色→加快至100-120滴/分);③保持通畅:若引流不畅,挤压尿管或用50ml注射器低压冲洗(避免压力过高加重出血);④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冲洗量-引流量=膀胱内出血量),若引流量少于冲洗量,提示膀胱充盈(及时处理);⑤气囊护理:术后6小时内气囊保持30-50ml(压迫止血),24小时后可逐渐放气(避免长期压迫导致尿道损伤)。(2)处理措施:①立即加快冲洗速度(快速冲出血块,防止堵塞尿管);②通知医生,检查冲洗系统是否通畅(有无打折、受压);③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左右侧卧,促进血块排出);④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静脉注射);⑤若持续出血(每小时冲洗液量>200ml血性液体),需紧急手术止血(电凝止血或重新留置三腔管加压);⑥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必要时配血输血。(3)尿失禁原因:①尿道括约肌暂时性损伤(电切刺激或气囊压迫);②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术后膀胱敏感性增高);③充盈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未完全解除)。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告知为暂时性,多在术后1-3个月恢复);②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10秒,放松10秒,每日3组,每组15次);③记录排尿日记(每2小时主动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④保持会阴部清洁(温水清洗,使用尿垫或成人纸尿裤);⑤避免增加腹压(如咳嗽、便秘时用手按压下腹部);⑥若持续3个月未缓解,需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括约肌功能)。9.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切口渗液,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切口感染”。(1)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简述感染切口的换药步骤。(3)如何预防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答案:(1)临床表现:①局部:切口红肿、皮温升高、压痛明显;②渗液: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脓性(黄色、浑浊);③全身:发热(T>38.5℃)、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④严重时切口裂开(深部组织感染)、骨髓炎(骨折端感染,X线示骨膜反应)。(2)换药步骤:①准备用物:无菌换药包(弯盘2个、镊子2把)、碘伏棉球、生理盐水、引流条(凡士林或抗生素纱条)、无菌纱布、胶布;②戴口罩、手套,暴露切口(注意保暖);③揭除敷料(污染面朝上,若粘连用生理盐水湿润);④观察切口(渗液量、颜色,有无坏死组织);⑤消毒: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范围超过切口5cm),共2-3遍;⑥处理创面:用镊子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剪去死皮),若有脓腔用生理盐水冲洗(50ml注射器接细导管),放置引流条(松紧要适度,避免堵塞);⑦覆盖敷料:无菌纱布覆盖(厚度≥4层),胶布固定(避免过紧影响血运);⑧记录:切口情况、渗液量、患者反应。(3)预防措施:①术前:彻底清创(开放性骨折6-8小时内急诊手术,清除污染组织、异物),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创面;②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人员刷手时间≥5分钟),减少组织损伤(避免电刀过度烧灼),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30分钟静滴头孢类);③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渗液多时及时换药),避免切口受压(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④加强营养:高蛋白饮食(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⑤监测体温:每日4次,若持续升高需警惕感染;⑥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目标7-1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