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_第1页
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_第2页
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_第3页
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_第4页
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1)【题干1】藏族古典诗歌的体式“鲁体”以______为显著特征。【选项】A.五言绝句为主B.七言律诗为主C.押韵对仗D.长篇叙事【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鲁体”是藏族诗歌的主要体式之一,其核心特征是押韵和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多用于表达哲理或生活经验。五言和七言是传统汉语诗歌的常见句式,但藏族诗歌更注重音韵和谐而非固定句数,长篇叙事属于史诗范畴,故排除A、B、D。【题干2】藏传佛教后弘期(10世纪末至13世纪)文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是______。【选项】A.汉藏文化交流B.佛教经典翻译C.民间故事传承D.帝国政治统一【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后弘期藏族文学的核心动力是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尤其是《甘珠尔》《丹珠尔》的译介推动了佛学文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汉藏交流虽有一定影响,但非主导因素;民间故事传承早于后弘期;帝国统一主要指松赞干布时期,故B为正确答案。【题干3】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开篇“天界篇”主要讲述______的故事。【选项】A.格萨尔诞生B.格萨尔征讨妖魔C.神仙与凡人的爱情D.龙国兴衰【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开篇以超自然叙事构建宇宙观,通过“天界篇”描述龙国(森伦)的兴衰,引出格萨尔诞生的背景。其他选项中,A是主体故事主线,B属于“征战篇”,C与史诗核心无关,故D正确。【题干4】宗喀巴(宗喀巴大师)的文学贡献主要体现于______。【选项】A.藏族谚语编撰B.佛学典籍注释C.民间故事采集D.藏戏剧本创作【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其代表作《辩宗论》等是佛学典籍的权威注疏,推动了藏文佛学文学的系统化。其他选项中,A属民间文学范畴,C、D为后世发展内容,故B为正确答案。【题干5】藏族谚语“鸟要爱树,人要爱国”反映的文学功能是______。【选项】A.哲理教化B.历史记录C.民俗描写D.宗教宣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藏族谚语以简洁比喻传递道德观念,此句通过“鸟与树”的共生关系隐喻人与国家的依存关系,属于哲学层面的教化功能。历史记录需依赖具体史实,民俗描写侧重日常生活,宗教宣传多与神学相关,故A正确。【题干6】藏戏角色分类中,“巴麦”指______。【选项】A.军事统帅B.情爱角色C.悖论象征D.神灵使者【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藏戏角色“巴麦”(巴麦巴)是军事统帅形象,代表正义一方,常扮演国王或将军。情爱角色称“巴达”,悖论象征属剧情功能,神灵使者称“辛巴”,故A正确。【题干7】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流传方式主要是______。【选项】A.书面文献记载B.口头吟诵C.雕塑壁画表现D.音乐舞蹈演绎【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是现存最长的史诗,以“仲肯”(吟唱者)口头传唱为核心,依赖记忆与程式化表演传承。书面文献记载始于近代,雕塑壁画属辅助形式,音乐舞蹈是表演载体而非主要流传方式,故B正确。【题干8】吐蕃时期(7-9世纪)藏族文学的主要载体是______。【选项】A.佛经译本B.谚语歌谣C.史诗文本D.戏曲剧本【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吐蕃时期佛经翻译(如《晶珠本草》)是文学发展的核心,松赞干布时期《贤者喜宴》等虽属史传,但尚未形成完整史诗文本。谚语歌谣为民间文学,戏曲剧本出现于后弘期,故A正确。【题干9】藏文长诗《鲁体·仓央嘉措歌集》的艺术特色是______。【选项】A.押韵工整且无固定格律B.句式自由且多用比喻C.交替使用汉藏文句式D.仅有散文体无韵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仓央嘉措诗以“鲁体”为主,押韵严格且句式固定(多为五言或七言),通过宗教隐喻表达世俗情感,符合藏族诗歌韵律传统,故A正确。【题干10】藏族文学史分期中,“前弘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选项】A.佛教本土化与史诗兴起B.佛经翻译与佛学经典形成C.民间文学鼎盛D.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分化【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前弘期(8-10世纪)以佛教经典翻译(如《卫藏道场名称》《般若心经》)和佛学理论建构为核心,尚未形成完整史诗体系,后弘期(10世纪末)才出现史诗与宗教文学的分化,故B正确。【题干11】藏族小说《苏吉尼玛》的叙事结构属于______。【选项】A.线性单线叙事B.回环多线叙事C.随机碎片叙事D.环形封闭叙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苏吉尼玛》以女性视角展开多线叙事,通过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交织反映社会变迁,符合藏族小说“多线回环”的典型结构,故B正确。【题干12】藏文书法“藏体”与“印度婆罗米体”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选项】A.笔画粗细B.结构布局C.书写工具D.象征意义【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藏体书法强调字体的方正饱满与书写节奏,婆罗米体则趋向线条纤细与几何对称,二者在结构布局上差异显著。笔画粗细、书写工具(藏文用银针书写)均非核心区别,故B正确。【题干13】藏族民间故事“阿古鲁布”蕴含的生态观是______。【选项】A.人与自然对立B.资源无限利用C.生态平衡共生D.神灵主导自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故事中人类因破坏森林遭神惩罚,最终通过修复生态恢复平衡,体现藏族“神山圣湖”信仰与生态共生的理念,故C正确。【题干14】藏传佛教格鲁派文学的重要典籍是______。【选项】A.《萨迦格言》B.《甘珠尔》C.《青史》D.《格萨尔王传》【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青史》(宗喀巴著)系统梳理藏传佛教史与格鲁派传承,属于宗教文学与历史文学的交叉文本,其他选项中,《萨迦格言》属前弘期作品,《甘珠尔》是佛经总称,《格萨尔王传》为史诗,故C正确。【题干15】藏族文学翻译的早期代表人物是______。【选项】A.赤松德赞B.澎巴才仁C.萨迦班智达D.阿旺格勒【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萨迦班智达(12世纪)主持翻译《甘珠尔》《丹珠尔》,推动藏族佛学文学与印度、汉地文化的融合,其他选项中,赤松德赞为吐蕃赞普,澎巴才仁(14世纪)属翻译家,阿旺格勒(19世纪)为学者,故C正确。【题干16】藏族诗歌意象“白度母”的象征意义是______。【选项】A.神圣女性B.自然灾难C.民族团结D.宗教教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白度母是藏传佛教重要女神,常象征慈悲与护佑,藏族诗歌中多用于表达对神圣女性的崇拜,故A正确。【题干17】明清时期藏族宗教文学的代表题材是______。【选项】A.谚语集B.传记文学C.史诗续写D.民间传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明清时期宗喀巴学派传记(如《宗喀巴大师传》)和达赖喇嘛传(如《五世达赖传》)盛行,属宗教文学与传记文学的结合,其他选项中,A属前弘期,C、D属民间文学,故B正确。【题干18】藏族文学中“多仁杰布”的典型形象是______。【选项】A.世俗英雄B.宗教修行者C.民间艺人D.历史人物【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多仁杰布”指云游修行者,其文学形象多体现藏传佛教“苦行”精神,如《多仁杰布传》描述其历经磨难证悟佛法,故B正确。【题干19】藏文长诗《萨迦格言》的成书年代是______。【选项】A.7世纪B.11世纪C.13世纪D.16世纪【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萨迦格言》成书于11世纪萨迦派鼎盛时期,由萨迦班智达及弟子编纂,内容融合佛教哲学与藏族生活智慧,故B正确。【题干20】藏族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是______。【选项】A.比较文学视角B.考古材料佐证C.文化学人类学D.政治经济学分析【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藏族文学史研究需结合文化人类学方法,分析宗教、民俗与文学互动关系,如史诗口传传统与部落社会结构研究。其他选项中,A属跨学科方法,B为辅助手段,D与藏族文学特性关联较弱,故C正确。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2)【题干1】藏族古典文学“七大家”中,以《仓央嘉措情歌》闻名的是哪位诗人?【选项】A.萨迦班智达B.宗喀巴C.仓央嘉措D.米拉日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仓央嘉措是16世纪中叶的藏地活佛,其诗歌以《仓央嘉措情歌》为核心,融合佛教理论与民间情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被列为藏族文学史代表人物。其他选项中,萨迦班智达是萨迦派学者,宗喀巴为佛教改革家,米拉日巴以密宗修行著称。【题干2】下列哪部作品是壤塘寺学派的代表论著?【选项】A.《青史》B.《西藏王统记》C.《密宗道次第》D.《仓央嘉措情歌》【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壤塘寺学派的创始人邬坚巴著《密宗道次第》系统阐释密宗修行次第,成为该派核心文献。其他选项中,《青史》为第司·索南朗杰所著编年史,《西藏王统记》为宇妥·云丹贡布编纂,《仓央嘉措情歌》属仓央嘉措个人诗集。【题干3】藏传佛教格鲁派文学理论著作《文法七论》的作者是?【选项】A.宗喀巴B.萨迦班智达C.止贡桑杰D.宗喀巴弟子【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宗喀巴大师的《文法七论》是藏族语言学与文学理论里程碑,系统构建藏族传统语法体系,奠定现代书面语基础。选项D为干扰项,因宗喀巴已非弟子身份。【题干4】藏戏形成的关键地域是?【选项】A.卫藏地区B.康藏地区C.安多地区D.凉山彝区【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卫藏地区(今拉萨河谷)因文化交融最早形成藏戏艺术雏形,其核心元素如“顿”舞蹈、“巴姆”面具均源自此。凉山彝区属彝族文化圈,与藏戏无直接关联。【题干5】《萨迦格言》的成书年代属于?【选项】A.吐蕃松赞干布时期B.中世纪萨迦派掌权期C.元朝入藏时期D.明清卫藏分裂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萨迦格言》由萨迦班智达与其弟萨迦吉尊于1182-1185年撰写,正值萨迦派统治时期(1127-1250),系统阐释佛教智慧与世俗智慧结合的哲学思想。【题干6】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传承方式中,“口传”占主导比例约为?【选项】A.60%-70%B.80%-90%C.30%-40%D.10%-20%【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作为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其流传以吟诵说唱(仲肯)为主,据研究80%-90%内容依赖口耳相传,仅部分章节被文字记录。【题干7】《玛尼石经城》主要反映藏族哪个层面的精神信仰?【选项】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苯教萨满信仰D.格鲁派显教修行【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玛尼石堆为苯教经典《甘珠尔》《丹珠尔》的重要载体,通过刻印苯教仪轨、神灵名号体现苯教万物有灵、自然神灵信仰体系,与显教修行无直接关联。【题干8】壤塘寺学派的文学贡献主要体现在?【选项】A.翻译佛经B.编纂史书C.整理密宗仪轨D.创作诗歌【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该学派核心人物邬坚巴、阿底峡等通过翻译密宗仪轨(如《菩提道次第广论》),将印度佛教理论转化为藏族本土化表达,其文学形式以论辩性文字为主。【题干9】藏文文献中,“仲肯”指代的是?【选项】A.经院学者B.宗教僧侣C.史诗吟诵者D.医学专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仲肯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专业吟诵传唱者,需掌握大量诗歌韵律与演唱技巧,属于民间文学传承职业。【题干10】松赞干布时期的重要文学活动是?【选项】A.编撰《卫藏史》B.创制藏文文法C.翻译佛经D.建立诗歌社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松赞干布派吞米·桑布扎从印度引入梵文字母创制藏文,并制定《三十颂文法》,奠定藏语文法基础,其他选项属后世发展内容。【题干11】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对藏族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选项】A.推动诗歌形式创新B.系统阐释密宗仪轨C.制定文学批评标准D.促进史诗书面化【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该书第四章专论“文字与语言”,提出文学需服务于佛法传播,确立“文以载道”的批评原则,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导向。【题干12】藏戏角色“朗达玛”的原型历史人物是?【选项】A.吐蕃末代赞普B.赤松德赞C.松赞干布D.尺带珠丹【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朗达玛为吐蕃末代赞普,藏戏中象征暴政与分裂,其角色设定融合历史真实与艺术夸张,赤松德赞为松赞干布父亲,非反派形象。【题干13】藏族“鲁体”诗歌的格律特征是?【选项】A.句末押韵且对仗工整B.每句七言且平仄交替C.使用回环句式D.每章押同一韵脚【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鲁体(鲁梅诗歌)以回环往复的句式为标志,如四句组成一环,循环往复强化韵律感,七言句式与平仄要求属其他诗歌体式特征。【题干14】《西藏王统记》记载的吐蕃赞普世系中,缺失哪位赞普?【选项】A.赤松德赞B.牟尼赞普C.热巴巾D.松赞干布【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宇妥·云丹贡布所著《西藏王统记》将松赞干布之后的赞普分为“黑暗时代”与“光明时代”,唯独未记载中宗牟尼赞普,因其在位仅两年且记载缺失。【题干15】壤塘寺学派的“四续部”思想对藏族文学的影响是?【选项】A.促进史诗书面化B.强化宗教仪轨文学性C.推动世俗文学发展D.革新诗歌韵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该学派主张将《四续部》(佛语续、密语续、论续、生圆次第续)理论融入文学创作,使宗教仪轨文本(如《甘珠尔》《丹珠尔》)成为文学研究重点。【题干16】藏传佛教宁玛派文学代表人物是?【选项】A.宗喀巴B.萨迦班智达C.宇妥·云丹贡布D.阿底峡【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宇妥·云丹贡布作为宁玛派萨迦派系代表,系统整理苯教经典并著《西藏医典》,其医学文学结合理论属宁玛派重要遗产。【题干17】《仓央嘉措情歌》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玛尼堆”象征意义是?【选项】A.佛教轮回观B.自然崇拜C.爱情忠贞D.密宗修行【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玛尼堆作为苯教文化符号,象征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祈福,仓央嘉措诗中通过玛尼堆暗喻情感寄托与信仰冲突,与轮回观无直接关联。【题干18】藏文音节书写中,“文殊字”指代的是?【选项】A.辅音符号B.元音标记C.声调符号D.连字符号【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文殊字(གཞུང་བཞིན་)是藏文特有的元音标记系统,用于标注音节元音位置,如“པ”+“ག”变为“པག”,属音韵学核心内容。【题干19】壤塘寺学派的《密宗道次第》在文学史地位是?【选项】A.史诗理论奠基之作B.佛经翻译标准文献C.文学批评理论集大成者D.密宗仪轨整理典范【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该书首次将密宗修行仪轨系统化并文学化,如“四密”(身、语、意、业)理论通过文字详细阐释,为后世文学研究提供重要文本。【题干20】藏族“仲肯”传承史诗《格萨尔王传》时,使用的传统乐器不包括?【选项】A.热瓦普B.扎木聂C.朗琴D.扎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仲肯说唱伴奏乐器以扎木聂(法号)、朗琴(弦乐器)、扎年(鼓)为主,热瓦普为弹拨乐器,主要用于歌曲演唱,非史诗说唱传统配置。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3)【题干1】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成书时期与主要传承方式是?【选项】A.11世纪至12世纪,口传与文字并重B.13世纪至14世纪,全为书面创作C.7世纪至8世纪,仅通过口传保存D.15世纪至16世纪,以寺院抄本为主【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形成于11-12世纪,最初为藏地民间口头史诗,后经说唱艺人(仲肯)和寺院僧侣合作整理成书面文本,故A正确。B错误因成书时间不符;C时间过早且无文字记载证据;D为后弘期宗教文献特征,与史诗无关。【题干2】藏文诗歌的“六度诗体”主要体现藏族文学的哪种艺术特征?【选项】A.韵律工整B.重章叠句C.比兴手法D.谐音双关【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六度诗体以“韵脚固定、句式统一”为标志,如每句末字押同一韵母,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性,体现藏族诗歌的韵律之美。B重章叠句多见于《敦煌变文》;C比兴为汉诗传统;D谐音双关常见于藏族谚语。【题干3】被誉为“藏族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萨迦格言》成书于哪个世纪?【选项】A.9世纪B.11世纪C.13世纪D.15世纪【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萨迦格言》成书于11世纪萨迦派祖师萨迦班智达时期,融合佛教哲理与藏地谚语,系统总结藏族伦理智慧,故B正确。A为松赞干布时期,C为帕木多王朝,D为宗教改革后。【题干4】藏族戏曲《智美仁钦》的戏剧冲突核心是?【选项】A.人与自然的斗争B.财产继承纠纷C.宗教仪轨争议D.阶级压迫与反抗【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该作品通过贵族与平民的对抗,揭露封建制度下阶级压迫本质,如主要人物智美仁钦的反抗体现底层觉醒,故D正确。A为《巴恰尔》主题;B是《顿珠尔杰》主线;C多见于寺院题材戏剧。【题干5】藏地民间故事《赛布沃》反映的原始信仰与藏族哪个部族的迁徙史相关?【选项】A.藏族B.党项族C.回族D.狮子族【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赛布沃》通过神鸟引导部族渡过沧海至藏区,讲述党项人(吐蕃先民)南迁过程,与“藏族”主体民族的族源研究密切相关,故B正确。A泛指概念错误;C、D属中华民族其他民族。【题干6】藏族佛教文学“三界九部”体系中的最高经典《甘珠尔》包含多少部内容?【选项】A.100部B.200部C.300部D.400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甘珠尔》为藏传佛教核心经典,包括经、律、密三大部分,共计200部;而《丹珠尔》为论疏集,共300部。A、C、D均不符合传统分法。【题干7】藏戏《顿珠尔杰》中主人公为藏族哪一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选项】A.吐蕃早期B.唐代C.宋代D.明代【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顿珠尔杰是11世纪佛教改革家萨迦班智达的弟弟,作品借其形象批判苯教势力,反映藏传佛教初创期的思想斗争,故B正确。A属松赞干布时期;C为后弘期;D属朵甘美教派时期。【题干8】藏族谚语“像牦牛拉象拔草,像雅砻河卷浪花”体现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夸张B.比喻C.借代D.拟人【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牦牛与象拔草、雅砻河与浪花的组合形成本体与喻体的直接关联,比喻本体为藏族谚语的生命力,故B正确。A夸大实际规模;C借代未明确替代对象;D拟人化动物主体。【题干9】《西藏王臣记》成书于哪个宗教改革时期?【选项】A.转化邦时期B.边美时期C.噶哇时期D.萨迦时期【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西藏王臣记》系萨迦班智达于1188年撰写,总结吐蕃后期政治与宗教状况,故D正确。A为松赞干布改革;B为10世纪佛教复兴;C为12世纪教派分裂;D为萨迦派主导期。【题干10】藏族民歌《宗协》中“阿妈说歌声能渡灵魂”体现的信仰元素是?【选项】A.风马旗崇拜B.贡布山神信仰C.歌舞通灵D.经幡占卜【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藏族“鲁体”民歌认为歌声可沟通天地,歌词传递神灵意志,故C正确。A属物质崇拜;B为自然神灵信仰;D为占卜实践。【题干11】藏族文学史中“三个过渡期”包含哪个阶段?【选项】A.7-9世纪佛教初传B.10-11世纪佛苯融合C.12-14世纪教派鼎立D.15-17世纪多教并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三个过渡期”指7-9世纪佛教初传(吐蕃前)、10-11世纪佛苯融合(松赞干布至萨迦班智达)、12-14世纪教派鼎立(帕木多王朝),故B正确。D属17世纪格鲁教派统一后。【题干12】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三十单雄城”的地理原型与哪个王朝相关?【选项】A.吐蕃B.萨迦C.宗喀巴D.噶丹【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中三十单雄城对应萨迦派控制的三十六个庄园,反映11世纪萨迦王朝的政治版图,故B正确。A为松赞干布都城桑耶;C、D属格鲁派传播期。【题干13】藏文医学典籍《四部医典》的“医学伦理”部分规定医师最忌讳的行为是?【选项】A.私自带走病患财物B.治疗时谈论患者隐私C.收取额外红包D.使用非纯天然药材【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四部医典·行医七善》强调“不泄露病患私语”,故B正确。A属商业伦理;C为现代医患关系问题;D违背藏医传统。【题干14】藏族谚语“像牦牛饮水成河,像酥油灯燃到天明”揭示的哲理是?【选项】A.个体与集体的关系B.短暂与永恒的辩证C.努力与收获的关联D.自然规律不可逆【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谚语通过牦牛成河、酥油灯长燃的意象,强调持续努力产生巨大成果,故C正确。A个体依附集体;B短暂对应永恒;D属宿命论。【题干15】藏族史诗《艺文论宝库》记载的“仲肯”说唱艺术的核心传承工具是?【选项】A.六弦琴B.锐器C.鼓D.经典抄本【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藏地史诗“仲”说唱传统以六弦琴(扎木聂)伴奏,作为节奏与歌词的固定配合,故A正确。B为劳动工具;C属宗教法器;D为知识载体。【题干16】藏族戏曲《智美仁钦》中智美与顿珠的服饰差异象征了?【选项】A.阶级地位B.宗教教派C.民族服饰D.地域差异【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剧中贵族顿珠缀金饰,平民智美着麻布,直观体现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服饰等级,故A正确。B为宗教仪轨差异;C、D非核心冲突。【题干17】藏文诗学理论《诗镜论》提出“三界九门”结构时,主要受哪种文学理论影响?【选项】A.汉地《文心雕龙》B.印度《poetics》C.阿拉伯《天文学书》D.蒙古《韵律秘要》【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诗镜论》作者宇妥·云丹贡布借鉴印度《poetics》中的“六艺”分类,将诗歌创作分解为三界(字、韵、句)九门(声、韵、体等),故B正确。A为汉语诗学;C属科学著作;D为蒙文理论。【题干18】藏族谚语“像牦牛踏碎冰河,像雄鹰搏击长空”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选项】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牦牛踏冰与雄鹰搏空均通过夸大动物能力,象征藏族生存环境的挑战性,故B正确。A为喻体与本体不直接关联;C拟人化自然;D对偶未体现。【题干19】藏族宗教文学《卫藏见闻记》中记载的“青稞酒宴”主要反映哪个历史事件?【选项】A.萨迦改革B.噶丹平叛C.宗喀巴弘教D.五世达赖兴学【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卫藏见闻记》作者萨迦班智达在改革期间通过记录藏区习俗,暗讽苯教弊端,故A正确。B属13世纪;C为宗派斗争后;D属格鲁派鼎盛期。【题干20】藏族神话《世界形成》中创世神“森居”通过哪种活动完成创世?【选项】A.诵读经文B.雕刻图腾C.搅动宇宙之湖D.烧制陶器【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藏族神话认为森居神将混沌之湖搅动,分化天地万物,故C正确。A属佛教密宗仪轨;B为原始图腾崇拜;D属农耕文明遗存。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4)【题干1】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描述的岭国主要统治者是?【选项】A.聂赤赞普B.赤松德赞C.塞珍珠D.赤德祖赞【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格萨尔王传》中岭国(氐羌部落联盟)的建立者赤德祖赞是吐蕃第七代赞普,史诗以他的统治为背景展开。选项D正确。A为吐蕃首位赞普,C为女性统治者,均与史诗主线无关;B为松赞干布叔父,未直接关联岭国体系。【题干2】藏戏《智美更登巴》中,主人公通过智慧化解家庭矛盾的情节发生在哪个故事章节?【选项】A.梵行篇B.斗法篇C.悲剧篇D.转世篇【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智美更登巴》分为五大部分,其中“斗法篇”围绕主人公智美与妖魔的智斗展开,包含化解家庭矛盾的核心情节。选项B对应正确章节。A为修行考验,C为亲人死亡,D为转世轮回,均与题干情节无关。【题干3】《萨迦格言》中提出的“三界六道轮回观”与哪种宗教哲学体系直接关联?【选项】A.佛教显宗B.萨迦派密宗C.宁玛派本续D.嘎举派教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萨迦格言》虽由萨迦派萨迦班智达撰写,但其核心教义三界六道轮回观属于佛教显宗基本理论。选项A正确。B为萨迦派密宗特殊教义,C为宁玛派经典,D为嘎举派修习重点,均不全面对应题干。【题干4】藏族格言诗“直节不弯腰,硬汉不流泪”的完整出处是?【选项】A.《云乘·玛尼堆》B.《论说续》C.《西藏王统记》D.《青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此句出自萨迦派重要理论著作《论说续》(藏语《དོན་རྒྱུད་རྒྱུད》),强调萨迦派“直率不阿曲从”的处世原则。选项B正确。《云乘·玛尼堆》为宗教仪轨集,《青史》和《西藏王统记》侧重历史记载。【题干5】藏文诗学“六对”理论中,“成与败”对应的美学范畴属于?【选项】A.类比对B.因果对C.美丑对D.动静对【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藏族诗学“六对”理论(成与败、美与丑、智与愚、邪与正、胜与败、动与静)中,“成与败”属对立统一范畴,对应“美丑对”的审美判断功能。选项C正确。A为相似性对照,B为逻辑关联,D为状态对比,均不直接对应。【题干6】藏族佛教史书《青史》记载的藏历铁龙年(公元1127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是?【选项】A.萨迦派与噶伦堡派和谈B.布达拉宫重建完成C.吐蕃王朝灭亡D.宗喀巴大师诞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青史》明确记载藏历铁龙年(藏历第554年,对应公元1127年)吐蕃赞普进行布达拉宫扩建工程,次年(1128年)工程完成。选项B正确。A为13世纪萨迦派历史,C为9世纪事件,D为宗喀巴诞生于1409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题干7】藏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中“论说部”的核心内容是?【选项】A.外科诊疗技术B.饮食禁忌规范C.病因诊断体系D.药材采集方法【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四部医典》分为“理论部”“实践部”“秘诀部”“论说部”,其中论说部(རྣམ་བཤད་པ་)系统阐述人体生理结构、病因分类(器质、功能、精神三因)及诊断方法。选项C正确。A为实践部内容,B属秘诀部,D为药材采集技术。【题干8】15世纪藏族史学家扎巴坚参的《西藏王统记》在哪些方面突破传统史书?【选项】A.采用汉地纪年法B.引入梵文注释C.纳入佛教因果观D.融合多民族史料【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扎巴坚参在《西藏王统记》中首次将吐蕃历史与汉地、印度、佛教等多元史料整合,开创藏汉双语对照体例,突破传统藏文史书单一民族视角。选项D正确。A为松赞干布时期《西藏王统记》特征,B为17世纪《布顿教史》特点,C为宗教化叙事趋势。【题干9】藏族天文历算典籍《续命书》记载的“七政四余”体系中,哪项属于地支范畴?【选项】A.龙蛇鸡狗B.壬寅卯辰C.火土金水D.青赤黄白【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七政四余”将天干(甲乙丙丁等)与地支(子丑寅卯等)结合推算历法,选项B(壬寅卯辰)包含地支寅卯,正确。A为十二生肖(非地支全称),C为五行,D为颜色象征。【题干10】藏族民间故事《阿古拉传》中,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阶层跨越?【选项】A.战功显赫B.神圣预言C.财富积累D.转世轮回【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阿古拉传》叙述牧羊人阿古拉通过预言指引(由神灵托梦)发现宝藏,逐步实现身份转变,体现藏族文化中“天命观”对普通人命运的改变。选项B正确。A为英雄史诗常见模式,C为商人发家故事,D与轮回主题无关。【题干11】藏传佛教格鲁派经典《甘珠尔》收录的佛经总量是?【选项】A.570部B.730部C.1000部D.1250部【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甘珠尔》包含藏传佛教核心经典,共570部(含大乘经、密乘经等),《丹珠尔》为论疏续部。选项A正确。B为《丹珠尔》数量,C为全部佛经估算数,D为不实数据。【题干12】藏族书法“金城体”字体的主要特点是?【选项】A.笔画圆润饱满B.横平竖直工整C.字形宽大舒展D.用墨浓淡相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金城体(ཇི་གི་ལག་པ)是清代驻藏大臣金川琬推广的藏汉双语公文字体,强调字形宽大舒展、笔画清晰,区别于传统藏文手写体。选项C正确。A为传统书法特征,B为汉字书法,D与材质有关。【题干13】藏族建筑“天井”结构在宫殿建筑中的主要功能是?【选项】A.通风散热B.空间分隔C.水源调节D.节省木材【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布达拉宫等藏式宫殿采用天井设计,通过垂直气流循环实现自然通风散热,符合高原气候特点。选项A正确。B为隔墙功能,C为暗渠系统,D与建筑结构无关。【题干14】藏族医学“三因学说”中导致“隆”失衡的疾病多与哪种生理系统相关?【选项】A.器质因B.功能因C.精神因D.环境因【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藏医三因理论中,“隆”(气)主功能代谢,失衡引发消化、循环系统疾病;“赤巴”(火)属器质系统,“培根”(水)属精神系统。选项B正确。A为赤巴相关病,C为培根失衡,D为外因致病。【题干15】藏族史诗演唱“仲肯”艺术中,哪种乐器属于法器范畴?【选项】A.蒙古刀B.刻鲁鼓C.达普D.夏卜钦【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刻鲁鼓(ཀེ་རུ་པོ)是藏族法会、史诗演唱中使用的法器,蒙恬刀为蒙古族乐器,达普(竹笛)和夏卜钦(铜号)属吹奏乐器。选项B正确。【题干16】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的“口传心授”经典被称为?【选项】A.堪布教义B.本续密典C.藏传佛教典籍D.萨迦五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宁玛派以“本续”为核心,包括《甘珠尔》《丹珠尔》及《密续》等口传经典,强调师徒密传。选项B正确。A为格鲁派术语,C为泛称,D为萨迦派经典。【题干17】藏族传统历法“藏历”新年与阳历春节的日期差异主要由什么决定?【选项】A.月相周期B.星象观测C.宗教节日D.气候变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藏历新年以藏历正月一日(新月升起时)为准,阳历春节固定在2月19-21日,两者差异源于藏历使用阴阳合历(月相+太阳年),而春节为纯阳历。选项A正确。B为藏族祭祀活动,C为宗教安排,D与历法无关。【题干18】藏族绘画“唐卡”装裱中,代表“法轮”象征的纹样是?【选项】A.八吉祥纹B.神鹿图案C.莲花结D.金刚杵【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唐卡四边常绘八吉祥纹(宝伞、宝盖、金鱼、宝瓶等),法轮居中象征佛法传播;金刚杵属密宗法器,神鹿为文殊菩萨坐骑,莲花结为连接纹样。选项A正确。【题干19】藏族谚语“雪山不染雪,高士不染尘”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选项】A.道家无为B.佛教不二C.儒家仁爱D.青藏文化融合【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谚语通过雪山与高士的比喻,强调“本来面目”与“清净心”的佛教般若思想,契合“烦恼即菩提”的不二法门。选项B正确。A为道家自然观,C为儒家伦理,D为文化现象。【题干20】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是?【选项】A.藏戏面具制作B.高原赛马比赛C.牦牛酸奶制作D.经幡舞蹈【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雪顿节核心活动为藏戏展演,从藏戏面具绘制(开箱仪式)到《智美更登巴》等剧目表演,贯穿整个节期。选项A正确。B为藏族传统赛事,C为饮食文化,D与节庆关联较弱。2025年大学试题(文学)-藏族文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5)【题干1】藏族古典诗歌"鲁体"的押韵方式以"双句押韵"为特征,其代表性作品不包括()【选项】A.《萨迦格言》B.《仓央嘉措情歌》C.《米拉日巴传》D.《宇妥论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米拉日巴传》属于史诗体裁,采用"鲁体"的诗歌形式是其艺术特色。《萨迦格言》和《仓央嘉措情歌》是典型的"鲁体"诗歌作品。《宇妥论晶》为藏族医学典籍,与诗歌无直接关联。此题考查对藏族古典诗歌体裁与韵律特征的精准辨识,选项C为干扰项,需注意区分不同文学体裁。【题干2】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具有"三十个艺人的演唱传承体系"的称谓指的是()【选项】A.仲译官B.仲肯C.仲堆D.仲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仲肯"是史诗《格萨尔王传》传承体系中的核心角色,负责音乐伴奏和演唱指导,形成以"仲肯"为轴心的30人演唱团队。其他选项中"仲译官"(《格萨尔》译经官)、"仲堆"(史诗说唱者)、"仲巴"(宗教仪轨师)均属史诗传承体系的不同职能层级。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演唱组织架构,需区分不同传承角色的具体职能。【题干3】藏传佛教"甘珠尔"经典中记载的印度佛教史实与藏族本土传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文本是()【选项】A.《根本密严经》B.《贤愚经》C.《佛说入乘论》D.《青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贤愚经》是印度佛教故事集,但经藏传佛教改编后大量融入藏族本土文化元素,如"阿育王建塔"章节被演绎为桑耶寺建筑原型。其他选项中《根本密严经》属密宗根本经典,《佛说入乘论》为戒律论著,《青史》是藏史文献。此题考核对佛教经典本土化过程的敏感度,需注意区分经藏文本与历史文献的文本差异。【题干4】藏族中世纪"仲肯"演唱群体创造的"仲肯语"在语音上保留最多梵藏混合特征的是()【选项】A.卫藏方言B.康方言C.安多方言D.后藏方言【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卫藏地区作为藏族文化核心区,其"仲肯语"因长期接触印度佛教梵语而保留更多梵藏混合词汇,如"杰波"(上师)、"堆康"(法器)等。康方言受羌塘方言影响程度较高,安多方言受中原汉语借词影响显著,后藏方言则存在明显的宗教术语净化现象。此题需掌握方言区与宗教文化传播的关联性。【题干5】《西藏王统记》记载的"七佛时代"中,藏族最早建立政教合一制度的是()【选项】A.佛祖释迦牟尼B.弥勒佛C.燃灯佛D.迦叶佛【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迦叶佛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的"四王时代"首次出现"政教分离"制度,但其建立的"四王政教分离制"仍保留宗教权威。真正建立政教合一制度的是弥勒佛时期的"弥勒国",由吐蕃松赞干布借鉴印度那烂陀寺模式初创。此题易混淆政教制度建立时间,需注意区分不同佛世代的政体特征。【题干6】藏族"仲肯"演唱中"达古"(乐器)演奏的节奏模式与哪种文学体裁的叙事韵律最契合()【选项】A.鲁体诗歌B.谐钦长调C.谐鲁体D.格萨尔说唱【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达古"的复合节奏(单音节奏+衬词重复)完美适配《格萨尔王传》的段式叙事结构,其"三段式节奏"与说唱章节的情节推进高度同步。鲁体诗歌采用固定韵律,谐钦长调以旋律性见长,谐鲁体侧重即兴对话。此题考核音乐文学与演唱艺术的协同性理解。【题干7】藏族文学中"谐"(歌谣)体裁的"谐钦"(长调)与"谐鲁"(短调)的分野主要体现于()【选项】A.演唱场合B.音乐结构C.语言韵律D.传承方式【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谐钦采用多声部复调结构,适合群体劳动协作演唱;谐鲁为单声部旋律,便于个人或双人即兴创作。两者在音阶构成(谐钦多用五声音阶)、节奏型(谐钦有固定节拍)、衬词使用(谐钦有完整固定衬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此题需掌握音乐体裁的形式美学特征。【题干8】《西藏地方历史档案》记载的"十三法王"中,与藏族文学创作高峰期关联最密切的是()【选项】A.赤松德赞B.赤德松赞C.牟尼赞普D.松赞干布【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赤德松赞时期(公元755-797年)出现史诗《格萨尔王传》第一次系统整理,《文成公主进藏史》《红度和尚传》等重要文学文献成书,标志着藏族书面文学体系化成型。赤松德赞时期藏文统一文字(乌金颇章体)的规范化进程极大促进文学发展。此题需建立历史时期与文学成就的对应关系。【题干9】藏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中记载的"医术七种"与哪种文学体裁的叙事结构存在内在相似性()【选项】A.史诗B.神话C.谚语D.戏剧【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医术七种"(诊察、治疗、药物等)采用"总-分-总"的层递式结构,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总纲-分章-总述"叙事框架高度相似。神话多使用象征手法,谚语强调哲理对偶,戏剧注重情节冲突。此题考核跨学科文本结构的比较分析能力。【题干10】《松赞干布传》作为藏族早期史传文学代表作,其"藏史观"的核心特征体现为()【选项】A.政教分离制B.佛教本土化C.王权神圣化D.史诗中心观【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该文献将松赞干布塑造成佛教"转世化身",通过"金瓶掣签""白度母托梦"等宗教神圣事件强化王权合法性。藏史观强调"国王即佛"的政教合一理念,而《西藏王统记》侧重宗教史观,《米拉日巴传》突出修行史观。此题需掌握不同史传作品的核心思想差异。【题干11】藏族"仲肯"说唱艺术中"达姆"(节奏)与"仲"(演唱者)的互动关系最典型体现()【选项】A.主次配合B.矛盾冲突C.互补依存D.单向控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仲"与"达姆"形成"主唱-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