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热量比热容讲义
知识点1:热量
【课堂导入】讨论烧水,热天骑电瓶车烫屁股,冬天用暖手宝,睡电热毯中
的热传递现象;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是J
3.常见理解误区: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不能用“具有”或
“含有”表述;
【实验探究】物质吸热、放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探究一:同种物质吸热多少的比较
问题:
质量影响: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用的时间更短?
温度升高多少:烧开一壶水和烧热一壶水所用时间哪个更短?
【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探究二:比较不用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思路:
1.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
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
2.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比较它
们升高的温度,升温小的吸热能力强;
第1页共27页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天平一个,秒表一
个,水、食用油若干;
实验过程: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500g水和500g
食用油;
(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初温,再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使水和油相同
的时间内的吸热也相同)
(3)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观察所用时间的长短(运用了转换法:
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
实验数据:
初温
物质质量m/g末温t末/℃加热时间t/min
to/℃
水50015454
油50015452
实验结论:对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若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
的加热时间更长一些,表明相等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的热量不同,
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知识点2:比热容
【课堂导入】刚刚所进行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和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加热时间不一样,吸热能力不一样,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
1.定义:一定质量的额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的质量和升
高的温度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即:
第2页共27页
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物质的比热容=(比值定义法)
质量X升高的温度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3.物理意义:
(1)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升高)所放出的热量,数值上等于它
的比热容,如:水的比热容时4.2xl()3j/(kg-℃),其物理意义是1kg的水,
温度升高(降低)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xl0\j
(2)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放热的本领
越强;
(3)反映了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4.影响因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和物
质的质量、体积、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注意】不同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同一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5.水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影响气候:水系较多的地区昼夜温差小,水系较少的地区昼夜温差大;
导热介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用作冷却剂或供热的介质;
6.温度-时间图像:图像越陡,比热容越小;(陡小缓大)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比热容解释的是()
A.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B.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酒精降温
C.傍晚,往春播的秧苗田里灌水保温
D.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答案】B
第3页共27页
2.由比热容的定义可知c=0,则下列关于物质的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
mAt
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只要物质的状态不变,比热容就不变
【答案】D
3.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
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
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a液体比热容小
B.b液体是水
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D.升高相同温度,b液体吸收热量少
【答案】D
4.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
向时,通常()(冷吹热)高空气流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低空气流|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海洋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答案】D
第4页共27页
5.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水能长时间供暖,主要原因是水的()
A.密度大B,密度小C.比热容大D.比热容小
【答案】C
知识点3:热量的计算
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的变化量为At(指温度差,不是某一时
刻的温度),则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
升温吸热:Q»acni(t末-1初)
降温放热:Q放二cm(t初-1末)
【注】若吸放热的过程中涉及到状态的变化,则公式不能直接使用
【拓展】发生热传递时,若不计热量的损失,则高温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都
被低温物理吸收,即放出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用公式:Q吸=(^放表示,
利用该等式建立的方程为热平衡方程。
【例题】1.如图所示,把质量为250g的钢件,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
3
然冷却,此时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c钢=0.46X10J/(kg℃)]钢件在冷
却过程中放出了多少热量?
【答案】6.21x107
第5页共27页
2.在标准大气压下,1.5kg、初温为90℃的水吸收9.45xlO’J的热量后,
它的末温为℃.[已知水的比热容c=4.2x103J/(kg•℃)]
【答案】100
3.“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沙漠温差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
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因为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
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
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答案】8:3
4.楼房中的“暖气”一般采用热水循环的方式将热带到房屋中供暖,若暖气
中50kg的水,温度降低2℃,放出的热量是J-[c水4.2xl0\j/
(kg-℃)]
【答案】4.2X105
5.天气转凉,喝牛奶前,可用热水烫一下.用60℃的热水加热200g的袋装
牛奶,使牛奶的温度由15℃升高到45℃.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2.1x101/
(kg,℃),热损失不计,
(1)牛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加热牛奶至少需要多少60℃的热水?
第6页共27页
【答案】(1)1.26X104J(2)0.2kg
【实验练习】1.小姜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需要的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秩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是为了通过比较来比较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人烧杯中,用电
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比较不同物质
吸热能力的强弱.
(4)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选填“水”
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加热时间/min01234......10
水的温度/七3034384246......70
煤油温度/七1018263442......90
(5)不考虑经济成本,则(选填“水”或“煤油”)更适合作
为家中“暖气”里运输能量的介质.
(6)实验结束,另一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分别装有不同液
体的试管放在同-个烧杯中隔水加热,相比于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
的好处是:
第7页共27页
(7)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lO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为J/
(kg•℃).
(8)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小明提出两种比较方案:①让两者升高相
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②让两者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在两种液体
都不沸腾的前提下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选填,“①”“②”或“①
和②”)
(9)图丙是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沙漠地区同一天气温变化曲线,请你判断沿
海地区一天气温变化所对应的曲线是(选填"A”或"B”)
【答案】(1)秒表(2)加热时间的长短(3)质量升高的温度(4)水
(5)水
(6)被加热的液体受热均匀且易于控制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等(7)2.1x10,
(8)①和②(9)B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1)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条件相同,以下选项中不需要的是
A.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B.酒精灯里酒精的质量相同
C.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D.烧杯的规格相同
(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分析,
第8页共27页
加热时间/min01234
沙子2029384756
温度/七
水2022242628
①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两者吸收的热量Q沙Q水(选
填“〉”“或“二”)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发现沙子用时短,说明的吸热本领强,
(3)小明还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沙子升温速度比水小,可能的原因是
(4)夏天夜晚,小明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与走进海水里相比,感觉
比较凉.
【答案】(1)B(2)@=②水(3)未充分搅拌沙子(4)沙滩
第9页共27页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讲义
一、物质构成
【课堂导入】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1.人类物质构成的探索: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人们对物质构成的
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学说发展:
>五行说:我国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朴素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原子不生不灭,构成各种物体但原子没有区别
>近代原子论: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现代原子论,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
位是原子,原子不可被分割,物质是由不同原子按不同比例结合而成的
>现代原子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盘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原子还有内部结
构,它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W化学中的分子
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知道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
但在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热学问题,我们将分子、原子、离子等统称为分
子.
2.分子的大小
如果把分子设想为球形,则其直径只有约10一%,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平时一
个看似很小的物体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就含有约
10"个水分子,这么多的水分子,如果让十亿个人来数,每人每秒数10个水
第10页共27页
分子,也要昼夜不停数上3000年
【注意】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
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
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极细的铁粉都是
微小的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例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于空
气中,它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
质量的影响越大.PM2.5直径小于等于m,PM2.5微粒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答案】2.5xl(r不是
二、分子热运动
【课堂导入】中午放学回家,闻到妈妈做菜的香味,路过烧烤摊会闻到烤肉
的味道,这些是什么原因呢?橡皮泥揉在一起后很难再分开,又是什么原因
呢?
【课堂实验设计】用两块颜色不一样的橡皮泥,让同学相互挤压,然后再设
法分开.
1.【实验探究】物质的扩散
(1)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及现象】在透明的瓶中分别装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抽去玻璃板后,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逐渐上升到上面的瓶子中,最终混合在一起,最后颜
色变得均匀
第11页共27页
【分析】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2)液体扩散实验
【操作及现象】在装有清水的玻璃筒底部注入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后,
清水与硫酸铜溶液的界面变得模糊,静置几周后整个玻璃简内颜色变得均匀
【分析】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3)固体扩散实验
【操作及现象】把磨得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人约1mm深
【分析】金和铅彼此进入对方
【结论】以上三个实验证明: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彼此进进入分子的间隙中,即气体、液体、固体会发生扩散现象
[注意事项]要将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硫酸铜溶液放在实验装置的下部,
避免密度大的物质下沉而不能充分说明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
定义: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注】通常来说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拓展实验】分子之间有间隙
【操作及现象】取一个容积为100ml的试管,分别加入50ml的水和酒精,
然后颠倒摇匀,发现总体积减小,小于100ml
【分析】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
间都是有间隙的;
第12页共27页
3.分子热运动
(1)【实验探究】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操作及现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适量冷水和热水,
用相同的滴管同时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红快,冷
水变红慢
【分析】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分子运动较剧烈,在冷水中
扩散得慢是因为冷水中分子运动较缓慢
【结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
运动越剧烈
(2)分子热运动的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丕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
无规则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另一物体,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即温
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注意】0分子停止热运动
一切物质在任何温度下其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温度不同时分
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相对缓慢,但不会停止,
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回时物质的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辨析】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比较
名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
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分子
有无规律有规律可循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影响因素质量、力和作用时间温度与物质的状态
第13页共27页
【例题】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烟肉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这属于扩散现象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AB
2.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B.将一勺糖放人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
【答案】C
3.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比较两杯水中
墨水扩散的快慢,由图中信息可确定,温度越高,扩散越(选
填“快”或“慢”),进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冷水热水冷水热水
开始时10分钟后
【答案】快剧烈
4.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B.将一勺糖放人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第14页共27页
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
【答案】C
5.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桂花花香四溢B.雪花漫天飘舞
C.灰尘空中飞扬D.江面雾气弥漫
【答案】A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的作用力
【情境探究】
(1)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重物不能把它们拉开;
(2)将胶水涂抹在两个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粘在一起;
(3)用很大的力去压铁块,虽然铁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体积却没
有发生变化;
(4)在注射器内吸入一些水,堵住注射口并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不
会明显变小;
【分析】根据(1)、(2)中的现象可知,因为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两个铅柱或涂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根据(3)、(4)
中的现象可知虽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但是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
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2.类比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分子间距离关系类比分析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
第15页共27页
离状态用力表现为零
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作
相当于压缩弹簧
离用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相当于拉伸弹簧
离用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相当于弹簧被拉直,甚至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
衡距离被断可以忽略
3.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物体被压缩时,对外表现为斥力;当
物体被拉伸时,对外表现为引力.
(2)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不一样的.例如,相同粗细的铁绳和塑
料绳,塑料绳更容易被拉断,是因为塑料绳中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小于铁绳中
分子之间的引力.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
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平衡距离的10倍,如气体分子间)时,分子间的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第16页共27页
5.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微观特征宏观特征
物
分子间分子间有无固定形有无固定体有无流动
态分子热运动情况
距离作用力状积性
固只能在平衡位置
很小很大有有无
态附近振动
既可以在一个位
液置上振动,也可
较大较大无有有
态以移动到另一位
置振动
除碰撞时,均可
气
很大很小以看成匀速直线无无有
态
运动
6.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分子动理论认为,由于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受温度影响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
又进一步影响了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导致了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例题】1.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
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
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17页共27页
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
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原因是()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答案】B
3.成语"破镜重圆〃源自唐代孟渠的《本事诗•情感》,记载了隋朝越国公杨素一
段成人之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但在现实生活中,破了的玻璃镜是不能"重圆〃的,
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作用力起作用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
【答案】C
4.如图示意了某种物体常见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物体最容易被压缩
B.物体从乙状态到甲状态,分子间的斥力变小
C.丙状态时,物体有流动性
D.甲状态时,分子的位置固定,不会运动
【答案】C
5.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第18页共27页
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
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B.分子之间有斥力
C.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第19页共27页
第3节内能讲义
【课堂导入】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引入到分子之间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
一、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
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3.对内能的理解:
(1)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属于宏观概念;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
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
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4.影响因素:
(1)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趟多,分子动能和势能总和越大,物体的
内能越大;
(2)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其内能越大;
(3)状态:同种物质,温度、质量不变时,状态改变,分子间距离改变,
分子势能改变,内能改变;
(4)体积:物体体积变化,分子间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内能变化;
(5)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温度、质量相同时,
第20页共27页
它们的分子势能不同,内能不同;
5.物体内能改变的宏观表现:
(1)温度变化: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物态变化:例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凝固形成晶体内能减小;
6.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内能机械能
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
定义
和总和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
影响因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
材料
素物质种类
与弹性形变的程度
区别
研究对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象
(1)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
存在条(1)永远存在;
发生弹性形变时;
件(2)永不为零
(2)可以为零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联系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题】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0℃时物体没有内能
第21页共27页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答案】A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水中每个水分子都具有较大的内能
B.南极的冰没有内能
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温度高的水的内能比温度低的水的内能大
【答案】C
3.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是一样的
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
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
【答案】A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重点考查)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课堂导入】冬天用暖水袋、发烧时用毛巾降温、喝热水时杯臂会烫;
【归纳】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
温物体,即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
能量传递;
(2)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第22页共27页
(3)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
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
(4)本质:能量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未发生改变
【拓展】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由固体物体的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传导
的机制是通过固体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和运动来传递热量。
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
>对流:对流是指流体(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的机制是通
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它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类型。自然对
流是指流体在温度和密度差异作用下自发产生的对流现象,而强制对流是
通过外力(如泵或风扇)来推动流体流动实现热量传递。
>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辐射的机制是物体因温度而
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这些波长在太阳光谱的红外区域。辐射传热对于真空
和非金属材料来说是主要的热传递方式。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课堂导入】搓手,挤压矿泉水瓶使瓶盖蹦出
(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加;
(3)实质: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特别提醒】对物体做功W物体内能增加
不是任何情况下对物体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用手托起物理课本,
虽然人对课本做了功,但课本的内能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课本的机械能.
第23页共27页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记】
改变内能的区别联系
两种万衣实质常见方式举例做功和热传递
生活中的烧、都可以改变物
高温物体放
烤、烙、炒,体的内能,且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热,低温物体
生产中的“淬效果相同.某
吸热
火"等物体的内能发
压缩体积、摩打气简打气、生改变,可能
擦生热、锻钻木取火、来是通过热传递
打物体、弯折回多次弯折铁改变的,也可
其他形式的
物体等丝等能是通过做功
能与内能之
做功改变的,或两
间的相互转
装开水的暖水者都有,若不
化
体积膨胀等瓶内的气体将知道具体过程
瓶塞冲开等则无法确定内
能的改变方式
4.温度、热量与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记】
温度热量内能
宏观上:表示物林的冷构成物体的所有分
区概热程度;微观上:反映在热传递过程中,子,其热运动的动
别念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传递能量的多少能与分子势能的总
剧烈程度和
第24页共27页
用"降低""升高〃"降低用"放出""吸收"等用"有""具有!"改
表
到""升高到""是"等表表述,属于过程量变〃"增加"减少〃等
述
述,属于状态量表述,属于状态量
单
摄氏度(团)焦耳(J)焦耳(J)
位
联系温度反映内能的大小,热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
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源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洛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阿克苏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中国广电哈密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遵义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中国广电兰州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2025年内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控师傅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联通海北藏族自治州2025秋招综合管理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广电牡丹江市2025秋招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2024年青海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JT-T-155-2021汽车举升机行业标准
-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 楼梯-栏杆-栏板(一)等2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 光伏发电项目设计任务书
- 站务员:站务员考点巩固(题库版)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七单元:设计艺术
- 成人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2019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答案
- 中职生安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