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春•南安市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

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器械。该记载主要可用于了解当时()

A.耕地面积的扩大B.手工生产技术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繁荣D.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

2.(2024春•沂南县期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

中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制度革新B.农业为本思想

C.农业科技发达D.农商并重思想

3.(2024春•天门期末)如表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中篇: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4.(2024春•增城区期末)某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

方》《唐本草》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徐霞客游记》

5.(2024春•延庆区期末)清朝时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深

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是()

A.元曲B.徽调C.昆曲D.京剧

6.(2024春•成县期末)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说明长城的功能是()

A.展示民族智慧结晶

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C.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侵

7.(2024春•南阳期末)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

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8.(2024春•长春期末)如表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000多个。它是我

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9.(2024春•双流区期末)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辽南京城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10.(2024春•魏县期末)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

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明成祖朱棣开始大规模营建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整个平面呈“凸”字形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A.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

11.(2024春•宝丰县期末)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

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材料中的“工程”指()

A.大运河B.赵州桥C.北京城D.明长城

12.(2024春•魏县期末)如表是某同学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做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阅读的著作

是()

著作:_______

时期:清代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鹦(后40回)

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A.《红楼梦》B.《西游记》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3.(2023秋•楚雄州期末)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从不信传说,坚持调查实证。所著之书被欧洲人惊奇

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人被达尔文称为“东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书是()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14.(2024春•开州区期末)明朝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时,

则有诗云:“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冈是九边”,该诗生动描绘了当时长城南北和平发展的局面。这一

变化体现出()

A.清朝长城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

B.长城的民族交往纽带作用加强

C.清朝没有边疆防御的军事压力

D.边防压力是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15.(2024春•高阳县期末)“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有美人儿的,

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餐子来。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

敞地下放去。”该情节出自于我国某部古典文学名著,在这部名著中我们可以到()

A.纶巾羽扇,身衣鹤整,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孔明

B.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侠义无双的鲁提辖

C.性情憨直,奸懒馋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馅媚的“二师兄”

D.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

16.(2024春•新郑市期末)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

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17.(2024春•广州期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

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影响到日本等众多周边国家

B.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领先于欧洲数百年

D.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

18.(2024春•南京期末)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

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19.(2024春•武威期末)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

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

20.(2024春•新兴县期末)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将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

出一个“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布局。这体现了北京城的建造理念是()

A.以民为本B.皇权至上C.和谐之美D.科学合理

21.(2024春•吉首市期末)《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他们体现了我

国传统科技()

A.脱离生活实际的特征B.注重理论提炼的特征

C.忽略实际效用的特征D.注重经验总结的特征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明清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BBBCDCDCCDDD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

答案AABDDBDDBD

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春•南安市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

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器械。该记载主要可用于了解当时()

A.耕地面积的扩大B.手工生产技术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繁荣D.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

【分析】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

【解答】A.题干材料未涉及耕地面积,排除A项。

B.根据材料“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

和器械”可知,《天工开物》记载了纺织工具和器械,这可用于了解当时手工生产技术的发展,B项正

确。

C.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项。

D.题干材料未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

2.(2024春•沂南县期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

中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制度革新B,农业为本思想

C.农业科技发达D.农商并重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为本的思想,重点掌握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的

观点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贵五谷而贱金玉”可知,这反映了《天工开物》对农业的重视;据“凡农本三卷,皆百家

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可知,这反映《农政全书》是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由此可

见,题干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为本思想,B项正确;题干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为本思

想,与制度革新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对农业的记载重视,不能体现农业的科技发达,排除C

项;“贵五谷而贱金玉”表明商业没有受到重视,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的观点的相关史实。

3.(2024春•天门期末)如表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中篇: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考查《天工开物》。题干关键信息“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冶铸”“船舶、车

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五金”“兵器的制造方法”。

【解答】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

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

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

述。据题干关键信息“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冶铸”“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五

金”“兵器的制造方法”并结合所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2024春•增城区期末)某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

方》《唐本草》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徐霞客游记》

【分析】本题考查中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著作,符合材料信息,C项正确;《天工开物》是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

排除B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4春•延庆区期末)清朝时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深

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是()

A.元曲B.徽调C.昆曲D.京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相关史实。京剧是在徽调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

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

【解答】据所学可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

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D项符合题

意;杂剧是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排除A项;徽剧主要为吹

腔、高拨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等。乾隆、嘉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后,对京剧腔调的形

成有很大的影响,排除B项;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

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剧的相关史实。

6.(2024春•成县期末)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说明长城的功能是()

A.展示民族智慧结晶

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C.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功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长城在民族交往上的作用,无法展示民族智慧结晶,排除A项;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属于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

根据材料“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

农牧贸易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作出了贡献,

因此材料体现了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C项正确;

匈奴是秦汉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功能等知识。

7.(2024春•南阳期末)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

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京剧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寓褒贬、别善恶”。

【解答】依据材料“寓褒贬、别善恶”“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可知,京剧中的人物体现出个

性的特色,“寓褒迈、别善恶”,这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出京剧的教化功能,D正

确;材料反映了京剧的社会教化功能,不能体现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折射,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京剧艺

术的成熟,排除B;“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

故选:Do

【点评】本题考查京剧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4春•长春期末)如表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000多个。它是我

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分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掌握《本草纲目》的医学成就及地位。

【解答】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

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宝典”。

故选:Co

【点评】本题以《本草纲目》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2024春•双流区期末)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辽南京城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城的历史沿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北京城的建成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16年,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即改国号为“辽”,

并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为其陪都建立在大辽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又叫“燕京”。辽南京城遗址

的城垣位于今天的北京广安门地区。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南路玉林小区甲40号,始

建于金天德三年至贞元元年(1151—1153年),是金中都景风门西侧城垣下的水关,也是中国现存古代

水关遗址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遗址。元大都城墙遗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

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这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元大都城墙遗址、辽南

京城遗址和金中都水关遗址,顺序应为②③①,C项正确;排除排序错误的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城的历史沿革的相关史实。

10.(2024春•魏县期末)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

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明成祖朱棣开始大规模营建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整个平面呈“凸”字形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A.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紫禁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明成祖时期开始营建北京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

宫。所以他调查的城市应该是北京,故D正确;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与紫禁城无关,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紫禁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厉慎思同学调查的城市是

北京。

11.(2024春•宝丰县期末)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

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材料中的“工程”指()

A.大运河B.赵州桥C.北京城D.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

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

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故D符合题意;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古代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与调节中原

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无关,排除A;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与

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无关,排除B;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

改造发展起来的,与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无关,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中的“工程”指明长城。

12.(2024春•魏县期末)如表是某同学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做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阅读的著作

是()

著作:_______

时期:清代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鹦(后40回)

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记载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A.《红楼梦》B.《西游记》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分析】本题考查《红楼梦》。《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

恋爱故事为主线。

【解答】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

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

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符合题

意;成书于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

难历程,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排除B;《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中国古代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

说,排除C;《水浒传》是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排除D。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明清小说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3.(2023秋•楚雄州期末)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从不信传说,坚持调查实证。所著之书被欧洲人惊奇

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人被达尔文称为“东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书是()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分析】本题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

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项正确;《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

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是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排除C

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天工开物》的作者及其历史地位。

14.(2024春•开州区期末)明朝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时,

则有诗云:“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冈是九边”,该诗生动描绘了当时长城南北和平发展的局面。这一

变化体现出()

A.清朝长城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

B.长城的民族交往纽带作用加强

C.清朝没有边疆防御的军事压力

D.边防压力是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修建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

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血汗,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

的象征。根据材料“该诗生动描绘了当时长城南北和平发展的局面”表明长城对南北交流起到了促进作

用,B项正确;清朝长城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清朝没有边疆防御的军事压力

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修建等知识。

15.(2024春•高阳县期末)“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有美人儿的,

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箪子来。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

敞地下放去该情节出自于我国某部古典文学名著,在这部名著中我们可以到()

A.纶巾羽扇,身衣鹤整,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孔明

B.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侠义无双的鲁提辖

C.性情憨直,奸懒馋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馅媚的“二师兄”

D.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名著,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从“丫头们放风筝”“宝钗等”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情节出自《红楼梦》。“粉面含春威不

露,朱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人物,符合题目中名著《红

楼梦》的范畴,D项正确;诸葛孔明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是《红楼梦》里的,A项错误;鲁提

辖即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并非《红楼梦》里的,B项错误;“二师兄”指猪八戒,是《西

游记》中的人物,不属于《红楼梦》,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名著,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16.(2024春•新郑市期末)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

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经验总结性、实用性强等特点。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医学、农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

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

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

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

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D项正确,排除B项;

材料列举的中国古代科技既有传统医学也有农学和手工业技术,AC项说法片面,排除A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4春•广州期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

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影响到日本等众多周边国家

B.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领先于欧洲数百年

D.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科技出现总结性

传统科学技术巨著,B正确;ACD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科技衰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18.(2024春•南京期末)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

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反映的是京剧兼收地方戏的优点,才使京剧得以迅速发展,不能体现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京剧的题材和政策鼓励,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京剧的特点,反映的是迅

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根据“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