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

轻启崭新篇章,灵动的文字与清新的墨香,瞬间将我们拉回往昔。学校文学

社所主办的“书韵拾光,岁月留痕”活动即将火热开场!在这里,我们以书为友,

以诗为媒,在文字中打捞岁月的记忆。每一页书都是时光的注脚,每一段感悟都

是深情回望。快来加入,开启这场难忘的时光之旅!

岁月长思

文学社成员小语正在草拟演讲稿,号召同学们参与此次活动,以下是截取的

部分内容,请你完成1—3题。(6分)1得分II

于时光长河之畔,我们常不自觉地管徉于往昔岁月。倘若人生是一场没有彩

排的旅途,那过往的一切便是沿途或绚烂或黯淡的风景。曾几何时,在命运的分

岔口,我们茬然无措,如置身于暗雀无声的旷野,不知何去何从。但也正是这些

迷茫时刻,磨砺出我们的坚毅。“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个人渊樽的见

识,是在无数个被往事雕琢的日子里沉淀而来。往事并非过眼云烟,而是镌刻在

生命里的深刻印记,化作前行的力量,引领我们奔赴下一场山海。

1.请确认文稿中的字音。(2分)

(1)彳圉徉仆.(±41吆B.shang)()

(2)茫然无措(A.m如B.mang)()

2.小语在检查文稿时发现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⑴照雀无声⑵渊搏

3.画线词“旅途”和“引领”分别属于词和词。(2分)

书忆拾光

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参与者小文深有感触,发表了以下感慨。请你阅

读后完成4、5题。(4分)I得分II

①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个字都能勾起与之相关的往昔片段。②

我们或许会在书中邂逅曾经触动心灵的故事,号修起那些或欢笑或落泪的瞬间,

曾经的手足无措、热血沸腾都在文字的映照下愈发清晰。③回忆为阅读添上情感

的底色,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共鸣,阅读又为回忆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我

们能以更深刻的眼光审视过往。④二者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我们丰富多彩的精

1

神世界,引领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成长、思索。

4.第③句中的标点符号存在问题,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分)

5.第④句中的画线部分存在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6.翻开泛黄的书页,与古人对话,阅读成了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11分)[得aI

“(1),"(《〈论语〉十二

章》)的教诲总在我读书时敲响警钟,让我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不忘思考;

“(2),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让我明白读

书需时常温习,在旧知中挖掘新感悟。在阅读时,思绪常常飘远,忆起往昔。

想起李白在小舟上看到的“(3),

”(《峨眉山月歌》)的清朗月色,勾起了我对故乡山

水的眷恋;又想起杜甫与李龟年重逢时感慨“(4),

"(《江南逢李龟年》),这饱含着岁月沧桑的话语,

让我忆起和旧友久别重逢的时刻;”(5),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那对故园的思念,

同我回忆往昔生活的情感一样浓烈;而“(6),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芦管声,同样也唤起了

我的乡愁。阅读,是与经典对话,也是在回忆中找寻自己。

7.阅读《朝花夕拾》中与图片相对应的文章,回答问题。(3分)牌分II

(1)我选择阅读与图相对应的文章,篇名是。(1分)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

相对应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

2

情节内容。(2分)

卷中拾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植;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倘

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

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

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

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德要好得远。(节选自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

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

一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

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

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

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

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

“橙黄橘绿”“黄鹉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

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节选自于漪《往事依依》)

8.下面的句子,朗读时你会重读哪些字或词?用在句中你选择的字或词的

下面标注重音,并说明理由。(3分)1得分1]

3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9.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千家诗》编织了于漪童年的美丽花环,百草园和

《千家诗》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方“小天地”,见证了童年的快乐,丰富了

生活的情趣。相信你也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请写出来,分享你在这一

方“小天地”里的乐趣与成长。(4分)1得分II

10.根据以上材料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

爱自然的孩子。

B.材料一描写景物,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嗅觉。

C.材料二中引用《千家诗》诗句,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既

歌咏祖国风物,又符合四季时序,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读者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D.材料二中对于古诗词的运用,形式丰富多样。为了突出“诗句中丰富的

颜色”,作者除了直接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诗句,还运用了节略

引用,如“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等。

岁久怀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n—14题。(21分)

蟋蟀的歌声

孙博璇

①秋天敞开怀抱的时候,蟋蟀跳出憋闷了一夏的巢穴。它摩擦着翅膀,令清

澈的秋光里,一下子落满了快意的抒情。你望不见它,却挡不住“唧唧唧唧”之

4

声破空而来。

②脑海里,瞬间想起来的是齐白石画蟋蟀的佳话,以及齐白石画笔下的那些

蟋蟀:善鸣者、善斗者、善舞者、善友者……形态各异,煞是传神。

③栗说与蟋蟀结缘,我也有份。儿时顽皮好动的我,假日里无所事事,便抱

着玻璃瓶去逮蟋蟀玩。一望无际的田皈里,拖拉机拽着锌犁轰鸣着,为大地掀起

一波波泥土的浪花。蟋蟀一涌而出,蹦蹦跳跳,迅即四散。我欣喜若狂,在松软

的土壤上追捕着体型肥硕的蟋蟀。本以为个头越大,肯定身强力不亏,可高高兴

兴把捉到的几只带回家,全家人聚拢一瞧,都大笑起来。原来我在田野里闪展腾

挪了半天,捉来的虫儿根本就不是蟋蟀,莫说斗蟋蟀,就连蟋蟀能歌善舞的才艺,

也是望尘莫及。

④的确,秋色之中,蟋蟀的歌声是诱人的虫鸣。在天地澄澈、风清气爽的夜

晚,听一听蟋蟀此起彼伏的唧唧声,是很诗意的享受。仿佛大地上的清秋凉夜,

此刻由它们主持。草丛、院落、田野、老城墙的根基,都是栖息和表演之地。

⑤那时,我家居于校园,住在土坯砌起的教师宿舍。门窗骨架单薄,任由年

复一年的风霜雨雪拍打,仿佛有预谋似的开裂些缝隙,为这些可爱的小虫留出了

与人类互动的通道。

⑥蟋蟀在屋里安家,会选择潮湿的墙皮剥落处、地砖的缝隙、家具灶台的隐

秘角落,建洞造穴。当夜晚人歇灯熄,月光透过玻璃或穿过门窗缝隙投射一地时,

蟋蟀便从隐藏的地方纷纷现身。于是,每夜规模不一的金秋晚会,便一点点从断

断续续的独唱、对歌,渐渐地演变成持久、清晰、啜亮的合唱,以至满屋子都是

虫声荡漾。

⑦作为忠实的听众,我总是卧床假寐,轻声呼吸,静静地聆听这有趣的声音。

直到“表演者”们哼起催眠的小夜曲,我才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⑧蟋蟀的歌声,洋溢着多样的内涵:有欢快的嘶鸣,有赛歌的高亢,有忧郁

的抒怀,也有日常生活的交谈。有时一只蟋蟀将要说的事情说了一半,然后想一

想或是歇口气,接茬再说下去;有时还有应答,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见,已

分不清是谁在引导着话题的无限延展。

⑨长大后,当我读到《诗经》里的《七月》时,才发现,其实先辈们早在两

千多年前就用质朴、优美的诗歌,将蟋蟀这种小小的生物纳入了文学的囊中。那

5

时的蟋蟀,是这样度过秋日时光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

蟀入我床下。”寥寥数笔,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内心。

⑩关于蟋蟀,还有一幅画面让我难忘:那时候,在蟋蟀歌唱的夜晚,总会有

父母讲、孩子听的夜生活。父亲爱讲些蟋蟀的趣闻,那些趣闻让我惊奇不已,那

暖暖亲情的余味至今仍萦绕在我心中。

⑪多年后,我对蟋蟀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给学生们讲授过蒲松龄的《促

织》,还见识了“蟋蟀乱秋草,故园风露深”的写意秋景……我知道,我割舍不

下的是那些温馨的记忆。蟋蟀唱着我的童年,唱着我的故乡,让我念念不忘。(选

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日第20版,有改动)

11.本文围绕蟋蟀回忆一些“我”的儿时往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

分)1得分I

“我”与蟋蟀的故事

蟋蟀“我”

一涌而出,蹦蹦跳跳,迅①

假日里

即四散

“我”不觉得吵,而觉得

秋色中在夜里发出悦耳的虫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卧床聆听,

宿舍里在屋里安家③

1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1得a—I

(1)你望不见它,却挡不住“唧唧唧唧”之声破室西本。(赏析角度:加点词)(3分)

(2)有欢快的嘶鸣,有赛歌的高亢,有忧郁的抒怀,也有日常生活的交谈。(赏析

角度:修辞手法)(3分)

6

13.文章第⑨段写道:“寥寥数笔,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内心。”结合全文,任选

一个角度说说为什么“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内心”。(4分)1得分)I

14.我们的教材中在阅读篇目之后往往会推荐补充阅读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了《古

代诗歌四首》后,推荐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在学习了《散

文诗二首》后,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那么,

本文可以作为下面哪篇课文的补充阅读材料呢?请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5

分炳利I

A.《春》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往事依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日:“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日不能识,何

7

也?”子贡日:“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

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选自《说苑》,有删改)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

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指完成学业。④譬:此处可译为“好像,犹如”。

⑤奚:怎么。

15.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圈分1]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

博学而写志课内积累法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危险;②

(2)________________(填

思而不学则隼疑惑;③同“怠”,

文字)

懈怠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子不多课内迁移法:不亦说乎

(4)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江海也成语推断法:虽死犹生

16.下列加点字与“终业而去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画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不思则罔D.博学而笃志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创—I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分)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2分)

18.【甲】【乙】两文都与孔子有关,请分析其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完成19、20题。(4分)

峨眉山月歌

8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2分)1得士]

20.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

妙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得分II

笔载流年

21.海伦・凯勒坚毅乐观,为我们点亮了逐梦灯火;体育健儿苦练夺金,激励我

们奋进……其实,无论是名人,还是身边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榜样。让

我们以他们为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请以《你是我的榜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丽―I

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

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9

答案

1.(1)A(2)B

2.(1)鸦⑵博

3.名动

4.将“共鸣”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5.引领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思索、成长。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1)示例一: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二:二《五猖会》

示例三:三《无常》

(2)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百草园的动植物,表现了百草

园的无限乐趣。

示例二:《五猖会》中,通过写去五猖会前的准备,突出了“我”对五猖会

的热切期待。

示例三:《无常》中,写乡民们紧张而高兴地等待无常出场的场景,表现了

人们对无常的喜爱。

理性的批判: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我”在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

揭示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孩童天性的束缚。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父亲在去五猖会前要求“我”背诵《鉴略》,批判

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示例三:《无常》中,通过无常与“正人君子”的对比,批判了现实社会中

的种种不公与黑暗。

10

8.示例:重读“单是”“短短的”“无限”(在词下加(1分)这些词强调了

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突出鲁迅童年生活的单纯快乐,哪怕只是短短的泥墙根

也是乐趣无穷,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情趣,(1分)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1分)

9.示例:我的“小天地”是学校图书馆靠窗的一个小角落。当我心情低落的时

候,坐在窗边,阳光暖暖地照着,手捧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中慢慢平复自

己的情绪,书架上那满满的书仿佛也散发出温煦的光芒,给予我安慰和鼓励。

(4分)

10.B解析:B有误,在材料一中,没有嗅觉描写。

H.①在田皈里追捕蟋蟀

②是很诗意的享受

③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每空2分)

12.(1)“破空而来”形象地描绘了蟋蟀叫声的穿透力和突然性,(1分)表达了作者

对蟋蟀叫声的喜爱和惊喜之情。(2分)

(2)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