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欧洲人最早记录中国时把中国称作“赛里斯”(意为“丝之国”)。公元前后的欧洲文献中涉及中国时多见“远赴赛里斯以取衣料”“生丝、丝线及所成之绸缎”等记载。由此可见,当时欧洲人认为代表中国的物品是()A.青铜器 B.铁器 C.丝绸 D.茶叶【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指出欧洲人称中国为“赛里斯”(丝之国),并记载“远赴赛里斯以取衣料”“生丝、丝线及所成之绸缎”,直接说明丝绸是欧洲人认知的代表中国物品,而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丝绸大量出口至罗马,成为欧洲贵族珍视的奢侈品,因此丝绸象征中国,C项正确;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盛行,但公元前后欧洲文献未提,材料聚焦丝绸贸易,青铜器非汉朝主要出口品,排除A项;
铁器在春秋战国时发展,但材料关键词如“绸缎”指向丝绸,铁器未被欧洲记录为当时中国代表,排除B项;
茶叶在唐朝以后才传入欧洲,公元前后尚未成为贸易品,材料只涉及丝绸,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托史料,结合汉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推断出正确答案。2.公元3-5世纪,鲜卑族拓跋部经历了由森林到草原、由草原进入中原漫长迁徙过程(如右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A.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B.转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C.助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结束了南北政权对峙的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公元3-5世纪,鲜卑族拓跋部经历了由森林到草原、由草原进入中原的漫长迁徙过程”和图示及所学可知,鲜卑族不断南迁,不断汉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学习汉族生产生活方式,穿汉服,说汉语等,B项正确;
贯通全国的道路,与北魏不符,鲜卑族统治区域在北方,没有统治南方,无法修建全国道路,排除A项;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
结束了南北政权对峙的状态是隋朝,鲜卑建立北魏,并没有统一全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所学与史料信息准确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地图,结合时代背景,从民族交融的角度去分析归纳。3.唐朝时这项发明已经出现,到宋朝时由于冶金、采矿等手工业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其应用更为广泛。宋仁宗时期,《武经总要》一书专门记载了这项发明的配方及其工艺程序。这项发明在武器上的应用是武器史上的一大革命。“这项发明”指()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唐朝时已出现火药,宋朝因冶金、采矿等手工业发展和战争需求,其应用更广泛,《武经总要》记载其配方与工艺程序,在武器上应用带来武器革命,所以该项发明是火药,D项正确;
造纸术源于汉朝,主要用于书写材料,印刷术在宋朝发展活字技术,用于书籍印制,未涉及武器应用,排除AB项;
指南针在宋朝用于航海导航,虽可能辅助军事,但非武器革命核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四大发明,联系时代背景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4.清朝很早就实行禁止私宰耕牛的法律。顺治帝颁行《牛戒汇钞》一书,该书汇辑戒食牛肉的故事,并由顺治帝作序:“农赖牛以耕……律严私宰。”这反映了清初统治者()A.重视农业生产 B.鼓励商业发展C.严惩官吏腐败 D.完善科举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清初统治者顺治帝颁布《牛戒汇钞》,引用序言“农赖牛以耕”并强调“律严私宰”,通过保护耕牛这一关键农业工具来促进农耕经济,体现以农为本的国策,A项正确;
题干主要围绕禁止私宰耕牛促农业,未提及商业鼓励措施,排除B项;
“私宰耕牛”指民间私自屠宰耕牛,属于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而非官吏腐败问题,排除C项;
明清八股取士,书中故事与科举制度无关,材料不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顺治帝颁布内容,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5.下面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隐语”的方式发出的开会通知。这次“学术讨论会”()在暑期放假之际,拟由某教授主持召开教育学术讨论会,敬请贵校务派两名代表,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来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女子学校报到。A.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1921年暑期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女子学校开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隐语,该会议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正式宣告了党的成立,A项正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论断是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时间晚于1921年,排除B项;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确立的,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完成的,时间均不符,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党的成立、古田会议、中共七大、八七会议等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6.从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过境和留驻四川阿坝地区,当地藏、羌、回、汉等各族民众克服重重困难,为红军筹集大量粮、盐、油和蔬菜等,并与红军一起度过艰难岁月。这表明,红军长征()A.使得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得到了当地各族民众的大力支援【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当地藏、羌、回、汉等各族民众……与红军一起度过艰难岁月”表明1935—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阿坝地区,当地各族民众克服困难为红军筹集物资,体现了红军长征得到当地各族民众大力支援,D项正确;
革命统一战线指国共合作,如1924年建立的第一次合作,而长征时期(1934—1936年)国共处于对抗状态,材料未提及统一战线建立,排除A项;
“工农武装割据”是1927年后井冈山等根据地创立的局面,长征是战略转移而非创造新割据,材料强调民众支援而非割据,排除B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1936年12月,主要涉及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等方面,与本题材料红军和四川阿坝地区民众支援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史料有效信息的准确提炼,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7.1984年1月4日,在石家庄市计划工作会议上,能不能让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成为矛盾的焦点。会议从早晨8点开到12点,最终通过了实行企业承包等第一批改革方案。据此可知,当时石家庄市()A.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B.探索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C.开创了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4年1月4日”“能不能让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可知,石家庄市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对经营管理方式的探索,符合改革开放初期实践,B项正确;
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发生于1953—1956年,如农业合作化完成,与1984年时间及事件不符,排除A项;
题干聚焦国内改革——企业经营承包,与对外开放局面开创无关,排除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1984年仍处计划经济调整阶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时间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国企改革,然后对比备选项判断出正确答案。8.下图所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某方面的发展成就。这一“方面”为()A.交通设施 B.电信网络 C.医疗卫生 D.生态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高速铁路里程”“内河航道”“民航运输机场”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民航运输机场数量迅速增加,体现了我国陆路交通,河运、空运等交通方面的发展,A项正确;
电信网络领域技术全球领先,但题干材料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排除B项;
医疗卫生系统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医保覆盖提升,但材料主题不符,排除C项;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污染防治加强,但材料体现基础设施建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高速铁路里程”“内河航道”“民航运输机场”,归纳为交通设施,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9.世界古代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作品均出自()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C项正确;
古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古印度文明代表有种姓制度、佛教等,排除B项;
古代日本学习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两幅画作,然后联系古希腊相关文化史即可获取出正确答案。10.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182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了该法典:之后,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民法典都以该法典为基础:1888-1889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在体系上接受了该法典。这说明《拿破仑法典》()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且在182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丹麦、意大利等国及1888—1889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受其影响,充分表明《拿破仑法典》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D项正确;
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早于法典颁布时间,法典受其思想启发而非推动,排除A项;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结束,早于法典颁布时间,无法加速,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法典是革命后拿破仑时期产物,不是促进爆发的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拿破仑法典》颁布后被其他国家使用,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11.经过半年左右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商业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性。1921年8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指令,改组粮食人民委员部,单独成立国内贸易人民委员部,以全面促进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指令()A.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B.有利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进C.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D.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商业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性”“以全面促进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及所学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已开始,该政策允许市场机制以恢复经济,此指令强化了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其推进,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取消余粮收集制,刺激了农业生产恢复,而非停滞,排除A项;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与题干时间1921年不符,排除C项;
苏联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与题干商业和货币流通举措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并理解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12.20世纪80年代,莫桑比克的长期内乱造成了约150万难民,1992年,联合国在为期三年的维和行动中,使该国370多万人得到了救助。2010年海地发生地震后,联合国维和人员帮助海地政府组织救灾,并为民众重建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援。这说明联合国()A.加快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B.规范了多边贸易协定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致力于人道主义援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在莫桑比克内乱后救助难民、在海地地震后协助救灾重建,均体现了对战争或灾难中受害民众的人道主义关怀,符合联合国“促进人类福祉”的宗旨,直接说明其致力于人道主义援助,D项正确;
题干中联合国对莫桑比克难民的救助及海地地震后的重建支援,均属于人道主义援助范畴,未涉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排除A项;
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题干中联合国的行动与贸易协定无关,排除B项;
题干中联合国的维和与救灾行动,核心是对受灾民众的救助,并非直接针对霸权主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史料信息,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材料一:天干地支历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尚书·尧典》记载了“尧制历”一事,尧将羲和观测天文所得的节气信息颁发给四方部落首领及其治下的民众(即为“观象授时”),以倡导民主生产。“观象授时”符合华夏各部落的利益,使得尧部落与华夏其他各部落建立起至惠至信的政治框架。因而,尧确立了其领导华夏的最高权威,成为“天子”。这成为“大一统”学说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政治实践。——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材料二历代王朝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创设因时制宜的制度来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以下三幅示意图依次体现了西周、秦朝、元朝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集》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尧制历”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上述三个朝代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答案】(1)政治作用:确立了尧在华夏部落权威,建立稳定的政治框架,是最早的“大一统”政治实践。(2)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3)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大一统发展历程。【解析】【分析】(1)解题时依据材料一“尧确立了其领导华夏的最高权威”“这成为‘大一统’学说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政治实践”“使得尧部落与华夏各部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政治框架”可从确立部落权威、稳定政治框架、“大一统”等角度分析。
(2)解题时依据材料二图一“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图二“长沙郡”“邯郸郡”、图三“甘肃行省”及所学可得出地方政治制度分别为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3)解题时依据材料一“这成为‘大一统’学说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政治实践”和所学材料二中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巩固统一作用可确定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大一统发展历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材料一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编审委员会审定出版了一套课本(右图为其中一册),其绝大多数内容围绕为什么要抗战,如何抗战,谁来抗战、抗战的结局等主题展开。——摘编自《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等材料二新中国经过7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彻底改变了文盲众多、人才匮乏的教育弱国面貌,发展为体量庞大、人才辈出的教育大国。新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部分)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入学率不到20%,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普通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超过110万人——摘自国务院《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等材料三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摘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1)课本内容烙有鲜明的历史印记。指出材料一中课本内容所承载的历史使命。(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教育发展的原因。(3)综合材料一、二、三和上述问题,请你谈谈如何为教育强国建设作贡献。(提示:从个人成长、学校育才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答案】(1)历史使命: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助力抗战胜利。(2)变化:由文盲众多,人才匮乏的教育弱国发展为体量庞大,人才辈出的教育大国。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和政府的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民群众重视知识和教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改革开放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教育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3)个人成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2高中和大学高等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前沿知识,为祖国发展和教育发展做贡献。学校育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技化水平,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析】【分析】(1)解题时依据材料一“其绝大多数内容围绕为什么要抗战,如何挑战,谁来抗战、抗战的结局等主题展开”可知,近代国人面临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因此在抗战时期其使命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助力抗战胜利。
(2)第一小问的解答依据材料二“彻底改变了文盲众多……人才辈出的教育大国”可知,由文盲众多,人才匮乏的教育弱国发展为体量庞大,人才辈出的教育大国。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1978年”及所学可从党的正确领导、国家政策和重视、科教兴国战略、人民群众重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改革开放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归纳。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个人成长和学校育才两个方面展开,如个人成长方面,强调终身学习、报效祖国等,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和大学高等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前沿知识,为祖国发展和教育发展做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抗日战争、中国教育的发展等相关史实分析归纳。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面时间轴列出了“变局”中的部分史事。材料二20世纪中期,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下表列出了“历史性转变”中的部分史事。时间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建交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上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概括这一“变局”出现的原因。并根据时间轴指出列强侵华的方式。(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史事国际背景和世界意义。(3)纵观中国19世纪中期的“变局”和20世纪中期的“历史性转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列强的扩张加剧:通过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商品输出。侵华方式:通过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商品输出。(2)示例1:新中国成立国际背景: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壮大发展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协议书供货商
- 投资人合同协议书
- 叉车代管协议书
- 公司中药胶剂工设备技术规程
- 公司饲料加工工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四中学九级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仪陇县数学七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范本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35中学2026届数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菊花植物买卖合同
- 汽车智能技术与应用 教案全套 朱升高 项目1-1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介绍- 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企业合规经营规范手册
- 骨与关节运动学基础-运动链(康复护理技术)
- 2.2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 GB/T 4706.74-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74部分:缝纫机的特殊要求
- 2024版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 DL 5190.5-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 T-GDACM 0110-2022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机煎煮规范
- 公司差旅费报销规定
- 功能量规-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