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自我评估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

(满分:12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学校开展“追寻'平凡微光',汲取非凡力量”的小记者采访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寻找具有平凡微光的相关人物,鼓励大家踊跃投稿,晓姝写了一段文字准备在广播站

播出,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4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粗(维拙)之手,剪(裁

栽)着生活的琐碎,跨越心灵的门不用行动掷地有声地诠释着“平凡微光”。他们的故事,

如同细微而坚定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从中汲取非凡的力量。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门旗()掷地有声()

(2)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2.下面是晓姝为采访活动拟写的一个活动方案,请你完善。(4分)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挖掘校园中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精神。

二、采访对象:(1)O

三、采访内容:了解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情况,挖掘背后的感人故事,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困难

与挑战。

四、宣传方式:(2)o

五、活动总结:评选出最具感染力的采访故事,举行分享会,鼓励更多学生关注身边的正能

量。

3.下面是筱熙采访学校保安后写的一段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

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在校园的一隅,保安叔叔的身影总是最早迎接晨曦,最晚送走星

辰。,-,。他们的每一次巡逻,每一个微笑,

都是平凡中的微光,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守护着这片知识的殿堂。

①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那份坚守与责任

②用脚步丈量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③他们是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④如同屹立不倒的灯塔,始终为校园的安宁发光发热,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

4.采访老师的过程中,杨杨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形成他的采访稿,他在采访了语文老师后,

想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

要说明理由。80字左右。(5分)

在语文的殿堂里,老师是那盏不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他们以春

蚕吐丝般的精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提示:A图火焰

展现教师教学形象,B图展现课堂教学场景)

A

5.采访结束后,子轩围绕采访活动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7

分)

在这次“平凡微光”采访活动中,我收获颇丰。每一个平凡之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

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①"(《<论语〉十二章》),从这些平凡人身

上汲取正能量,学习他们的优点。

采访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在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人,他们默默努力,不断成长,最终让

人"②,③"(《孙权劝学》)o他们可能似杨花榆荚般平

凡,却如“④,⑤"(韩愈《晚春》)般尽力展现自己

的价值。

这些平凡的人,总是默默坚守,就像那“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

馆》)中的明月,独自散发着光芒。他们也有刘禹锡“⑦,便引诗情到碧

霄”(《秋词》其一)般积极向上的态度,带给我们无限的鼓舞与力量。这次采访让我明白,

平凡之人亦有非凡之处,值得我们去发现与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16分)

(新考法:真情境)活动后,班级筹备拍摄“平凡微光”的电影,杨杨推荐了下面这篇

文章,准备将其拍成纪录片,请你仔细阅读并参与筹备。

老许同志

有人敲门,声音很小。我侧耳仔细听,敲门声仍然在继续。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冲

我点点头,表明他也听到了敲门声。我停止了与王师傅交谈,把房门打开。一个身穿蓝色

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我急忙说:“老师傅,是不是我这往外运装修垃圾的时候弄脏了楼道,给您带来了麻

烦?”老师傅摇摇头,小声说:“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装修房子难免会弄脏楼道,这不算啥

事儿,我会清扫的。我是想说,您这儿要是有不要的废品,可以给我吗?”他说后面这句话时,

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他接着补充说:“噢,我姓许,您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王师傅走过来,拉一下我衣袖说:“你可是答应我,装修中的废品都归我处理,一女可不

能许两个婆家。”王师傅的话让我有点左右为难。老许同志有些失望,瞧瞧我,又瞧了一眼

王师傅,脸上现出一种很尴尬难堪的神色,离开了。

王师傅瞧着老许同志的背影说:“这号人不值得你可怜,我去年在这个小区装修房子,

就碰到过他管房东要废品的事。我听说他儿子还是博士,你想想他能缺钱吗?不知他咋想

的,捡废品卖钱这个事儿还能成瘾。”

老许同志失望离开的事,客观上说是我优柔寡断造成的。事后我立即采取了补救措

施,告诉王师傅,凡是能卖钱的废品全归老许同志。废品不给他,但我从工钱上给他补贴。

自此,每天我走进小区里,总是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老许同志。可是老许同志像跟我捉

迷藏一样,一直没让我瞧见他的身影。

大约过了半个月,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

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是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赶紧追赶

上去,果然给我一个惊喜,这个人正是老许同志。老许同志也认出了我。我急迫地告诉老

许同志,赶快去我家取废品。老许同志疑惑地瞧着我。我急忙说:“你不用顾虑王师傅,我

已经和他说好了。”

老许同志说:“这样做也太为难你了。”

我说:“一点儿都不为难。”

我跟老许同志约定了时间,老许同志点点头,把纸壳重新背在身上,弯着腰往前走去。

老许同志来到我家,看到好大一堆废品,惊讶地瞧着我说:“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才

好。”

我帮助老许同志把废品运到楼下,然后又捆绑好,装在了小推车上。我要推车,老许同

志拒绝,他说:“这我都感激不尽,哪能还给你添麻烦,要是这样,下次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来

了。”

我停住了脚步,望着老许同志走远。

隔了半个月,老许同志又来我家取了一次废品。王师傅大概是看到这次废品值钱的

比较多,就说:“他再来我问问他,卖废品赚钱干什么用?真是钱多,不怕咬手。”

老许同志这次取废品之后,在我的视线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我家又堆放了很多废品,

我很焦急地寻找老许同志。

秋天的时候,公司领导派我去东北边远山区参加一所小学重新修建落成仪式。这所

小学重新修建,我们公司对口援助了一笔资金。

我在东北边远的一个县城火车站下了火车,看到站前有两个人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

我走过去才知道这两人是县教育局齐局长和山区小学张校长,他们热情地与我握手,然后

把我迎进车里。

张校长跟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学校退休的老校长,听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非得也要来

迎接你。刚才他说坐车有点累,下去活动活动腿。我这就去前面迎迎他。

齐局长跟我聊起这位退休老校长,说这个人可太不一般了,一下子给学校捐了10万

元,购买了教学用的电脑。他还说这座山区小学校很有名气,出过一个博士,就是退休老校

长的儿子,在北京工作。

我猛然想起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说过,老许同志儿子是博士,便打断齐局长的话,

问:“这位老校长姓什么?”

齐局长愣了一下,说:“姓许,他喜欢别人叫他老许同志,说这么叫亲切。”

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背着一大捆废纸壳往前行走的老许同志,双眼顿时温热了。

(作者:崔民。有删改)

6.【完善剧本大纲】杨杨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剧本大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

补充完整。(4分)

场次场景出场人物拍摄内容

第一场“我”家“我,王师①

傅、老许同

小区里、

“我,老许

第二场“我”家、②

同志

楼下

车站、车“我”、齐局“我”从齐局长口中得知老许同志就是为学校捐了10万

第三场

里长、张校长元的老校长

7.【探讨细节安排】筱熙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帮忙解答。(4分)

(1)筱熙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要作为重

点拍摄。导演准备从描写角度分析这处的语句,请你帮助完成。

(2)筱熙说王师傅不是本文的重点,应该删去。但导演坚持保留。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导演这样安排的用意。

8.【选择拍摄画面】导演组想从文章最后一段引出老许同志的形象,却在具体用哪个画面

展现时举棋不定。请你从下面描写老许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并说明理由。(4分)

①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

的白线。

②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

纸壳实在是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

9.【撰写宣传文案】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勤劳、奉献、低调、

真诚、淡泊、高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从主旨角度给纪录片

写一段宣传文案。(60字左右)(4分)

(二升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10~12题。(11分)

文本一:①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更

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感至目前,河南省共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项目4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25个、代表性传承人126名,省级代表性项目1030

个、代表性传承人1147名,市级代表性项目33n个、代表性传承人3976名,县级代表

性项目9481个、代表性传承人10971名。

②在国家文化数字化创新的大趋势下,非遗传承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我省坚持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锚定“两个确保”、深入

实施“十大战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以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助力中国式、

现代化的河南实践。“河南非遗一张图”,是一个旨在传承、创新、推广河南丰富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具。不仅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典范,也是河南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

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③据悉,“河南非遗一张图”通过与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相

结合,综合运用小程序等组合产品,打通PC端、小程序等多方平台,将河南省非遗信息整

合关联上线,搭建起河南非遗资源的“数字资产库”和交流传承的集中展示空间,更加直观

和系统化地展示了河南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流传历史、技艺传承、拜师授徒、

传承谱系、门店信息、照片、视频、资讯等。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河南非遗

数据检索、抽取与处理,将河南非遗领域中异构的知识结构化,构建起了强大智能的知识

关联,实现非遗代际传承、地理分布、对标项目等关联内容的直观可视化呈现,不仅形成

了可持续利用的数字化非遗资源,还创新发展了非遗数字化全方位关联展示模式,成为全

国领先的首创非遗可视化知识图谱,实现了非遗资源的数字赋能和创新发展。

文本二: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灿若珍宝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非遗代代相传,亘古绵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为人们的生

活提供便利,增添色彩,不断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深厚

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酒皆'文化,更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

着整个中华文化社区的生命记忆。

为适应新时期非遗传播新形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以发布月

度非遗热搜榜的形式,尝试树立非遗传播新业态,构建非遗传播空间新形态,促进非遗与

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下去。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联合搜索引擎,利用大数据能力,结合多项

数据,继续发布“河南非遗代表性项目热搜榜”和“河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热搜榜”的前十

名榜单。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第①段加点的“截止目前”表明了数据的时效性,即这些数据是目前所拥有的,并

不代表未来。

B.“河南非遗一张图”旨在传承、创新、推广河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文本二中加点的“活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金属未形成钝态前所发生的活性溶解状态。

D.两个文本都强调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n.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行文思路。(4分)

12.文本二说:“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吓去。”请结合两个文本说说如何让非遗真正“活”

下来,“火”下去。(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升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13~16题。(11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曾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道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忽一日,

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现而揶揄②之。杨大徵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

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

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③于十步外,奋

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

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

姓氏。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

【注】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释担而立”的僻”是“放下”的意思成语“爱不释手”的“释”与此意思相同。

B.“遣”有多个义项,如“差遣”“消遣”“发配”“打发”等,“康肃笑而遣之”的“遣”为打发的意

思。

C.“睨”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旁睨

而揶揄之”的“睨”用的是本义。

D.“杨大怒”的“怒”是“愤怒”的意思,与“友人便怒曰飞《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怒”意思

相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5.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

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请结合陈康

肃公的语言描写,关注语气助词等,分析其形象特点。(3分)

16.杨杨在阅读【乙】文后,想把它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推荐给同学。请你从内

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阐述推荐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7~18题。(4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的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若是有纸笔,诗

人会写什么呢?(2分)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9.阅读《骆驼祥子》时,第二小组对祥子前两次买车的坎坷遭遇深感同情,希望他能找人

倾诉。你觉得他会找谁呢?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分)

备选人物: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孙侦探

小福子

五、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苔》,是一

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选择了像牡丹那样毫无保留地绽放。诚

然,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选择的,比如出身、天赋、长相……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

对待生命的态度、人生的理想、脚下的道路……

⑴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③

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l.(l)kanzhi(2)拙裁

2.(1)示例:校园内的保洁阿姨、保安叔叔、图书馆管理员、勤奋学生等(2)示例:通过校

园广播、校报等平台发布采访内容,展示“平凡微光”的非凡力量

3.③②①④

4.示例一:我选择A。文字材料将老师比作蜡烛,强调其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奉献精神。A

图中有燃烧的蜡烛,蜡烛燃烧的火焰化作正在教学的老师形象;一摞书正像孩子们往上攀

登的阶梯。这幅图直观地体现了老师像蜡烛一样的特质。

示例二:我选择B。B图中一位老师手捧书本站在讲台上,面前是专注听讲的学生,这与文

字中老师在课堂上“默默耕耘”“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的描述相符。这幅图能

很好地体现主题。

5.①其不善者而改之②士别三日

③即更刮目相待④杨花榆荚无才思⑤惟解漫天作雪飞⑥深林人不知⑦晴空一

鹤排云上

6.①示例:老许向“我”要废品,“我”因事先答应给王师傅而犹豫不决老许同志尴尬离开

②示例:“我”帮老许把废品运到楼下并捆绑好,装在小推车上,老许感激地推车离开

7.(1)示例: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老许同志要废品时的不好意思和勤劳的品质。

(2)示例:①王师傅这个人物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对王师傅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向

读者交代老许同志去年就在收废品,且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博士儿子;②王师傅的疑惑与不

满为剧情设置了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