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雨高温台风_第1页
防暴雨高温台风_第2页
防暴雨高温台风_第3页
防暴雨高温台风_第4页
防暴雨高温台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日期:防暴雨高温台风CATALOGUE目录01灾害基础知识02事前预警机制03暴雨防御措施04高温应对策略05台风防范重点06灾后恢复管理01灾害基础知识暴雨形成条件与危害充足水汽供应暴雨形成需持续的水汽输送,通常来自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或台风、低压系统带来的强对流活动,导致大气中水汽快速凝结成雨。强对流天气系统积雨云发展旺盛时,云内上升气流剧烈,水滴碰撞合并形成大颗粒降水,短时降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易引发城市内涝和山洪。次生灾害链暴雨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冲毁道路桥梁;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时,低洼地区积水深度可达1米以上,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温天气特征与风险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气温≥35℃为高温日,连续3天以上高温可形成热浪,极端情况下局部地区气温突破40℃,地表温度可达60℃以上。气象标准与持续时间人体健康影响基础设施压力高温导致汗腺功能紊乱,引发热射病、热衰竭等急症,老年人和户外工作者中暑风险显著增加;同时臭氧污染加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20%-30%。用电负荷激增可能引发电网瘫痪,2017年上海高温期间单日用电量创历史峰值;沥青路面软化变形,铁路钢轨膨胀需限速运行。热带低压至超强台风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划分为6级,热带低压(风力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台风(12-13级)、强台风(14-15级)、超强台风(≥16级),其中12级以上台风可掀起14米以上狂浪。三维结构特征成熟台风具有清晰的台风眼(直径30-60公里)、眼壁(风速最大区)和螺旋雨带,垂直发展高度可达12-15公里,能量相当于每20分钟引爆一颗百万吨级氢弹。灾害复合效应2019年台风"利奇马"登陆时中心气压925hPa,引发浙江沿海风暴潮增水2.5米,同时造成华东地区单日降雨量突破400毫米,形成"风雨潮"三碰头极端灾害。台风结构等级划分02事前预警机制气象预警信号识别暴雨预警分级标准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暴雨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蓝色表示一般性降雨,红色则预示极端强降雨可能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高温预警信号解读高温预警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对应连续高温、极端高温和可能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危险天气,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台风预警等级划分台风预警按影响程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红色预警表示台风可能造成严重破坏,需立即采取避险措施。信息接收渠道管理多终端联动提醒设置手机短信、电视滚动字幕、智能家居设备等多终端预警接收方式,避免信息遗漏。03利用社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公共信息发布渠道,覆盖老年人和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群体。02社区应急广播系统官方气象平台订阅通过气象局官方网站、APP或微信公众号订阅实时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权威气象数据。01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基础生存物资储备至少3天的饮用水(每人每天4升)、即食食品、便携式充电宝、手电筒及备用电池,确保断电断水时的基本生存需求。重要文件防水保存将身份证、房产证、保险合同等密封在防水袋中,并存放在便于携带的应急包内,避免灾害中遗失。防灾防护装备准备防水沙袋、防滑鞋、救生衣、急救包(含止血带、消毒剂、常用药品)等,应对洪涝或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03暴雨防御措施暴雨期间优先选择地势较高的主干道或高架桥通行,避开地下通道、隧道等易积水区域,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转移。城市内涝避险路线规划主干道与高架桥优先通行在易涝区域设置醒目的避险标识,并预留应急通道供救援车辆通行,同时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实时推送最优避险路径。设置临时避险标识与应急通道根据积水深度划分风险等级,组织居民按预案向指定避难中心或高层建筑转移,配备救生艇等应急设备辅助撤离。社区分级疏散预案低洼区域防护方案加装防洪挡板与抽排系统在低洼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安装可拆卸防洪挡板,并配置大功率抽水泵,确保积水及时外排。加固建筑防水结构与地基对老旧房屋进行防水涂层施工和地基抬高改造,防止雨水渗透导致墙体开裂或坍塌。建立动态水位监测网络布设物联网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控低洼区域积水情况,数据联动应急指挥中心以启动分级响应机制。电路设备防水处理家庭电器防雷击措施推广安装浪涌保护器,指导居民在暴雨时拔除非必要电器插头,降低雷击损坏风险。03对暴雨频发区域的架空线路进行绝缘层老化检测,更换耐腐蚀材质线缆,并增加支撑杆抗风强度。02架空线路绝缘检测与加固变电站与配电柜密封升级采用IP68防护等级箱体封装关键电力设备,加装防潮散热模块,避免短路或漏电事故。0104高温应对策略户外作业防护规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每日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户外作业,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开展工作,减少热暴露风险。配备防暑降温装备为作业人员提供透气防晒工作服、宽檐帽、护目镜及清凉喷雾等防护用品,并强制佩戴随身携带的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建立轮换休息制度实施“作业-休息”交替模式,每连续作业1小时需在阴凉通风处休息15分钟,并设置临时降温休息区配备冷饮与湿毛巾。实时监测环境数据使用温湿度监测仪动态跟踪作业区域气象条件,当气温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暂停作业并启动应急预案。中暑急救处置流程快速识别中暑症状通过观察是否出现头晕、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或无汗、体温升高至38℃以上、意识模糊等典型症状判断中暑程度。01紧急物理降温措施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外衣并用湿冷毛巾敷颈部/腋窝/腹股沟,配合风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同时给予少量淡盐水补充电解质。专业医疗干预衔接对于重度中暑(热射病)患者,在实施基础降温的同时立即呼叫急救,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后续健康跟踪管理患者恢复后需进行48小时医学观察,避免短期内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并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工作岗位。020304用水用电保障措施增加对老旧水管、阀门及加压泵站的检修频次,储备应急供水车和临时储水装置,确保居民区与医疗机构不间断供水。供水管网巡检维护启用分级用电预案,优先保障医院、消防、通讯等关键设施供电,对工业用户实施错峰用电并推广节能设备使用。电力负荷动态调控在变电站、水泵站等重点场所配置柴油发电机,建立移动发电车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停电时核心设施30分钟内恢复供电。应急发电设备部署通过社区公告与新媒体平台普及空调温度设定(建议26℃以上)、错峰洗衣等节能技巧,减少市政管网压力。公众节水节电宣传05台风防范重点高空坠物排查要点建筑物外立面检查全面排查外墙瓷砖、玻璃幕墙、广告牌等易脱落部件,重点检查连接部位是否锈蚀或松动,确保结构稳定性。临时设施加固对工地脚手架、临时围挡、彩钢板等设施进行锚固或拆除,采用钢丝绳或地锚增强抗风能力。屋顶杂物清理清除屋顶堆积的废弃材料、盆栽、太阳能设备支架等,避免强风将其吹落造成安全隐患。门窗加固技术标准玻璃防护措施在玻璃内侧粘贴“米”字形防爆膜或安装防风板,高层建筑建议使用夹胶玻璃或钢化玻璃以抵抗风压冲击。门窗缝隙密封使用防水密封胶条填充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推拉门需加装横向锁扣,平开窗应配备多点式锁具增强密闭性。卷帘门与百叶窗加固商业场所的金属卷帘门需检查导轨牢固度,百叶窗叶片应调整为闭合状态并用螺栓固定。疏散转移实施步骤风险区域分级根据台风路径预测划分红、黄、蓝三级危险区,优先转移低洼地带、老旧房屋及临时安置点人员。运输资源调度配备防风雨大巴车及应急物资运输车辆,明确各社区对接司机名单与联络方式,确保转运效率。安置点管理选择结构坚固的学校、体育馆作为临时避难所,提前储备饮用水、食品、医疗包,并划分家庭单元空间。06灾后恢复管理环境消杀操作规范针对积水区、垃圾堆放点、公共厕所等病原体易滋生区域,采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全覆盖喷洒,确保消杀浓度达标且作用时间充分。重点区域消杀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废弃物分类处置消杀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及橡胶手套,作业后及时对防护装备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装,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基础设施检查清单供水系统检测排查供水管道破损情况,对水源进行浊度、余氯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后方可恢复供水。电力设施评估检查变电站、配电箱是否受潮或短路,测试备用发电机性能,优先恢复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等关键场所供电。交通设施修复评估桥梁、隧道的结构安全性,清理道路淤泥与障碍物,设置临时交通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