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综合题(讲)-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1页
工艺流程综合题(讲)-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2页
工艺流程综合题(讲)-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3页
工艺流程综合题(讲)-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4页
工艺流程综合题(讲)-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工艺流程综合题

日考纲考情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

设问,是无机框图的创新。它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与化工生产成本、产品提纯、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

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或提纯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是近

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常考题型。化工流程型实验题通常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依托,以反应原理、实验操作为考

查重点。重视实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意在引导考生关注化学的真实性和应用性,体现了能力立意和化

学知识的应用,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和热点,综合性强,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实验技能。

位考点梳理

高频考点一原料的预处理

预处理操作作用或目的分析

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

使反应更充分

研磨、雾化

目的:提高原料转化率、利用率、浸取率,提高产品的产率等

增大接触面积的方法:固体——粉碎、研磨;液体——喷洒;气体——用多孔分散器等

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浸取、酸溶、碱溶、醇

溶等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原料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

浸取(即浸在酸性溶液[如:用(浓)硫酸、盐酸等]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

酸浸

出/溶解)过滤除去的过程;酸还能溶解金属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的水解等

去油污,在碱性溶液中使两性化合物(AI2O3、ZnO等)溶解,溶解铝、二氧化硅等,

碱浸

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醇浸提取有机物,常采用有机溶剂(乙醛,二氯甲烷等)浸取的方法提取有机物

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工业上往往为了追求更多转化)

浸出率提高浸出率的措施:①将矿石研成粉末,提高接触面积;②搅拌,使反应更加充分

③增大反应物(酸、碱)的浓度;④适当升温(加热)

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

灼烧(焙烧)①除去硫、碳单质;②有机物转化、除去有机物;

③高温下原料与空气中氧气反应;④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如碳酸盐沉淀)等

煨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煨烧高岭土

高频考点二转化过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方法

1.控制溶液的酸碱性(pH)

⑴控制反应的发生,增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增强Mr!。,、N03的氧化性),调节离子的水解程度

(2)控制溶液的pH值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被除去

①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降低了H+的浓度,使溶液pH值增大

②pH控制的范围:杂质离子完全沉淀时pH值~主要离子开始沉淀时pH(注意端值取)

③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不引入新杂质即可)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

使pH增大的物质,如MgO、Mg(OH)2、MgCCh等类型的物质

④实例:除去CuSCU溶液中少量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2(OH)2CO3,CuCO3,调节pH

3++

至3~4,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Fe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H2O^^Fe(OH)3+3H,加入CuO

后,溶液中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Fe(OH)3越聚越多,最终形成沉淀

a.加入CuO的作用: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Fe(OH)3

b.加热的目的:促进Fe3+水解

(3)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产品混入杂质

像盐酸盐、硝酸盐溶液,通过结晶方法制备晶体或加热脱水结晶水合物制备相对应的无水盐时,由于水解

生成的盐酸或硝酸挥发,促使了金属离子水解(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导致产品不纯

如:由MgCb-6H2O制无水MgCb要在HC1气流中加热,否则:MgCl2-6H2O=Mg(OH)2+2HClT+4H2O

2.温度控制的类型及其目的

①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

②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如:促进水解生成沉淀

升高温度③除去受热不稳定的杂质,如:H2O2>氨水、锈盐(NHQ)、硝酸盐、NaHCO3>Ca(HCO3)2>

KMnCU等物质

④使沸点相对低的物质气化或升华

①防止某物质在温度较高时挥发或分解

降低温度

②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产物的产率

③使某个沸点高的产物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

④降低晶体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或溶解速率小

控制温度①催化剂逐渐失活,化学反应速率急剧下降

在一定范②物质分解,如:NaHC03>NH4HCO3、H2O2、浓HNO3等

围(综合温度过高③物质会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醋酸、液澳、乙醇等

考虑)④物质氧化,如:Na2s。3等

⑤物质升华,如:12升华

①若用到H2O2、氨水、镀盐、硝酸盐等易分解的物质,控温的目的是防止物质分解

②若题目中出现有机物或有机溶剂,控温的目的是防止其挥发

③若溶液中制备物质,常使用加热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

④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答题策略

⑤温度范围答题策略

a.温度不高于xxC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

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b)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b.温度不低于xx。。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是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3.浓度

(1)根据需要选择适宜浓度,控制一定的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有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减小对后续操作产

生的影响

(2)反应物过量,能保证反应的完全发生或提高其他物质的转化率,但对后续操作也会产生影响

4.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5.催化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6.使用保护气

(1)隔绝空气(主要是。2、H2O)

(2)抑制弱离子的水解(如HC1氛围)

高频考点三工艺流程中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热过滤

(1)常压过滤:通过预处理、调节pH等工序可实现对杂质的去除,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分析对产品的需求

及生产目的的综合考虑,准确判断经过过滤后产生的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准确判断是留下滤液还是滤渣

(2)减压过滤(抽滤):减压过滤和抽滤是指一种操作,其原理与普通的常压过滤相同。相比普通过滤,抽滤

加快了过滤的速度。抽滤的优点是快速过滤,有时候还可以过滤掉气体,并能达到快速干燥产品的作用

(3)趁热过滤: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但是由于常规过滤操

作往往耗时较长,这样会导致在过滤过程中因混合物温度降低而使溶质析出,影响分离效果。因此可使用热过

滤仪器、将固液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滤,所以又称为热过滤

2.蒸发结晶

(1)适用范围: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2)蒸发结晶的标志: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实例

①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

a.方法:蒸发结晶

b.具体操作:加热蒸发,当析出大量NaCl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②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溶液

a.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b.具体操作:若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这

样就可以分离出大部分NaCl

c.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KNO3溶液因降温析出,影响NaCl的纯度

3.冷却结晶

(1)适用范围: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KNO3)、易水解的物质(FeCb)或结晶水化合物

(CUSO4-5H2O)

(2)蒸发结晶的标志:当有少量晶体(晶膜)出现时

(3)实例:KNC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溶液

a.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具体操作:若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和少量KNCh,

这样就可以分离出大部分KNO3

4.沉淀洗涤时洗涤剂的选择

洗涤试剂适用范围目的

蒸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XX杂质,减少固体因为洗涤液温度高

冷水

储高,且变化较大造成溶解损失

水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XX杂质,减少固体因为洗涤液温度低

热水

降低造成溶解损失

有机溶剂(酒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有减少固体溶解损失;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

精、丙酮等)机溶剂水分,加快干燥速率

饱和溶液对纯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减少固体溶解

酸、碱溶液产物不溶于酸、碱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可溶于酸、碱的杂质;减少固体溶解

洗涤沉淀的方法:向过滤器中加入蒸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未出现特

征反应现象,则沉淀洗涤干净

5.重结晶:将结晶得到的晶体溶于溶剂制得饱和溶液,又重新从溶液结晶的过程

6.萃取与反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

萃取

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过程,萃取后需要分液。如:用CC14萃取澳水中的Br2

在溶剂萃取分离过程中,当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

反萃取实施,往往需要将目标产物转移到水相。这种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

萃取操作称为反萃取,为萃取的逆过程

7.蒸储或分储:蒸储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

蒸气再冷凝成液体,跟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8.冷却法:利用气体易液化的特点分离气体,如合成氨工业采用冷却法分离氨与氮气、氢气

高频考点四工艺流程中Ksp的相关计算

溶度积常数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度积常数在化工流程题中考查溶度积常数是高考的热

点,化工流程中常常需要控制条件进行离子的分离或除杂,通过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离子

完全沉淀时的pH、判断废水排放是否符合标准、沉淀完全转化时所需离子浓度。

1.计算难溶电解质的Ksp

以2„3麻)^^77次"+阿)+用"一函)”为例:%(4岛)=改人"+).’"@"一),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2.计算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完全转化时所需浓度

依据沉淀的转化反应和Ksp,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越大,转化反应越易进行,转化程度越大

如:对于反应Cu2+(aq)+ZnS(s)^^CuS(s)+Zn2+(aq)

c(7n}C(Z〃2+)・C(S2-)Ksp(ZnS)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Ci1/2++)c(Cz?+)・c(s2一)%(CuS)

3.由溶度积计算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

①已知溶度积,求溶液中的某种离子的浓度

如:Ksp=a的饱和AgCl溶液中,c(Ag+)=gmol-L-1

②已知溶度积、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求溶液中的另一种离子的浓度

如:某温度下AgCl的Ksp=a,在0.1moLL/i的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Cl固体,达到平衡后c

(Ag+)=8E=10amol-L-1

0.1

4.判断离子是否开始沉淀

以A,"B”(s)=^"7A"+(aq)+〃B"L(aq)为例

溶度积离子积

概念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幕的乘积

符号KspQc

^(AA)=cm(An+)-cn(Bm"),式中的

表达式

浓度都是平衡浓度中的浓度都是任意浓度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应用

②。c=K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③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5.调pH除杂—计算pH范围

(l)pH控制的范围:杂质离子完全沉淀时pH值~主要离子开始沉淀时pH(注意端值取等)

(2)一般情况下,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IxlOfmoLL—1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完

全了

高频考点五工艺流程中加入试剂的作用和循环物质的确定

1.判断加入的试剂及分析试剂作用的基本思路

(1)看反应目的:分析加入试剂后化学反应实现的目的

(2)看试剂性质:分析加入试剂本身的性质(物质类别、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3)看生成物:分析反应前后的物质组成的变化

(4)看可能信息:综合利用流程信息和题中设问提供的信息

2.工艺流程中的物质确定

(1)循环物质的确定

后面反应步骤的生成物在流程图上标注每一步物质

环在流程中加入并在后续步

前面反应步骤的反应物物

骤中会产生,可以循环利

质用的物质(滤渣、滤液)

从流程图上看:箭头回头确

定可逆反应中有可以循环利用

容易分离的物质

(2)副产品的确定

(

首先是生成物,不是反副从流程图上看:是支线产品

应物产

根据制备的目的判断不是断常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

主产品无毒的、不污染环境的产品

(3)滤渣成分的确定

①过量的反应物

②原料中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③由原料转化的生成物

④由杂质转化的沉淀物

高频考点六陌生方程式的书写

首先根据题给材料中的信息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

反应类型:

①元素化合价无变化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最后根据题目

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需要遵循电荷守恒规律)即可。

高频考点七化学计算

①计算公式

(i)物质的质量分数(或纯度)=漉该物湍质的茏质谕量xlOO%

(方、户口产空—产品实际产量k

(11)产口口产率—产品理论产量义10%

,……参加反应的原料量

(叫物质的转化中-加入原料的总量xl,nOnOo^/

②计算方法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若第一步反应的产物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将某中间物质作为“中介”,

找出已知物质和所求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也可通过守恒关系直接确定原料与所给数据物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技巧】工艺流程中的答题规范

1.沉淀的洗涤操作

(1)答题模板: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加入蒸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实验2〜3次

(2)实例:在测定Na2s。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BaCL溶液,

沉淀SO/,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怎样洗涤沉淀?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入蒸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实验2〜3次

2.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1)答题模板: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xx试剂(沉淀剂),若没有xx沉淀产生,则证明XX沉淀

完全

(2)实例:在测定Na2s。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CU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BaCL溶液,

沉淀SO/,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怎样判断S0「是否沉淀完全?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加入BaCb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SOr沉淀完全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1)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xx试剂(根据沉淀可能吸附的杂质离子,选择合适的

检验试剂),若没有XX(特征现象)出现,则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2)实例:在测定Na2s。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CU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BaCL溶液,

沉淀SOE,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怎样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的AgNCh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已洗

4.判断滴定终点的答题规范

(1)答题模板:当滴入最后半滴XXX标准溶液后,溶液由XXX色变成XXX色,或溶液XXX色褪去,且半分钟内

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2)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酸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当加入最后半滴标准盐酸

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5.描述离子检验现象的答题规范

(1)答题模板:取试样一加水溶解一加……试剂转扰•>空•>加……检验试剂-观察现象一得出结论

(2)以“SOr的检验”为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b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r

6.增大原料浸出率的措施

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

7.蒸发结晶的操作

⑴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

①方法:蒸发结晶

②具体操作:加热蒸发,当析出大量NaCl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Ch溶液

①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②具体操作:若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这

样就可以分离出大部分NaCl

8.冷却结晶的操作:KNC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溶液

①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②具体操作:若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Ch,母液中是NaCl和少量KNO3,

这样就可以分离出大部分KNO3

9.“目的或原因”类

目的或原因思考方向

若滤渣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

净的沉淀物

沉淀(晶体)洗涤的目的

若滤液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滤渣,把有用的物质

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

沉淀(晶体)冰水洗涤的目的既能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且能防止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沉淀(晶体)用有机溶剂(酒既能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且能防止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此

精、丙酮等)洗涤的目的外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控制溶液pH的目的防止XX离子水解;防止XX离子沉淀;确保XX离子沉淀完全;防止XX溶解等

温度过高XX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或XX物质挥发(如浓硝

温度不高于XX。。的原因

酸、浓盐酸)或XX物质氧化(如Na2s。3等)或促进XX物质水解(如A1C13等)

抑制xx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h溶液时需在HC1气流中进行,加热

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

MgCl2-6H2O得MgCb时需在HC1气流中进行等)

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

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XX物质受热分解(如H2O2、浓硝酸、

减压蒸储(减压蒸发)的原因

NH4HCO3等)

减压过滤的目的加快过滤速度

减压烘干的目的降低产品的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减压蒸发降低了蒸发温度,可以防止某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

减压蒸发的原因

NH4HCO3)或失去结晶水(如题目要求制备结晶水合物产品)

防止过滤一种晶体或杂质的过程中,因降温而析出另一种晶体

①要滤渣(产品):防止降温时析出杂质而影响产品纯度或减少产品溶解损耗

趁热过滤的目的如:NaCl(KNO3)

②要滤液(产品):防止降温时析出产品(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而损耗

(除去溶解度小或难溶的杂质)

题型一化学工艺流程与物质制备

物质制备类化工流程题常以某种物质(目标产物)的制备为基础,涉及原料的预处理、物质的制备原理、产

品的分离及提纯等具体步骤,兼顾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知识。

例1.(2022.湖南卷)钛(Ti)及其合金是理想的高强度、低密度结构材料。以钛渣(主要成分为TiC)2,含少

量V、Si和A1的氧化物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C、Cl2AlMg

尾气处理VOC12渣含Si、Al杂质

已知“降温收尘”后,粗TiCl,中含有的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Ti(VO213Si(Al

沸11251

点/℃367780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G=AH-TAS,AG的值只决定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忽略AH、AS随温度的变化。若

AG<0,则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根据下图判断:600。时,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3oo

2oo

TiO2(s)+2CMg)=TiCl4(g)+Oj(R)

,1oo

lo

・uo

H

/TOO

vo

C(s)+O2(g)=CO2(g)

50060070080090010001100

温度

A.C(s)+O2(g)=CO2(g)B.2c(s)+C)2(g)=2CO(g)

C.TiO2(s)+2Cl2(g)=TiCl4(g)+O2(g)D.TiO2(s)+C(s)+2Cl2(g)=TiCl4(g)+CO2(g)

(2)TiO2与c、Cl2,在600℃的沸腾炉中充分反应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分压如下表:

物质TiCl4COCO2Cl2

分压4.59x1)-21.84x1Y23.70x1Cf25.98x1O-9

MPa

①该温度下,Tie)?与C、C"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②随着温度升高,尾气中CO的含量升高,原因是o

(3)“除帆”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除硅、铝”过程中,分离TiCl,中含Si、Al杂质的方法是

⑷“除钮”和“除硅、铝”的顺序(填“能”或“不能”)交换,理由是O

(5)下列金属冶炼方法与本工艺流程中加入Mg冶炼Ti的方法相似的是。

A.高炉炼铁B.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C.铝热反应制锦D.氧化汞分解制汞

【答案】(1)C(2)@5TiO2+6C+10Cl2=5TiC14+2CO+4CO2

②随着温度升高,CO2与C发生反应c+co,迪2C。

(3)3VOC13+A1=3VOC12+A1C13蒸储

(4)不能若先“除硅、铝”再“除铀”,“除机”时需要加入A1,又引入A1杂质;(5)AC

【解析】钛渣中加入C、Cb进行沸腾氯化,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降温收尘后得到粗TiCk,加入单质Al

除机,再除硅、铝得到纯TiCk,加入Mg还原得到Ti。

(1)iH®C(s)+O2(g)=CO2(g),@2C(s)+O2(g)=2CO(g),③TiC>2(s)+2C12(g尸TiCl/gHCVg),④

TiO2(s)+C(s)+2Cl2(g)=TiCl4(g)+CO2(g);

A.由图可知,600℃时C(s)+O2(g)=CC)2(g)的AG<0,反应自发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600℃时2c(s)+C>2(g)=2CO(g)的AG<0,反应自发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600℃时TiC»2(s)+2C12(g)=TiC14(g)+O2(g)的A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C符合题意;

D.根据盖斯定律,TiO?⑸+CXs)+2CU(g尸TiC14(g)+CC>2(g)可由①+③得到,则600℃时其AG<0,反

应自发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温度下C主要生成CO和CO2,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

之比可知TiCL、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约是5:2:4,所以TiCh与C、CL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600℃

5TiO2+6C+10Ch-5TiC14+2CO+4co2;②随着温度升高,CCh与C发生反应C+CO?山28,导致CO含量升

高;

(3)“降温收尘”后铀元素主要以VOCb形式存在,加入A1得到VOCb渣,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

配平方程式为3Voe13+Al=3VOC12+AlCb;AlCb、SiCk与TiCk沸点差异较大,“除硅、铝”过程中可采用蒸储

的方法分离AlCb、SiCl4;

(4)若先“除硅、铝”再“除帆”,“除饥”时需要加入A1,又引入A1杂质,因此“除机”和“除硅、铝”的顺序

不能交换;

(5)本工艺中加入Mg冶炼Ti的方法为热还原法;高炉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还

原成金属铁,属于热还原法,故A符合题意;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的原理是电解法,故B不符合题意;

铝热反应制锦是利用A1作还原剂,将钵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为热还原法,故C符合题意;Hg为不活泼金

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备汞,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

【方法技巧】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为近

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该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为: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一仔细分析每步反应发生的条

件以及得到的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一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一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基本方法和步

骤为:(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2)然后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

纯、分离等阶段。(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①反应物是什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应;

③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变式探究】(2022•江苏卷)实验室以二氧化铀(Ce。?)废渣为原料制备C1含量少的Ce2(CC>3)3,其部分

实验过程如下:

稀盐酸、尸)2溶液,水萃取%HA稀呼酸氨水、管近。,

CeOz废渣-----►|酸遍|-----►|中'和|—>|W|—(反】取|-----»|♦淀|------►Ce2(CO3)3

(1)“酸浸"时Ce。?与H2。?反应生成Ce3+并放出。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pH约为7的CeCh溶液与NH4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Ce2(CO3)3沉淀,该沉淀中C1含量与加料方

式有关。得到含cr量较少的Ce2(CC>3)3的加料方式为(填序号)。

A.将NH4HCO3溶液滴加到CeCb溶液中B.将CeCb溶液滴加到NH4HCO3溶液中

(3)通过中和、萃取、反萃取、沉淀等过程,可制备cr含量少的Ce2(CC>3)3。已知Ce3+能被有机萃取剂

(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

Ce3+(水层)+3HA(有机层)^^Ce(Ab(有机层)+3H+(水层)

①加氨水“中和”去除过量盐酸,使溶液接近中性。去除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②反萃取的目的是将有机层Ce3+转移到水层。使Ce3+尽可能多地发生上述转移,应选择的实验条件或采取

的实验操作有(填两项)。

③与“反萃取”得到的水溶液比较,过滤Ce2(CO3)3溶液的滤液中,物质的量减小的离子有(填化学

式)。

Fe

(4)实验中需要测定溶液中Ce3+的含量。已知水溶液中Ce4+可用准确浓度的(NH4%(SO4)2溶液滴定。

以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滴定反应为Fe2++Ce4+=Fe3++Ce3+。

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①准确量取25.00mLCe3+溶液[c(Ce3+)约为o.2mol-L」],加氧化剂将Ce3+完全氧化

并去除多余氧化剂后,用稀硫酸酸化,将溶液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后定容;②按规定操作分别将

OSOOOmoLLTNHjFelSOj和待测Ce,+溶液装入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中:③。

【答案】(1)2CeO2+H2O2+6H+=2Ce3++O2f+4H2。(2)B(3)①降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增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②酸性条件,多次萃取③Ce3+(4)从

左侧滴定管中放出一定体积的待测Ce,+溶液,加入指示剂苯代邻氨基苯甲酸,用0.02000mol.L」(NHjFe(S04)2来

滴定,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解析】首先用稀盐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酸浸二氧化铀废渣,得到三价铀,加入氨水调节pH后用萃取剂萃

取其中的三价铀,增大三价铀浓度,之后加入稀硝酸反萃取其中的三价铀,再加入氨水和碳酸氢钱制备产物,

以此解题。

(1)根据信息反应物为CeO2与H2O2,产物为Ce3+和02,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

2CeO2+H2O2+6H+=2Ce3++O2T+4H2。;

(2)反应过程中保持CeCb少量即可得到含Cl量较少的Cq(CC)3)3,故选B;

(3)①增大碳酸根离子的浓度有助于生成产物,故答案为:降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促进碳酸氢根离子

的电离,增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②根据萃取原理可知,应选择的实验条件是酸性条件,为了使Ce3+尽可能多地发生上述转移,可以采用多

次萃取;

③“反萃取”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浓度较大的Ce3+,过滤后溶液中Ce3+离子浓度较小;

(4)从左侧滴定管中放出一定体积的待测Ce4+溶液,加入指示剂苯代邻氨基苯甲酸,用

0.02000moi•U(NHjFe(SO4)2来滴定,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题型二化学工艺流程与反应原理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中根据生产流程中的有关化学知识步步设问,

只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装置的作用以及工艺流程的原理,吸收题目新信息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1.温度、浓度、压强的控制

术语功能

①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②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③除杂,除去热

升温不稳定的杂质,如NaHCCh、Ca(HCO3)2、KMnCU、L、NH4cl等物质。④使

沸点相对较低的原料气化

①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②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

降温移动(放热方向);③使某个沸点较高的产物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④降

温度的

低晶体的溶解度,减少损失.

控制

控温①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②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

(用水来;③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④防止副反应的发生;⑤降温或减压可以

浴或油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⑥如果题目中出

浴控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根据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

温)升高而改变的情况,寻找合适的结晶分离方法(蒸发结晶或浓缩结晶)。

2.

增大反①可加快反应速率。对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加压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

PH

应物浓动。但压强太大,动力消耗更多,设备要求更高,成本增加,故必须综合考

浓度、度、虑;②加压一般是提高气体反应物浓度措施,在气体和固体、液体反应的体

压强的加压系中并不适宜;③生产中常使廉价易得的原料适当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

控制利用率。

减压.减小压强,降低液体的沸点,防止(如浓HNO3、NH3.H2O、H2O2、NH4HCO3

蒸储等)物质分解;

术语功能

(1)目的:调节pH值实质上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把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2)原则:不管

是调高.还是调低,原则都是加过量的除杂剂而不引进新的杂质,这里分两种情况①如

果要得到滤液,可加固体沉淀剂消耗H+或0H一,如除去含C/+溶液中混有的Fe3+,可

控制溶

通过加入CuO、CU(OH)2、Cu(OH)2cO3等;②要得到滤渣,则需加入碱性溶液,如氨

液的PH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调低PH值的原则与调高PH的原则相同。⑶题目呈现方式:题中

通常会以表格数据形式,或“已知信息”给出需求的“适宜PH范围”的信息;⑷解题步骤:

①判断溶液呈酸(或碱)性;②判断调高还是调低;③选择合适的调节剂。

境氛围

及其它条件的控制

术语功能

①蒸发或结晶时,加入相应的酸或碱,以抑制某些盐的水解;②需要在酸性气流中干燥

FeCb、A1C13、MgCL等含水晶体,以防止水解。如从海水中提取镁,从MgCb的溶液

酸性、里结晶析出的是氯化镁结晶水合物,电解熔化氯化镁才能制得金属镁,要去除氯化镁晶

例2.

碱性或体中的结晶水”需要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否则燃烧所得的最后固体不是MgCb,而是熔

(2022-

某种点更高的MgO,具有相似情况的还有FeCb、AlCb等;③营造还原性氛围:加热煮沸酸

全国甲

环境液后再冷却,其目的是排除酸溶液中的氧气,如用废铁制备绿帆晶体,需要把硫酸加热

卷)硫酸

氛围煮沸后再加入,同时还不能加入过量,防止Fe2+被氧化;④营造氧化性氛围:加入氧化

剂进行氧化,如加入绿色氧化剂H2O2将Fe2+氧化转化为Fe3+。

(ZnSO4)

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

为ZnCOs,杂质为Si。?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

ZnSO4«7H2O

滤渣①滤渣②滤渣③滤渣④

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氯氧化物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Mg2+

Fe3+Zn2+Cu2+Fe2+

)~17)-20)一16

,sp4.0x11产6.7x12.2x118.0xl(1.8x1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

(3)加入物质X调溶液pH=5,最适宜使用的X是(填标号)。

A.NH3H2OB.Ca(OH),C.NaOH

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O

(4)向80~90℃的滤液①中分批加入适量KMnC>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②中有Mn。?,该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

(6)滤渣④与浓H2sO’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o

焙烧

【答案】⑴ZnCCh^ZnO+CO2T

(2)增大压强将焙烧后的产物碾碎,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3)BFe(OH)3CaSO4SiO2

2+4+

(4)3Fe+MnO+7H2O=3Fe(OH)31+MnO2;+5H

(5)置换Ci?+为Cu从而除去

(6)CaSO4MgSO4

【解析】由题干信息,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Ch,杂质为SiCh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结合

'产烧

流程图分析,菱锌矿焙烧,主要发生反应ZnCCh4ZnO+CChT,再加入H2s。4酸浸,得到含ZG、Ca2\Ma2\

Fe2\Fe3\的溶液,加入物质X调节pH=5,结合表格数据,过滤得到Fe(OH)3、CaSCU、SiCh的滤渣①,

滤液①中主要含有Zn2+、Cu2\Mg2+、Ca2+、Fe2+,再向滤液①中加入KMnCU溶液氧化Fe?+,过滤得到Fe(OH)3

和MnCh的滤渣②,滤液②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Zn+Cu2+=Zn2+=Cu,过滤后得到滤渣③为Cu,再向滤液③中

加入HF脱钙镁,过滤得到滤渣④为CaF2、MgF2,滤液④为ZnSCU溶液,经一系列处理得到ZnSO#7H2O,据

此分析解答。

嬉烧

(1)由分析,焙烧时,生成ZnO的反应为:ZnCO3=ZnO+CO2t;

(2)可采用增大压强、将焙烧后的产物碾碎,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硫酸的浓度等方式提高锌的浸取率;

(3)NH3-H2O易分解产生NH3污染空气,且经济成本较高,故A不适宜;Ca(OH)2不会引入新的杂质,且成

本较低,故B适宜;NaOH会引入杂质Na+,且成本较高,C不适宜;故答案选B;当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

于105moi/L),结合表格Ksp计算各离子完全沉淀时pH<5的只有Fe3+,故滤渣①中有Fe(OH)3,又CaSCU是微

溶物,SiCh不溶于酸,故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Fe(OH)3、CaSCU、SiO2;

2+

(4)向80~90℃滤液①中加入KMnCU溶液,可氧化Fe,得到Fe(OH)3和MnO2的滤渣②,反应的离子方程

2+4+

式为3Fe+MnO+7H2O=3Fe(OH)3;+MnO2i+5H;

(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Zn+Cu2+=Zn2+=Cu,故加入锌粉的目的为置换C〃+为Cu从而除去;

⑹由分析,滤渣④为CaF2、MgF2,与浓硫酸反应可得到HF,同时得到的副产物为CaSCU、MgSCU。

【方法技巧】近几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属于热点体系。工艺流程题,顾名思议,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

的主要生产阶段与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该类试题的答题关键是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装

置的作用以及工艺流程的原理,吸收题目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在高考中就一定会大获全胜。化学工艺

流程常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有:⑴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应用:①沉淀的最小浓度控制;②沉淀转化的条件。⑵

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①反应速率控制;②化学平衡移动;③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④反应条件的控制。⑶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应用:①强弱规律;②守恒规律;③选择规律。⑷盐类水解的具体

应用:①水解规律;②水解反应的控制(抑制或促进)。

【变式探究】(2022•全国乙卷)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PbS。,、PbO2,PbO和Pb。还有少量

Ba、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下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Na2cO3HAC.H2O2NaOH

铅膏一►脱硫---------►酸浸--------►沉铅APbO

!

滤液滤渣滤液

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PbSO4PbCO3BaSO4BaCO3

2.5x1087.4xICT41.1x1010

K皿2.6x10〃

一定条件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金属氢氧化物Fe(OH)3Fe(OH)2A1(OH)3Pb(OH)2

开始沉淀的pH2.36.83.57.2

完全沉淀的pH3.28.34.69.1

回答下列问题: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