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练35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必修4哲学与文化(分值: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5·重庆开学考试)丝绸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物,在我国古代贸易互通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举足轻重地位。“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等联系密切,是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丝绸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反映了(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丝绸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物,是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丝绸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反映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性,未涉及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②排除。包容性强调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不涉及包容性,③排除。丝绸在我国古代贸易互通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④正确。2.(2025·湖南永州一模)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①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②更好地丰富了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③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④彰显了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具有永恒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不会丰富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②表述错误。传统文化不可以超越历史条件,且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④表述错误。3.(2025·河北保定开学考试)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促进了各自特色商品、技术的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国家不仅在经贸上加强合作,更在文化交流上频繁互动,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繁荣。中外文化的交流说明(
)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了中外文化的实力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人类文化繁荣应坚持文化的相互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材料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未提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了中外文化的实力,①不符合题意。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交流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人类文化繁荣应坚持文化的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且应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表述错误。4.(2025·福建泉州一模)闽越文化遗存及唐宋以来海洋商贸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使得泉州蟳埔女独特的鲜花头饰“簪花围”在民俗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特有的密码。对蟳埔女来说,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出海平安的祈愿。簪花旅拍正走出泉州,走向全国。簪花很美,泉州很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②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③维持文化多样性离不开承袭民族传统文化④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材料中指出泉州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出海平安的祈愿,这表明泉州簪花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①正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民俗文化不等同于民族文化,②不选。民族传统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要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③不选。材料中指出泉州簪花表达了蟳埔女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这体现了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正确。5.(2025·江西开学考试)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千年窑火不熄,源远流长,在景德镇,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都独一无二的城市里,一处处陶瓷文化遗存诉说着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故事。这体现了(
)①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陶瓷文化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③陶瓷文化魅力独特,反映着生活变迁④陶瓷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解析材料未体现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不选。材料未涉及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未得到体现,②不选。一处处陶瓷文化遗存诉说着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故事,表明陶瓷文化魅力独特,反映着生活变迁,③正确。在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中孕育了陶瓷文化,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都独一无二的城市,说明陶瓷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④正确。6.(2025·贵州开学考试)中法建交60年来,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一批批来自法国的青年人开启他们的中国之旅,从古老村落到现代都市,从各地美食到传统文艺,从非遗技艺到科技探索,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的传奇与活力。这表明(
)①多样化文化形式更能增进不同文化的认同②中华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扩大国际影响力③不同的文化交流能够搭起民心相通的桥梁④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排除。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扩大国际影响力,②排除。一批批来自法国的青年人开启他们的中国之旅,从古老村落到现代都市,从各地美食到传统文艺,从非遗技艺到科技探索,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的传奇与活力,这表明不同的文化交流能够搭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③④符合题意。7.(2024·江苏南通一模)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2024年5月4日,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在巴黎举行,本次论坛由新华社联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阳狮集团共同主办。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
)①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②是基于文化具有多样性,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③有利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④表明中国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的举行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①③正确。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两国相互认同对方的民族文化”说法错误,②排除。应该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④错误。8.(2024·湖北一模)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10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系列活动,现场来宾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
)①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④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解析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④符合题意。要坚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说法错误,②排除。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C9.(2024·河南安阳一模)一位外国博主在游览长城时拍摄短视频中的一句“city不city”(可以理解为洋不洋气),让这句中英文混搭词成为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开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都被这些博主们以更为感性、亲切、自然的方式直观分享。网络热词“city不city”的走红(
) ①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②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④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强大传播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开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都被这些博主们以更为感性、亲切、自然的方式直观分享。网络热词“city不city”的走红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强大传播力,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④符合题意。网络热词“city不city”的走红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体现,但不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①。材料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传播,没有涉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排除③。10.(2025·湖南永州阶段练习)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决定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中法共同推出一系列活动。比如,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展出了巨型冰雕景观“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成功上演;“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话剧《司卡班的诡计》和《悲惨世界》将在中国巡演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
) ①加强相互借鉴,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③缩小文化差异,促进两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④深化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解析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①排除。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也有利于深化两国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是“缩小文化差异”,也不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③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0分)11.(2025·山西吕梁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6月20日,“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来自中欧双方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深入研讨交流。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为用历史眼光读懂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努力方向。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往往习惯于套用西方政治学中的“民族国家”概念范畴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因而就难以形成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准确认知。一些从事当代中国研究的外国学者习惯于机械照搬西方标准研究中国问题,凭借单一方面的数字指标来评价中国发展全貌。这样的研究难免以偏概全,脱离中国实际,其论据、论点往往站不住,总是被实践证伪,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学界公认。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和“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知识,对材料中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方法进行评析。(10分)答案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一些国外学者往往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掌握音乐之科学
- 掌握家居融资
- 工厂安全培训教育教学课件
- 运动与健康共舞
- 工厂安全培训心得
- 适应性进化预测-洞察及研究
- 动态响度实时控制-洞察及研究
- 咨询交付方案班
- 印刷厂网络扫描仪系统维护规章
- 腐生菌代谢产物分析-洞察及研究
- 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的版本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医学装备管理质量与安全目标
-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2024年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
- 读后续写+迷失在古松林+讲义 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英语试卷
- 《岩浆岩岩石学》全套教学课件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 DL∕T 701-201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
-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 驾校暑期安全生产方案(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