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暑假预习(人教版)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暑假预习(人教版)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暑假预习(人教版)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暑假预习(人教版)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暑假预习(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暑假预习知识梳理

专题05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西讲义导图指引

考点01:声源和介质

1.探究声音的产生

考点02:探究声音的产生

考点0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考点04: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考点05:比较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

考点06:有关声速的计算

考点07:解程生活中的声现象

考点08:回声测距

考点09:双耳效应

的精弼块牺

模块一专题知识梳理

知识点01:声音的产生

1.探究声音的产生

图示观察体验总结

轻捏喉部,然后说发生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声带(固体)

E;1话或者唱歌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振动发声

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

探用手拨动张紧的橡“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

橡皮筋(固体)

究皮筋,然后再捏住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

振动发声

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

友严

探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

*>2H空气柱(气体)

究吹响笛子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

L振动发声

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

1

笛声消失

探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

用筷子搅动水(不水(液体)振

究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

要碰触水盆)动发声

四不再发出声音

归纳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匚以竺丝/一、探究声音产生原因实验中的科学方法

1.转换法:物理学中常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

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例如,观察鼓面振动时,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在鼓面

上撒些碎纸屑或泡沫颗粒,鼓面振动时会引起纸屑或泡沫颗粒的跳动,由此可由纸屑或泡沫颗粒是否

跳动来反映鼓面是否在振动。

2.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理现象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得出某种结论。例如,

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时的区别,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归纳法:通过大量事实概括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根据“物体振动发声”的大量事实,总结

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

培优拓展

二、发声停止W声音停止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

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例如,发令枪响后随即停止振动不再发

声,过一会终点计时员能听到枪声,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

有消失。

【知识拓展】声音的产生实验验证

常见的实验验证有:

(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

(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

(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

(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

(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

(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

的振动产生的等。

2.声源

(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对声源的理解

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其中的“风声”、“雨声”、“读

2

书声”分别是由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此时,空气、水、声带就

是声源。

②只有正在发生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3.声音的保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记录声音的方法也在逐步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2)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光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叫声

道,记录就是声音的信息。

(3)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如电脑硬盘里面存储歌曲就是利用这个方法记录声音

的。

知识点0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探究一声音是怎么向远处传播的

探究过程实验现象分析论证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

固体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能在固体

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

传声声音中传播

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q1___II

气体上课时,我们都能听见老师我们通过空气听到了老空气能传播声

传声的讲课声师讲课声音

液体轻敲水族馆里的鱼缸体,鱼鱼能听到敲击声才迅速

雄内W液体能够传声

传声听到敲击声后迅速跑开跑开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

真空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

推理:真空不

不能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向声音;再充入空气,随

图能传声

传声玻璃罩中逐渐充入空气,注1着空气越来越多,声音

意声音的变化又越来越大

大量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

传声。

培优拓展

真空铃实验中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1.在抽气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把罩内

抽成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种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叫做实验推理法。

2.不管怎样向外抽气,离实验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声音微弱铃声的,这是因为玻璃罩内很难真

3

正抽成真空状态,总还有少量稀薄的气体可以传声。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

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声音,但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传播形式一声波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

气的振动,形成了声波,从而将音叉(声源)的振动传播到远方,如图所示。

培优拓展

类比法理解声波的传播

水波水波

图示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鼓左侧的空气,

当我们向水平如镜的水中投入一块

使其变密,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

分析小石子时,水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

空气变疏,所以鼓面的振动使周围空气

波,不断地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形式向外传播的,水

类比

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形式

知识点03:声速

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

系为%〉v液〉v气。

(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

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完0.1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声速为340m/s时,

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m),会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物理说话声比在旷野中听起来更响亮。

4

(3)回声的利用

改善音质:在封闭的空间产生声音后,声波就在四壁上不断反射,即使声源停止振动发声,声音

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的厅堂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

例如设计内部结构、形状等,以获得适量的混响,使声音更为丰满动听,提高室内的音质,如图甲所

7J\o

甲:墙壁上铺设了反射板的音乐厅乙: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地形,

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

物距离的两倍,即5=工丫声/,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人们根

2尸

据这一原理进行距离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4)回声的防止

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所)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严重时会

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要规避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图所示,剧院的墙壁常常做成凹凸不

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就是为了减弱回声的影响。

燕子泥墙壁

4.人耳听声原理

物体的振动一使空气产生疏密状态一这种疏密状态传播到远方形成声波

声波传播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传播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肿里排出气体

模块二专题重点难点考点分类讲练

5

考点01:声源和介质

【典例精讲0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吹笛子,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A.嘴唇B.手指C.笛子D.笛子内的空气柱

【变式训练1T】(23-24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

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莺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o

【变式训练1-2](24-25八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中华非遗树叶吹奏传承人卓忠明老师用百香果

叶子吹奏《我爱你,中国》,气流吹动叶边,使叶片发声,悠扬的旋律通过传到现

场观众耳中。

考点02:探究声音的产生

【典例精讲02】(24-25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小敏用小槌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插入水中,便看

见水面溅出许多水花(如图)。若将未经敲击的音叉插入水中,则没有水花出现,此现象说明()

A.音叉发声是由于水花振动

B.声音可以从空气传到水中

C.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D.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变式训练2-1](24-25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纸屑在鼓

面上跳动。此实验现象表明声音是由产生的;碎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变式训练2-2](24-25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保持适

当距离,将乙音叉紧靠竖直悬挂且静止的乒乓球,敲击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表明乙音叉正在

o为了听清楚乙音叉是否发出声音,我们可以迅速(填写具体操作),以阻止甲音叉

友严。

考点0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6

【典例精讲03](24-25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

成首次出舱活动9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纪录。如图所示()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C.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D.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地球表面声音的传播速度慢

【变式训练3-1](24-25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周末,人民公园中的鹤鸣茶社常常高朋满座,

人声鼎沸,人们在这里朋友聚餐、休闲小憩。茶客们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通过

传播到大家的耳朵中。

【变式训练3-2](24-25八年级上•四川乐山•期末)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

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

学道理吗?这段描述科学道理(选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

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

考点04: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典例精讲04](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真空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密封并抽去玻璃间

空气制成。如图所不,安装有真空玻璃的房屋能有效阻隔室外的噪声,这是因为(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两片玻璃较厚

C.声音不能在玻璃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变式训练4-1](24-25八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7

【变式训练4-2](24-25八年级上•重庆永川•期末)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我们将住宅窗户的玻璃换成中空

玻n璃,是为了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考点05:比较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

【典例精讲05](24-25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一般来说,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变式训练5-1](24-25八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古诗《鹿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闻人语响”是由人的声带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变式训练5-2](24-25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力,在钢管中的

传播速度为方,用锤子敲击一次长直钢管的一端,安装在另一端的声音监测仪,接收到两次声音,时

间间隔为to这根钢管的长度为:()

叩2tvvt

A.B.r2C.01-v)tD.(v-vjt

V2-Vlvl-v222

考点06:有关声速的计算

【典例精讲06】(24-25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一艘科考船利用声呐系统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进

行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L、M、N、0、尸五个位置时,向正下方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

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6s、0.30s、0.14s、0.24s、0.12s»由此推断,该海域海底的大

致形状可能为图中的()

LMNOP海平面海平面LMNOP海平面

;;;;:西1

A.一S/一海底B.一公八.海底C

海底n海底

【变式训练6-1](24-25八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北海澜州岛海域有着丰富的海底珊瑚资源,某

次科考队员利用超声波测距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如图所示,经0.1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

超声波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求:

⑴超声波在0.1s内传播的路程是多大;

8

(2)此处海水的深度。

【变式训练6-2](24-25八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末)十一期间,小庄和爸爸一起登泰山,小

庄想测量一下自己离泰山还有多远,于是在离泰山不远的地方大喊一声,约3秒后听到了回声,请你

帮小庄估算一下他与泰山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07: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典例精讲07](24-25八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

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

结果是()

A.准确的

B.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C.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

D.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

【变式训练7-1](23-24八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听不到

回声是因为()

A.教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B.回声与原声相差不到0.1秒,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所以听不到回声

D.回声太小听不到

【变式训练7-2](22-23八年级上•辽宁盘锦•期末)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时,

橡皮筋在________;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考点08:回声测距

【典例精讲08](24-25八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末)下列能够佐证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

B.远处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隆隆的雷声

C.边说话边用手触摸并感觉颈前喉头部分

D.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

【变式训练8-1](24-25八年级上•四川眉山•期末)如图,小明爸爸驾车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

当离测速仪。处为641n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汽车行驶到位置6时,接收到超声波并将其反射回测

速仪。测速仪从发射超声波到再次接收到超声波共历时0.4s。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在这段

9

时间内:

测速仪位置。汽车开始的位置4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位置8

⑴汽车行驶的距离s®

(2)汽车的速度Fo

【变式训练8-2](24-25八年级上・内蒙古鄂尔多斯•期中)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如果

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

为mo

考点09:双耳效应

【典例精讲09】(22-23八年级上•甘肃平凉•期末)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变式训练9-1](24-25八年级上•新疆伊犁•期中)如图所示,某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nl的操场,

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礼台上方一字形排列着46、。三个相同的音箱,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

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

中播放的内容,在如图所不的1、2、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

A.1B.2

C.3D.在哪个位置都一样

【变式训练9-2](23-24八年级上•甘肃兰州•阶段练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

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钟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声波在传播过程

10

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人耳能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时间至少在S以上。

模块三中考真题演练

1.(2024•广西中考真题)小明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

表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够传声;“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

也能传声。

2.(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

A.放在桌上的鼓B.飞行的蜜蜂

C.呱呱叫的青蛙D.花丛中扇动翅膀飞舞的蝴蝶

3.(2024•四川中考真题)一辆汽车刚驶出隧道口4向远离山崖的方向匀速驶去,在6处鸣笛后,汽

车继续行驶7s到达C处时,司机刚好听到被山崖反射回来的鸣笛声。整个过程中,车和声音到隧道口

/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已知/、8间的距离为1120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下列分析正

A.以两点间的距离为70mB.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

C.鸣笛后3.29s,笛声到达隧道口/D.汽车和笛声相距最远距离为1260m

4.(2024•安徽中考真题)潜水艇装有声呐系统,利用声呐系统发射的超声波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

定位和通信。如图为潜水艇停在海面某处时探测海底深度的情形,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经过0.8s收

到海底反射回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⑴求潜水艇到暗礁的距离。

⑵若潜水艇在水下以最高速度40节(1节=1海里/小时=1.85km/h)匀速航行到148km外的预定海

域,求此过程潜水艇的行驶时间。

II

5.(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

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这是由于反射的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

了加强;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高楼大喊一声,约0.4s后听到回声,则该同学距高楼大约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们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地月间的距离,是因为o

模块四精选题过关培优检测

1.(24-25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A.笛子本身振动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

C.吹笛子人的嘴巴振动D.人声带的振动

2.(24-25八年级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

原因是()

A.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3.(24-25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如图所示,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

手机一直对它呼叫,我们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这时听

到铃声逐渐变小。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说明振动变轻微了

C.抽气过程中铃声传播速度逐渐变小了

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24-25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以下实例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唱歌时用手摸喉咙感觉到振动B.打鼓时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12

C.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耳鸣时耳朵中出现“嗡嗡”声

5.(24-25八年级上•重庆•期中)一辆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段平直路段时,客车做匀速

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过L=10s后听到回声,之后

又行驶了t2=3s,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过J=8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则第一次鸣笛到第一次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m;客车的速度为

km/ho

6.(24-25八年级上•湖南岳阳•期末)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

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它将挑战人类首次月球背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发射升

空过程中,以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卫星进入太空以后(填“能”或“不

能”)通过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7.(24-25八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在防空演练中,师生们

听到警报声后立即紧急疏散,则警报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8.(24-25八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在

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9.(24-25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

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别用药、%表示,%>2。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t,贝卜

(1)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s,请证明s=&";

也-也

(2)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间(t)的关系,若t=10s,计算震

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10.(24-25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一列长250m的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车头距离

桥头200m时,坐在车头的司机鸣笛。在鸣笛10s后列车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到来自车后面山崖传

回的回声,列车再行驶1分50秒后,车尾驶过桥尾。(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计算列车的速度;

13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司机鸣笛时,列车车头到后面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11.(24-25八年级上•山西朔州•期末)图甲为一款身高测量仪,图乙为其结构图。测量仪顶部的感

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到达下方物体后返回,经后台运算并在结果显示器显示身高值。小美

站上测高台正下方测身高时,感应器记录超声波从发出到遇到人的头顶返回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

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请你计算:

(DO.005s内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2)小美的身高测量结果。

12.(24-25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用小锤敲击图甲音叉,听到声音的同时还观察到,由此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评估:小红认为图甲装置设计有缺陷,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分不清是音叉振

动使乒乓球弹开还是敲击音叉的动作使乒乓球弹开。

方案改进:(请简要写出)。乒乓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o

(2)用小锤敲击图乙右侧音叉,左侧靠近音叉的小球被弹开,由此说明能传播声音。

(3)图丙中小虎站在离音叉7m远处,小红轻敲音叉后,小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于是他们将一

根7m长的棉线一端扎紧在音叉上,另一端固定在纸杯的中间,并绷紧棉线.小虎将纸杯口贴近耳朵,

当小红用同样的力再次敲击音叉后,小虎能听见比较大的声音,这两次实验对比说明o如

14

小强用手捏住棉线的中间,小红仍用同样的力敲击音叉,小虎能否听见声音?,理由是

13.(24-25八年级上•广西百色•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以下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

图甲所示;

(1)这些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

(2)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

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

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选填“①”

或“②”)是正确的;

(3)如图丙所示,在教室里,老师敲响B音叉时,我们观察到与A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选

填“会”或“不会”)弹动起来,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根据上面有关探究,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AB

14.(24-25八年级上•云南文山•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

探究。

15

(1)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同学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

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o

(2)如图乙所示,实验小组同学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某同学的两只手的食指上,

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同学伸直手臂,让另一同学敲打衣架,该同学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到耳中的;

②该同学用食指堵住双耳,另一同学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同一位置,该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

第一次相比变大了。由此可得出: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性能比气体(选填“好”或“差”)。

15.(24-25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棉线悬挂在连通于抽气机

的密闭玻璃罩内。

(1)用抽气机逐渐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虽然空气无法全部被抽完,但根据实验

现象仍可推理得出结论:;

(2)有同学提出用图乙中的磁悬浮音箱替代闹钟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原实验中传声对实验的

影响

16

参考答案

模块二专题重点难点考点分类讲练

考点01:声源和介质

【典例精讲011D

【规范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笛子能发出优美笛声,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

生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o

【变式训练IT】振动空气

【规范解答】[1][2]文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为空气。

【变式训练1-2]振动空气

【规范解答】n][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卓忠明老师可以用百香果叶子吹奏乐曲,当他吹叶

子时,气流吹动叶边,使叶片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

声的介质,悠扬的旋律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

考点02:探究声音的产生

【典例精讲021D

【规范解答】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便看见水面溅出许多水花;若将不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则没

有水花出现;此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o

【变式训练2-1】振动将鼓面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规范解答】[1]敲击鼓面时,鼓发声,同时看到纸屑在鼓面上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碎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鼓面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变式训练2-2】振动捏紧甲音叉

【规范解答】[1]将乙音叉紧靠竖直悬挂且静止的乒乓球,敲击甲音叉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

乙音叉,使乙音叉振动发声,与乙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为了听清楚乙音叉是否发出声音,要迅速

捏紧甲音叉,让甲音叉振动停止,以阻止甲音叉发声。

考点0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典例精讲031B

【规范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没有噪声,故A错误;

B.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17

C.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能振动发声,但没有传声的介质,故c错误;

D.太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Bo

【变式训练3-1】振动空气

【规范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茶客们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茶客们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大家的耳朵中。

【变式训练3-2】不合理介质

【规范解答】[1]在动画片描述中,神鹰号太空船能听到天狼号爆炸的声音,但太空中是真空环境,所

以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物质来传递振动,这种物质就是介质,比如固体、液体、气体。而太空中没有

空气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

考点04: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典例精讲041D

【规范解答】A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玻璃中传播,故AC不符合题意;

BD.安装有真空玻璃的房屋能有效阻隔室外的噪声,是因为玻璃中的空气被抽出,处于真空状态,声

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是因为两片玻璃较厚,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o

【变式训练4-1】A

【规范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本质原因,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

质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传播出去,故A正确;

B.许多物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不只是牛皮制成的箭筒,像固体、液体、气体等都能传声,例如金属、

水、空气等,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也就不存在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的说法,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

速度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4-2][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采用了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玻璃换成中空玻璃,形成真空层可以减弱噪声。

考点05:比较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

【典例精讲05】真空不同

18

【规范解答】[1]大量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变式训练5-1】振动小于

【规范解答】[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变式训练5-2】A

【规范解答】设钢管的长度为/,则声音在空气中从钢管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

I

t空气=五

声音在钢管中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

I

t钢管=说

由题意可知,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则

II

t=t空气—t钢管=五一同

则钢管的长度为

%-%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考点06:有关声速的计算

【典例精讲061C

【规范解答】根据u=:可知,收到回声时间越长,海底越深,由于0.30s(粉>0.24s(。)>0.16s

(£)>0.14s(AO>0.12s(户),所以海由深到浅的关系为掰勿必,故海底的形状可能为如图C所示

形状,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o

【变式训练6-1】(1)150m(2)75m

【规范解答】(1)超声波在0.1s内传播的路程s=ut=1500m/sx0.Is-150m

(2)此处海水的深度s'=|=嘤=75111

【变式训练6-2】510m

【规范解答】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区=340m/sx3s=1020m

19

小庄到泰山的距离为s'=j=i^=510m

考点07: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典例精讲071C

【规范解答】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了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

测得时间不准确,少计了,少计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即

s100m

t=—=――—=0.29s

v340m/s

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应为

方=14.00s+0.29s=14.29s

所以记录的结果是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实际成绩应为14.29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o

【变式训练7-1】B

【规范解答】B.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

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故B正确;

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的时间小于0.1秒,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所以听不到回声,故C

错误;

A.教师讲课的声音有回声,人耳无法区分开来,不是因为回声太小听不到,故AD错误。

故选Bo

【变式训练7-2】(振动振动振动声速反射回来

【规范解答】[1][2][3]橡皮筋嗡嗡作响,可以看出此时橡皮筋在振动;而说话时,用手触摸喉咙靠近

声带的地方,可以明显感觉此时声带在振动。经过这些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产生时物体在振

动。

[4]根据声速的定义可知,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5]根据声音的特性可知,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声。

考点08:回声测距

【典例精讲081C

【规范解答】A.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A不符合题意;

B.下雨天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故B不

符合题意;

C.说话时用手触摸颈前喉头部分,可以感受到振动,说明人的说话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

20

题意;

D.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能听到回声,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变式训练8-1】(l)4m(2)20m/s/72km/h

【规范解答】(1)由题意知,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在6处被汽车反射回来,用时0.4s。可知如的距离

即超声波在(XO.4s=0.2s内通过的距离,出之间距离为yyQBMm/sXO.2s=68m

A5之间的距离为s=68m-64m=4m

(2)由题意可知汽车从4处到笈处所用的时间与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到达6处的时间相等,为0.4s=

0.2s,46之间的距离为4m。汽车的速度为v=:=瑞=20m/s=72km/h

【变式训练8-216.8

【规范解答】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声音传播过程中触碰到障碍物返回被信号接收器接收,即车辆距

离障碍物的距离1=?,声音0.04s传播的路程为

=vt=340m/sx0.04s=13.6m

则车辆距离障碍物的距离

考点09:双耳效应

【典例精讲091C

【规范解答】A.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在20Hz至I]20000Hz之间,不在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都不能

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中的宇航员如果在舱外时,不能直接用语言交流,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C正确;

D.狗贴着地面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且固体的传声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