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要求】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归纳夯实必备知识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⑵建构方法和实例

观察研究对象,-(细菌每20min分裂一友

提出问题

提出合施的假遗)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种群的增

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N“=2”,N代表细菌数量,

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H表示第几代

检验或修正H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3)表达形式

①数学公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2.种群数量的增长

⑴种群的“J”形增长

,种群数量

'增长模型

模型

增长率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和-------

增长速率模型匕而

0时间

形成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

原因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线

/N。: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数学、,,:时间

------N尸No,A

公式M:r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A: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

、群数量的倍数

【拓展延伸】准确分析曲线

当年种群数量

2.0前一年种群数量

1.5

1.0

0.5

0510152025303540时间/年

①a段一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6段一九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九=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入<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⑤e段——九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2)种群的“S”形增长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模型

种群增长率和

增长速率模型

Otl2时间o“时间

资源、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

警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

“S'原因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曲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

曲线一

线将后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

将停止增长

_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保护野

L生资源

K值增大环境阻力一隆低K值一防治有

害生物

—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一合理

确定载畜量

【拓展延伸】聚焦K值

①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

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

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③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

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④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G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叁时所对应的种群数

量为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

(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

种群爆发。

(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王隆。

(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如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

产匹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

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非生物如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

因素—般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受气温降

低的影响

因水如气候干旱时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

素增长的主要原因

种内如种内竞争的加剧,使种群的增长

受到限制

生物

竞争如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之间

种间捕食

如狰刑和雪兔之间

因素寄生

如寄生虫与宿主动物之间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选择性必修2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

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

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2)源于选择性必修2P17“思维训练”:据循环因果关系分析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

关性:自然生态系统中猎物增多会导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减

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使猎物和捕食者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5.种群研究的应用

通过调查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

[-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以及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濒危动物准确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

种的保护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群L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究渔业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

的方面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用如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化学

一一,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

翼鬻的数量,又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

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

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拓展提升科学思维

1.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

群数量的增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时间,M表示/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

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f年后种群数量为M=No»。

⑵请分析在41、入=1、和入=0时,种群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①当时,种群呈“J”形增长;②当X=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③当X<1时,

种群数量下降;④当入=0时,种群无繁殖,下一代将灭亡。

2.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模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渔业捕捞中,一般种群数量超过K/2就开始捕捞,且捕捞后的数量要维持在K/2左右。让

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在病虫害防治中,是否应在害虫数量达到K/2后才开始防治?

提示防治害虫应尽早进行,应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K/2)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

期。

■突破强化关键能力

1.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者利用航空调查和高倍望远镜调查统计了黑龙江扎龙保

护区和盐城滨海湿地丹顶鹤的多年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盐城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对丹顶鹤的生存一定有利

B.调查数据也可用于分析丹顶鹤的迁徙规律

C.扎龙湿地生境的破碎化降低了丹顶鹤种群的K值

D.研究者没有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数量

答案A

解析盐城人工湿地面积增加说明开发强度增加,可能会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对丹顶鹤的

生存不一定有利,A错误;研究候鸟迁徙规律主要是通过固定位置定期观察种群数量,统计

一年中不同时间种群的数量变化,因此调查数据也可用于分析丹顶鹤的迁徙规律,B正确;

研究者没有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数量,而是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丹顶鹤数量,D正确。

2.(2021•浙江1月选考,16)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

形曲线增长,直到I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

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绵羊种群呈“S”

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病原微生物的

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

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考点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归纳夯实必备知识

1.实验原理

⑴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实验流程

3.结果分析

(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营养物质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

pH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核心诠释剖析实验要点

1.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

原则。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

匀分布,减小误差。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

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

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2.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放二二二二m:;;::二;;;二二二二二f

■■■■■.........

正面图

图1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划分为9个大方

格(如图1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个大

方格的容积为0.1mm3(lX10-4mL)o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规格,对于16X25的规格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

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X16的规格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

中的个体数量,如图2所示。

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计算公式:培养液中细胞个数=X400XIO,X稀释倍数。

1mL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

■拓展提升科学思维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这是为了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示稀释一定倍数(如10倍)后重新计数。

■突破强化关键能力

3.(2023•北京海淀高三期中)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需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样液充分渗入计数室

C.防止观察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并镜检,若有残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

答案D

解析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而病毒无细胞结构,

不能用该方法计数,A错误;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少量样液,让其自行渗入计数

室底部再进行计数,B、C错误。

4.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对照组,其

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

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020406080100120140时间/h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形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答案B

解析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不会呈“J”形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

制,B错误;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稀释后再取培养液进行计数,D正

确。

重温高考真题演练

1.(2021・广东,6)如图所示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

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

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

2.(2021•山东,19改编)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

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种群密度(个/cm,)

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

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n?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

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n?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

答案B

解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资源空间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确;水

蚤种群密度为1个/cn?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但由于种群数量少,所以此时不是种群数量增

长最快的时刻,B错误;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

当种群密度为1个/cn?时,增长率接近30%,增加量约为0.3,而当种群密度为8个/cn?时,

增长率大约为20%,增加量为1.6,C正确;从图中看出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n?时,种群

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可以推测当种群密度为32个/cn?时,种内竞争进一步加

剧,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增长率为负值,D正确。

3.(2020・江苏,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解析上清液中酵母菌数量少,取上清液计数误差大,因此计数时要先将培养液摇匀,B错

、口

沃。

4.(2022•浙江1月选考,22改编)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

中合理的是()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答案B

解析题图是年龄结构示意图,年龄结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虽然图中物种的年龄结构

与常规不同,但仍能构成种群,A错误;据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故可能

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B正确;果树是两性花植物,无雌性和雄性之分,C错误;

性引诱剂会诱杀成年的雄性个体,而题图中处于成年的雄性个体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诱

剂诱杀后的种群,D错误。

5.(2022•全国甲,5)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

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

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O时间

A.甲、丙、乙B.乙、甲、丙

C.丙、甲、乙D.丙、乙、甲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

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

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

先增加后可能由于捕捞而减少,如曲线甲。综上可知,D正确。

五分钟查落实

1.判断关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及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叙述

(1)“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X)

(2)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X)

(3)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X)

2.判断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应用的叙述

(1)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X)

(2)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X)

(3)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V)

(4)降低农林害虫的K值是防治害虫的最根本措施,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在害虫种群数量达

到K值时(X)

3.判断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叙述

(1)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V)

(2)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

(3)本实验可以不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设置重复实验(V)

4.填空默写

(1)(选择性必修2P9)“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

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2)(选择性必修2P9)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S”形曲线。

(3)(选择性必修2P9)"S”形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

竞争加剧,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选择性必修2P9)环境容纳量: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

(5)(选择性必修2P16)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

应使种群数量剩余在与左右,原因是种群数量在当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剩余在亨能使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6)(选择性必修2P6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

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7)(选择性必修2PM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应当指出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

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而对于动物来说,

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就涉及生物因素了。

(8)(选择性必修2P16)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

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大同高三期末)科研人员取10个相同的装有100mL培养液的锥形瓶,每瓶中

加入5片浮萍,其中5瓶每7天统计瓶中的浮萍数量,作为未更换培养液组;另外5瓶每7天

统计数目后更换一次培养液。所有培养瓶均在有人工光源的摇床内培养,实验结果如图,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t

A.每周更换培养液组的浮萍种群呈“J”形增长

B.未更换培养液组在第21天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主要为浮萍生长繁殖提供糖类等有机物

D.对未更换培养液组静置培养得到的K值与摇床培养的K值相同

答案B

解析由于培养瓶中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存在环境阻力,每周更换培养液组的浮萍种群不

呈“J”形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未更换培养液组在第21天左右斜率最大,即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B正确;浮萍属于水生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不能利用糖

类等有机物,C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受环境的

影响,摇床培养可使浮萍充分接触光源,与静置培养得到的K值不同,D错误。

2.2020年6月5日,中华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下列关于某地中华

穿山甲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中资源的分布不能影响穿山甲种群空间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穿山甲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连续多年跟踪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长率

D.若建立自然保护区,则穿山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将呈现“J”形

答案C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穿山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

度,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穿山甲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不是理想条件),故穿山甲种群的

数量增长曲线将呈现“S”形,D错误。

3.(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20-1001()2()种群瞬时增长量/IOO个

A.该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种群数量将上升

B.该种群数量为40万时,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

C.该种群数量大于80万后呈现下降趋势

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

答案D

解析种群种内竞争最剧烈的是K值以上,种内竞争会淘汰部分个体,又恢复到K值,D错

、口

沃。

4.如图是一种酵母菌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

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0

tlt2培养时间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fi时两批次产生的乙醇都很少或几乎没有

D.玄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

答案A

解析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不合理;b先达到K值,

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B合理;G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

到K值,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合理。

5.(2023・吉林通化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影响人口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使用杀虫剂使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S”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逐渐变小

D.“J”形增长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种群增长模型

答案C

解析“S”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受到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增

大,因此种群数量的变化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逐渐变大,C正确。

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

线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出生率

R一死亡率

0abcd时间

A.a、b时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d时段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田鼠种群数量在b〜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从图中可知。〜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b时期R一直大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b点时

对应的田鼠种群数量大于a点,同时c〜d时段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

减小,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b〜d时期R值先大于1再小于1,

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d时期R值一直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

减少,因此田鼠种群数量最小的点为d点,C错误;在。〜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

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D错误。

7.研究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M+1/M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乂表示第f年的种群数量,乂+i表示第r+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h〃时间

A.甲种群在。〜行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fi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乙种群在e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打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答案B

解析甲种群在。〜行段,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

种群在。〜打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打后,比值等于1,

种群数量不再变化,此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打后,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

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错误。

8.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小球藻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7

J

E

09

)1

«、

S

A.小球藻细胞代谢活动可改变培养液的pH

B.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小球藻直接计数

C.不同pH条件下小球藻种群的K值不同

D.小球藻较宜生活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小球藻培养到第6天后,pH=10.0时,小球藻细胞密度明显多于其他

pH条件的数量,因此小球藻较宜生活在碱性环境中,D错误。

9.(2023•河北承德高三模拟)种群是一个有一定特征、能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

体。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C.理想条件下形成的“J”形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大,而增长率保持不变

D.种群内个体的死亡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和遗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种群内个体的死亡和新生使得基因代代相传,既有遗传也有变异,有利于保持物种的

延续和遗传多样性,D错误。

10.(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玉米

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树桩(供肉食性猛禽栖息),测得玉米从播种到收

获(150天左右)期间,玉米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k

)

/曲线1(不设桩)

®

»曲线2(每隔200m设桩)

^//y、曲线3(每隔100m设桩)

30^7010012015019()"

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d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B.设桩组在第30〜150d,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株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

食物

C.曲线2比曲线3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

D.第150〜190d,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肉食性猛禽数量反馈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曲线3比曲线2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因为曲线3田鼠种群密度较低,能够促使更多

能量流向农作物,C错误;第150〜190d,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由于食物减少,田鼠发

生种内竞争以及肉食性猛禽捕食的结果,D错误。

11.(2023•江苏高邮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将X、Y、Z三种食性相同的单细胞动物在相同条件

下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个体数

100

50--------7*^-----------------

oLr——I__一.....Im

01()2()3()

时间(d)

共同培养(X、Y)

t个体数

10()

50------m-----

0^------1---------1---------1—

0102030

时间(d)

共同培养(X、Z)

A.曲线②最可能代表Z的种群数量变化

B.X和Y共同培养20d后,X的数量会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与单独培养相比,X和Z共同培养会导致彼此的K值降低

D.X、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不变

答案C

解析X、Y、Z的食性相同,则共同培养时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应小于单独培养时,X和Z共

同培养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75左右,而曲线②最大值略高于50,故曲线②最可能代表Y

的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三者的种群均是“S”形增长,X、Y、Z

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12.(2023•江西南昌高三模拟)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不同光

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流程为:向6组等量全营养液中接种等量小球藻,

并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利用LED灯设置6个不同光照强度(含黑暗处理),每天定时照

射小球藻培养液一连续7d,每隔24h检测小球藻密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小球藻的全营养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B.预期不同光照强度下小球藻数量均呈“J”形增长

C.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培养液中小球藻密度

D.可取样测量小球藻叶绿素总含量代表小球藻密度

答案B

解析小球藻的生长条件并不是理想条件,因此不同光照强度下小球藻数量不会呈“J”形增

长,B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图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

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

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格

中格(双线边)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