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培优讲义变速及平均速度问题
第一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则可提前到达;如果以原来速度行驶100千米后,
再将速度提高30%,恰巧也可以提前同样的时间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360千米
【分析】思路一:假设提前的时间是1份,原定时间是1^20%+1=6份,行100千米后提速30%,如果
原速行需要1-30%+1=9份的时间,占总时间的9+6=!|,说明100千米占总路程的1—1!=],
331818
两地相距100^-—=360千米。
18
思路二:如果100千米也提速30%来行,用和提速20%相同的时间,可以多行100x30%=30千米。两次
的路程比就是(1+30%):(1+20%)=13:12,那么全程就是30;(13-12)xl2=360千米。
13
【详解】方法一:1-20%+1=6;*30%+1=1;
13
100:(1——:6)
3
=100;』
18
=360(千米)
方法二:(1+30%):(1+20%)=13:12
100x30%;(13-12)X12
=30:1x12
=3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
【点睛】解答此类变速问题,既可以从时间方面来思考,也可以通过路程方面来思考,找出跟数量100千
米相关的分率信息是解题关键。
例题2:A、3两人同时自甲地出发去乙地,A、B步行的速度分别为100米/分、120米/分,两人骑车的速
度都是200米/分,A先骑车到途中某地下车把车放下,立即步行前进;8走到车处,立即骑车前进,当超
过A一段路程后,把车放下,立即步行前进,两人如此继续交替用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乙地,那么A从
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1000
【答案】米
【详解】在整个行程中,车是从甲地到乙地,恰好过了一个全程,所以A、8两人步行的路程合起来也恰
好是一个全程.而A步行的路程加上A骑车的路程也是一个全程,所以A步行的路程等于8骑车的路程,A
骑车的路程等于B步行的路程.
设A步行x米,骑车>米,那么8步行>米,骑车x米.由于两人同时到达,故所用时间相同,得:
x,y_y,x
---1---=----1---可得x:y=2:3.
100200120200
不妨设A步行了200米,那么骑车的路程为300米,所以A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1000
(米/分).
7
例题3: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
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时,从乙地到甲地需7工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
2
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
【答案】210千米,140千米
【详解】解: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从甲地到乙地下坡路,就是从乙地到
甲地的上坡路.设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为x千米,下坡路为y千米,依题意得
、工=9,①
2035
上+上=7工②
〔35202
①+②,得(x+呜+\)=16.5
x+y=210
将y=210—x代入①式,得
x210—x八
——+---------=9
2035
解得x=140.
答: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21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140千米的上坡路.
例题4: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
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答案】5A米/秒
【详解】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在总路程未知的情况下,可以假设总路程,化未知为已
知.
解:假设上坡、平路、下坡的长度都是“1个单位”:那么上坡、平路、下坡所花时间依次为:-;-;1
468
所花的总时间为:^1+[1+耳1=1营3,总路程为:"1+1=3,所以他过桥的平均速度为:3+翥13=%72=5看7(米
/秒)
【点睛】本道题中假设的单位长度可以随意,例如可以假设上坡、平路、下坡的长度为“24个单位“,因为
24是4、6、8的最小公倍数,所以计算出来各段时间都是整数,这样更方便于计算.
例题5: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
了多少千米?
【答案】36千米
【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来回就走了2x千米,由题意可得:
x=18
2x=2xl8=36(千米)
第二部分知识精讲
知识清单+方法技巧
一、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
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
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
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
转化成了计算.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
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
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
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
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⑶比例法
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
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
用比例解题;
⑷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
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
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二、平均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路程=平均速度X总时间。
平均速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分析人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2.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几段分析。
3.设值法,对已知速度未知路程的题目,往往可以以速度的最小公倍数设路程,求解更容易。
平均速度需要注意:
1.平均速度一定是总路程小总时间,绝对不是多段速度的平均值
2.已知多段速度,一定先求各段时间;已知多段时间,可以直接求总时间
第三部分高频真题
1.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的一半是上坡路,一半是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
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如果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3;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2
2.甲、乙两地相距10.5千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走5千米,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走3千米。求
他往返的平均速度?
3.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自
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4.一辆汽车从粮库到粮店运粮,来回共用15小时,去时用的时间是回来的1.5倍,回来时比去时每小时快
12km,求两地的距离.
5.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5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时的速度
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5.5千米/时的速
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
6.一辆摩托车从A地到B地共行驶了420km,用了5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水泥路,部分是普通公路,
已知摩托车在水泥公路上每小时行驶110km,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驶60km,求摩托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
了多少千米?
7.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
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8.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
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2倍,那么平路的速度是上坡的多少倍?
9.小芳放学回家,每分钟行75米。原路去上学,每分钟比原来慢!,结果多用2分钟。小芳家到学校有
多少米?
10.飞机以72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0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飞机的平
均速度.
11.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在一开始的120千米内平均速度为40千米/小时,要使这
辆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那么剩下的路程应该以什么速度行驶?
12.甲乙两地相距180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逆风每小时飞行360千米,返回时顺风,比去时
少用1小时,往返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4:5。相遇后,如果甲的速度
降低25%,乙的速度提高20%,然后沿原方向行驶,当乙到达A地时,甲距离B地30km。那么A、B两
地相距多少km?
1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加快8千米,结果少用1小时.求甲、
乙两地的距离.
15.小明上午九点上山,每小时3千米,在山顶休息1小时后开始下山,每小时4千米,下午一点半到达
山下,问他共走了多少千米.
16.一条路全长为30公里,分为上坡、平路和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
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问此人走完全程共用了多少时间?
1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于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
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
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求A,
B两地距离.
18.大头儿子的家距离学校3000米,小头爸爸从家去学校接大头儿子放学,大头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们同
时出发,小头爸爸每分钟比大头儿子多走24米,50分钟后两人相遇,那么大头儿子的速度是每分钟走多少
米?
19.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时走2千米,回来时每时走3千米,来回共用了5小时。小明去时用了多
长时间?
20.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一辆汽车先用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了一段路,然后速度提高;继续行驶,
共用4.4小时到达,请问这辆车出发几小时后开始提速?
21.小叶子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往返都
骑车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2.小强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小时,返回时平
3/
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的爬行速度分别为每分钟50厘米、每分钟
20厘米、每分钟30厘米,它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4.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因有急事从学校打的回家,来回途中共用1.5小时.如果来回都打的只需30分
钟.求往返都骑自行车要用多长时间?
2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0千米,结果返回时比去时的时间少
48分钟.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26.小明准时从家出发,以3.6千米/时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恰好提前5分钟到校.某天,当他走了1.2
千米,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小明从家开
始就跑步,可以比一直步行早15分钟到学校.那么他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
米?
27.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
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
28.冬冬家离学校3200m,有一次他以每分钟200m的骑车速度去学校上课,骑几分钟后发现如果以这样的
速度骑下去一定会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250m的速度前进,途中共用了15分钟,准时到达学校.问:
冬冬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加速的?
29.小王每天用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骑车去学校,这一天由于逆风,开始三分之一路程的速度是每小时10
千米,那么剩下的路程应该以怎样的速度才能与平时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
2
30.王师傅用3.2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千米,返回时减速彳,求他家到工厂相
距多少千米?
31.某人上山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问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2.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
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11米/秒、22米/秒和33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33.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34.老李早上8:00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在乙地办事用去1.5小时,为了赶在12:00回
家吃午饭,他把速度提高了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的速度是36千米/时,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返回时用了3小时回到甲
地,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36.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时走2千米,回来时每时走3千米,来回共用了15小时.小明去时用了多
长时间?
37.张师傅开车从甲地前往乙地购物,两地相距264千米。汽车在上坡路、平路、下坡路的速度比为4:5:6,
并用;的时间走上坡路,;的时间走平路,;的时间走下坡路。他从乙地原路返回甲地时,由于车上载有货
424
物,上坡路、平路的速度分别减少20%,10%,下坡路的速度增加20%,这样比来时多用47分钟。求汽车
去乙地时在平路上的速度。
38.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计划用6小时,以原速行一段路后汽车出现故障减速行驶,后来的速度比原来
2
减少了(,结果比计划多用1小时到达。请问出发后几小时减的。
39.甲从A地去B地,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速度提高:,结果少用3小时。请问A、B两地的距离是
多少千米?
40.小明乘车去公园,每小时行45千米,需要3.6小时,如果速度提高;,可以提前多少小时到达?
41.张华和李冰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张华的速度是李冰的金,两人分别到达B地与A地
O
后,立即返回各自的出发地。返回时,张华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李冰比原来增加了已知两人第一次
相遇处距返回途中第二次相遇处3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2.某司机开车从A城到B城.若按原定速度前进,则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
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如果司机想准时到达B城,那么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平
均速度与原定速度的比应是多少?
参考答案:
1.2倍
4
【详解】设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S,上学时间为T,那么平路上的速度为擀,那么下坡的速
度为3弓V,下坡时间为:W三十A弓S=T<,所以上坡所花的时间为:T-T1斗?T,所以上坡的速
2T22T333
度为:2Q^ITT=iasr-所以上坡速度是平路速度的;3倍.
2.3.75千米/小时
【分析】在应用题里,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已知数及份数,要求出总平均的数值,称为求平均
数应用题。本题要用来回的总路程除以来回用的总时间求解。
【详解】10.5x2+(10.5+5+10.5+3)
=10.5x2+(2.1+3.5)
=10.5x2+5.6
=3.75(千米/小时)
答:他往返的平均速度3.75千米/小时。
【点睛】解平均数应用题,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
,
3.51米/秒
13
【详解】假设上坡、走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24米,那么总时间为:24+4+24+6+24+8=13
7
(秒),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4x3+13=5^(米/秒).
4.216千米
【详解】回来用时:15+(1+1.5)=6(小时)
去时用:15-6=9(小时)
12x6=72(千米)
设汽车速度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
9X=6X+72
X=24
两地距离:6X+72
=6x24+72
=216(千米)
答案第1页,共17页
5.乙班
【详解】解:由题意很容易得知:乙班的平均速度为5千米/小时.
设总路程为“1”个单位.
甲班前半段的所花时间为:1-4.5=1(单位•时/千米)
后半段所花的时间为::+5.5=:(单位・时/千米)
甲班所花的总时间为:1+=(单位・时/千米)
20
所以甲班的平均速度为:1:,=4.95(千米/小时)
所以乙班的平均速度高于甲班,乙班将获胜.
6.156千米
【详解】解:设摩托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x千米,则在水泥路上行驶了(420-x)千米.根
据题意列方程:
解得,x=156
答:摩托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156千米.
7.540千米
【分析】构造均提前1小时的速度比和路程比相等的关系。
9
如果速度为原来的(1-10%)-(1-10%X2)=-,就会提前1小时。如果速度为原来的1
8
+20%=g,也提前1小时能多行180x20%=36千米。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6+(g
9
―一-1)=540千米。
8
96
【详解】(1-10%)-(1—10%义2)=—;1+20%=-
85
69
180x20%:(一-一—1)
58
—30—(---r——1)
58
=36x15
=540(千米)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40千米。
【点睛】此题为较复杂的变速问题,用假设法找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2页,共17页
8.g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代数思想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将题中所给出的内容通过代
数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解答此题。
【详解】方法一:设路程为80,则上坡和下坡均是40。设走平路的速度是2,则下坡速度
是4。走下坡用时间40+4=10,走平路一共用时间80+2=40,所以走上坡时间是40-10=30,
走与上坡同样距离的平路时用时间:40+2=20。因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平路速度是
上坡速度的30+20=1.5(倍)。
方法二: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也相同,又因为上坡和下坡路各一半也相同,
1113132
设距离是1份,时间是1份,则下坡时间="2=;,上坡时间=1-厂“上坡速度=
则平路速度是上坡速度的(倍)。
方法三: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l+2x路程+上坡速度+l+2x路程+2=路程-1,得上
坡速度=§,则平路速度是上坡速度的=:(倍)。
方法四:设总路程为2S,平路速度为v,那么平路时间为2S+v,下坡时间为:S-2vo上坡
时间为:2S+v—S+2v。上坡速度就是:S+(2S+v—S+2v)=23v,则平路速度是上坡速度的
v+23V=1.5(倍)。
【点睛】本题解答的重点在于学生需要学会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的内容转化为代数的形式。
9.600米
【分析】回家每分钟行75x(1-1)=60(米),分别表示出上学、回家行1米需要的时间
求出它们的差,一共相差的时间除以行1米相差的时间就是全程。
【详解】75x(1—[)=60(米);
2-(―--)
6075
=2x300
=600(米)
答:小芳家到学校一共600米。
【点睛】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即速度,有时也可以换个思路表示单
位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可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解答。
10.576千米/小时
答案第3页,共17页
【详解】设两地距离为:[720,480]=144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1440+720=2
(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1440+480=3(小时),所以该飞机的平均速度为:
1440x2+(2+3)=576(千米).
11.60千米/小时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剩余路程为300—120=180(千米),这辆车路上花的总时间为300-50
=6(小时),前120千米已经花了120+40=3(小时),所以剩下的180千米的路程只能在3
小时内走完,再用剩下的路程除以3小时即可。
【详解】300-120=180(千米);
300+50=6(小时);
180+(6-120-40)
=180+3
=60(千米/小时);
答:剩下的路程应该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
【点睛】求出剩下的路程和还需要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400千米
【详解】1800+360=5(小时)5-1=4(小时)1800x2+(5+4)=400(千米)
13.90km
【详解】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4+5)=会4乙走了全程的4=5
4222
当乙到达A地时,乙走的时间是§+[5x(1+20%)]=云,甲走了全程4x(1-25%)*药=§;
42
A、B两地相距:30+(1----)=90(km)
答:A、B两地相距90km。
14.240千米
【详解】返回时间6-1=5小时,往返时间比=6:5;往返的速度比=5:6
8-(6-5)x5x6=240(千米)
15.6千米
【详解】上午九点上山下午1点半下山,用时4.5小时,除去休息的一个小时,上山和下山
共用时3.5小时.上山速度3千米/小时,下山速度4千米/小时,若假设上下山距离为12千米
的话,则上山用时4小时,下山用时3小时,总用时应为7小时,而实际用时3.5小时,则
答案第4页,共17页
实际路程应为12+2=6千米
16.3卜时
4
【分析】因为已知此人走三段路程的时间之比,所以要求出此人走完全程的时间,只要根据
已知条件求出此人走上坡路所用的时间,从而只要求出此人上坡的速度和上坡的路程即
可.又知道全程30公里且上坡、平路和下坡三段路程比是1:2:3,从而求出上坡的路程.
【详解】上坡路的路程为30x-------5(:公里)
1+2+3
走上坡路所用的时间为5•3・1:(小时j
44
上坡路所用时间与全程所用时间之比为一--«—
4+5+615
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兰=61H'叩
3153444'
答:此人走完全程共用6!小时.
4
17.420千米
【分析】先画一张行程示意图如下
1216
I--------F…丫一~-------------1
ADCEB
设乙加速后与甲相遇于D点,甲加速后与乙相遇于E点.同时出发后的相遇时间,是由速度
和决定的.不论甲加速,还是乙加速,它们的速度和比原来都增加5千米,因此,不论在D
点相遇,还是在E点相遇,所用时间是一样的,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下面的考虑重点转向速度差.
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如果加速,就到E点,而不加速,只能到D点.这两点距离是12+16
=28(千米),加速与不加速所形成的速度差是5千米/小时.因此,在D点(或E点)相遇
所用时间是28+5=5.6(小时).
比C点相遇少用6-5.6=04(小时).
甲到达D,和到达C点速度是一样的,少用0.4小时,少走12千米.据此可求出甲的速度.同
理可求乙的速度.A,B两地距离即可得出.
【详解】12+16=28(千米)
28+5=5.6(小时)
6-5.6=0.4(小时)
甲的速度是12+0.4=30(千米/小时)
答案第5页,共17页
乙的速度是16+0.4=40(千米/小时)
A到B距离是(30+40)x6=420(千米)
答:A,B两地距离是420千米.
18.18米
【详解】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速度和:3000+50=60(米/分钟),小头爸爸的速度:
(60+24)+2=42(米/分钟),大头儿子的速度:60-42=18(米/分钟).
19.3小时
【详解】因为路程=速度x时间,来回的路程是一样的,速度不同导致所用的时间不同,同
时,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是不变的,因为去时的速度与回来时的速度之比为2:3,所以去时
的时间与回来时的时间比为3:2,把去时用的时间看作3份,那么回来时所用时间为2份,
它们的和为5,由和倍关系式,去时所用的时间为:
54-(2+3)x3
=5+5x3
=3(小时)
答:小明去时用了3小时。
20.2小时
【分析】思路一:假设法思想。
假设全程都以12x(1+1)=1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则能多行15x4.4—60=6千米,前面
一段路每小时少行12x;=3千米,说明前面一段路行了6+3=2小时,即出发后2小时提
速。
思路二:工程问题思想。
原速行驶行完全程需要60+12=5小时,提速后提前了5—44=0.6小时,后面一段路的时间
比原来少了1—1+(1+;)=1,原来行后面一段路的时间是0.6+1=3小时,那么前一段
路就是5—3=2小时,即出发后2小时提速的。
【详解】方法一:12x(1+J)X4.4-60
4
=15x4.4—60
=6(千米)
6;(12x—)
4
答案第6页,共17页
=6:3
=2(小时)
方法二:60X2—4.4=0.6(小时)
1—1:(1+<)
4
=1,
5
——1.
5,
5—0.6+1=2(小时)
答:这辆车出发2小时后开始提速。
【点睛】对于行程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思路方法来解题,多思考找准数量关系,开拓
思维。
21.30分钟
【详解】一个单程步行比骑车多用70-50=20(分钟),骑车单程(50-20)+2=15(分钟),
往返骑车的时间15x2=30(分钟).
模块二、终(中)点问题
22.20千米
【详解】15x|■4=20(千米)
23.29.0厘米/分钟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是相等的,由于三边的长度未知,可以设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
长是300米,再分别根据时间=路程+时间,得出蚂蚁爬三边的分别所需要的时间,相加得
出这只蚂蚁爬行整个三角形的时间,最后平均速度=三角形三边的总路程一三边需要的总时
间。注意: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只需要除到小数点第二位,再根据四舍五入得出结果即
可。
【详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300米。
300+50=6(分钟)
300+20=15(分钟)
300+30=10(分钟)
300x34-(6+15+10)
=900-31
答案第7页,共17页
=29.0(厘米/分钟)
答:它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约为29.0厘米/分钟。
24.2小时30分
【详解】打的来回用30分钟,那么回家=去学校=15分钟;
骑自行车上学需要1.5小时-15分钟1小时15分;
一来回就要2小时30分.
25.160千米
【分析】因为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返回甲地,所走距离相同,所以时间比=速度的
反比.据此可得,去时所用时间:返回所用时间=50:40=5:4.去时所用时间为5份,返回所
用时间为4份.去时所用时间比返回所用时间进多一份是48分钟,进而可得去时的时间为:
48x5=240分钟=4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为:4x40=160千米
【详解】去时所用时间:返回所用时间=50:40=5:4
去时所用时间:48x5=240(分钟)=4(小时)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4x40=160(千米)
26.他家离学校1.8千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
【详解】试题分析:设他家离学校的距离S千米,跑步速度为每小时V千米,根据题意,
列出等式:工一会W…①,2s*…②,据此,分别求出小明跑步
3.660V3.6V3.660
的速度、他家离学校的距离即可.
解:设他家离学校的距离S千米,跑步速度为每小时V千米,
袋再产盛崎••②
由①,可得三一二
3.6V-4,
由②,可得,Jc一二S5
3.6V12
由③④,可得身一,1.2=1
"V"4
解得V=7.2,
把V=7.2代入①,可得S=L8千米.
即他家离学校L8千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
答:他家离学校L8千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
答案第8页,共17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一时间
=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7.12千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代数思想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将题中所给出的内容通过代
数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解答此题。
【详解】上山3千米/小时,平路4千米/小时,下山6千米/小时。假设平路与上下山距离相
等,均为12千米,则首先赵伯伯每天共行走12x4=48千米,
平路用时12x2;4=6小时,上山用时12+3=4小时,下山用时12+6=2小时,
共用时6+4+2=12小时,是实际3小时的4倍,则假设的48千米也应为实际路程的4倍,
可见实际行走距离为48+4=12千米。
方法二:设赵伯伯每天走平路用“小时,上山用b小时,下山用c小时,因为上山和下山的
路程相同,所以36=6c,即Z?=2c。由题意知a+/?+c=3,所以a+2c+c=a+3c=3.因此,
赵伯伯每天锻炼共行4〃+36+6c=4。+3x2c+6c=4a+12c=4(a+3c)=4x3=12(千米),
平均速度是12+3=4(千米/时)。
【点睛】本题解答的重点在于学生需要学会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的内容转化为代数的形式。
28.离学校1000米处
【解析】略
29.20千米/小时
【详解】由于要求大风天和平时到校时间所用时间相同,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平时的15
千米/小时相当于平均速度.若能再把总路程“任我意”出来,在已知总距离和平均速度的情况
下,总时间是可求的,例如假设总路程是30千米,从而总时间为30+15=2小时.开始的三
分之一路程则为10千米,所用时间为10+10=1小时,可见剩下的20千米应用时1小时,
从而其速度应为20千米/小时.
30.30千米
T11Q
【分析】返回的速度是25x(1-1)=15千米/时,往返1千米需要上=六小时,
Q
现在用3.2小时可以往返3.2胃=30千米。
2
【详解】25x(1-=15(千米);
答案第9页,共17页
=30(千米)
答:他家到工厂相距30千米。
【点睛】往返的路程是一样的,知道总时间求出往、返1千米时间之和是解题关键。
31.9.6千米/小时
【详解】方法一:用设数代入法,设从山脚至山顶路程为48千米,下山用时为(小时),共
用时6+4=10(小时),路程为48x2=96(千米),平均速度为96+10=9.6(千米/小时)
方法二:设路程为单位1,上山用时为:,下山用时为《,共用时:+±=1距离为1x2=2,
o12o1224
平均速度为2+三=9.6(千米/小时).
24
32.18米/秒
【详解】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66米,那么总时间
=6671+66+22+66+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x3+11=18(米/秒)
33.57.6千米/时
【分析】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一行驶的总时间;如果知道甲乙两地之间的距
离,则汽车行驶的总时间就可以计算;不妨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一个已知数,因为时间=路
程+速度,所以甲乙两地的路程可以设为72和48的最小公倍数,这样计算时间就好计算一
些;据此解答。
【详解】72=2x2x2x3x3
48=2x2x2x2x3
72和48的最小公倍数是2x2x2x3x3x2=144
把甲乙两地的距离看作144千米,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144x2=288(千米)
汽车行驶的总时间为:
(144+72)+(144-48)
=2+3
=5(小时)
汽车的平均速度:288+5=57.6(千米/时)
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7.6千米/时。
答案第10页,共17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速度=路程+时间,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汽车行驶的路
程为甲乙两地来回的距离;二是为了计算时间时好计算一些,甲乙两地的路程可以设为72
和48的最小公倍数;当然也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设为常用的量单位“1”,只是在计算时间
时比较不好计算一些。
34.18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返回时的速度,因为往返的路程是相等的,总时间除以出往返1
千米用的时间之和,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详解】返回速度是12x(1+1)=18千米/时,共用去4—1.5=2.5小时,则甲乙两地之
间的距离是2.5+(2+1)=18千米。
1218
答:甲乙两地相距18千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往返路程不变,用总时间除以往返1千米时间之和就是两地的距
离。
35.48千米/时
【分析】用去时的速度乘时间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返回的时间即可
求出返回的速度。
【详解】36x4解
=144+3
=48(千米/时)
答:返回时的速度是48千米/时。
36.9小时
【详解】假设总路程为6千米,那么去时用6+2=3(小时),回来用6+3=2(小时),来
回共用5小时,而题目中是15小时,是假设时间5小时的3倍,那么总路程就是6x3=18(千
米).所以,去时用了18+2=9(小时).
37.55千米/时
【分析】假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别为A、B、C三段,A上坡,B平路,C下坡,已知
用:的时间走上坡路,J的时间走平路,;的时间走下坡路,根据比的意义,可知从甲地到
424
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化简后为1:2:1,假设三段的时间分别为1份、2份、1
424
份;返回时上坡变下坡,下坡变上坡,已知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比是4:5:6,则A、B、C
答案第11页,共17页
段的路程分别为(4x1)、(2x5),(6义1),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返回时A段的速度
为6x(1+20%),B段的速度为5x(1-10%),C段的速度为4x(1—20%)、再根据路程小
速度=时间,分别求出返回时A段的时间为,、B段的时间为斗、C段的时间为?,然后
998
用?+乎+^-1-2-1即可求出返回时比来时相差几份,再用47分钟除以相差的份数,
899
即可求出每份时间是72分钟,2份就是144分钟,也就是2.4小时,根据题意可知,ABC
三段的路程比为(4x1):(2x5):(6x1),也就是2:5:3,通过按比分配可求得B段
的路程为132千米,然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132+2.4即可求出平路的速度。
【详解】假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别为A、B、C三段,A上坡,B平路,C下坡,
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
4,2~,4
=(:x4):(gx2):(ix4)
424
=1:2:1
返回时A的时间:(4x1)-[6x(1+20%)]
=(4x1);[6x1.2]
=4:7.2
5
-
9-
返回时B的时间:(5x2):[5x(1-10%)]
=(5x2)引5x90%]
=10:4.5
=20
~~9
返回时C的时间:(6x1):[4x(1-20%)]
=(6x1);[4x80%]
=6:3.2
15
T
15।20।5।…
——I------F--1-2-1
899
4+T+Q—(1+2+1)
答案第12页,共17页
335
-4
~T2
47
72
从甲地到乙地时,A段所用时间:
…47
47:——
72
=4s7x——72
47
=72(分钟)
B段所用时间:72x2=144(分钟)
144分钟=2.4小时
(4x1):(5x2):(6x1)
=4:10:6
=(4-2):(10+2):(6+2)
=2:5:3
B段路程:
264+(2+5+3)X5
=26470x5
=132(千米)
132+2.4=55(千米/时)
答:汽车去乙地时在平路上的速度时55千米/时。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返回时速度的变化,且上坡变下坡,下坡变上坡。
38.4.5小时
11?1
【分析】计划每小时行工,后来的速度变为(1-1),实际用的时间是6+1=7
66510
小时,假设7小时的速度都是正1,则行驶了全程的历7,比实际少行驶全程的1—m7=输3,
除以计划速度与实际速度之差就是故障前行驶的时间。
【详解】:|x(1-21)=白1
O31U
(1-—X7)-)
10610
~16^15
=4.5(小时)
答案第13页,共17页
答:出发后4.5小时减的。
【点睛】此题用假设法找出假设和实际行驶的路程差,并明确路程相差的原因是解题关键。
39.270千米
【分析】思路一:盈亏问题思想
返回每小时多行15xt=3千米,返回每小时行15+3=18千米,如果继续行3小时,可以
多行3x18=54千米,说明去的时间是54+3=18小时。
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5x18=270千米。
思路二:工程问题思想
去的时间看作单位1,返回的时间是1-(1+1)=3小时就相当于1—,=!,则
5666
去用的时间是3+)=18小时。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5x18=270千米。
6
思路三:设数的思想
返回每小时行15x(1+1)=18千米,往返1千米少用±一上=工小时,现在少用3
5151890
小时,需要往返3:击=270千米。
【详解】方法一:[(15X1+15)X3]-3X15
=[18x3R3xl5
=18x15
=270(千米)
方法二:1—1:(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美容AI技术面试题库
- 2025年安全战略填空题库
- 2025年导盲犬训练高级面试实战题库
- 2025年广播电视台后期制作面试常见问题解答
- 2025年语音合成师职业发展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高级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地震救援面试重点题解析及答案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专业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控件的使用
- 2025年环保工程技术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平谷区初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冲刺试题及答案
- 乐器供销合同范本
- 2025年辽宁省中考生物学试卷真题附答案
- 2025-2030牛肉分销渠道冲突与供应链协同优化报告
- 《法律职业伦理(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青岛市崂山旅游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中层干部会议校长讲话:在挑战中谋突破于坚实处启新篇
- 2025年幼儿园保育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物联网导论》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