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人感染血吸虫病,与下列哪种动物有关()A.蜗牛 B.钉螺 C.水蛭 D.涡虫2.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错误的是()A.身体呈辐射对称 B.有刺细胞C.有口有肛门 D.内胚层细胞具有消化功能3.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环节动物 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C.能处理有机废物,提高土壤肥力 D.体表有外骨骼4.腔肠动物是较低等的动物,下列哪项不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刺细胞C.有口无肛门 D.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5.小明和同学们在海鲜市场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的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①毛蚶②扇贝③螃蟹④大虾⑤章鱼⑥泥鳅A.①③④ B.①②⑤C.①④⑥ D.②⑤⑥6.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B.双壳类软体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C.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D.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7.图是鱼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②下方为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B.①③④⑥在鱼的游泳运动中起协调作用C.⑤是侧线,能减少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D.体表常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8.下列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①鲨鱼②鲍鱼③海马④鳄鱼⑤鳙鱼⑥娃娃鱼⑦鲸鱼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⑦ D.③⑤⑦9.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A.蛏蚯蚓B.河蚌鲫鱼C.鲸乌龟D.青蛙蚯蚓10.如图是青蛙、鹦鹉和海豚的特征比较示意图,交叉部分为共同特征,甲表示的共同特征是A.有脊柱 B.用鳃呼吸 C.体表有鳞片 D.体温恒定11.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三者交叉部分1、2、3、4表示()A.用鳃呼吸,流线型,有脊椎,卵生B.水生,有气囊,卵生,体表被毛C.水生,卵生,有脊柱,恒温D.用鳍游泳,卵生,流线型,用肺呼吸1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描述的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①前肢变为翼②体温高而恒定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3.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正确的是()A.蚯蚓﹣﹣环带 B.蝗虫﹣﹣气门C.鲫鱼﹣﹣鳃 D.家燕﹣﹣肺和气囊14.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心脏四腔15.在非洲草原上斑马和大象吃草,狮子和猎豹吃肉,以下不属于它们主要特征的是()A.体表被毛 B.善于奔跑和隐藏C.胎生哺乳 D.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16.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才是真正的鱼类()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鲨鱼⑥中华鲟⑦鲸鱼⑧带鱼A.①②③④ B.②③⑦⑧C.③⑤⑥⑧ D.③④⑥⑦17.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序号1、2、6B.结构2分泌的滑液,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C.结构1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D.结构6表面覆盖有光滑的结构4,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18.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A.支点 B.动力 C.杠杆 D.调节19.如图是人体运动的有关结构模式图,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的1从4中脱落出来叫脱臼 B.图1与灵活性有关的是5和3内的滑液C.图2伸肘时9收缩,7舒张 D.图2中9的两端肌腱都连在同一根肱骨上20.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是与动物有关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蚯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B.蝗虫的飞行器官——翅附着在图中II部分C.丙图3为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D.屈肘动作时,神经系统传来刺激控制6收缩,7舒张21.篮球场上,小明将篮球投向篮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完成整个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群相互配合B.肘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该动作中起着支点作用C.投出篮球过程中,小明的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篮球能准确的投入篮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协调22.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屈肘时,①肱三头肌收缩,②肱二头肌舒张B.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腹附着在不同的骨上C.人屈肘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主要受激素的调节和控制23.与哺乳动物运动有关的系统是:()(1)呼吸系统(2)内分泌系统(3)运动系统(4)神经系统(5)泌尿系统(6)循环系统(7)生殖系统A.(1)(2)(3)(4)(6) B.(1)(2)(3)(4)(5)C.(1)(3)(4)(6) D.(1)(2)(4)(6)24.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B.运动系统时只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C.运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食物D.所有动物都有运动系统25.根据平时的观察及下表提供的内容,你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动物运动方式适应的环境运动器官是否需要能量鹰飞行空中翼需要鲫鱼游泳水中鳍需要猎豹奔跑或行走陆地四肢需要A.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鲫鱼 B.动物的运动器官与其运动方式相适应C.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D.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适应其生活环境26.蛇的四足退化,蜈蚣有许多步足,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别是A.爬行、爬行 B.爬行、行走 C.爬行、奔跑 D.奔跑、爬行27.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D.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需要错误尝试的次数越少28.白蚁群体中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29.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30.“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31.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生来就有 B.都要生活经验 C.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都与遗传物质有关3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育雏时,它们会用自己独特细长的喙将花蜜喂到雏鸟的食管内。下列对蜂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属先天性行为②属学习行为③由环境因素决定④由遗传因素决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3.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小狗逐渐长成大狗 B.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C.牛的胃肠蠕动 D.瓢虫遇到危险时装死34.北京雨燕飞行速度极快,每年4月中旬到7月中下旬会在北京停留,进行产卵等繁殖后代的行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雨燕的胸肌发达适于飞行B.雨燕的飞行是由于胸肌的收缩牵拉着骨伸长产生的C.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与气候的节律性有关D.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3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种植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 B.缺水干旱 C.食物链被破坏 D.草种不适应环境36.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合成有机物37.如图表示三个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两个小圆,符合这种关系选项的是()选项圆Ⅰ圆Ⅱ圆ⅢA运动系统肌肉神经B真菌酵母菌霉菌C爬行动物蛇蚯蚓D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A.A B.B C.C D.D38.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下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类群1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39.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所以它不是生物B.生物一旦被病毒感染,就一定会患病C.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D.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也是生物,能遗传和变异4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比细菌大得多 B.病毒细胞有遗传物质C.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 D.病毒能独立生活41.图甲表示青霉,图乙表示曲霉,则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A.都属于多细胞真菌,但无细胞壁 B.都由大量的菌丝构成,但②、③的功能相同C.都进行孢子生殖,但孢子颜色不同 D.都不含叶绿体,但营养方式不同42.炎热的夏天,放置久了的馒头上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A.一些真菌菌落 B.一些真菌 C.一些细菌菌落 D.一些细菌43.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分裂生殖的是()A.乳酸菌 B.酵母菌 C.青霉 D.蘑菇44.大量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够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环境中()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繁殖较慢 D.细菌都冻死了4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同学做了如图的实验。将甲、乙两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A.肉汤沸腾时间不足 B.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C.室温保持在25℃ D.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46.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如图),以下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B.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C.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D.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47.按照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河蟹 B.海牛 C.玳瑁 D.鸳鸯48.观察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都有种子B.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C.叶形为针叶形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49.生命现象是丰富多样的,生命活动是精彩纷呈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农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属于竞争关系B.我国菊花品种繁多,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草履虫受到盐粒刺激时逃离所在的水滴,这属于应激性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50.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在《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A.达尔文 B.虎克 C.林奈 D.巴斯德二、实验探究综合题51.下列是几种生物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我国特产珍稀植物桐属于同一类群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这类生物都可以通过__________繁殖。(2)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3)与中华鲟的形态结构最接近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4)C的幼体用___________呼吸;D的身体大多呈___________型,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52.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动物的身体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根据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甲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_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微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______活动。(2)当拿起茶杯喝水时,图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______,人体任何动作都是在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______增厚,并提高伸展性,从而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3)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A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53.湖南某大学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调查,得到结论如下表,请分析:损伤程度人次构成比(%)轻度28142.07中度38.47重度13019.46合计668100.00表一学生运动损伤的程度损伤发生场合人次构成比(%)专业课18828.14课外活动14621.86比赛11817.66训练11216.77其他10415.57合计668100.00表二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场合(1)分析表一,图中损伤程度为中度的学生人次应为_________。(2)分析表二,学生运动损伤最有可能发生的场合是_______,主要是因为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保护意识,初学者必须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规范练习,否则摔倒后容易造成脱臼,即指关节头从_________中脱出。(3)学生运动损伤多为肌肉拉伤,肌肉能够为运动提供____________。(4)根据以上调查,你对这个大学的学生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54.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关系,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2)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将会______。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和______关系,使得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它们所占的_____,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3)有时老鼠储存的草籽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繁殖,这在客观上帮助植物_________,有利于扩大_____________。55.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1)在光照下,植物利用大气中的_____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这些被其自身利用也被动物所利用。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①,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动物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②_____等气体等物质;(2)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产生的物质②释放到大气中去。同时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也能产生气体②_____,以及③_____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利用。(3)从图中可看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可以促进__________56.以下是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乙、丁共有的细胞结构为___________。(2)丙、戊都是病毒,它们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戊是专门寄生在___________(填代码)类细胞中的病毒,也叫噬菌体。(3)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请推理“绿毛”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图(填图中文字)的生物。如果是丙侵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容易引起人和动物患病,就不能用此类物质来治疗,原因是___________。(4)甲乙两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分别为___________。(5)甲和乙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57.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是5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5种生物都没有__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质.除丙、戊外,其余都由细胞构成,它们共有的细胞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枯枝落叶可被这些微小生物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被植物利用。(3)引起全世界恐慌的埃博拉疫情造成了近8000人死亡,导致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与图中[______]的形态结构最相似;它侵入患者的细胞后,靠自己的__________和寄主细胞中的蛋白质,不断地制造出新的病毒.(4)青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自被发现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图中可用于提取青霉素的原材料是[]_________,该生物属于多细胞真菌.58.如图是蚯蚓、蜗牛、蝗虫、青蛙、猫5种动物的分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②_____。(2)蜗牛与下列哪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_____。A.蟹B.鲫鱼C.河蚌D.扬子鳄(3)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除用肺呼吸外,还兼用_____辅助呼吸。59.图一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图示,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图二所示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关系图,D、E、F分别指组成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图中字母,横线上填文字):(1)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认识。这是指图一中[]_____多样性。(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图一中[____]造成的。(3)图一中C指的是_____多样性。(4)图二中的F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主要是指_____。(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田的小鸟属于组成生态系统中的D、E、F三种成分中的[____]。(6)在森林生态系统中,D、E、F中属于组成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浸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分析解答。【详解】血吸虫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为尾蚴,尾蚴从钉螺逸出漫游于湖泊、水田等水域,人或动物与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域接触,尾蚴便经皮肤钻入人或动物体内,从而感染血吸虫病。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C【分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详解】A.水螅体形辐射对称,正确。B.水螅的体表有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和防御敌害,正确。C.水螅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错误。D.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细胞具有消化功能,正确。故选C。3.D【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改良土壤、蚯解析:D【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改良土壤、蚯蚓可以作中药材、作蛋白质饲料、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还可以处理生活中有机垃圾。【详解】A.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故A正确。B.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故B正确。C.蚯蚓能处理有机废物,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因此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故C正确;D.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外骨骼,蚯蚓属环节动物,体表没有外骨骼,故D错误。故选D。4.D【分析】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2.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解析:D【分析】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2.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都是腔肠动物的特征;而“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故选D。5.B【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详解】①毛蚶、②扇贝、⑤章鱼,都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都属于软体动物。③螃蟹、④大虾,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⑥泥鳅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鱼类。故选B。6.A【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其分泌物形成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详解】A.软体动物有的具有坚硬的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鱿鱼,A错误。B.双壳类软体动物有两片贝壳,生活在水中,有入水管和出水管,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B正确。C.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其分泌物形成贝壳,C正确。D.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D正确。故选A。7.C【分析】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图中①背鳍、②鳃盖、③胸鳍、④腹鳍、⑤侧线、⑥臀鳍、⑦尾鳍。【详解】A.②鳃盖下方为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水中呼吸,A正确。B.①背鳍、③胸鳍、④腹鳍、⑥臀鳍,在鱼的游泳运动中起协调作用,B正确。C.⑤侧线,有感知水流方向、测定方向的作用,不能减少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C错误。D.鱼的体表覆盖鳞片,皮肤能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8.A【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详解】①鲨鱼、③海马、⑤鳙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②鲍鱼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属于软体动物;④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属于爬行动物;⑥“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⑦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此①③⑤属于鱼类。故选A。【点睛】关键是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9.B【详解】蛏用鳃呼吸,蚯蚓用体表呼吸,A错误;河蚌和鲫鱼都用鳃呼吸,B正确;鲸鱼和乌龟都用肺呼吸,C错误;青蛙用肺呼吸,蚯蚓用体表呼吸,D错误。10.A【分析】青蛙、海豚和鹦鹉都是脊椎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鹦鹉属于鸟类,海豚属于哺乳动物。【详解】图中甲表示青蛙、海鸥和海豚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A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生物的特征,注意识记各类生物的特点是关键。11.C【解析】1金鱼和白鲸都生活在水中;2金鱼、家鸽都是卵生;白鲸胎生;3金鱼、家鸽、白鲸体内都有脊柱;4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金鱼属于变温动物。故选C。点睛:明确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分析】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详解】“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适应于飞行生活,其结构特点为:①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③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②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明确“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13.C【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据此答题。【详解】A.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A不符合题意。B.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B不符合题意。C.鲫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D.家燕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4.B【分析】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都用肺呼吸,分析作答。【详解】丑牛、巳蛇、酉鸡分别属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因此不属于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特征的是牙齿分化。因此用肺呼吸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特征。15.B【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详解】斑马、大象、狮子、猎豹的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斑马和大象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狮子和猎豹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而善于奔跑和隐藏不属于它们的特征。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16.C【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详解】①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类;②鲍鱼、④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③海马、⑤鲨鱼、⑥中华鲟、⑧带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⑦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选C。17.B【分析】图中1关节囊,2关节腔,4关节软骨,3关节头,5关节窝,6关节面。【详解】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1关节囊、2关节腔、6关节面,A正确。B、1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进入2关节腔内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B错误。C、1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C正确。D、6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表面覆盖4关节软骨,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18.A【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详解】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时而收缩,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支配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故选A。【点睛】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结构的功能。19.D【分析】图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6肌腹,8肌腱,7肱二头肌,9肱三头肌。【详解】图1中1关节头从4关节窝脱落出来叫脱臼,A正确;图1中2关节囊产生的滑液进解析:D【分析】图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6肌腹,8肌腱,7肱二头肌,9肱三头肌。【详解】图1中1关节头从4关节窝脱落出来叫脱臼,A正确;图1中2关节囊产生的滑液进入3关节腔和4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B正确。图2屈肘时9肱三头肌收缩,7肱二头肌舒张,C正确;图2中9肱三头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的完成等。20.A【分析】图甲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乙中Ⅰ头部、Ⅱ胸部、Ⅲ腹部;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详解】A.图甲中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依靠刚解析:A【分析】图甲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乙中Ⅰ头部、Ⅱ胸部、Ⅲ腹部;丙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详解】A.图甲中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依靠刚毛和肌肉配合完成,蚯蚓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错误。B.翅是蝗虫飞行的器官,主要在Ⅱ胸部,故B正确。C.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4]关节软骨和[3]关节腔中的滑液,故C正确。D.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6]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7]肱三头肌舒张,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故D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21.C【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详解】A.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解析:C【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详解】A.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A正确。B.肘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该动作中起着支点作用,B正确。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投篮过程是伸肘的过程,此时小明的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错误。D.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小明能将篮球准确的投入篮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D正确。故选C。【点睛】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22.C【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如图,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详解】A.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解析:C【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如图,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详解】A.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B.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C.人屈肘运动要消耗能量,是来自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C正确。D.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23.C【分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包括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详解】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解析:C【分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包括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详解】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与哺乳动物运动有关的系统是(1)呼吸系统、(3)运动系统、(4)神经系统、(6)循环系统。故选:C。【点睛】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4.A【解析】【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组成。三者是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骨和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解析:A【解析】【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组成。三者是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骨和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完成一个运动首先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A正确;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两组肌肉的协调,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共同完成,B错误;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而不是直接来源于食物,C错误;只有高等的动物才有运动系统,主要是指脊椎动物,D错误。【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25.A【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详解】A.从表中,能看出三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不能看出它们运动速度的快慢,A错误。解析:A【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详解】A.从表中,能看出三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不能看出它们运动速度的快慢,A错误。B.从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如:鱼用鳍游泳,运动器官就是鳍,B正确。C.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器官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C正确。D.从表中还看出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如:鹰用翼在空中飞行,D正确。故选A。26.A【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详解】蛇四足退化,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蜈蚣生活在陆地上,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故选A。【点睛】运动是动物解析:A【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详解】蛇四足退化,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蜈蚣生活在陆地上,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故选A。【点睛】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具体分析。27.D【解析】【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详解】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小鸟喂鱼是繁殖期间具有的繁殖行为,这是动物的本能,属于先天解析:D【解析】【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详解】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小鸟喂鱼是繁殖期间具有的繁殖行为,这是动物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黑猩猩利用工具取食、蚯蚓走迷宫、黑猩猩摘香蕉都需要有生活的经验和经历。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需要错误尝试的次数越多,B正确、D错误。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点睛】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28.A【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解析:A【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详解】蚁群中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29.D【详解】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B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解析:D【详解】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B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C正确;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芹菜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D错误。30.D【详解】试题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A、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B、动物越高等学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A、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和D比较,D动物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C、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31.D【详解】试题分析: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A错误;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B错误;C、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A错误;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B错误;C、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32.C【分析】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详解】动物解析:C【分析】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详解】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育雏时,蜂鸟会用自己独特细长的喙将花蜜喂到雏鸟的食管内,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故C符合题意。【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出生以后,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33.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详解】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详解】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小狗逐渐长成大狗是生长现象;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牛的胃肠在蠕动是生理现象;瓢虫遇到危险时假死是防御行为。故选D。34.B【分析】(1)鸟类的胸肌发达,可为飞行提供动力。(2)节律行为是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详解】A.北京雨燕长骨中空、胸肌发达适于空中飞行生活,A正确。解析:B【分析】(1)鸟类的胸肌发达,可为飞行提供动力。(2)节律行为是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详解】A.北京雨燕长骨中空、胸肌发达适于空中飞行生活,A正确。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是鸟类落翼和举翼的动力,当鸟类向下扇动翅膀时,鸟的胸大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小肌处于舒张状态,牵拉着骨绕关节运动。骨本身不能伸长,B错误。C.动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和生理变化,能在时间上与自然环境中的昼夜交替、四季变更、潮汐涨落相呼应,这都与动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有关,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与气候的节律性有关,C正确。D.雨燕迁徙行为与气候的节律性有关,是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种族繁衍,D正确。故选B。【点睛】熟记动物运动的形成及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35.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详解】在实验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解析: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详解】在实验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实验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的现象。故选C。36.D【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解析:D【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故选D。37.B【详解】运动系统由肌肉、骨和骨连结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霉菌和酵母菌各属于真菌中的一种,故霉菌和酵母菌应该包含在真菌中,并且两者处于并列的地位,B符合题意;蛇属于爬行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解析:B【详解】运动系统由肌肉、骨和骨连结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霉菌和酵母菌各属于真菌中的一种,故霉菌和酵母菌应该包含在真菌中,并且两者处于并列的地位,B符合题意;蛇属于爬行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两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C不符合题意;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但是不包括蕨类植物,D不符合题意。38.C【分析】由图可知:类群1是病毒;类群2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类群3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详解】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解析:C【分析】由图可知:类群1是病毒;类群2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类群3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详解】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2,故A正确。B.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故B正确。C.类群3的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例如:衣藻是单细胞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C错误。D.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D正确。故选C。【点睛】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9.D【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解析:D【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错误。B.病毒侵入人体,人不一定会使人患病,如绿脓杆菌病毒侵入人体伤口有利于伤口康复,B错误。C.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艾滋病毒,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利用动物病毒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利用减毒或灭毒的病毒研制疫苗来防病。因此有的病毒是有害的,有的病毒是有益的,C错误。D.由分析可知: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也是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D正确。故选D。40.C【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病解析:C【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病毒比细菌小的多,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错误。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不是位于细胞内,故B错误。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故C正确。D.所有病毒都是进行寄生生活的,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不能独立生活,故D错误。故选C。41.C【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是营养菌丝。据此答题。【详解】A.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真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错误。B.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的,解析:C【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是营养菌丝。据此答题。【详解】A.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真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错误。B.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的,由很多菌丝组成,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但是两者的功能不同,错误。C.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真菌,成熟时生有成串的孢子,青霉成熟的孢子的颜色为青绿色,曲霉的孢子成熟时是黑色的,孢子来繁殖后代,正确。D.青霉和曲霉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靠形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异养,错误。故选C。42.A【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解析:A【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肉眼可以看到。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较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详解】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馒头放的时间长了和水果腐烂了以后,其上有很多有机物,馒头和水果中的营养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因此馒头上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是真菌的菌落。故选A。【点睛】关键是把握真菌菌落和细菌菌落的区别。43.A【分析】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大多数真菌进行孢子生殖,分析作答。【详解】A、乳酸菌为细菌,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A正确。BCD、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解析:A【分析】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大多数真菌进行孢子生殖,分析作答。【详解】A、乳酸菌为细菌,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A正确。BCD、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青霉和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大多数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还可以进行出芽生殖,BCD错误。故选:A。【点睛】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44.C【分析】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详解】由分析可知,食物腐败变质解析:C【分析】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详解】由分析可知,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故选C。【点睛】掌握食品防腐的原理,了解冰箱中保存食品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45.D【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解析:D【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如图,甲是直玻璃管,乙是弯玻璃管,空气可以通过弯玻璃管,但空气中的细菌不能通过弯玻璃管,即乙装置通过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详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46.C【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则会受到抑制。【详解】A、通过解析:C【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则会受到抑制。【详解】A、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部分细菌不适合在盐水中生存,所以可以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A正确;B、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剩下甲细菌,说明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B正确;C、本实验只能证明乙细菌不能在盐水中生存,并不能证明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C错误;D、甲可以的盐水中生存,乙不能在盐水中生存,可以说明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的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47.A【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解析:A【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详解】A.河蟹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是无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B.海牛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C.玳瑁属于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D.鸳鸯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48.A【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我们识图、分析图形的能力,思考解答。【详解】图中的银杏和水杉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小麦和豌豆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解析:A【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我们识图、分析图形的能力,思考解答。【详解】图中的银杏和水杉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小麦和豌豆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也用种子繁殖后代,小麦的叶是长条形的,豌豆的小叶长圆形至卵圆形。可见四者的共同特征是都有种子,属于种子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点睛】关键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种子,属于种子植物。并会识图解答题目。49.B【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解析:B【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详解】A.农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之间互相竞争阳光、水分等资源,故两者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菊花属于一个物种,故我国菊花品种繁多,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错误。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草履虫受到盐粒刺激时逃离所在的水滴,这属于应激性,C正确。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蚂蚁的存在,在大堤上打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程度,说明了“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物共同特征等知识。50.C【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详解】A.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错误。B.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140倍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错误。C.林奈是瑞解析:C【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详解】A.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错误。B.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140倍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错误。C.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正确。D.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错误。故选C。二、实验探究综合题51.A种子CDFF鳃流线【分析】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蜘蛛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鸟类、E蕨类、F鱼类。【详解】(1)珙桐属于被子植解析:A种子CDFF鳃流线【分析】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蜘蛛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鸟类、E蕨类、F鱼类。【详解】(1)珙桐属于被子植物,向日葵也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2)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青蛙,鸽子和鱼属于脊椎动物。(3)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故F和中华鲟的形态结构最接近。(4)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点睛】掌握植物分类和动物分类及植物各类群和动物各类群的特点是解题关键。52.4关节软骨关节6肱二头肌关节囊骨骼肌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并跨过相邻的骨【分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解析:4关节软骨关节6肱二头肌关节囊骨骼肌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并跨过相邻的骨【分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囊包绕这整个关节,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的;关节软骨,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与骨的灵活性有关,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具有灵活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详解】(1)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囊包绕这整个关节,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的;关节软骨,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与骨的灵活性有关,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具有灵活性。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图中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4关节软骨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微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关节活动。(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伸手拿起茶杯喝水的时候,6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体育锻炼,能使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并提高伸展性,从而增加关节的牢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3)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A,理由是骨骼肌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并跨过相邻的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等基础知识。53.(1)257(2)专业课关节窝(3)动力(4)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注意运动安全/不要过量运动(答案合理即可)【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1)根据表解析:(1)257(2)专业课关节窝(3)动力(4)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注意运动安全/不要过量运动(答案合理即可)【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1)根据表一提供的信息可知,损伤程度为中度的学生人次占38.47%,总人次数是668,所以损伤程度为中度的学生人次应为256。(2)分析表二,学生运动损伤最有可能发生的场合是专业课,主要是因为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保护意识。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3)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肌给人体的运动提供动力。(4)学生运动损伤最有可能发生的场合是专业课,主要是因为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保护意识。所以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注意运动安全、不要过量运动。54.(1)捕食;(吃与被吃)5草→鼠→蛇→鹰(2)先增加后减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数量比例生态平衡(解析:(1)捕食;(吃与被吃)5草→鼠→蛇→鹰(2)先增加后减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数量比例生态平衡(3)传播种子植物的分布范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和书写;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等。据此分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懂得顺序数不容易出错。从左到右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越长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因此,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猎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由于鹰和狐为竞争关系,狐减少,鹰因食物增加而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增加;增加到一定数量,鹰又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减少。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3)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因此,有时老鼠储存的草籽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繁殖,这在客观上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55.二氧化碳有机物消费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物质循环【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解析:二氧化碳有机物消费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物质循环【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