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2O、ClO-、NH4+、OH-、N2、Cl-等微粒,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l-为氧化产物B.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减弱C.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6mol电子D.该反应说明非金属性Cl>N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3、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A.CuO B.Cu2S C.Fe3O4 D.Fe2S3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有几组()①酸性溶液中:Na+、ClO-、SO、I-②无色溶液中:K+、Na+、MnO、SO③碱性溶液中:Cl-、CO、SO、K+、AlO④中性溶液中:Fe3+、K+、Cl-、SO⑤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中:NO、Al3+、Na+、SOA.1组 B.2组 C.3组 D.4组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B.淀粉、纤维素和蔗糖都属于糖类,一定条件下水解都只生成葡萄糖C.蛋白质在人体内先水解成各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再彼此结合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D.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6、下列各项所述内容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向含有H

+、Al

3+、Mg

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向Al

2(SO

4)

3溶液中加入Ba(OH)

2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A.A B.B C.C D.D7、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Ca(OH)2 C.SiO2 D.Na2CO3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FeI2与1mol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2g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NAC.电解精炼铜,当转移了N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了64g铜D.pH=1的H2SO4溶液10L,含H+的数目为2NA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SiO3易溶于水,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NaHCO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疏松剂C.Fe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D.石墨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材料10、下图表示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雷电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N2+2O22NO2B.“人工固氮”过程中,氮元素一定被还原C.①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2-+O2=2NO3-D.②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3-+12H+=N2+6H2O1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①、②可推知:CH4(g)+2NO2(g)=N2(g)+CO2(g)+2H2O(g)ΔH=-867kJ·mol-1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与反应①、②,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NA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3的溶液中:、、、B.0.1mol·L-1盐酸溶液中:、、、C.0.1mol·L-1KI溶液中:、、、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13、将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A.溶液的pH增大B.CH3COOH电离度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c(OH-)减小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则甲烷的燃烧热为893.0kJ·mol-1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ΔH=-57.4kJ·mol-1D.己知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则ΔH1>ΔH215、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一氯代物有5种C.最多能与氢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4加成D.碱性水解的产物之一是1-丙醇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NAB.一定条件下,6.4g铜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C.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D.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硫原子数为NA17、80g密度为ρg·cm−3的CaCl2溶液里含2gCa2+,从中取出一半的溶液中Cl−的浓度是()A.mol·L−1 B.1.25ρmol·L−1 C.mol·L−1 D.0.63ρmol·L−118、化学与教轴有密切的关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达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良好效果。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分散系的分类B.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氡氧化钠溶液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C.常温下,溶液的PH与其酸碱性的关系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反应的产物19、在300℃时,改变起始反应物中n(H2)对反应N2(g)+3H2(g)2NH3(g)+Q(Q>0)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b点达到平衡B.b点H2的转化率最高C.c点N2的转化率最高D.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b>Ka>Kc20、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水溶液锂电池,采用复合膜包裹的金属锂作负极,锰酸锂(LiMn2O4)作正极,以0.5mol/LLi2SO4

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充、放电时,LiMn2O4与Li2Mn2O4可以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电极b移动B.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H2O=2LiOH+H2↑C.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Mn2O4-e-=LiMn2O4+Li+D.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极a相连21、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2c(HS-)+2c(S2-)+2c(H2S)B.c(Na+)+c(H+)=c(OH-)+c(HS-)+2c(S2-)C.c(Na+)>c(S2-)>c(OH-)>c(HS-)D.c(OH-)=c(HS-)+c(H+)+c(H2S)22、研究电化学的装置如图所示,虚线框中可接a(电流计)或b(直流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接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接a,石墨是正极C.接b,铁片连正极时被保护D.接b,石墨连正极时石墨上产生气泡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利用丁烷气可合成一种香料A,其合成路线如下:(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2)X的名称为___________;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写出丁烷的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24、(12分)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新药。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1)A的名称是_______,E到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2)试剂a是________,F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3)M组成比F多1个CH2,M的分子式为C8H7BrO,M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满足上述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4)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H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H生成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利用题中信息写出以乙醛和苯为原料,合成的路线流程图(其它试剂自选)。________。25、(12分)磺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SO2与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反应制取少量的SO2Cl2,装置如下图所示(有些夹持装置省略)。已知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并产生白雾。(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2)C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3)仪器c(注:小写字母表示)的作用是__________。(4)A是实验室制无色气体甲的装置,其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5)分离产物后,向获得的SO2Cl2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26、(10分)硫酰氯(SO2Cl2)和亚硫酰氯(SOCl2)常用作氯化剂,都可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及有机合成工业。亚硫酰氯还用于制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物质熔点/℃沸点/℃其它性质SO2Cl2-54.169.1①易水解,产生大量白雾②易分解:SO2Cl2

SO2↑+Cl2↑H2SO410.4338具有吸水性且难分解实验室用干燥而纯净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合成硫酰氯,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Cl2(g)SO2Cl2(l)△H=-97.3kJ·mol-1。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丙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硫酰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填序号)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体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④加热三颈烧瓶(5)少量硫酰氯也可用氯磺酸(ClSO3H)分解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SO3H=H2SO4+SO2Cl2,此方法得到的产品中会混有硫酸。①从分解产物中分离出硫酰氯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②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氯磺酸分解制取硫酰氯产品中混有硫酸,下列方案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A.取样品溶于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再取少量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H2SO4。B.取样品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后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含有H2SO4。(6)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质溶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①写出该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某化学小组研究盐酸被氧化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1)研究盐酸被MnO2氧化。实验操作现象Ⅰ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1浓盐酸混合溶液呈浅棕色,有刺激泩气味Ⅱ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Ⅲ加热MnO2和4mol·L-1稀盐酸混合物无明显现象①已知MnO2呈弱碱性。Ⅰ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是________。②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③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Ⅳ进行探究:将实验Ⅲ、Ⅳ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④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V:i.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ⅱ.向右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指针偏转幅度变化不大ⅲ.再向左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1,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将i和ⅱ、ⅲ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研究盐酸能否被氧化性酸氧化。①烧瓶中放入浓H2SO4,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浓硫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氧化盐酸。②向试管中加入3mL浓盐酸,再加入1mL浓HNO3,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橙色,加热,产生棕黄色气体,经检验含有NO2。实验操作现象Ⅰ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棕黄色气体中试纸先变蓝,后褪色Ⅱ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Cl2中试纸先变蓝,后褪色Ⅲ…………通过实验Ⅰ、Ⅱ、Ⅲ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l2,Ⅲ的操作是________。(3)由上述实验得出: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________有关。28、(14分)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以FeCl3溶液为实验研究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__。(3)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Ⅰ.甲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得出结论:FeCl3与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取Ⅰ中所得溶液少许进行__________离子的检验。(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pH≈8的1mol/LNaF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④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1mol/LNaF溶液。溶液变无色⑤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Ⅰ.⑤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Ⅱ.为探究④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资料显示:FeF3溶液为无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9、(10分)肼(N2H4)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先合成氨气:N2(g)+3H2(g)⇌2NH3(g)+Q(Q>0),再进一步制备肼。完成下列填空:(1)合成氨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选用A、B、C三种催化剂进行试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则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______(填“A”或“B”或“C”),理由是:______。(2)一定条件下,对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同时压缩容器的体积和升高温度达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请将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的情况填入下表中(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氨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___________(3)在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了280gN2,100gH2,反应半小时后,测得有34gNH3生成,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mol/(L∙min),此时,氮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4)下列判断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_______。A.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摩尔氮气的同时消耗3摩尔氢气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5)肼可作为火箭燃料,4gN2H4(g)在NO2(g)气体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7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写化学式),每1molN2H4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是_____mo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分析】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ClO-物质的量减小,N2物质的量增加,ClO-为反应物,N2为生成物,根据原子守恒,Cl-为生成物,NH4+为反应物,反应可表示为ClO-+NH4+→N2+Cl-;结合以上分析解答。【详解】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ClO-物质的量减小,N2物质的量增加,ClO-为反应物,N2为生成物,根据原子守恒,Cl-为生成物,NH4+为反应物,反应可表示为ClO-+NH4+→N2+Cl-;A项,在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ClO-中+1价降至Cl-中-1价,Cl-为还原产物,A错误;B项,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配平:3ClO-+2NH4+→N2+3Cl-,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为3ClO-+2NH4++2OH-=N2+3Cl-+5H2O,反应后碱性减弱,B正确;C项,在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NH4+中-3价升至N2中0价,升高3价,NH4+为还原剂,所以消耗1molNH4+转移3mol电子,C错误;D项,通过以上反应可知,氧化性:ClO->N2,只有Cl和N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ClO4>HNO3,C才能比较非金属性Cl>N,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2、B【详解】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故选B。3、D【解析】铜粉在空气或者氧气中加热能够发生反应:2Cu+O22CuO,A选项错误;铜丝可以硫蒸气中发生反应:2Cu+SCu2S,B选项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3Fe+2O2Fe3O4,C选项错误;铁粉与硫粉混合共热发生反应生成FeS,Fe+SFeS,铁粉与硫粉两种单质不生成Fe2S3,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D。4、B【详解】①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H+,ClO-与H+能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ClO,且ClO-能氧化I-,因此该组微粒不能大量共存;②含溶液呈紫红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③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OH-,该组微粒之间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因此能够大量共存;④含Fe3+的溶液呈酸性,因此不能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共存;⑤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该组微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且与H+、OH-均不会反应,因此能够大量共存;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强碱溶液,强碱性条件下Al3+能与OH-之间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综上所述,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有③⑤,共2组,故答案为B。5、B【解析】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B错误,选B。6、D【解析】A、向含有H+,Al3+,Mg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先是和氢离子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开始没有沉淀产生,A错误;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Ba2++SO42-=BaSO4↓,若Al3+反应完毕,OH-还有剩余,还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但是生成的硫酸钡不会消失,沉淀不会为零,B错误;C、物质的量相等的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金属镁反应速率快,根据金属和氢气量的关系Mg~H2、Al~1.5H2,所以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不相等,C错误;D、向AlCl3溶液中加氨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中,符合反应情况,D正确,答案选D。7、A【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选:A8、B【解析】A项,1molFeI2与1molCl2反应,氯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Cl-,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A错误;B项,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2g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NA,故B正确;C项,根据Cu-2e-=Cu2+,1mol(即64g)Cu反应转移2NA个电子,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粗铜中含有一些比铜活泼的金属也放电,故当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的铜溶解少于32g,故C错误;D项,pH=1的H2SO4溶液,c(H+)=0.1mol/L,10L溶液中n(H+)=1mol,所含H+数目为NA,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首先应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题目必备的基础。注意A项,Fe2+和I-都能与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需要判断Cl2过量与否;D项也易错,由pH=-lgc(H+)=1可得,c(H+)=0.1mol/L,不要错理解成c(H2SO4)=0.1mol/L。9、C【详解】A.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是因为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与其是否易溶于水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B.NaHCO3可用作食品疏松剂是利用其与有机酸反应或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B项错误;C.Fe粉具有还原性,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可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C项正确;D.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利用的是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还原性无关,D项错误;答案选C。10、C【解析】A.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时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生成二氧化氮,故A错误;B.“人工固氮”是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氮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氮气与氧气反应中N元素被氧化,故B错误;C.根据图示,①中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被氧化,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2-+O2=2NO3-,故C正确;D.根据图示,②中硝酸盐被细菌分解生成氮气,被还原,一定与还原剂反应,反应2NO3-+12H+=N2+6H2O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不存在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和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本题的易错点为CD,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同时存在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11、C【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ΔH=,A正确;B.在反应①、②中,碳元素均由-4价变为+4价,1molCH4参与两个反应均转移8mol电子,B正确;C.标准状况下4.48LCH4的物质的量为0.2mol,还原NO2至N2,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NA,C错误;D.标准状况下4.48LCH4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反应①、②可推知:CH4(g)+2NO2(g)=N2(g)+CO2(g)+2H2O(g)ΔH=-867kJ·mol-1,故0.2mo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0.2mol×867kJ·mol-1=173.4kJ,D正确;答案选C。12、A【详解】A.pH=13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四种离子相互不反应,也不与氢氧根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硅酸根和氢离子会生成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C.铁离子会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13、A【详解】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CH3COOH的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增加,向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溶液中c(CH3COO-)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增加,正确;B.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错误;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错误。故选A。14、C【详解】A.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应为液态,甲烷的燃烧热不为893.0kJ·mol-1则故A错误;B.4P(红磷,s)=P4(白磷,s)△H>0,为吸热反应,则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生成0.5mol水,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4kJ/mol,故C正确;D.C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所以△H1<△H2,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放热反应的△H<0,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15、B【解析】A.含有酯基,难溶于水,A错误;B.分子中氢原子分为5类,一氯代物有5种,A正确;C.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加成,最多能与氢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加成,C错误;D.碱性水解的产物之一是2-丙醇,D错误,答案选B。16、C【解析】A、Cl2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0.1mol,转移电子数应小于0.1NA,故A错误;B、铜与过量的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2Cu+S=Cu2S,6.4g铜的物质的量为6.4g÷64g/mol=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mol,即0.1NA,故B错误;C、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NH4NO3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根据NH4NO3的化学式可知0.1molNH4NO3含有0.2mol的氮原子,即0.2NA氮原子,故C正确;D、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态,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使用此数值应注意①必须是标准状况下②标况下该物质必须为气体。17、B【详解】2gCa2+离子物质的量为=0.05mol,溶液体积==L,则原溶液中c(Ca2+)==mol/L,而原溶液中c(Cl−)=2c(Ca2+)=1.25ρmol/L,溶液是均一的取出溶液中Cl−的浓度与原溶液中的相等,故取出一半的溶液中Cl−的浓度是1.25ρmol/L,答案选B。18、D【解析】A中,分散系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故A正确;在溶液中n(OH-)/n(Al3+)=3:1时恰好生成Al(OH)3沉淀,n(OH-)/n(Al3+)=4:1时恰好生成Na[Al(OH)4],故n(OH-)/n(Al3+)<3时,反应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3+和Al(OH)3,3<n(OH-)/n(Al3+)<4时,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OH)4]-和Al(OH)3,n(OH-)/n(Al3+)>4时,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OH)4]-,故B正确;常温下,溶液的PH=7呈中性,PH<7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C正确;D中,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n(CO2)/n[Ca(OH)2]≤1:1时生成CaCO3,n(CO2)/n[Ca(OH)2]≥2:1时生成Ca(HCO3)2,在1:1~2:1之间既有CaCO3,又有Ca(HCO3)2,故D错误。19、C【分析】反应N2(g)+3H2(g)⇌2NH3(g)△H<0,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氨气的含量减小,随氢气量的增大,平衡移动为主,氨气含量增大,随氢气量增多,当氢气量增大为主时,氨气含量会减小;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反应N2(g)+3H2(g)⇌2NH3(g)△H<0,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氨气的含量减小,随氢气量的增大,平衡移动为主,氨气含量增大,随氢气量增多,当氢气量增大为主时,氨气含量会减小;A、图象分析可知b点是加入氢气一定量,氨气平衡含量最大,但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B、图象分析,b点氨气平衡含量最大,说明增大氢气量,氮气的转化率最最大,氢气转化率不是最大、故B错误;C、图象分析,说明增大氢气量,氮气的转化率最最大,c点时氢气的量最大,故C正确;D、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所以abc点平衡常数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选C。20、C【分析】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电极a上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负极,电极b上LiMn2O4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2Mn2O4,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电极b相连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与负极电极a相连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该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负极电极a移动,A错误;B.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电极a上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B错误;C.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电极b相连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与正极相反,则反应式为:Li2Mn2O4-e-=LiMn2O4+Li+,C正确;D.电池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电极b相连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二次电池的知识,二次电池是可充电电池,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负极电源的负极连接,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明确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21、D【解析】Na2S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HS-+H2O⇌H2S+OH-,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Na+)=2c(S2-)+2c(HS-)+2c(H2S),A正确;B、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c(OH-)+c(HS-)+2c(S2-),B正确;C、硫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且分步水解,第一步水解远大于第二步水解,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正确;D、溶液中的质子守恒为c(OH-)=c(H+)+c(HS-)+2c(H2S),D错误;答案选D。22、C【解析】接a,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接a,构成原电池,石墨是正极,铁是负极,故B正确;接b,构成电解池,铁片连正极时被腐蚀,故C错误;接b,构成电解池,石墨连正极时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为,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取代反应氧化反应2-氯丁烷CH3-CH(OH)CHClCH3CH(CH3)32-甲基丙烷【解析】(1)丁烷在Cl2和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X,根据已知信息可知Y中含有官能团羟基和氯原子,经过反应④生成含羰基的化合物,可知羟基被氧化为羰基,所以反应④为氧化反应。(2)根据丁烷的结构和CH3-CH=CH-CH3的结构可推测,丁烷分子中亚甲基(-CH2-)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氯原子取代,X的结构简式为CH3CHClCH2CH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氯丁烷;根据已知信息可知,CH3-CH=CH-CH3与Cl2/H2O发生加成反应,所以Y的结构简式为CH(OH)CHClCH3。(3)反应⑤发生的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4)丁烷有两种结构:正丁烷和异丁烷,所以丁烷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为异丁烷,其结构简式为:CH(CH3)3;系统命名法命名:2-甲基丙烷;根据(3)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24、2-甲基-1-丙烯氧化反应铁粉、液溴醛基、溴原子7种【分析】利用逆推原理,根据G的化学式和,可推出C的化学式为(CH3)3CMgBr,F是逆推E是、D是;B是,A是,2-甲基-1-丙烯;H是;J是【详解】(1)A是,2-甲基-1-丙烯;E是到F是氧化反应;(2)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反应生成;(3)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存在醛基,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CHO和-CH2Br与苯环邻间对3中同的分异构,-CH2CHO和-Br与苯环邻间对3中同的分异构,连接苯环一个碳上,所以一共有7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4)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J的结构简式为,H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的化学方程式为;(5)根据题目信息,以乙醛和苯为原料,合成的路线流程图。25、蒸馏烧瓶SO2+Cl2SO2Cl2吸收尾气Cl2、SO2,防止环境污染,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引起磺酰氯水解SO+2H+=H2O+SO2↑SO2Cl2+4OH-=2Cl-+SO+2H2O【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备装置,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硫,装置F为氯气制备装置,装置E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D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C中二氧化硫和氯气在在活性炭作用下反应制取少量的磺酰氯,其中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使挥发的磺酰氯冷凝回流,干燥管c中盛有的碱石灰的作用是碱石灰吸收为反应的二氧化硫、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C中导致磺酰氯水解。【详解】(1)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仪器a为带有支管的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2)C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氯气在在活性炭作用下反应制取少量的磺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SO2Cl2,故答案为:SO2+Cl2SO2Cl2;(3)干燥管c中盛有的碱石灰的作用是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因SO2Cl2遇水易水解,则碱石灰还有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C中导致磺酰氯水解的作用,故答案为:吸收尾气Cl2、SO2,防止环境污染,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引起磺酰氯水解;(4)装置A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装置,发生的反应为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H2O+SO2↑,故答案为:SO+2H+=H2O+SO2↑;(5)由题给信息可知,磺酰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4OH-=2Cl-+SO+2H2O,故答案为:SO2Cl2+4OH-=2Cl-+SO+2H2O。26、球形冷凝管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甲,使SO2Cl2水解饱和食盐水SO2Cl2+4OH-═SO42-+2Cl-+2H2O①②③蒸馏B2SOCl2+4e-===4Cl-+S+SO2↑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解析】(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判断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2)仪器B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同时吸收挥发出去的二氧化硫和氯气;(3)装置丙中盛放的试剂要将氯气压入后续反应装置,所以不能溶解氯气,应为饱和食盐水;(4)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体;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④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分解;(5)二者为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可采取蒸馏法进行分离;取产物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反应(或挥发或分解等),冷却后加水稀释;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溶液呈酸性,再取少量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H2SO4;(6)由总反应可知,SOCl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生成S,同时有生成SO2;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锂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判断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2)甲装置:SO2+Cl2SO2Cl2,二氧化硫、氯气为有毒的酸性气体,产物硫酰氯会水解,所以仪器B中盛放的药品是碱性物质碱石灰,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甲,使SO2Cl2水解,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甲,使SO2Cl2水解。(3)装置丙中盛放的试剂要将氯气压入后续反应装置,所以不能溶解氯气,应为饱和食盐水;硫酰氯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4OH-═SO42-+2Cl-+2H2O,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SO2Cl2+4OH-═SO42-+2Cl-+2H2O。(4)由于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为-54.1℃,沸点为69.1℃,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因此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先通冷凝水,再通气体;②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③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④但不能加热三颈烧瓶,否则会加速分解,故答案为:①②③。(5)①二者为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可采取蒸馏法进行分离,故答案为:蒸馏。②氯磺酸(ClSO3H)分解反应为2ClSO3H=H2SO4+SO2Cl2,取产物在干燥条件下加热至完全反应(或挥发或分解等),冷却后加水稀释;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溶液呈酸性,再取少量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H2SO4,或取反应后的产物直接加B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含有H2SO4,故答案为:B。(6)①由总反应可知,SOCl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生成S,同时有生成SO2,电极反应为2SOCl2+4e-=4Cl-+S+SO2↑,故答案为:2SOCl2+4e-=4Cl-+S+SO2↑。②锂性质活泼,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故答案为: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27、MnO2+4HCl=MnCl4+2H2OMnCl4Cl2↑+MnCl2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c(H+)、c(Cl-)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2氧化HCl的还原性与c(H+)无关;MnO2的氧化性与c(H+)有关,c(H+)越大,MnO2的氧化性越强不能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的NO2中c(Cl-)、c(H+)(或浓度)【分析】(1)①MnO2呈弱碱性与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四氯化锰和水;②MnCl4加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黄绿色气体Cl2;③对比实验Ⅳ、实验Ⅲ,增大c(H+)或c(Cl-)后,均能产生黄绿色气体,即可得出结论;④右管中滴加浓H2SO4,溶液中c(H+)增大,但指针偏转幅度不大,说明c(H+)不影响HCl的还原性;左管中滴加浓H2SO4,溶液中c(H+)增大,指针偏转幅度增大,说明c(H+)对MnO2的氧化性有影响,且c(H+)越大,MnO2的氧化性越强;(2)①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产生的白雾中没有Cl2;②实验Ⅱ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的Cl2中,观察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因此实验Ⅲ需检验NO2对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l2;(3)由上述实验过程分析可得,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c(H+)或c(Cl-)有关。【详解】(1)①由于MnO2呈弱碱性,与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4+2H2O;②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后,所得滤液为MnCl4溶液,加热后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由于该反应为分解反应,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l4MnCl2+Cl2↑;③实验Ⅳ中增大c(H+)或c(Cl-)后,均能产生黄绿色气体,因此说明实验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溶液中c(H+)、c(Cl-)较低引起的,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2氧化;④右管中滴加浓H2SO4,溶液中c(H+)增大,但指针偏转幅度不大,说明c(H+)不影响HCl的还原性;左管中滴加浓H2SO4,溶液中c(H+)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