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1页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2页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3页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4页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1)【题干1】中国中央官制形成的关键制度是()【选项】A.分封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分封制是西周确立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制度,奠定了早期官制框架。西周通过“封邦建国”将贵族分封为诸侯,同时设司寇、司马等官职管理事务,形成“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选项B察举制始于汉武帝,属于选官制度;C选项三省六部制为隋唐确立;D选项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均晚于分封制。分封制作为早期官制核心,直接影响了后世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题干2】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选项】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侍中),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令)。唐代“门下省以谏诤为事”,对中书省拟定的诏书具有封驳权,是制度设计的核心环节。D选项御史台为监察机构,与三省分属不同职能体系。此题考察对三省职能差异的掌握。【题干3】明清时期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动因是()【选项】A.加强皇权集中B.简化行政流程C.改革科举制度D.削弱相权【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军机处成立于1723年雍正年间,通过设置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此举直接目的是削弱内阁(明朝)或相权(清朝)对皇权的制约,强化君主专制。选项D虽为表层原因,但根本动因在于皇权扩张需求。此题需辨析制度改革的深层政治逻辑。【题干4】汉代“举孝廉”制度中,“孝廉”的完整含义是()【选项】A.孝顺父母+廉洁奉公B.孝顺祖先+廉洁奉公C.孝顺父母+通晓经典D.孝顺祖先+通晓经典【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汉代察举制中的“孝廉”本指“孝顺父母、廉洁奉公”的士人,强调德行与操守。选项C、D将“孝”的范围限定为祖先,不符合汉代以家族伦理为核心的定义。此题易混淆“孝廉”与“贤良文学”等不同察举科目标准。【题干5】唐代“三省”中负责最后批准政令的机构是()【选项】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翰林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唐代三省流程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封驳”)→尚书省执行。门下省作为“政令之枢纽”,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书有否定权,故称“门下有制可留”。D选项翰林院属内廷机构,非三省之一。此题需掌握三省职能递进关系。【题干6】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选项】A.设立行省总管府B.授予地方军政合一权C.以民族身份分配官职D.继承宋朝路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元朝行省设“行省丞相”“行省平章政事”等职,总管军民钱谷,打破宋代“事权分离”传统,形成军政合一的地方管理模式。选项A总管府为机构名称,非创新点;D选项行省制实为宋朝“路”制的升级版。此题考察对元朝地方制度突破的理解。【题干7】清朝“军机处”官员的任命方式是()【选项】A.皇帝特旨B.内阁推荐C.宰相提名D.翰林院保荐【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军机处官员由皇帝直接选任,初期多从亲王、贝勒中简拔,后期逐渐固定为“由皇帝亲选,无固定员额”。选项D翰林院保荐与军机处职能无关,清朝翰林院属教育机构。此题需明确清代皇权与军机处的特殊关系。【题干8】北宋“三司”指()【选项】A.官僚、科举、军务司B.官务、财政、军事司C.官僚、财政、科举司D.官务、科举、监察司【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北宋三司即“三司使”,包括盐铁司(财政)、度支司(俸禄)、户部司(户籍),合称“盐铁度支户部”,专管国家财政经济。选项C科举司实为礼部下属机构,非独立三司。此题需区分北宋三司与明清六部职能差异。【题干9】明代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是()【选项】A.皇帝授权B.宰相职位C.三部联名推荐D.朝臣公推【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明代内阁首辅虽掌握票拟权,但权力来源于皇帝授权。内阁本身无正式官职,首辅地位由皇帝裁定,需经“票拟”经皇帝朱批后方具法律效力。选项D公推制为魏晋门阀政治遗风,与明代皇权强化趋势相悖。此题需把握内阁与皇权互动关系。【题干10】秦朝“废郡守,立守令”的改革措施是()【选项】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郡守改为郡一级行政长官,下设守、令(县级),形成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体系。选项A分封制为西周制度,选项C察举制为汉代创立。此题需明确秦制对后世的影响。【题干11】唐代“台谏官”的职责是()【选项】A.草拟诏书B.审核政令C.监察百官D.管理科举【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唐代御史台设台谏官,负责监察百官、纠正违失,具有“风闻言事”权。选项A为中书省职能,D为礼部职责。此题需区分三省与台谏机构职能差异。【题干12】清朝“理藩院”的职能是()【选项】A.管理满族事务B.管理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C.管理外交D.管理科举考试【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理藩院成立于1723年,专司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事务,制定边疆政策,处理民族纠纷。选项A满族事务由内务府管辖,D为礼部职能。此题需掌握清代边疆治理体系。【题干13】西周分封制中“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的实质是()【选项】A.家族伦理纽带B.财产共有制度C.权力层层下放D.军事联盟约定【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宗法制”确立诸侯与天子、卿大夫间的世袭等级,形成“家国同构”治理模式。选项C权力下放与分封制集权本质相悖。此题需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联。【题干14】北宋“开封府”的行政级别是()【选项】A.州级B.长路级C.道级D.节度使级【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北宋路制分为路(道级)、州(府、军、监)、县三级。开封府为汴京留守司,属特殊一级行政区,但行政级别仍为州级。选项D节度使为唐代使职,北宋已废。此题需注意北宋特殊都城体制。【题干15】明代“内阁”正式成为决策机构始于()【选项】A.永乐年间B.正德年间C.嘉靖年间D.万历年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设“内阁”处理日常政务,虽无正式官职,但“票拟”权逐渐形成决策核心。正德年间刘健、杨廷和等首辅开始影响朝政,但制度定型于永乐朝。此题需掌握内阁制度发展脉络。【题干16】元代“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选项】A.清朝省制B.明朝省制C.南宋行台制D.明清总督巡抚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元行省设丞相统辖军民,成为明清总督巡抚制度的原型。清朝继承元制,将全国划分为18省,奠定现代省制基础。选项D为明清总督巡抚的职能,非制度原型。此题需辨析制度传承关系。【题干17】唐代“五品以上官可荫一子”的荫袭制度属于()【选项】A.世袭B.封建C.贡举D.察举【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唐代荫袭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世袭一子官职,属世袭制度范畴。选项B封建为政治制度属性,非具体制度名称;C贡举为选官制度。此题需区分不同制度概念。【题干18】东汉“党锢之祸”中,被禁锢的士人群体是()【选项】A.太学生B.世家大族C.察举人D.宦官集团【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党锢之祸(169-172年)因汝南清流士人与宦官集团斗争引发,桓帝以“党人”罪名禁锢太学生及士人,形成士族与宦官对抗。选项C察举人包含党人,但禁锢主体为太学生。此题需掌握东汉政治斗争特点。【题干19】清代“军机处”的运作特点不包括()【选项】A.皇帝亲批所有奏折B.设立军机大臣集体决策C.与内阁职能完全重叠D.保留部分奏折批红权【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军机处实行皇帝亲批制度,奏折由皇帝直接朱批,不设集体决策机制。选项D保留批红权是军机处核心特征,与内阁“票拟”制形成对比。此题需把握军机处运作机制。【题干20】战国时期“县制”推行最彻底的国家是()【选项】A.秦B.楚C.燕D.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秦孝公商鞅变法后全面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全国划分为40余县,由县令、县丞等官直接管辖,奠定中央集权基础。楚、燕等国分封传统较深,县制仅局部推行。此题需掌握战国变法差异。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2)【题干1】中国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创立者是()【选项】A.汉武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隋炀帝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首次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汉武帝设察举制,唐太宗完善科举但未创立进士科,宋太祖继承而非创立。【题干2】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制中,负责军事和外交的最高官职是()【选项】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尚书令【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秦朝三公中,太尉掌军事,丞相治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尚书令为东汉增设,非秦制。此题考察对秦代官制核心职能的掌握。【题干3】汉代“察举制”中“孝廉”的选拔标准侧重()【选项】A.家世门第B.阶级出身C.道德品行D.军事才能【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孝廉”即“孝顺廉正”,以德行评价为核心,要求举荐者证明被举人具备孝道与清廉品质。家世和阶级是魏晋南北朝察举的主要标准,汉代初期尚未完全门阀化。【题干4】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选项】A.审核法规B.制定政策C.批答奏章D.监督百官【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并呈送皇帝批答,相当于中央决策机构。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事务,御史台监察。此题易混淆三省职能,需明确中书省核心作用。【题干5】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意义是()【选项】A.巩固边疆B.促进民族融合C.确立中央集权D.划分地方权限【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行省既是地方行政单位,又是军政合一机构,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继承并废除行省,清朝改设省制,但元朝首创模式影响深远。注意与“巩固边疆”等干扰项区分。【题干6】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官职等级低于()【选项】A.御史大夫B.尚书C.太师D.尚书左侍郎【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明代内阁大学士为虚衔,实际权力由皇帝掌控,官阶低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的太师。尚书为实职最高官,左侍郎为尚书副职,均高于内阁大学士。【题干7】清代军机处设立的直接目的是()【选项】A.加强皇权B.精简官僚C.调整税制D.发展外交【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军机处为雍正帝设立,核心职能是处理奏折、代拟诏令,使皇帝摆脱日常政务负担,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此题考察清代皇权强化机制。【题干8】宋代“开封府”的司法管辖范围包括()【选项】A.河北路B.江宁府C.开封府D.洛阳府【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北宋开封府为都城留守司,兼管汴京司法事务,但“开封府”作为官府名称仅限都城,其他选项属不同路或府级单位。需注意“府”与“路”的行政层级差异。【题干9】秦汉之际“郡守”与“县令”的行政级别关系是()【选项】A.郡守高于县令B.县令高于郡守C.同级平行D.随时间变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郡守为郡级行政长官,县令为县级,郡守管辖数县,官阶高于县令。汉代“郡守”与“县令”分属郡县二级制,此题易混淆秦代郡县并行的特殊状态。【题干10】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导致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根本原因是()【选项】A.察举制崩溃B.科举制兴起C.土地兼并加剧D.民族矛盾尖锐【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九品中正制由地方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逐渐演变为门阀推荐官吏的工具。隋唐科举制兴起才打破这一垄断,故答案为A。【题干11】明代“厂卫”特务机构中,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是()【选项】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刑部【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东厂由皇帝直接掌控,西厂为特设机构,锦衣卫属五军都督府,刑部为司法部门。此题需区分厂卫与普通军政机构的隶属关系。【题干12】清代“理藩院”的主要职责是()【选项】A.管理汉人事务B.管理少数民族C.处理外交事务D.掌管财政【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理藩院负责管理满族以外的各民族事务,包括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外交事务属总理衙门职能。此题易与“户部”“总理衙门”混淆。【题干13】唐代“节度使”的军事权力最高时可达()【选项】A.统辖全国军队B.兼管财政税收C.管理地方民政D.统辖一省军政【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唐代节度使最初为地方军政长官,后演变为“使”的专称,权力集中于所辖一省,但安史之乱后权力膨胀引发藩镇割据。需注意“全国军队”属错误选项。【题干14】宋代“通判”的主要职责是()【选项】A.监督知州B.管理科举C.审核赋税D.统筹外交【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通判为监司官,常驻州府监督知州行政,防止权力滥用,属宋代“分权制衡”的重要设计。其他选项职能分别属台谏、户部、礼部。【题干15】汉武帝推恩令的主要目标是()【选项】A.削弱诸侯国B.增加中央财政收入C.改革教育制度D.统一文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推恩令通过分割诸侯封地,使诸侯国后代继承权缩小,最终瓦解诸侯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其他选项对应“盐铁官营”“察举制”“书同文”等不同政策。【题干16】明代“内阁首辅”实际权力来源是()【选项】A.皇帝授权B.文渊阁制度C.六部协作D.科举选拔【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内阁首辅虽主持票拟,但最终需皇帝批红,权力来源于皇权授权。文渊阁为编纂机构,六部协作属常规流程,科举选拔与内阁无关。【题干17】清代“军机处”的职官设置中不包括()【选项】A.军机大臣B.军机章京C.总理大臣D.军机侍卫【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处理文书),总理大臣为清代总理衙门职务,军机侍卫属八旗禁卫军,与军机处无直接隶属关系。【题干18】唐代“三司”指()【选项】A.大理寺、刑部、御史台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大理寺、台谏、刑部D.宪宗、德宗、文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唐代三司为司法机构,大理寺审案,刑部复核,御史台监察,合称“三司会使”,负责重大案件审理。其他选项分别对应中央三司、三省六部、皇帝年号。【题干19】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中正官的推荐标准是()【选项】A.家世门第B.阶级出身C.道德品行D.军事才能【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中正官根据家世、才能、道德三方面评定品级,但实际操作中家世成为主要标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其他选项为干扰项。【题干20】宋代“路”的行政层级属于()【选项】A.中央B.地方二级C.地方三级D.军事单位【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宋代地方划分为路(如京东路)、州(如开封府)、县三级,路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此题需明确“路”与“中央”的层级关系。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3)【题干1】先秦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的决策机构称为()【选项】A.司会B.三公C.乡校D.宗庙【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先秦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的决策机构是“司会”,由太史官主持,负责协调百官并执行王命,而“三公”是行政最高官职,“乡校”是民间舆论场所,“宗庙”是祭祀场所,均与决策机构无关。【题干2】秦朝确立的“废分封、行郡县”制度首次实现了()【选项】A.中央集权B.地方自治C.王室垄断D.商人掌权【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秦朝推行郡县制,将地方行政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县令,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前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过大。【题干3】汉武帝推行的“察举制”主要选拔()【选项】A.精通儒家经典者B.家世显赫者C.商贾子弟D.武艺超群者【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察举制以“孝廉”“贤良”为核心,要求举荐者精通儒家经典并践行孝道,通过“茂才异行”等科目选拔人才,家世和财产并非硬性标准。【题干4】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核心职能是()【选项】A.制定法律B.批核奏章C.统筹军事D.管理财政【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批答诏书,是中央决策的中枢机构;“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事务,军事由“兵部”专管,财政属“户部”。【题干5】明代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不包括()【选项】A.皇帝授权B.宰相职位C.朝臣公推D.文渊阁设置【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明代内阁首辅的权力源于皇帝授权和票拟权,虽经朝臣公议但无正式选举程序,“文渊阁”仅为存储文书场所,与权力来源无关。【题干6】清末“新政”中“预备立宪”的核心目标是()【选项】A.废除科举B.设立议会C.削弱皇权D.派遗留学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预备立宪”,核心是建立议会制君主立宪,通过《皇位继承法》和宪法草案筹备议会,并非单纯废除科举或削弱皇权。【题干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选项】A.资产阶级共和制B.封建君主立宪制C.民族大团结D.议会民主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1912年《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为中华民国人民大总统统治之共和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未完全实现议会民主。【题干8】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职能是()【选项】A.决策中枢B.执行机构C.监察机构D.军事指挥【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负责具体行政事务执行,如吏部管理官员任免,户部掌管财政,决策权在中书省,监察权属御史台。【题干9】北宋“三冗”现象不包括()【选项】A.官员冗杂B.财政冗余C.兵力冗余D.科举冗滥【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北宋“三冗”指官员冗杂、兵冗、财冗,即官僚体系庞大导致财政吃紧,但“科举冗滥”是伴随现象而非直接原因,正确选项为B。【题干10】元朝“行省制”的直接目的是()【选项】A.强化中央集权B.促进民族融合C.分割中原地区D.削弱地方势力【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元朝在中央集权松散背景下设立行省,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行省既是行政区划又是军政单位,直接目的是巩固统治而非单纯削弱地方。【题干11】明代“东林党”与“阉党”之争的导火索是()【选项】A.张居正改革B.魏忠贤专权C.边境战事D.税收政策调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司礼监,排斥异己,东林党人与阉党围绕人事任命和权力分配展开激烈斗争,魏忠贤专权是核心矛盾。【题干12】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时间及目的()【选项】A.1729年,加强皇权B.1636年,削弱相权C.1644年,镇压农民起义D.1681年,管理外交【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雍正四年(1729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直接控制,负责起草谕旨并监督执行,彻底消除内阁对皇权的制约,强化皇权。【题干1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军功授爵”的核心作用是()【选项】A.削弱贵族特权B.扩大兵源C.增加税收D.统一文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世袭贵族特权,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使平民通过战争获得晋升机会,彻底打破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题干14】中华民国时期“五权宪法”中的“考试权”对应现代()【选项】A.人事权B.司法权C.财政权D.监察权【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考试、监察、立法、行政、司法),其中“考试权”对应现代人事权,负责公务员选拔和任用,与司法权(审判)和监察权(监督)明确区分。【题干15】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不包括()【选项】A.儒家经典B.法律条文C.诗文创作D.天文历法【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唐代进士科以诗赋和儒家经典(经义)为主,虽重视诗文创作(如“进士科”即源于进士科考诗),但考试内容不涉及天文历法,此为宋以后科技类考试范畴。【题干16】西汉“盐铁会议”的实质是()【选项】A.争夺财政控制权B.确立儒家正统地位C.制定对外战争计划D.调整土地政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汉武帝时期盐铁会议围绕盐铁官营政策展开,贤良文学派反对将盐铁私营权力收归国家,主张恢复民间经营,实质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控制权的争夺。【题干17】清末“新政”中“编练新军”的主要目的是()【选项】A.恢复科举B.改革官制C.强化国防D.削弱汉族势力【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1901年后清廷编练新军,采用西式军事训练和装备,核心目的是建立近代化国防力量,抵御外敌入侵,而非单纯改革官制或削弱特定民族。【题干18】宋代“枢密院”与“三司”的职能分工是()【选项】A.枢密院掌军事,三司管财政B.枢密院管外交,三司管军事C.枢密院管官员,三司管法律D.枢密院管财政,三司管军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宋代枢密院负责军事机要和军队调度,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专司财政收支,形成“枢密院掌军,三司掌财”的分工体系,避免权臣专权。【题干19】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不包括()【选项】A.贵族垄断选官B.士族门阀操纵标准C.考核标准模糊D.贫民上升通道畅通【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九品中正制由地方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后期被门阀士族操控,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严重阻碍寒门子弟晋升,故D选项与史实相反。【题干20】清代“理藩院”的职能是()【选项】A.管理汉人事务B.管理少数民族外交C.统筹司法审判D.掌管科举考试【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理藩院负责处理与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政事,包括外交、税收、司法等,而汉人事务归户部、刑部等司管理,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4)【题干1】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度的是哪位皇帝?【选项】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隋炀帝于605年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隋文帝统一后虽推动教育,但科举雏形尚未形成;唐太宗虽完善科举,但非开创者;武则天虽打破性别限制,但制度基础仍为隋炀帝奠定。【题干2】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朝代是?【选项】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取代汉魏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继承并完善该体系,宋朝虽沿用但名称有所调整,因此正确答案为隋朝。【题干3】元朝地方行政机构中“道”的设置始于何时?【选项】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首次在地方设置“道”,作为路级行政区划的上级,负责监察和督导。此前宋朝以路为地方主政单位,明朝则改设卫所与布政司。【题干4】《唐律疏议》的制定时间和核心作用是?【选项】A.唐太宗贞观年间,确立中华法系雏形B.唐高宗时期,规范中央官制C.唐玄宗开元年间,统一地方司法标准D.唐武宗会昌年间,强化民族政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唐律疏议》成书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由长孙无忌等编修,是中国首部刊印法典,系统总结唐代法律,确立“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原则,影响后世法典编纂。【题干5】明清时期“军机处”的职能主要是?【选项】A.军事指挥与外交决策B.草拟诏令与监察百官C.审理民事案件与土地分配D.统筹财政与人事任免【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军机处设于1723年(雍正年间),核心职能为代拟皇帝诏令、批阅奏折、处理日常政务,形成“口传笔录”制度。其设立削弱了内阁权力,强化皇权,但无军政指挥权(属兵部)或司法审判权(属刑部)。【题干6】汉代“察举制”中“孝廉”的选拔标准是?【选项】A.家族门第与军功B.道德品行与年龄C.财富多寡与教育水平D.宗族关系与地方影响力【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孝廉”即“孝顺廉正”,要求地方推举德行高尚、清白守正者,年龄需在四十岁以上。汉代虽重门第,但察举制初期更强调个人道德,东汉后期逐渐被举荐制取代。【题干7】宋朝“三司”分设的机构及其职能是?【选项】A.盐铁、度支、户部B.盐铁、户部、礼部C.盐铁、度支、工部D.盐铁、户部、兵部【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宋太祖设盐铁使(掌财政税收)、度支使(管国家支出)、户部使(理户籍土地),合称“三司”,后户部使改称“三司使”,成为独立财政机构,打破唐代财权与事权合一模式。【题干8】明朝“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是?【选项】A.内阁总揽决策,六部执行B.内阁仅草拟文件,六部独立决策C.内阁与六部平行制衡D.内阁负责人事,六部掌司法【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明成祖设内阁后,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代拟旨意),六部尚书负责批红(最终裁决),形成“票拟批红”制。六部仍为具体行政执行机构,内阁无直接立法或司法权,属决策辅助机构。【题干9】秦朝“郡守”与汉代“刺史”的异同是?【选项】A.均为监察官,郡守负责军事B.均为地方长官,刺史监察百官C.郡守由皇帝任命,刺史由丞相委派D.郡守管民政,刺史管财政【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郡守为秦代郡级最高长官,兼具行政与军事职能;汉代改设刺史,作为丞相属官,专司监察地方二千石以上官员,后逐渐演变为固定监察官职,两者核心职能从军事转向监察。【题干10】清代“理藩院”的管辖范围不包括?【选项】A.蒙古B.西藏C.新疆D.台湾【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理藩院成立于1723年,负责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及少数民族事务,而台湾在康熙年间归入福建省,雍正五年(1727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故不属理藩院职能。【题干11】唐代“台谏官”的职责是?【选项】A.审理民事案件B.监察中央百官C.制定法律D.统筹外交【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台谏官分属御史台与谏院,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台官),谏院负责规谏皇帝(谏官),二者合称“台谏”,是唐代中央监察体系的核心,与给事中、中书省等共同构成制衡机制。【题干12】宋朝“通判”的设置目的是?【选项】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商业发展C.分权制衡地方官员D.管理少数民族【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与知州同城而治,负责监督知州行政,防止地方专权,体现“以文制武”思想。其存在打破唐代节度使权力过大问题,但未直接促进商业(属市舶司职能)。【题干13】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者是?【选项】A.忽必烈B.成吉思汗C.铁木真D.蒙哥【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央政权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后固定为省级行政区划。成吉思汗时期行省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尊号,蒙哥为元成宗。【题干14】明代“厂卫”合称指的是?【选项】A.锦衣卫与东厂B.巡抚与总督C.五军都督府与兵部D.理藩院与鸿胪寺【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厂卫指锦衣卫(皇帝亲军)与东厂(特务机构)、西厂(代东厂职能)、厂卫合称,专司监察与逮捕,形成“厂卫专权”,与巡抚(地方官)、都督府(军事机构)职能无关。【题干15】《大明律》与《大清律例》的主要区别是?【选项】A.前者强调礼法结合,后者侧重严刑峻法B.前者分篇目,后者按性质分类C.前者含军法,后者无宗教条款D.前者设“八议”,后者增设“亲亲相隐”【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大明律》沿用唐律结构,设“名例”“卫所”“户婚”等篇目;《大清律例》首创按性质分类(如“吏律”“户律”),并增设“亲亲相隐”条款,强化儒家伦理,而“八议”条款两者均有。【题干16】汉代“举孝廉”中“孝”与“廉”的具体要求是?【选项】A.孝顺父母,廉洁奉公B.家族显赫,无犯罪记录C.年满二十,通晓经学D.拥有土地百亩以上【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孝”指对父母尽孝,“廉”指清白正直无贪污。汉代虽重门第,但察举制初期以个人德行为核心,经学造诣(如“文学”科目)是东汉后期标准,土地要求属“富户”范畴。【题干17】清代“理藩院”与“粘杆处”的职能差异是?【选项】A.前者管边疆,后者查漕运B.前者理民族,后者查宗教C.前者管蒙古西藏,后者查满族内部D.前者管外交,后者查司法【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理藩院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事务;粘杆处(雍正年间设)负责稽查八旗(满族)内部犯罪,与汉人司法(刑部)分离,体现满汉分治。【题干18】唐代“节度使”的权力范围不包括?【选项】A.军事指挥B.司法审判C.财政管理D.外交决策【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唐代节度使总揽所辖地区军政大权,包括军队指挥(设行军司马)、行政(行州府)、财政(设采访使),但外交决策属中央礼部或鸿胪寺职能,安史之乱后权力膨胀但外交仍由中央主导。【题干19】宋朝“枢密院”与“三司”的协作关系是?【选项】A.枢密院掌军,三司管财,互相制衡B.枢密院监督三司财政C.三司为枢密院提供情报D.枢密院与三司共管外交【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枢密院掌军事机要,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专司财政,二者分权制衡。宋朝“二府三司”体系(中书门下为政事堂,枢密院为机要堂)确保军政分离,避免唐末藩镇割据。【题干20】《钦定宪法大纲》确立的君臣权限是?【选项】A.皇帝总揽立法、行政、司法B.议会监督政府,皇帝保留军权C.皇帝公布法律,议会审议D.总理大臣总揽行政,皇帝保留立法【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立法权(制定宪法、颁布法律)、军队最高统帅权;议会(资政院)负责审议法律、监督财政,总理大臣负总责行政事务,形成“君主立宪”框架,但权力实际仍集中在皇帝手中。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5)【题干1】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郡县制,其本质是()【选项】A.废除分封制B.严刑峻法C.建立皇帝独裁D.分封诸侯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秦朝废除西周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强化。选项B严刑峻法是统治手段,C和D与郡县制无直接关联。【题干2】汉代察举制的首要目的是选拔()【选项】A.文史人才B.武官将领C.宗室子弟D.贵族后裔【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察举制以“孝廉”“贤良”等标准选拔地方人才,侧重考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行,主要针对平民中的优秀分子,而非贵族。选项B武官选拔多通过军功,C和D为分封制残余。【题干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职能不包括()【选项】A.制定法律B.处理奏章C.统筹财政D.直接指挥军队【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但军事指挥权由尚书省下的兵部负责,直接指挥军队属于兵部职能。选项A由刑部、大理寺合署的“三司”负责。【题干4】北宋“三司”制度中“盐铁”指代的是()【选项】A.盐业与铁器生产B.盐业与金融管理C.盐业与财政调度D.盐业与军事物资【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北宋三司指盐铁司(掌盐铁专卖)、度支(掌财政)、户部(掌户籍),其中盐铁司专管盐业和铁器生产,与军事物资无关。选项B中的“金融”实为户部职能。【题干5】明清时期“厂卫”特务机构中“厂”的职能是()【选项】A.监察百官B.查办刑案C.监视思想D.统筹边防【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明代厂卫制度中,东厂负责监察百官和思想言论,锦衣卫主刑狱,清代改设粘杆处,但核心职能延续监视思想。选项A为锦衣卫职责。【题干6】《唐律疏议》确立的刑罚等级中“赎刑”属于()【选项】A.主刑B.裁量刑C.答刑D.流刑【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唐代刑罚分为主刑(笞、杖、徒、流、死)和附加刑(赎、养、减、赎、当),赎刑允许以金钱或劳役抵罪,属裁量刑范畴。选项C答刑即笞杖刑。【题干7】汉代“举孝廉”中“孝廉”的选拔标准不包括()【选项】A.家族显赫B.孝悌之行C.文学才能D.军事才能【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察举制核心是“孝廉”(孝悌廉正),强调道德品行,虽后期向文学才能倾斜,但家族背景非直接标准。选项D属军功科目。【题干8】元代行省制度首次将全国划分为()【选项】A.十二道B.十六道C.十八道D.二十四道【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元朝设十道行枢密院(后增至十六道),但全国行政区划仍称“行省”,共设中央直辖区(腹里)和十一个行省,选项A为枢密院分辖区数。【题干9】清代军机处设立后,皇帝批阅奏折的权力()【选项】A.增加B.减少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