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采油地质工模拟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种岩石属于碎屑岩?A.石灰岩B.白云岩C.砂岩D.页岩答案:C解析:碎屑岩由母岩机械破碎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主要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为碳酸盐岩,页岩为泥质岩。2.油藏中流体分布遵循的基本规律是:A.重力分异B.毛细管力分异C.渗透分异D.热力分异答案:A解析:油藏中油、气、水因密度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分异,气最轻位于顶部,油居中,水最重位于底部。3.某油层有效厚度为5m,孔隙度20%,含油饱和度60%,则该层每米油柱的单储系数(单位:10⁴t/(km²·m))约为(原油密度取0.85g/cm³):A.0.85B.1.02C.1.70D.2.04答案:B解析:单储系数=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10⁴。每米油柱则有效厚度取1m,计算得1×0.2×0.6×0.85×10⁴=10200t/km²·m=1.02×10⁴t/(km²·m)。4.下列沉积相类型中,最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的是:A.深湖相B.冲积扇相C.三角洲前缘相D.滨浅海泥质相答案:C解析:三角洲前缘相以砂质沉积为主,分选好、孔隙度高,是主要储集相带;深湖相多泥岩,冲积扇相粒度粗、分选差,滨浅海泥质相泥质含量高,均不利于储层发育。5.油田开发中,“水驱油效率”是指:A.被水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原始含油体积的比值B.注入水体积与采出原油体积的比值C.油井见水时的采出程度D.水线推进速度与油井生产速度的比值答案:A解析:水驱油效率反映微观上注入水驱替原油的能力,定义为被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原始含油体积之比。6.某井测井曲线显示,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中等,该层最可能为:A.泥岩B.油层C.水层D.致密砂岩答案:B解析:泥岩自然伽马高、电阻率低;水层电阻率较低;致密砂岩声波时差小;油层因含高电阻率的原油,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率、中等声波时差。7.油层对比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岩性组合特征B.电性特征C.构造形态D.沉积旋回答案:C解析:油层对比依据包括岩性、电性(测井曲线特征)、沉积旋回(正旋回或反旋回),构造形态是油藏描述内容,非对比依据。8.下列哪项属于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内容?A.计算石油地质储量B.绘制沉积相平面图C.分析油井产量递减原因D.确定油藏驱动类型答案:C解析:动态分析关注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含水等参数的变化及原因,其他选项属于静态地质研究。9.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5MPa,目前地层压力18MPa,生产气油比持续上升,该油藏主要驱动类型为:A.弹性驱动B.溶解气驱动C.水压驱动D.重力驱动答案:B解析:溶解气驱动特征是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溶解气析出膨胀驱动原油,表现为压力下降、气油比上升。10.油井出水类型中,“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造成的出水”属于:A.边水推进B.底水锥进C.注入水窜D.夹层水外溢答案:C解析:注入水窜是由于层间或层内非均质性,注入水沿高渗带快速推进至油井,导致过早见水。11.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参数是:A.孔隙度B.渗透率级差C.含油饱和度D.有效厚度答案:B解析:渗透率级差(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反映储层内渗透率的差异程度,是评价非均质性的核心参数。12.下列哪种测井方法最适合识别裂缝型储层?A.自然电位B.声波时差C.双侧向电阻率D.密度测井答案:C解析:裂缝发育段双侧向电阻率(深、浅侧向)差异大(深侧向低、浅侧向高),因裂缝中泥浆滤液侵入形成低阻环带;其他方法对裂缝响应不敏感。13.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核心是:A.确定开发层系B.选择开发方式C.设计井网部署D.预测开发指标答案:A解析:开发层系划分是方案编制的基础,需将特征相似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确保开发效果。14.某油井日产液100t,含水80%,则日产油为:A.20tB.80tC.100tD.120t答案:A解析:日产油=日产液×(1-含水率)=100×(1-0.8)=20t。15.油层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不包括:A.岩性下限B.物性下限C.含油饱和度下限D.压力系数下限答案:D解析:有效厚度下限包括岩性(如泥质含量)、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最低含油级别),压力系数是油藏能量参数,非有效厚度标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答案:×解析:孔隙度分为总孔隙度(所有孔隙体积/总体积)和有效孔隙度(连通孔隙体积/总体积),题目未明确“有效”。2.背斜油藏属于构造油藏,而岩性油藏属于地层油藏。()答案:√解析:构造油藏由构造运动形成圈闭(如背斜、断层),地层油藏由地层变化(如岩性尖灭、不整合)形成圈闭。3.油田开发中,底水推进速度通常比边水快。()答案:√解析:底水受重力作用向上锥进,边水受构造倾角影响水平推进,底水推进更易突破油层。4.自然伽马测井值越高,岩石中泥质含量越低。()答案:×解析:泥质中放射性元素(如钾、铀)含量高,自然伽马值与泥质含量正相关。5.油层对比时,标准层应具有分布稳定、特征明显的特点。()答案:√解析:标准层是区域或区块内稳定分布的特殊岩性层(如灰岩、油页岩),用于控制对比层位。6.水驱油田的见水时间与油层渗透率、注入速度成正比,与有效厚度成反比。()答案:√解析:见水时间公式t=(孔隙度×有效厚度×面积×含油饱和度)/(注入速度×水驱油效率),渗透率高则注入速度快,见水时间短;有效厚度大则见水时间长。7.油井产油量突然下降,可能是由于油层堵塞或地层压力降低。()答案:√解析:堵塞(如结蜡、出砂)会降低渗流能力,地层压力下降导致驱动能量不足,均会引起产量下降。8.沉积旋回分为正旋回(下粗上细)和反旋回(下细上粗),三角洲前缘多发育反旋回。()答案:√解析: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向海推进,粒度由细变粗,形成反旋回;河流相多正旋回。9.石油地质储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包括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和原油体积系数。()答案:√解析:储量公式N=(A×h×φ×S₀)/B₀,其中A为含油面积,h为有效厚度,φ为孔隙度,S₀为含油饱和度,B₀为原油体积系数。10.油井压裂后,裂缝延伸方向主要受地应力控制,通常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答案:×解析:裂缝延伸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油层对比的主要步骤。答案:(1)区域标准层控制:利用全区稳定分布的标准层划分油层组;(2)旋回对比:在油层组内根据沉积旋回(正旋回或反旋回)划分砂岩组;(3)岩性-电性特征对比:在砂岩组内依据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如自然伽马、电阻率)细分单油层;(4)分级闭合:从井组到区块逐步闭合对比,确保层位统一。2.分析油井出水的主要地质原因和开发原因。答案:地质原因:(1)边水或底水推进:油藏边缘或底部的水体沿高渗带侵入油井;(2)夹层水外溢:油层间的薄夹层水因层间压差进入生产层;(3)断层水或老窑水:油层附近断层沟通的外来水体或未封闭的老井积水。开发原因:(1)射孔误穿水层:射孔段错误包含水层;(2)压裂沟通水层:压裂裂缝延伸至水层;(3)套管损坏:套管腐蚀或错断导致水层窜入;(4)注采不平衡:注入量大于采出量,地层压力升高推动水体前进。3.简述如何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判断油藏驱动类型。答案:(1)弹性驱动: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产量、压力缓慢下降,气油比基本稳定;(2)溶解气驱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气油比显著上升,产量快速递减;(3)水压驱动(边底水驱动):地层压力保持稳定,产量递减慢,含水上升较均匀;(4)重力驱动:油层倾角大、厚度大,产量低且递减快,气油比低;(5)气顶驱动:气顶体积大,气油比上升,油层压力保持较好。4.说明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答案:(1)层间非均质性:导致注入水优先进入高渗层,低渗层动用差,平面矛盾突出;(2)层内非均质性(如渗透率韵律):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严重,顶部剩余油富集;反韵律则顶部先水淹;(3)平面非均质性:不同井区渗透率差异大,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局部见水早;(4)微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影响水驱油效率,大孔道易形成窜流,小孔道原油难以驱替。5.简述测井曲线在油层识别中的应用(至少列举3种曲线并说明特征)。答案:(1)自然伽马(GR):泥岩GR高(>100API),砂岩GR低(<60API),油层因泥质少GR较低;(2)电阻率(Rt):油层含高电阻率的原油,Rt显著高于水层(通常>10Ω·m);(3)声波时差(AC):砂岩AC约200-300μs/m,孔隙度越高AC越大,油层因含油(声波速度低)AC略高于水层;(4)密度测井(DEN):油的密度(0.8g/cm³)低于水(1.0g/cm³),油层密度值略低于水层;(5)中子孔隙度(CNL):油对中子减速能力弱,油层CNL低于水层(水含氢多,中子减速强)。四、综合分析题(30分)某油田A区块为陆相碎屑岩油藏,含油层系为沙二段,平均有效厚度8m,孔隙度22%,渗透率300mD,原始地层压力28MPa(饱和压力25MPa),原油密度0.83g/cm³,体积系数1.2。目前区块共有油井30口,注水井10口,注采井网为五点法(井距300m)。开发数据如下:|开发时间(年)|年产油量(10⁴t)|综合含水率(%)|地层压力(MPa)|气油比(m³/t)||-||||-||1|50|12|27|80||3|65|25|26|85||5|60|40|24|95||7|45|65|22|120||9|30|80|20|150|问题:1.分析该区块开发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2.指出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措施。参考答案:1.开发阶段划分及特征:(1)投产初期(1-3年):产量快速上升(50→65×10⁴t),含水率低(12%→25%),地层压力略有下降(27→26MPa),气油比稳定(80→85m³/t)。此阶段为弹性-溶解气复合驱动,地层压力仍高于饱和压力(25MPa),以弹性膨胀驱动为主。(2)稳产阶段(3-5年):产量达到峰值后小幅递减(65→60×10⁴t),含水率上升加快(25%→40%),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26→24MPa),气油比缓慢上升(85→95m³/t)。此时地层压力接近饱和压力,溶解气开始析出,驱动类型向溶解气驱动过渡,同时注水效果逐渐显现(注采井网完善)。(3)递减阶段(5-9年):产量快速递减(60→30×10⁴t),含水率大幅上升(40%→80%),地层压力持续下降(24→20MPa),气油比显著升高(95→150m³/t)。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溶解气驱动为主,注入水沿高渗层窜流,导致低效循环,油井大量出水。2.主要问题:(1)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由28MPa降至20MPa,下降8MPa,弹性驱动能量枯竭;(2)气油比持续上升:说明溶解气大量析出,原油性质变差(脱气后粘度增加),渗流阻力增大;(3)含水上升快:综合含水率80%,表明注入水低效循环,高渗层水淹严重,低渗层动用差;(4)注采不平衡:注水井10口,油井30口,注采比(注入量/采出量)可能偏低,无法有效补充地层能量;(5)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渗透率300mD(中高渗),层内或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局部油井过早见水。3.调整措施:(1)强化注水:提高注采比(建议1.0-1.2),对吸水差的低渗层实施分层注水(如封隔器分层、配水器调控),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2)堵水调剖:对高含水油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业合作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超市化妆品采购合同3篇
- 公司借款生产经营协议书7篇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12-NBD-Stea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液体活检技术竞争-洞察及研究
- 部队安全培训发言稿课件
-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杨浦区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35Kv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对策
-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sm调教协议书
- 吴伯萧名篇阅读理解与教学设计
- 55790《表面工程学(第2版)》教学大纲
- 仓库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
- 2025秋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 SOP考试题及答案
-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办法
- 无痛人流患者护理查房
- DDI:制造业人才发展成功实践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