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笔记(汇总)(总1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呈之小-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构成人体的20种氨基酸均属于L-a-氨基酸(除甘氨酸)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式、中文名和英文缩写】
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
脯氨酸和赖氨酸可被羟化为羟脯氨酸、羟赖氨酸
20种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等电点、紫外吸收(Tyr、Trp含共辗双键,A280)、
苛三酮反应
【谷胱甘肽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活性基团、作用】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氨基酸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肽键、二硫
键
二级结构:局部主链骨架原子(Ca、N、Co)构象氢键
a-螺旋(3.6个残基上升一圈,螺距0.54nm),B-折叠(平行和反平行,
5~8个残基)
P-转角
转角处常有Pro
,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模体
三级结构:全部氨基酸残基相对空间位置次级键
四级结构:亚基相对空间位置和连接处布局次级
键
肽单元(Cal.C、0、N、H、Ca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尿素、硫基乙酣分别可以破坏肽链中的次级键、二硫键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Mb)为单一肽链蛋白质,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血红蛋白(Hb)四个亚基(2a、2。),每个亚基都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亚基的三级结构相似;
肌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为直角双曲线、血红蛋白为S形曲线;
血红蛋白有紧张态(T)和松弛态(R),R态为结合氧的状态。
蛋白质构想改变引起疾病:疯牛病、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病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两性电离、胶体性质(水化膜和电荷效应维持稳定)、双缩由反应(检测蛋白
质水解程度)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透析、超滤法可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丙酮沉淀、盐析、免疫沉淀是常用的蛋白质浓缩方法
既可以分离蛋白质又可以测定其分子量的方法是超速离心
2
*简答题或论述题:
1.简述a-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
要点:右手螺旋、螺距和上升一圈的残基数、侧链位于外侧、氢键维持稳定
2、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要点:非a肽键、筑基、体内重要还原剂
3、蛋白质变性后有什么改变?
(1)生物活性丧失(2)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完好(3)溶解度降低
(4)黏度增加(5)不易结晶、易沉淀(6)易被蛋白酶水解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算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
糖昔键:核糖的C-T原子和瞟吟的N-9原子或嘴碇的N-1原子形成的共价
键。
核酸的一级结构:5'-3'的核甘酸或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反向平行多聚核昔酸链(2)右手螺旋及其参数(3)维持稳定的因素
一些参数:直径螺距两个相邻碱基旋转角36。
【核小体的组成】人端粒的重复序列:TTAGGG
RNA的结构与功能
一、mRNA(丰度最小,占细胞总RNA的2%-5%)
结构要点:5'帽(m7Gppp)x3'尾(polyA)、开放阅读框(0RF)和非翻译
区
帽子结构和多聚尾的作用:
(1)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2)mRNA的稳定性维系(3)翻译起始的调控
二、tRNA(占细胞总RNA的15%)
结构要点:稀有碱基、茎环结构、3'端接纳臂(CCA)、反密码子
tRNA二级结构:三叶苴形三级结构:倒“L”形
三、rRNA(占细胞总RNA的80%以上)【核糖体的组成】
四:其它非编码RNA
小干扰RNA(siRNA):降解外源入侵基因表达的mRNA
核酶:有酶活性的RNA,催化特定RNA降解,剪接修饰中有重要作用
核仁小RNA(snoRNA):参与rRNA的加工和修饰
核酸的理化性质
1.紫外吸收(A260)A260/A280:纯DNA为,RNA为2.等电点3.变性与复性
*思考题
1.试比较
蛋白质与
核酸的异
3
同
项目
组成单位氨基酸核甘酸
种类20种氨基酸A.C、G、T(DNA)
A.C、G、U(RNA)
连接方式肽键磷酸二酯键
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二、三、四级结构双螺旋、超螺旋、蛋白-核酸非共价结合
功能生命活动直接执行者遗传信息贮存、传代、表达,决定蛋白
结构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3、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
4、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
同:都是线性多聚核昔酸生物信息大分子;都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本结构单位(碱基+戊糖+磷酸)相同。
异:戊糖类型;碱基类型;常见结构。
5.DNA变性后理化性质的改变。
(1)粘度下降(2)生物活性丧失(3)增色效应
(4)比旋度下降(5)浮力密度升高(6)滴定曲线改变
第三章酶
酶的后结构与功能
概念:单体酶、多聚酶、多酶复合物、多功能酶
单纯酶、结合酶二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辅基)
辅酶:与蛋白质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除去,在酶促反映中作为底物接受
质子或基团后离开酶蛋白。辅基:与蛋白质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除
去。酶促反应中不离开酶蛋白。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主要作用】
(1)组成活性中心,参加催化反应(2)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
(3)中和阴离子,降低静电斥力(4)稳定酶的空间构象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内:结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4
乳酸脱氢酶(LDH)是含Zn的四聚体酶,由骨骼肌型(M型)和心肌型(H型)
组成。
H4(LDH1)、H3M(LDH2,血清中“最多”)、H2M2、HM3、M4(LDH5,肝中
“最多”)
酶的工作原理
1.高效性2.专一性(相对、绝对)3.可调节性4.不稳定性
催化机理: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表面效应
酶促反应动力学
米-曼式方程:V=
□□□□(□]
□□+[□]
Km是特征性常数。
酶的抑制剂【定义】
不可逆性(共价结合)
有机磷农药—胆碱酯酶,解毒剂:解磷定
路易士气T疏基酶,解毒剂;二疏基丙醇
可逆性
非共价结合
竞争性: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
非竞争性:结合酶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位点
反竞争性:仅结合酶-底物复合物
酶的调节
酶活性调节是快速调节:别构调节(正协同效应TS曲线)、共价修饰(主要
是磷酸化)
酶含量调节是缓慢调节。
酶原是无活性的酶前体;酶原的激活实质是活性中心的暴露。
*思考题
1.试述三种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区别高动力学特点。
2、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
同:反应前后■不变;不改变平衡常数;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机理都
是降低活化能
5
异:酶具有高效、有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
3、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的作用有哪些?
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天然形式:A1(视黄醇)、A2(3-脱氨视黄醇)维生素A原(如胡萝卜
素)
活性形式: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
生理功能:1、视黄醛与视蛋白的结合维持了正常视觉功能
2.对上皮组织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3.有效的抗氧化剂、抑制肿瘤生长
缺乏症:干眼病、夜盲症、皮肤干燥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
(二)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
生理功能:1.调节血钙水平,促进骨的钙化2.影响细胞分化
缺乏症:(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三、维生素E
(一)维生素E是生育酚类化合物
生理功能:1.抗氧化剂,保护生物膜2.促血红素生成
缺乏症:红细胞数量减少、轻度贫血
四、维生素K
(-)维生素K是2-日基1,4-紫醍的衍生物
生理功能:1.参与形成凝血因子
缺乏症:易出血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辅酶或辅基转移基作用及缺乏症
团
维生素R(硫胺焦磷酸硫胺素醛基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丙酮
素)(TPP)酸脱氢酶复合体辅酶)脚
气病
维生素B2(核黄FAD.FMN氢原子氧化还原酶的辅基,起递氢
素)体的作用口角炎、唇
炎、阴囊炎
6
维生素B6磷酸毗哆醛氨基谷氨酸脱竣酶、ALA合酶的
辅酶
维生素PPNAD+,NADP+H+,电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烟酸和烟酰子癞皮病
胺)
泛酸(遍多酸辅酶A(CoA)酰基参与酰基转移作用
VB5)
生物素生物素C02多种短化酶的辅酶
(VB7.VH,辅酶(如:丙酮酸竣化酶)
R)(如:丙酮酸竣化酶)
(VB7,VH,辅酶
R)
叶酸四氢叶酸(FHQ一碳单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钻胺辅酶B12氢原子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合成
素)烷基酶的辅酶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维生素c
生理功能:
1.是一些羟化酶的辅酶(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化;胶原蛋
白的合成)
2、抗氧化剂(保护筑基;还原Fe3+,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
3.增强机体免疫力
缺乏症:坏血病
第六章糖代谢
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GLUT(葡萄糖转运蛋白):1.3全身2肝胰,4脂肪肌5小肠
夫人体不能利用纤维素是因为没有B-糖昔薛
糖的无氧氧化
【糖酵解的过程、关键酶】
对糖酵解速率调节最为关键的酶:PFK-1
AMP,ADP,F-1,6-2P,F-2,6-2P
柠檬酸,高浓度ATP
其中,F-2,6-2P调节作用最强,其自身受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
糖的有氧氧化
7
(二)丙酮酸T乙酰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参与反应的辅酶:TPP、硫辛酸、FAD.NAD.CoA
调节:别构调节和化学修饰
(三)TCA循环
【TCA循环的过程、关键酶、总反应式】
柠檬酸循环的重要意义:
1.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2.是联系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枢纽。
夫乙酰CoA不能通过线粒体膜,需与草酰乙酸结合成柠檬酸出线粒体。
・生糖氨基酸可通过草酰乙酸而糖异生,糖也可通过TCA循环中间产物合成非
必需氨基酸。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不产生ATP,主要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反应部位:胞
浆
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DPH的作用:
(D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脂肪酸、胆固醇、谷氨酸的合成都需要
NADPH)
(2)参与羟化反应(3)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大糖原的分解不是合成的逆反应【薪原合成与分解过程图,可见书P129图6-
11]
糖原合成中,添加1分子葡萄糖,消耗2ATP;1个葡萄糖基无氧氧化净产生3
ATP0
调节:级联放大系统(激素引发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大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酶b磷酸化后变得有活性
糖异生
定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主要原料: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生理意义饥饿时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夫糖酵解的3个限速步骤对应的逆反应需要糖异生特有的关键酶催化:
一、丙酮酸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关键酶:丙酮酸竣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辅酶:生物素耗能:2
ATP
【草酰乙酸从线粒体到胞质的两种方式及原因】
二、F-1,6-2PTF-6-P关键酶:果糖二磷酸酶7(不耗
能)
三、G-6-PTglucose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不耗
能)
【三碳途径】【乳酸(Cori)循环及其意义】
*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消耗6ATP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正常值:~L低血糖:<L高血糖:>L
8
血糖浓度高于10mmoI/L,则出现糖尿
1.试比较糖的无氟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城要特点。(7项,练习册P63)
2.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练习册P61)
3.简述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5点、练习册P61)
4.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练习册P62)
5.叙述三竣酸循环的反应特点和生理意义。(练习册P63)
第七章脂质代谢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
9
脂肪
甘油三酯
二甘油+脂肪酸
类脂:磷脂、糖脂、胆固醇
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号传递,还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的前体。
体内几种重要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身物质是:花生四烯酸
脂质的消化吸收
脂质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甘油三酯(TG)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合成
1.活化
脂酸+HS-CoA+ATP
脂酰口□□合成酶,□□□+
脂酰CoA+AMP+PPi
2.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组织)
二、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酸为例)
・用于软脂酸合成的乙酰CoA主要由葡萄糖分解供应,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
入胞质
合成部位:胞质关键酶:乙酰CoA竣化酶主要调节因素:胰岛素(+)
第一步反应:ATP+
HC0
3
+乙酰CoA
乙酰口□□粉化酶,□□□+,生物素
丙二酸单酰CoA+ADP+Pi
重要原料:NADPH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途径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苹果酸氧化脱镂少量提供)
三、甘油三酯的分解
脂肪动员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一磷酸化而激活!
(一)甘油的去路
10
甘油T甘油磷酸T磷酸二羟丙酮T糖酵解(-1ATP,+1NADH)
(二)脂肪酸的去路
脂肪酸被血浆清蛋白运输至全身,主要由肝、心肌、骨骼肌利用
1.脂肪酸活化关键酶:脂酰CoA合成酶
2、转移至线粒体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一丙二酸单酰CoA(-)
3.氧化①脱氢(FADH2)②加水③再脱氢(NADH)④硫解
4.乙酰CoA进入TCA循环
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106ATP,硬脂酸则为120ATP
(三)酮体的生成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丙酮(微量)合成部位:肝利用部位:
肝外组织
关键酶:HMG-CoA合成酶夫合成1分子HMG-CoA一共有3分子乙酰CoA反
应
意义:葡萄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时,酮体是脑组织的主要能源物质。
调节:(1)餐食状态(2)糖代谢影响酮体生成(3)丙二酸单酰CoA抑制
酮体生成
磷脂代谢
甘油磷脂的合成
甘油二酯途径: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口口口-甘油二酯途径: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心磷脂
胆固醇代谢
合成:肝(主)原料: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18乙酰CoA.36ATP、16NADPH
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主要去路:(1)转化为胆汁酸(2)合成类固醉激素(3)转化为维生素D3
(4)排出体外
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血脂+载脂蛋白(Apo)
CM的特征性载脂蛋白:ApoB48
LDL几乎只含Ap。B100HDL主要含ApoAI和ApoAll
血浆脂蛋前Pa
白的分
类:
CM
电泳法
超速离心VLDLLDLHDL
法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肝血浆肝、肠、血浆
转运外源性甘转运内源性甘转运内源性胆固逆向转运胆固醇
功能油三酯及胆固油三酯及胆固醇(肝外组织T
醇醇肝)
*HDL的脂质中磷脂最多;LDL的脂质中胆固番最多
夫VLDL在血浆中转化为LDL
11
*思考题
1.简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
2、简要说明患糖尿病时,出现酮血症的生化原因。(练习册P77)
3.简述胞浆中软脂酸进行B-氧化的主要步骤。(3点)
4、写出甘油彻底氧化分解的反应步骤(不必写出结构式),并指出脱氢和耗
能的步骤以及关键酶的名称。
5、论述甘油在肝脏内转变为葡萄糖的反应过程,并指出脱氢、耗能和关键酶
催化的步骤。
第八章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链流程图】
夫复合体II不具有质子泵功能
抑制剂
复合体1: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
复合体2:萎锈灵、噬吩甲酰、三氟丙酮
复合体3:抗霉素A
复合体4:C
□
,CO,
□
3
12
ATP合酶:寡霉素、DCCD
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
【穿梭机制】
a-磷酸甘油穿梭(脑,骨骼肌)
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穿梭(肝、心肌)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脱氨基的几种方式:
(1)转氨基作用(除了羟脯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苏氨酸)
重要的转氨酶:ALT(肝最多),AST(心肌最多)辅酶:磷酸毗哆醛
(2)联合脱氨基作用
(3)口票岭核甘酸循环(心肌、骨骼肌主要方式)
(4)氨基酸氧化酶作用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2L,2e,3T”
体内活性甲基的直接供体:SAM甲基的间接供体:N5-CH3-FH4
活性硫酸根:PAPS活性葡萄糖:UDPG
1.简述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练习册高05)
2.简述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a-酮酸的主要代谢途径
3、试述尿素循环的详细步骤,并注明每步反应的部位
4.试述氨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
第十章核昔酸代谢
【核昔酸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核昔酸由机体细胞自身合成,不属于营养必须物质
噤岭核昔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一、从头合成途径
部位:肝
13
原料: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二氧化碳
合成方式: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口票岭环
关键酶:PRPP合成酶、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耗能:IMP的合成一5ATP(6个高能磷酸键),AMP(GMP)的合成一1ATP
【喋吟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调节:反馈调节;交叉调节(GTP促进AMP的合成,ATP促进GMP的合成)
二、补救合成
部位:脑、骨髓等(因其缺乏从头合成的酶系)
方式1:(例)腺n票哈+PRPPtAMP+PPi
关键酶:APRT,HGPRT(自毁容貌征:HGPRT缺失)
方式2:(例)腺瞟口令核昔+ATPTAMP+ADP
关键酶:腺昔激酶
*脱氧核昔酸的生成是在二磷酸核昔(NDP)的水平上
抗代谢物:6-MP,氮杂丝氨酸,氨喋吟,甲氨蝶吟等
*噤吟代谢终产物:尿酸-(―)别噫吟醇
与痛风、肾脏疾病、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有关
嗜喔核昔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原料:谷氨酰月安、天冬氨酸、二氧化碳
合成途径:先合成喀喷环,然后与磷酸核糖相连
关键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对比CPS-I与CPS-II的分布、底物、反应条件、功能等】
抗代谢物:氮杂丝氨酸,氨喋吟,阿糖胞昔,5-FU等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
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
14
氧化: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加氧酶,醇
醛
脱氢酶
还原: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
水解:酯酶,酰胺酶,糖昔酶
第二相反应——结合:UDPGA,PAPS,乙酰化,甲基化,谷胱甘肽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
胆汁酸生理功能:G)促进脂类消化与吸收(2)维持胆固醇的溶解状态
【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含有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
化物酶
关键酶:ALA合酶,辅酶:磷酸毗哆醛
调节剂:(1)重金属(2)促红细胞生成素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胆色素主要来源:衰老的红细胞破坏
胆红素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运输
血浆含量超过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组织黄染则引起黄疸。
【黄疸的分类】
15
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
物质代谢的特点:
(1)整体性
(2)精细调节
(3)各组织、器官代谢各有特色
(4)各代谢物有共同的代谢池
(5)ATP是储能和耗能的共同形式
(6)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主要的还原当量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乙酰CoA的来源和去路】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肝糖原的合成、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2.肝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1)分泌胆汁酸,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甘油三酯,是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来源
(3)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
(4)合成和排出胆固醇的主要器官
(5)血浆磷脂主要来源
3.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除Y-球蛋白外
(2)清除血氨,是将血氨转化为尿素的唯一器官
(3)清除血浆蛋白质,血浆清蛋白除外
4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
16
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1.半保留复制
2.半不连续复制
3.双向复制
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
原核生物有3种DNA聚合酶,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DNApoIIII
真核生物DNA链(前导链、后随链)延长中起催化作用的是DNApolb;合成
引物的是DNApola;负责错配修复的是DNApol£;线粒体DNA复制的酶是
DNApoIy
【原核生物复制中参与DNA解链的相关蛋白质及其作用】
简述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成分:
(1)底物:dNTP
(2)模板: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
(3)引物:提供3'~0H末端使州TP可以依次聚合的短链RNA分子
(4)聚合酶: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
(5)其它酶和蛋白质因子
17
第十六章RNA的生物合成
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和酶
【比较复制和转录的异同点】(练习册P157)
[的RNA聚合酶的构成及每个亚基的作用】
夫原核生物RNApol有一种,必须先结合成全酶才识别启动子;真核生物RNA
pol有三种,TATA因子先与DNA结合,聚合酶再识别蛋白质-DNA复合物,
大利福平是原核生物转录过程RNApol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B亚基。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一、起始
(DRNApol识别结合启动子,形成闭合转录复合体
(2)DNA双链打开,形成开放转录复合体
(3)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转录的第一位核昔酸常是建
二、延长
特点:
(1)。亚基脱落,核心酶负责RNA链的延长
(2)RNA链从5'到3'端延长,对DNA模板链的阅读方向为3'到5'端
(3)核心酶可以覆盖40bpDNA片段,但转录解链范围约17bp
(4)合成区域存在动态变化的8bpRNA-DNA杂合双链
(5)模板链DNA双螺旋结构发生解链和再复合的动态变化
三、终止
RNA聚合酶在DNA模板链上停顿下来,转录产物RNA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
来,转录终止。分为依赖P因子和非依赖P因子两大类。
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
【真核生物的RNApol的种类、转录产物、对鹅膏蕈碱的反应、细胞内定位】
RNApolII的短基末端结构域:Tyr-Ser-Pro-Thr-Ser-Pro-Ser
*思考题
1.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过程
2.简述tRNA的加工步骤
3.试述原核生物转录过程(起始、延长、终止)
18
第十七章蛋白质的生物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热线中心考试模拟题
- 幼儿园小不点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全员证考试重点案例及答案
-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讲座
- 2025年宠物店员初级面试常见问题集
- 2025年工程造价工程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与课件融合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求职面试指南与模拟题答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中级考试知识点详解与模拟题
- 2025年慈善组织传播总监考试备考
- 幼儿园教职工保密协议内容
- 校园安全工作专题培训会
- 《大数据基础》 课件 项目一 走进大数据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