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_第1页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_第2页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_第3页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_第4页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第一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xiōngtáng

duànliàn

xiánjiē

xiàngmào()

()

()

()shuāijiāo

chàndǒu

chuánshāo

qīngxǐng()

()

()

()qīfu

chéngrè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神机妙算

情不自禁 B.半信半疑

出谋画策C.兴致勃勃

养尊处忧 D.眼急手快

手忙脚乱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百感交集。B.看着小明的大花脸,同学们都忍俊不禁。C.整顿旅游市场是为了避免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上当受骗。D.尽管这游戏已经过时,可有些年轻人却依然乐此不疲。4.下面选项中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面墙剧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写出了曹小三观察不够仔细,做事不够认真。B.“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这句话中“风平浪静”一词写出了故事的环境背景,与下文故事情节息息相关。C.“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这句话的“挤”字写出了船夫不遵守规则秩序,总想赶人家前头。D.“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仅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凭借宏伟和瑰丽的想象和深邃辽远的思考,使《三体》获得了享有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B.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捷径,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勤奋,在于坚持不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C.我们不断追逐金钱,不停地改变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饥饿。D.在课堂上看老师课前制作的微视频。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B.“一个星期吃一次。”队长声音小了。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7.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②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③谦虚体现了人的自知之明。④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⑤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A.⑤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⑤8.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是无可厚非的,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①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②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③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1)语段中共有四处错误:①②③的顺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其他处请修改在横线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加强语气,画“

”的句子,也可以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课文内容填空。(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村晚》(3)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鸟鸣涧》(5)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6)《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你对______指(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它让你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_的人。(8)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有罗贯中笔下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有刘义庆笔下_______的杨氏之子,我最喜欢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_____)中的《_________》(故事名),因为__________。10.阅读汇报。(1)本学期,我们走近的古典名著《________》中___________的林黛玉,《_______》中___________的诸葛亮。除本册书之外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从《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中领略英雄的豪情壮志。(2)《田忌赛马》中孙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让田忌赢得比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达到预期的效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走近农村留守儿童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城市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1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一项是(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13、以上材料表明(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1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豺(chái)烹(pēng)羊盘古初,乌兽皆能言。一日,豺①与羊同涧②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③,乃④强责之曰:“汝(rǔ)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⑤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⑥烹之。谚云:欲加之罪,何患⑦无辞。即此之谓⑧也。——选自《意拾喻言》【注释】①豺:与狼相近动物。②涧:小溪流。③措辞: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④乃:于是。⑤安:怎么。⑥遂:于是。⑦患:担心。⑧之谓:说的就是……】15、“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这是一句()句。A.设问 B.反问 C.疑问16、联系上下文和平时积累,下面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你 B.烹:杀后煮着吃 C.老夫:指老人 D.混浊:把水弄脏1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言,最准确的是()。A.要想得罪于人,不用担心找不到理由。B.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担心找不到机会。C.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担心找不到借口。18、这个故事让人明白的一个道理:下面最合适的是()。A.以弱胜强需要说明理由 B.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 C.以强欺弱是无罪的19、用自己的话,把“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说得更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屠呦呦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③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④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⑤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⑥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⑧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和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就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夺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20、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这里“一株小草”指的是_____________;“改变了世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2)“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3)“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这句话可以用“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概括。2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一部接一部”说明她为研究药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她突然眼前一亮”是因为她发现了提取青蒿里有效物质的方法是高温煎熬。()(3)短文中多次提到“190”这个数字,主要是通过数字突出屠呦呦的成功来之不易。()24、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认为屠呦呦的事迹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请你从文中至少选取3条具体事例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14.习作。题目:我不再_________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糊涂”“自卑”“固执”“相信眼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得有真情实感;(全文不少于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1.

胸膛

锻炼

衔接

相貌

摔跤

颤抖

船艄

清醒

欺负

承认【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和美观即可。本题“胸膛”“锻炼”“衔”“貌”“摔”“颤”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A【解析】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书写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的是什么,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字形。B项,出谋画策应改为:出谋划策。C项,养尊处忧应改为:养尊处优。D项,眼急手快应改为:眼疾手快。3.C【解析】C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C项词语使用不恰当,“参差不齐”的意思是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在本题中形容旅游信息不恰当。4.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解答此题要熟悉、理解课文内容。D项,“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胡夫金字塔和篮球场作对比,并运用“50层”“126个”数字说明了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C【解析】C【解析】略6.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根据每句话的不同选项选出标点符号的有误的是A项。这句话应改为:“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7.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给句子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中首先明确第一句是③句,点明文段的主要内容。第二句是①句,承接上句人要虚心。第三句是④句,承接上句表示转折,“即使”。第四句是②句,承接上句点出这种人其实很蠢,最后⑤句,总结全段内容。8.

②①③

删去“年纪大的”(或删去“老”)

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详解】(1)考查语序、病句。第一个填空:前文内容叙述了“老人”,接着和②连接比较合理,将“老人”和“年轻人”进行对比。接着叙述①,写出了因为“老人”体质比不上“年轻人”,所以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接着连接③,描述了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才会引起人们对老师是否体力不支而跌倒的问题。所以②①③较为合适。第二个填空:“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属于“语意重复”,“年纪大”和“老”意思重复。选择一个形容“人”即可。“年纪大的人”和“老人”意思一样。(2)考查理解句子、转换句子。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陈述句。可以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强语气。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步骤之一: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则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则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步骤之二: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能、不能”,“难道”往往对应着“是、不是、会、不会”;“难道”一般是置于主语之前。步骤之三: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反问语气词“难道”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吗”,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呢”。9.

村庄儿女各当家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万里河东入海

夜静春山空

君子喻于义

不可同世而立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示例:大拇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诸葛亮

严监生

机敏善对

水浒传

施耐庵

武松打虎

武松勇武机敏,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言、文言文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理解及对四大名著等相关常识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1)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村庄儿女各当家”。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短笛无腔信口吹”。诗句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三万里河东入海”。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夜静春山空”。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原诗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5)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君子喻于义”。整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6)根据给出等内容可知,本题中的句子出自《自相矛盾》,原句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食指,它让我想到生活中愿作复杂的事、勇敢、机敏的人。(8)明清小说众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人物。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让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吴敬梓《儒林外史》带领我们认识了“吝啬鬼”严监生。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中,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机敏善对的孩子形象。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阅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因为他本领高强,嫉恶如仇,总能在师傅危难时,帮助其解难。10.A【解析】

红楼梦

多愁善感

三国演义

足智多谋或(神机妙算)

三打白骨精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对策【详解】(1)考查了名著和成语,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到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富有谋略、足智多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故选A。通过阅读《水浒传》,可以了解到武松曾在景阳岗打虎除害而闻名,见义勇为、刚勇豪爽,同邪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了解到孙悟空不怕妖魔鬼怪,正直勇敢、机智善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帮助唐僧取经成功。是一个神通广大、勇于战胜恶势力的艺术典型。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林黛玉生活在贵族家庭,体弱多病,聪慧敏感,孤高倔强,追求自由,终被恶势力摧残,抑郁悲愁而死。常用以借指心慧体弱、多愁善感的少女。(2)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孙膑帮田忌赢了比赛的策略是:第一场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第二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第三场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D【解析】11、D12、B13、ABC14、父母外出打工,子女无人照看,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分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走近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标题可知,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1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1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一,“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B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C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D错误。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4、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材料一与材料二,“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B【解析】15、B16、C17、C18、B19、豺狼想把那只羊杀掉吃了,自己心想没有(合适的)说辞(理由)。【解析】15、本题考查句式。“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意思是去年的某日,我还没出生呢,怎么会得罪大王?“安能”的意思是怎么能,是反问词,因此这个句子是反问句。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老夫”出现在句子“使老夫不能饮”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使得我都不能喝了,因此“老夫”的意思是“我”。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本句重点词:欲:想要。患:担心。辞:借口。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担心找不到借口。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根据文章大意可知豺狼一直在加罪于羊,想要把羊吃了。豺是强者,羊是弱者。本文主要说明了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1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本句重点词:烹:杀后煮着吃。自念:自己心里想。措辞: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豺狼想要把羊吃掉,自己想了下觉得没有好的理由。【点睛】参考译文:在盘古时期刚开始的时候,鸟兽都能开口说话。有一天,豺狼和羊一起在河边喝水,豺狼想要把羊吃掉,自己想了下觉得没有好的理由,便强词夺理道:“你把我要喝的水弄脏了,使得我都不能喝了,该死!”羊回答说:“大王在河流的上方,我在河流的下方,即使我弄脏了水也不妨碍您喝水。”豺狼又责怪道:“你在去年的某日,说了我的坏话,同样该杀!”羊又说:“大王误会了。去年的某日,我还没出生呢,怎么会得罪大王?”豺狼恼羞成怒,狠狠地说:“那一定是你父母!父债子偿,你也有罪!”于是,把羊给煮了吃掉!谚语说:想要加罪于人,何愁没有借口呢!20、20、踏实+勤奋=成功21、屠呦呦通过踏实勤奋的努力终于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成功。22、

青蒿

提取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

反问

这么多次的失败不算什么

失败是成功之母23、

×

√24、学生时代的屠呦呦踏实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成为科研组长后不怕失败,踏实研究;从古代医药典籍中获得灵感,最终成功。【解析】20、本题考查给文章取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还可以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做标题,也可从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标题,从文中句子“屠呦呦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可概括标题为:踏实+勤奋=成功。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归纳概括的方法有:①摘句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②串连法:若一个段落中只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即可。③归纳法:有些段意,可采用“主要人物——主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④抓住要素法: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纵观全文,本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屠呦呦通过踏实勤奋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1)“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这里“一株小草”指的是“青蒿素”;“改变了世界”指的是提取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2)“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这么多次的失败不算什么。(3)“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这句话可以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来概括。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1)“屠呦呦一部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